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對比經濟合同法

合同法對比經濟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4-07-06 16:50:53

經濟法合同法的區別

合同法是規范平等民商事主體間合同行為的法律部門,屬於私法,它屬於專民商法的范疇。屬

經濟法是和民商法平行的一個法律部門,公法性更強。它的內容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行為的調整,如市場准入的設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對產品質量、金融市場的監督規制等。它是一個公與私的互動過程。

如果說合同法是橫向的,那麼經濟法就是縱向的。二者不是一碼事。

當然,要研究經濟法,研究國家如何調整市場行為,就一定要先對市場行為本身有了解,因此,合同法作為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部門,在研究經濟法的時候也是不可逾越的。《合同法》這部法律本身更是基礎性文本。

另外,有些法學領域的外行把經濟法理解成所有與經濟和經濟行為相關的法律,包括民商法、國家規制類法律,這是不準確的。所以看到經濟法這個詞彙時,一定要看清在那個文本里它指代的什麼意思,因為內行和外行對這個詞的運用是完全不同的…

Ⅱ 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主要統一了我們國家在1980年所制定的三部合同法分別是哪三

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主要抄統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八條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

(2)合同法對比經濟合同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二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Ⅲ 我國現行的《合同法》適用於下列哪種合同

合同法適用於平等主體的個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
這里說的「個人」包括中國人,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能夠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其他組織」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合夥組織以及分支機構等。
1.合同法的適用范圍與三部合同法相比,作了適當擴大。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各有側重。經濟合同法適用范圍是平等民事主體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相互之間,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不包括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合同。涉外經濟合同法適用范圍是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同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之間訂立的經濟合同,不包括我國公民同外國企業和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之間的經濟合同。技術合同法適用范圍是法人之間、公民之間以及公民同法人相互之間訂立的技術合同,但不包括涉外技術合同。而統一的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擴大了:一是合同主體,包括中國。外國的個人之間、組織之間以及個人與組織之間訂立的合同;二是合同的種類,不僅是經濟合同、技術合同,而且包括所有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這里所說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主要是指財產關系,有關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因此本條第二款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2.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屬於民事法律關系。不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其他活動,不適用合同法。
①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活動,屬於行政管理關系,不適用合同法。例如,貸款、租賃、買賣等民事合同關系,適用合同法;而財政撥款、徵用、征購等,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屬於行政關系,適用有關行政法,不適用合同法。
②企業、單位內部的管理關系,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也不適用合同法。例如,加工承攬是民事關系,適用合同法;而工廠車間內的生產責任制,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措施,不適用合同法。
3.關於政府機關參與的合同,應當區別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①政府機關作為平等的主體與對方簽訂合同的,如購買辦公用品,屬於一般的合同關系,適用合同法。
②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協議,如有關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協議,這些是行政管理關系,不是民事合同,不適用合同法。
③政府的采購活動。對政府的采購行為應加以規范,目的是為了防止浪費,杜絕腐敗,保護民族工業等。但這種規范,僅是對政府的采購行為加以約束,並不是約束對方,政府與對方之間訂立的合同要適用合同法。對於政府采購行為本身,要專門制定政府采購法來規范。
④關於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問題。我們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令性計劃不是合同法普遍適用的基本原則。為了保證國防重點建設以及國家戰略儲備的需要,在個別情況下,國家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為此,在合同法關於合同訂立的一章中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合同法》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這些協議主要包括結婚協議、離婚協議、收養協議、監護協議、遺贈扶養協議等。該規定意味著上述協議不由《合同法》調整,即這些協議不屬於《合同法》所規范的合同,雖然它們在性質上也是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法》如此規定的主要原因在於:
其一,合同主要是市場交易即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形式,《合同法》是直接反映、規范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而與身份有關的協議缺乏直接的經濟內容,與市場經濟活動存在本質的區別,其自身運作的特殊性註定了對其法律調整的特殊性。
其二,在我國目前婚姻家庭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我們認為,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仍然屬於一般意義上的合同,那種認為將身份關系當做合同關系處理是將人格商品化的觀點是不成立的,這種觀點是建立在對合同本質誤解基礎上的,是將合同的本質屆定為經濟性,而實際上,合同的本質應為合意,從這個意義上說,身份協議當然屬於合同。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婚姻家庭關系屬市民社會關系,即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婚姻家庭法也是傳統民法的親屬編,婚姻家庭關系屬於民法所調整的范疇。但現行《合同法》是作為規范市場經濟的法律而存在的,不具有直接經濟內容的身份協議不由該法調整當然是合適的,否則不僅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會導致該法體系的混亂。解決婚姻家庭法單獨立法的不當作法只能由未來的民法典加以解決,《合同法》難擔此重任。 【相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0410]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目前已經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這個概念,此法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合同法》
所代替容。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百二十八條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

Ⅳ 99年新合同法與舊合同法對比有哪些不同

新的《合同法》將三法合三為一,立法精神上最「搶眼」的改變,在於引入真正意義的「意思自治」,即對尊重當事人意志,對當事人間的契約(合同)交易給予了最為寬泛的制度邊界。新的《合同法》採用了大量的示範性的交易規則,來源於真正的市場交易過程,體現了市場交易的規律,而以意思自治(即所謂當事人主義)為精髓的合同法,則體現的是當事人主義,是對經濟理性主義的回歸,是內生的制度,其執行成本必然降低而交易成本得到節約。 新合同法明確規定了作為合同交易的當事人的資格,並輔之以委託-代理制度。這樣,進入交易的當事人首先有明晰的產權,新的合同法存在的目的就是使當事雙方能就產權進行成功的自願談判交易。
盡力主張合同有效性。 現行合同法的核心立法價值——追求效率,即鼓勵交易,體現現代化市場經濟對交易便捷的要求,力求簡便和迅速。具體體現在合同法中: (1) 締約主體寬泛。只要是平等的主體,在締約時具有締結合同的行為能力,合同法都承認起主體資格,以資鼓勵交易,繁榮經濟。 (2) 合同形式自由。合同是否採用書面形式,既不影響合同的成立,又不影響合同的生效。這個結論,本身就是鼓勵交易的立法宗旨的體現。 (3)《合同法》第24條規定了一種不可撤銷要約。對要約撤銷的限制,不僅縮短了交易的進程,還穩定了當事人之間的交易關系,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促成合同的成立,讓市場機制在資源優化配置中能夠盡可能地發揮作用。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進行了非實質性的修改,而要約人沒有提前聲明反對或者在事後及時表示反對時,受要約人的意思表示也構成承諾一般情況下,都構成非實質性修改,只要要約人沒有提出聲明任何條款都有不得修改或者在事後及時表示反對,受要約人的意思表示同樣構成承諾。由於把這個意思表示也作為承諾來對待,那就縮短了交易的過程。格式條款規定也有利於用來鼓勵交易。因為格式合同是為了交易的方便——由一方主體事先就擬訂好的合同,這樣就節約了締結合同的時間成本,但在格式合同中要注意雙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平衡。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經濟合同法在合同法實施之後就已經廢止不能再適用了,同時廢止的還有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法。

Ⅶ 合同法與經濟合同的內容是什麼

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品交換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經濟合同法》(1981年)、《涉外經濟合同法》(1985年)和《技術合同法》(1987年)。這三部合同法對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國內經濟、技術的交流利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其越來越不能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簡稱《合同法》)。該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有的三部合同法同時廢止。

我國的《合同法》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組成,總則主要規定《合同法》的宗旨、基本原則及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救濟等規范;分則對15種具體的合同予以規定;附則是對合同的施行日期的規定。

《合同法》的調整范圍主要有: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關系,貸、贈與等合同關系,自然人之間的買賣、租賃、借關系等。

另外,在政府機關參與的合同中,政府機關作為平等的主體與對方簽訂合同時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其他法律對合同另有規定購,依照其規定;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合同,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

需要指出的是,涉及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肋協議,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這是因為這幾類關系具有極強的人身性,而人身權利是不可轉讓的特殊權利,不同於財產權。

經濟合同是平等民事主體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相互之間,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包括購銷、建設工程承包、加工承攬、貨物運輸、供用電、倉儲保管、財產租賃、借款、財產保險等合同。

訂立經濟合同,必須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並應遵循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的原則。代訂經濟合同,必須事先取得委託單位的委託證明,並根據授權范圍以委託人的名義簽訂,才對委託人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經濟合同應具備的主要條款是:標的(指貨物、勞務、工程項目等)、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酬金、履行的期限及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的或按經濟合同性質必須具備的條款,以及當事人一方要求必須規定的條款,也是經濟合同的主要條款。當事人雙方依法就前列條款協商一致,經濟合同就成立。具體實施條例或細則規定,必須簽字蓋章才能成立的,只有經當事人雙方簽字蓋章後合同才能成立。

如雙方約定必須經鑒證或公證後才能成立或生效的,則必須履行鑒證或公證手續。經濟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為保證經濟合同的履行,雙方可以協商設定擔保措施。如定金、保證、抵押、留置等。採用定金擔保的,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由保證人擔保的,保證人應當是具有代償能力的公民、企業法人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不能擔任保證人。當被保證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按照擔保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

經濟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但發生下述情況之一的,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

1.當事人雙方經協商同意,並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2.由於不可抗力致使經濟合同的全部義務不能履行;

3.由於另一方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

在第1種情況下,要求雙方達成變更或解除合同的協議,協議未達成以前,原經濟合同仍然有效。在第2、3兩種情況下當事人一方有權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變更或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協議,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因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使一方遭受損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責任的以外,應由責任方負責賠償。當事人一方發生合並、分立時,由變更後的當事人承擔或者分別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和享受應有的權利。經濟合同不得因承辦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解除。

為嚴肅合同紀律,違反經濟合同的,要承擔違約責任。由於當事人一方的過錯,造成經濟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違約責任;如屬雙方的過錯,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別承擔各自應負的違約責任。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有違約金、賠償金、繼續履行等。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於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補償違約金不足的部分。對方要求繼續履行的,還應繼續履行。違約金、賠償金應在明確責任後十天內償付,否則按逾期付款處理。

經濟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沒有仲裁條款又無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經濟合同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其裁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裁決,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經濟合同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概念 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等問題。其特徵表現: (1)合同法以任意性規范為主。 (2)合同法以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為原則。 經濟合同法是調整法人之間、法人與個體工商戶、專業戶、承包經營戶之間在經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合同法調整對象是法人之間、法人與個體工商戶、專業戶、承包經營戶在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合同關系。作為經濟合同法調整對象的經濟合同關系主要指下列關系: (一)法人之間的經濟合同關系; (二)法人與個體工商戶、專業戶、承包經營戶之間的經濟合同關系; (三)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合同管理機關對經濟合同的監督、檢查關系; (四)各級業務管理部門(人民銀行、專業銀行、信用社)對經濟合同的監督檢查關系; (五)經濟合同仲裁機關、人民法院對經濟合同糾紛的裁決與裁判的關系等。 下列合同由於不是經濟合同,因此,不受經濟合同法調整: (一)公民個人之間訂立的各類民事合同; (二)公民個人與法人之間訂立的勞動合同; (三)公民個人為了滿足家庭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與法人之間訂立的買賣、承攬、保管、借貸等合同; (四)企業內部各種形式的承包合同、租賃合同和生產責任制合同等; (五)中國法人與外國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簽訂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來料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貨物買賣、貨物運輸、技術引進和技術轉讓等合同。 由以上可看出,兩者的范圍不同,合同法的范圍更廣一些。而一般公司在制定製度時,可參照合同法施行,牽涉到經濟具體行為時參照經濟合同法施行。

Ⅸ 經濟合同法與合同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兩者的范圍不同,合同法的范圍更廣一些。而一般公司在制定製度時,可參照合同法施行,牽涉到經濟具體行為時參照經濟合同法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Ⅹ 合同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商場因為標價錯誤經濟法 發布:2025-01-14 04:43:37 瀏覽:345
巡視監督條例 發布:2025-01-14 03:36:00 瀏覽:729
個人計程車外包面臨那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4 02:58:43 瀏覽:136
理化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44:36 瀏覽:560
濰坊司法鑒定 發布:2025-01-14 02:18:44 瀏覽:236
采礦權司法拍賣 發布:2025-01-14 02:10:24 瀏覽:637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