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1980年婚姻法司法解釋

1980年婚姻法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4-06-26 19:00:17

❶ 與1950年婚姻法相比,1980年婚姻法在原則規定中,增加的內容內容有什麼

新中國有兩部《婚姻法》,第一部是1950年版,28條。婚姻法的基本原則,都講「男女平等」、「婚煙自由」,但是同樣的原則口號,由於時代不同,含義也不同。1950年是新中國建立初期,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40多歲的婦女還有裹腳的。當時體力勞動對國家建設還是很重要,婦女的生產力要解放出來。所以,那時講男女平等,對於樹立「男女平等」觀念、讓婦女「翻身」、增加家庭勞動力等等,都有革命性意義。其次,實際上婦女的經濟地位不高,因為許多婦女文化水平低,從經濟角度說,在家庭中起著輔助作用,不算是「家庭頂樑柱」。那麼,離婚後呢,獨身婦女生活就容易陷入困境,所以,該部《婚姻法》就有具體條文規定要照顧女方。

1980年《婚姻法》,從經濟角度說,是改革開放初期,國家仍不富裕,但是,建國30年後,婦女的文化教育比49年前明顯改善,裹腳的一代婦女陸續進入老年,中青年婦女在家庭經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雖然總體上說,婦女地位還比不上男人,但是婚姻法對婦女的照顧,除了原則上照顧以外,具體條文的傾斜規定比較少。在司法實踐(司法解釋)中,實際有照顧,但規定也不是十分強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一些人經濟上成了「暴發戶」,包二奶、家庭暴力現象比較突出,對社會風氣、社會安定都有很大影響,也違背了男女平等原則,需要在法律上予以遏制。2001年對80版婚姻法進行修訂,把重婚、有配偶又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等行為作為認定感情破裂的充分依據,並且要對受害方賠償。在適用過程中,對一些條文做了解釋,出台了《婚姻法解釋一》、《婚姻法解釋二》。隨著「財產性收入」的增多,原來根據「按勞分配」原則規定的「婚後收入如何處置」還不足以處理婚姻財產關系。比如婚前財產在婚後的「孳息」,如果也算共同收入的話,就不太合理。具體例子,婚前購置的一套房子,值20萬元,婚後升值到100萬元,那麼增值的80萬元,如果算共同財產,就說不過去。而且,如果算共同財產的話,容易發生「騙婚」等問題。諸如此類問題,《婚姻法解釋三》做出了明確解釋。

❷ 中國婚姻法

陳學論律師關於中國婚姻法2013新規定提示:
婚姻法解釋(三)把「產權登記」與「確定贈與一方」進行鏈接,考慮的是國情。很多父母在子女結婚時傾注畢生積蓄買房,用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行為表明態度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尤其從保護老年人權益角度出發,該條規定對防止「閃婚」現象,給一方父母帶來的巨大損失具有預防作用。
遇到婚姻問題,請拔打:
400-817-8888轉1151
深圳專業婚姻律師為您免費解答關於中國婚姻法2013新規定相關法律咨詢!(僅收市話費)
婚姻問題分類
結婚
·結婚彩禮·結婚登記·結婚條件·結婚手續·婚前財產·結婚證·再婚復婚·其他結婚問題
離婚辦理
·離婚條件·起訴離婚·協議離婚·離婚手續·分居離婚·離婚證據·離婚證·其他離婚問題
離婚財產
·夫妻財產·離婚財產分割·離婚房產·離婚債務·離婚賠償·財產轉移/隱藏·財產公證·其他財產問題
子女撫養
·子女撫養權·子女撫養費·子女撫養糾紛·探望權·親子鑒定·監護·非婚生子女·其他撫養問題
涉外婚姻
·涉外結婚·涉外離婚訴訟·涉外協議離婚·離婚子女撫養·涉外收養·其他涉外問題
婚姻協議
·婚前協議·離婚協議·財產分割協議·子女撫養協議·收養協議·其他婚姻協議
婚姻文書
·離婚起訴狀·離婚答辯狀·子女撫養文書·婚姻公證文書·婚姻裁判文書·其他婚姻文書
婚姻法規
·常用婚姻法規·婚姻法規解讀·結婚法律法規·離婚法律法規·撫養法律法規·其他婚姻法規
其他婚姻問題
·同居糾紛·家庭暴力·收養·重婚·贍養·分手協議·第三者·其他婚姻糾紛
熱門中國婚姻法2013新規定咨詢
離婚按揭房怎麼分,貸款買房離婚如何分割?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離婚按揭房怎麼分,貸款買房離婚如何分割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房產證上是誰的名字,房子就是誰的。但是您的丈夫有出...
婚前財產公證如何辦理,程序是什麼?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婚前財產如何辦理和婚前財產公證程序是什麼這兩個問題。 婚前財產約定協議公證有兩種形式,一是未婚夫妻在結婚登記前...
中國人同外國人結婚,該如何辦理結婚手續?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中國人和外國人在中國辦理結婚的相關問題。中國居民和外國人結婚時,中國居民需提供: 1、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2...
熱門中國婚姻法2013新規定知識
新婚姻法焦點問題詮釋:胡康生等答記者問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民法室主任王勝明,就全國人大常委會不久前通過的關於修改婚姻法的決定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離...
此文章幫助了186人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凈身出戶防「閃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發布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近日,針對該司法解釋...
此文章幫助了1051人
專家解讀新婚姻法第一部司法解釋
北京大學婚姻法專家馬憶南教授參加了最高法院為制定新婚姻法司法解釋召開的研討會,會上爭論得很激烈。拿到最高法院正式頒布的新...
此文章幫助了790人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夫妻財產分割和債權債務問題解讀
2003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了婚姻法的第二個司法解釋。《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共...
此文章幫助了1407人
董律師參加律協《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建議稿課題組
董律師參加全國律協《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建議稿課題組全國律協民委和全國律協民委婚姻家庭法論壇領導審查了所有擬參加本次建...
此文章幫助了7人
《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解讀(2006)
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基本國策,為落實好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遼寧省在2003年1月16日通過了《遼寧省人口與計劃條例》,2004年和2...

❸ 什麼時間修改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釋

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1980年9月10日,全國人大修訂,版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權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修訂;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自2001年12月27日施行;
20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施行,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自2017年3月1日施行,;
2011年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自2011年8月13日施行。

❹ 婚姻法二十一條司法解釋

您好!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本條是關於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撫養和贍養義務的規定。
根據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撫養子女既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子女應享有的權利。撫養是指父母撫育子女的成長,並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父母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可見,撫養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是無條件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已經離婚,對未成年的子女仍應依法履行撫養的義務。對成年子女的撫養是有條件的,在成年子女沒有勞動能力或出於某種原因不能維持生活時,父母也要根據需要和可能,負擔其生活費用或給予一定的幫助。對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自願給予經濟幫助,法律並不幹預。
父母對子女有教育義務。教育子女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子女間的親密關系,為教育子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教育好子女是父母雙方在法律上應盡的義務,也是社會道德的必然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有義務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家庭和國家、社會、學校一起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道德、文化、紀律和法律教育,也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教育。因此父母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引導他們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未成年子女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等惡習。父母不但要對未成年子女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教育,同時為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學習和受教育提供應有的物質條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父母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父母應當尊重未成年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的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子女輟學。那種對子女只撫養不教育,或者只顧眼前利益讓子女「棄學務農」、「棄學從商」的做法,是不符合婚姻法的精神的,同時也是違反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應當注意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是父母雙方的共同義務和共同責任,而非一方的單方的義務和責任。即使夫妻離異,也不能免除該義務,這是現代各國幾乎都確立的父母共同親權的原則,這也是男女平等的體現。早期的民事立法幾乎都片面地把親權的行使交予父親一方,剝奪了母親一方對子女的親權。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33條曾規定,父母在婚姻關系存續中,親權由父單獨行使之。1970年修訂後的法國民法典第372條重新規定,父母在婚姻關系期間,共同行使親權。從而確定了共同親權的原則。日本在1948年修改民法時,在第818條中規定,親權由父母共同行使之。我國的婚姻法從體現男女平等的原則出發,也規定了父母雙方共同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如果父或母一方喪失撫養能力,如身患重病,完全喪失勞動或自理能力,可由另一方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和責任。
因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而引起的糾紛,可由有關部門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索撫養費的訴訟。人民法院應根據子女的需要和父母的撫養能力,通過調解或判決,確定撫養費的數額、給付的期限和方法。對拒不履行撫養義務,惡意遺棄未成年子女已構成犯罪的,應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同時子女對父母也有贍養扶助義務。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則是指子女對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關心、幫助和照料。父母撫養教育了子女,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民族培養了後代,他們理應得到社會和家庭的尊敬和照顧。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根據該規定,老年職工可以按照國家的規定領取退休金,沒有親屬供養的老人可以享受國家和集體提供的福利。《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也規定: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但是,在我國發展的現階段,贍養老人還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國家和社會對老年人的物質幫助,還不能完全取代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十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人。
子女作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兒子和女兒都有義務贍養父母,已婚婦女也有贍養其父母的義務和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十一條的規定,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一切有經濟能力的子女,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維持生活的父母,都應予以贍養。對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應根據父母的實際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負擔能力,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贍養費用一般不低於子女本人或當地的普通生活水平,有兩個以上子女的,可依據不同的經濟條件,共同負擔贍養費用。經濟條件較好的子女應當自覺、主動地承擔較大的責任。贍養人之間也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並徵得老年人的同意。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贍養人所在單位監督協議的履行。
贍養人的義務具體還應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佔,不得擅自改變產權或者租賃關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贍養人有維修的義務。二是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贍養人有義務耕種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其收益歸老年人所有。三是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生活。贍養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變化而消除。
子女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給予扶助。當年老、體弱、病殘時,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需要贍養的父母可以通過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處理贍養糾紛時,應當堅持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通過調解或者判決使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對負有贍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情節惡劣構成遺棄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本條第四款特別規定了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溺嬰不僅僅指父母用水溺殺自己的嬰兒,父母殺死自己的嬰兒的行為都屬於溺嬰,包括將嬰兒用手扼死、用繩索勒死、活埋、悶死、餓死或凍死等行為。棄嬰是指父母對自己的嬰兒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的行為。1980年婚姻法只規定了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本次修改婚姻法,又增加了禁止棄嬰的規定。溺嬰和棄嬰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漫長的歷史時期,有些勞動人民因為生活窘迫,無力撫養子女而被迫溺嬰或者棄嬰。還由於存在著男尊女卑的制度和思想,在生育問題上重男輕女,因而溺、棄女嬰較多。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和婚姻法的貫徹執行,溺嬰和棄嬰的現象已大為減少,但並未完全絕跡。目前,仍有人出於傳統偏見,為了想生男孩而溺、棄女嬰,有的為了逃避撫養責任而拋棄患有先天性疾病、殘疾的嬰兒。認真貫徹婚姻法的這一規定,對於保護嬰兒的生命、實行計劃生育具有重要意義。
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是法定義務。除本法規定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中也規定,父母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子女;禁止溺嬰和棄嬰。根據這些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從子女出生之時開始,不論男嬰、女嬰,不論是否患有重病、是否有殘疾,父母都有義務予以撫養,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溺嬰屬於殺人罪,應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棄嬰構成遺棄罪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如屬於虐待,構成犯罪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嬰兒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適用本條時,應當注意本條適用於婚生父母子女之間、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繼父母子女之間、養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❺ 婚姻法名詞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版布的第一權部法律。全文共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在總則中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等原則;同時還增設了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以及應當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等體現立法宗旨的規定;在保障原則實施的禁止性條款中,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等規定,這就從立法上增強了維護一夫一妻制,保護家庭成員人身權利的力度,同時也為通過其他法律措施懲治此類違法行為提供了基本法上的依據。

❻ 婚姻法解釋二(最高院〈婚姻法〉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二十四條規定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夫妻感情

第二十四條規定,秉承了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是嚴格限定在現行法律規定范圍內對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的解釋,沒有超越現行法律規定。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遵循的制定司法解釋的工作原則。婚姻法司法解釋關於夫妻債務處理的規定,也是隨著婚姻法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地調整。早在1980年,全國人大在頒布新的婚姻法(即80年婚姻法)時,曾就離婚後的債務償還問題專門作出了規定。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以共同財產償還。如該項財產不足清償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 」為正確適用80年婚姻法的上述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以下簡稱《具體意見》)第17條中解釋了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的類型:

(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

(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

(4)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家庭財產模式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現行的婚姻法是2001年修正的。該法第四章「離婚」中第四十一條就離婚後的債務償還問題專門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可見,較之1980年婚姻法有了較大的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刪除了「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的規定。相應的,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頒布的上述《具體意見》第17條規定已與修正後的婚姻法立法精神不一致,需要隨之修訂。從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第三章「家庭關系」中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有關夫妻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和債務償還原則的規定來看,現行婚姻法只專門規定分別財產制下,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至於第三人不知道該約定情形以及夫妻共同財產制下,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債務,是否由夫妻雙方負擔,則沒有明確規定。但司法實踐中,因後者爭議引發訴訟的情形更為普遍。而婚姻法第四章「離婚」中第四十一條也僅針對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至於哪些屬於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也沒有明確規定。法律規定不明確,司法實踐處理案件亟需明確,正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制定背景之一。

婚姻感情

另一方面,在2003年起草《婚姻法解釋二》時,司法實踐中反映較多的情況是,夫妻以不知情為由規避債權人,通過離婚惡意轉移財產給另一方,藉以逃避債務。考慮到立法的變化以及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四十一條等條款規定,結合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司法實際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反復衡量和價值判斷後,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在邏輯性、舉輕以明重的解釋方法,確定了二十四條的表述。隨後的實踐表明,2001年修正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和《婚姻法解釋二》二十四條出台後,「假離婚、真逃債」,破壞交易安全的社會現象受到遏制,市場秩序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般家庭擁有的財產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加,社會公眾的婚姻家庭觀念和家庭投資渠道也日趨多元化。風險投資、股票投資、房產、借貸、收藏等大額投資越來越普遍。這使得許多家庭的財富可能因此而快速增長,同時因投資而產生債務的風險也在不斷放大。既然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生產、經營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那麼根據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原則,因投資經營產生的債務由夫妻共同承擔自是應有之義。因此,對夫妻一方因投資經營所負債務,適用二十四條規定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與婚姻法相關規定精神是一致的。

歡迎各位讀者踴躍討論以下問題:

你們的夫妻財產是怎麼主張的?

❼ 新、舊婚姻法關於「婚前財產」的規定急!!!

1980年婚姻法對婚前財產不作明確規定,但在司法解釋中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版,婚後由雙權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2001年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一)項明確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全文共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回父母子女間的答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婚姻法》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847.htm

熱點內容
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解讀 發布:2024-06-29 22:43:25 瀏覽:709
項目經理打欠條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9 21:23:21 瀏覽:625
法院改革人事凍結 發布:2024-06-29 20:49:38 瀏覽:852
拿拖鞋砸法官 發布:2024-06-29 20:23:32 瀏覽:836
婚姻法對女性的重要 發布:2024-06-29 20:12:48 瀏覽:487
英美合同法中的對價原則 發布:2024-06-29 18:50:42 瀏覽:617
稅收征管法是不是行政法 發布:2024-06-29 18:44:41 瀏覽:955
道德規則的名言警句 發布:2024-06-29 18:08:30 瀏覽:29
道德經的戰略 發布:2024-06-29 17:26:59 瀏覽:593
車險投保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6-29 17:03:16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