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礎理論是什麼

經濟法基礎理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7-03 16:31:53

㈠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類法律規范之中的主要精神或者指導思想,指的是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理論基礎。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一詞最早出現在有關保護環境的國際文件中。1980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世界保護大綱——為了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資源保護》第一次明確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布倫特倫報告》)正式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掛鉤,並提出「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21世紀議程》,正式否定了西方工業化以來「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發展模式,全面闡述了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內涵:

        (1)宣言首先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人類處於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應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

        (2)實現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條件。為了公平地滿足今世後代在發展與環境方面的需要,求取發展的目標必須實現。為了縮短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所有國家和所有人都應在根除貧窮這一基本任務上進行合作,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

         (3)可持續發展是指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各國應該合作促進一個支持性和開放性的國際經濟制度,這個制度將會導致所有國家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的發展。為環境目的而採取的貿易政策措施不應該成為國際貿易中一種任意或無理歧視的手段或偽裝的限制。

         (4)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宣言要求各國應本著全球夥伴精神承擔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別的責任。鑒於發達國家給全球環境帶來的壓力,以及它們所掌握的技術和財力資源,它們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努力中負有更多的責任。

        上述宣言所闡述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超出了純粹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范疇,涵蓋了對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在經濟、社會、人口、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總領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也是各國及國際社會制定國際經濟交往法律規范的基本原則。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第三次會議最終在日本達成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正式生效),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減排引進了靈活的市場機制,明確提出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應承擔的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這是因人類的發展觀念發生實質性轉變而採取的一次實際行動,標志著國際社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開始進入「低碳經濟」時代[ 低碳經濟時代,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是指以新的能源生產技術和能源使用技術為先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潔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傳統能源的綠色革命,是人類在氣候危機和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從傳統的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尋找機遇所作的一次戰略性轉移。參見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100~101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做出了安排,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第二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我國於2016年9月3日加入該協定,成為第23個完成批准協定的締約方。2016年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議程呼籲各國現在就採取行動,為今後15年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這17項目標是: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2.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8.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9.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12.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16.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17.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系。

(二)國家對天然財富與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

        20世紀6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興起,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了獨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國家並成為聯合國成員,大大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新國家認識到只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穩固和真正地實現政治上的獨立。因此,改變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在國家不分大小、貧富,一律平等基礎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1962年12月14日,聯合國最早提出了關於國家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問題。大會通過的《關於國家對天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宣言》,集中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這一要求: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的物質基礎,承認天然財富和資源的永久主權是民族自決權的一部分,從而確立了對於各國處置其財富與天然資源之自主權利應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自然資源的勘查、開發、處置應符合各國自行認為在許可、限制或禁止方面應有的規則和條件。

        (2)外國資本的輸入及收益應受現行國內法與國際法管轄並使受助國對天然財富與資源之主權絕對不受損害。

        (3)國有化、徵收或徵用應以公用事業、安全和國家利益為根據,並依照本國現行法及國際法給予適當的補償;在發生爭議時,首先由國內法管轄。

          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不但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擁護,也得到發達國家的贊同,並且在1974年5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行動綱領》中得到進一步體現。

         《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提出了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20項原則,除了強調尊重國家主權平等、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外,還重申每一個國家對自己的天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一個國家有權採取適合於本國情況的手段,對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包括實行國有化和把所有權轉讓給本國國民。任何一國不應遭受經濟、政治及其他形式的脅迫,以致不能自由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對於遭受外國佔領、統治或種族隔離的國家,有權對因其自然資源遭受剝削、消耗和損害要求償還和充分補償。國家有權對跨國公司採取有利於本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措施,對它們進行限制和監督,等等。

         1974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作為國家權利和義務的核心內容。

(三)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對比;發展中國家不再是附屬於發達國家並受其支配的被動力量。1974年5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反映了這一力量對比的變化。《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指出,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的變化說明了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實際情況,發達國家的利益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再分開,發達國家的繁榮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和發展緊密關聯的。國際經濟法中確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這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念,按照傳統重商主義的觀點:經濟就是一個零和游戲自己吃虧,對方肯定佔便宜;如果自己佔便宜,對方一定吃虧。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原則,拋棄了這種狹隘的利己主義觀點,提出在發展方面,國際合作是所有國家都應具有的目標和共同責任。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國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在技術、資金、資源、貿易等方面應相互合作、共同繁榮,反對武力和對抗,從而保證人類世代在和平、正義中穩步發展。

        197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正式將其作為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2017年2月,由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之中,更是將各國經濟合作,以謀發展原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

(四)公平互利原則

        公平互利原則也是1974年12月《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中提出的作為處理各國之間經濟關系的指導原則。根據這一原則:

       (1)在國際經濟合作的各個領域,發達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

       (2)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有損後者主權的條件。

       (3)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施行、改進和擴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視的待遇。

       (4)在促進發展中國家取得現代科學技術中,要有利於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建立本國技術,並按照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方式進行。

        與平等互利相比,公平意味著把形式上的平等推向實質上的平等。可持續發展原則提出的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概念意味著,沒有以正義為基礎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需要以社會正義為支撐。因此,公平互利原則的含義更為科學、合理。

㈡ 經濟法基礎是什麼

經濟法基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總之,經濟法基礎是指經濟法律體系、經濟法律實踐、經濟法律制度和經濟法律風險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畝消和理論。對於學習和研究經濟法律規則和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㈢ 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內容簡介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部門法的形成及經濟法學科的出現,是20世紀各回國立法和法學領答域中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引起了法的體系和法律學科體系的變化,對國家法制、社會經濟生活和法學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重視。
本書從深入分析社會經濟關系入手,並從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聯系和區別上,論述了經濟法產生和獨立的歷史必然性,它的本質、功能和任務,它的調整對象、調整原則與調整方法,它的內容與體系,它的立法與實施等各種基本理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獨自的見解,建立了本書特有的經濟法理論體系。在對經濟法理論問題論述過程中,涉及屬於法學基礎理論的許多概念和原理,本書也重新作了論證,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給讀者以有益的啟迪,希望收中的基本觀點及體現於其中的某此研究方法,能夠引導讀者在學習、研究經濟法方面保持基本正確的方面,而不致誤入歧途。然而,奇則易謬。

㈣ 經濟法基礎有什麼內容


經濟法基礎有什麼內容?
經濟法基礎是初級會計考試的一個考試科目,想要掌握重點,就先要清楚經濟法基礎的內容分布體系.經濟法基礎共有八章,有關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論
【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律關系、法律事實、法的形式和分類
(二)掌握仲裁、民事訴訟
(三)掌握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四)熟悉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五)熟悉法律責任橡閉的概念、法律責任的種類
(六)了解經濟糾紛的概念與解決途徑
【考試內容】
第一節法律基礎
第二節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第三節法律責任
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會計核算、會計檔案管理、會計監督
(二)掌握會計機構、會計崗位的設置、會計人員
(三)熟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內容
(四)熟悉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五)了解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適用范圍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六)了解代理記賬
【考試內容】
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節會計核算與監督
第三節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四節會計職業道德
第五節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
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支付結算的原則、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票據的概念與特徵、票據權利與責任、票據行為、票據追索
(三)掌握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
(四)掌握銀行卡賬戶和交易、銀行卡計息與收費
(五)掌握匯兌、委託收款
(六)熟悉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變更和撤銷
(七)熟悉各類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
(八)熟悉銀行結算賬戶的管理
(九)熟悉預付卡
(十)熟悉結算紀律、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十一)了解支付結算的概念和支付結算的工具
(十二)了解銀行結算賬戶的概念和種類
(十三)了解銀行卡的概念和分類、銀行卡清算市場、銀行卡收單
(十四)了解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
(十五)了解國內信用證
【考試內容】
第一節支付結算概述
第二節銀行結算賬戶
第三節票據
第四節銀行卡
第五節網上支付
第六節結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孫核
第七節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_值稅征稅范圍、_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二)掌握消費稅征稅范圍、消費稅應納稅_的計算
(三)熟悉增值稅納稅人、_值稅稅收優_、增值稅徵收管理、_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四)熟悉消費稅納稅人、消費稅稅目、消費稅徵收管理
(五)了解稅收與稅收法律關系、稅法要素
(六)了解我國的現行稅種與徵收機關
(七)了解增值稅稅率和徵收率
(八)了解消費稅稅率
【考試內容】
第一節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節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消費稅法律制度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二)掌握資產的稅務處理、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三)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四)掌握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熟悉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稅收優惠
(六)熟悉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和所得來源的確定、稅收優惠
(七)了解企業所得稅稅率、徵收管理
(八)了解個人所得稅稅率、徵收管理
【考試內容】
第一節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六章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納稅人
(二)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征稅范圍
(三)掌握本章相關稅種的計稅依據
(四)掌握本章相關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熟悉本章相關稅種的稅收優惠
(六)了解本章相關稅種的稅率(稅目)、徵收管理
【考試內容】
第一節房產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契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四節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第五節車船稅法律制度
第六節印花稅法律制度
第七節資源稅法律制度
第八節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第七章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稅務登記、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
(二)掌握稅款徵收、稅務檢查
(三)熟悉征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稅務行政復議范圍、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四)熟悉稅務行政復議申請與受理、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五)了解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概念、適用范圍、稅務管理的概念
(六)了解稅務行政復議的概念
(七)了解稅務管理相對人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稅務行政主體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考試內容】
第一節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節稅務管理
第三節稅款徵收與稅則如掘務檢查
第四節稅務行政復議
第五節稅收法律責任
第八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勞動合同的訂立
(二)掌握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三)掌握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
(四)掌握勞動合同的主要內容
(五)熟悉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六)熟悉集體合同與勞務派遣
(七)熟悉勞動爭議的解決
(八)熟悉工傷保險、失業保險
(九)了解勞動關系與勞動合同
(十)了解違反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十一)了解社會保險的概念、社會保險費征繳與管理
(十二)了解違反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考試內容】
第一節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節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初級會計考試經濟法基礎考試題型有哪些?
初級會計考試經濟法基礎考試題型包括有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其中單選題相對較為容易,其餘三個的要求高所以考試難度也較大,特別是判斷題判斷錯誤還會倒扣0.5分,所以考生不可輕易下結論.
具體的題型與內容如下:
1、單選題:1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不得分.
2、多選題:2-4個正確答案,全部選對得分,少選、錯選、不得分.
3、判斷題:判斷錯誤倒扣0.5分,本類題目最低得分不低於0分.
4、不定項:1-4個正確答案,全部選對得滿分、少選得相應分,多選、錯選、不選的題目不得分.
初級會計考試科目中兩個科目《經濟法基礎》與《初級會計實務》的題型是一致的,都分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不定項選擇題,了解題型之後,考生需要對題型特點進行掌握後,在做真題訓練的過程中,掌握一套自己的做題方式以及題型應對策略.

㈤ 經濟法中經濟法產生的社會經濟基礎是什麼

在我國,經抄濟法是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成長而產生和發展的。中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國家性質,要求國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對於經濟管理和經濟協作中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需要有一個從全局出發,以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總量平衡為基礎,直接作用於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的法律制度來調整,這種法律制度就是經濟法

㈥ 國際經濟法的理論基礎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

國際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對象是法學專業本科學生,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傳麗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經濟法》。學生可參考使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製作的《國際經濟法》錄音教材、電視直播課堂、IP網路課件等其他教學媒體講授的內容進行學習和復習。

本課程為72學時,4學分。教材共有10章,分別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法、第四章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第五章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第六章國際知識產權法、第七章國際投資法、第八章國際貨幣金融法、第九章國際稅法、第十章國際經濟爭議的解決

國際經濟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形成的一門新興邊緣性學科。目前,我國的對外經貿交往和國際經濟法實踐迅速發展,人們對國際經濟法知識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加入WTO以後,我國開放的程度更加提高,中國人,中國的商品,中國的資本甚至中國的貨幣都要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進行商業交易,涉及到最多的、最基本的就是商品、貨幣和資本了。如果商品交易跨越了國境,就成為國際貿易,貨幣要是跨越了國境,就成了國際金融,資本跨越了國境,就成了國際投資。

國際經濟法究竟包括哪些內容?作為一種法律規范,國際經濟法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後來如何逐步發展?它與相鄰的各種法律門類或學科之間有何聯系?有何區別?在學習國際經濟法之前,應該對這些基本問題有一些了解。

早在公元以前,地中海沿岸亞歐非各國之間已經出現頻繁的國際經濟往來和國際貿易活動。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各國商人約定俗成,逐步形成了處理國際商務的各種習慣和制度。這些習慣和制度,有的由有關國家的法律加以吸收,規定為處理涉外商務的成文准則,有的則由各種商人法庭援引作為處理國際商務糾紛的處理根據,最終,逐步形成了有約束力的判例法或習慣法。實際上,這些商事法規和商事習慣法就是國家經濟法的最初萌芽。

在古代的羅馬法中,有「萬民法」和「市民法」之說,前者就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之間,以及非羅馬公民之間貿易和其他關系的法律。羅馬法中有大量關於國際商務來往的規定,逐漸推廣到西歐大陸,以至於影響到世界許多地區。

中世紀時期,歐洲繼承了羅馬法的基本原則,在其基本原則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羅馬法,形成了歐洲的國際性商事習慣。

17世紀以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世界各民族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交往日漸頻繁,國際經濟關系空前密切,國際經濟法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17世紀到20世紀40年代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條約,以及國際習慣和相關的國內立法,不斷大量出現,而且日臻完善。

第二次世界以後,國際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形,不斷有新的民族獨立,成了新的國際力量的對比。這些政治和經濟大變化,引起國際經濟關系逐步發生重大轉變,出現新的格局。國際經濟法的發展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國際經濟法是泛指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要學好國際經濟法,還要了解國際經濟法與其他法律學科的聯系和區別。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公法的區別是,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國際經濟關系,國際公法調整的是國際政治關系。例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屬於國際經濟法范圍。《維也納外交公約》、《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屬於國際公法范圍。

國際經濟法也不同於國際私法。國際私法又稱為「法律沖突法」,其作用是在各國法律,例如民法或商法相互沖突的情況下,確定應當適用哪國法律。它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各國涉外的私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商務慣例的區別。國際商務慣例在這里主要是指由各種國際性民間團體制定的用以調整國際私人經濟關系的各種商務規則。國家或各國政府間組織如果以非主權實體的身份與異國私人進行經濟交往,從事跨越一國國境的一般經濟貿易活動,並且自願選擇適用國際商務慣例,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國際經濟關系也受國際商務慣例的約束。

國際經濟法是一門實務性很強的法律學科。掌握國際經濟法知識的目的是付諸實際應用。所以,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做到理解掌握,學以致用。要在學習理解國際經濟法規則時,應當與實際生活中的相關現象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案例來獲得對國際經濟貿易方面的知識。

在有了一些實際感受以後,還要結合國際經濟法課程的內容,學會站在國際經濟法的立場上進行思維,或者說,學會站在一個企業家、投資家、交易當事人的立場上來判斷一樁交易的是非曲直,或者利弊得失。國際經濟法的許多規則都是來源於實踐。所以,你要真正掌握一項國際經濟法規則,就要能夠把它還原為生活現象,還原為交易實踐。

學習國際經濟法,要以制度和規則為中心。具體說,要在掌握各有關法律規則的制度理性(即有關「為什麼」的問題)和操作技術(即有關「如何做」的問題)的基礎上,全面、准確地了解各有關規則的涵義和它們的相互聯系,以便融會貫通,付諸應用。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概念只是法律現象的描述。國際經濟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不能從概念到概念,不能脫離實際。

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理解掌握一項制度或規則,必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要掌握制度和規則後面的法律政策。你要明白這個規定的意思,就必須知道它是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的,還要知道為什麼要採用這種規定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了解規則的內容和理由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懂得規則的應用。你要考慮,這項規則在適用時會發生什麼問題,有哪些難點,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克服這些難點。因此,你需要觀察一些實踐中的做法和案例,把規則與生活現象聯系起來,與當事人的利益和行為聯系起來,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思考如何運用規則解決問題。

熱點內容
備孕出差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09:29:10 瀏覽:155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
在我國確定公司國籍的法律標準是 發布:2024-11-16 07:58:16 瀏覽:846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