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階級對立社會軍事法的本質

階級對立社會軍事法的本質

發布時間: 2024-07-18 11:50:26

A. 國防法規具有什麼特性

一、國防法規的特性
國防法規是國家法律的組成部分,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范,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即鮮明的階級性、高度的權威性、嚴格的緞制性、普遍的適用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國防法規還具有區別於其他法規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調整對象的軍事性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不同的法律規范用來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國防法規所調整的是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軍隊內部的社會關系、武裝力量內部的社會關系、武裝力量與外部的社會關系等。這些帶有軍事性的社會關系是國防法規特有的調整對象,是其他任何法律規范所不能代替的,這是國防法規特性的基本表現。調整對象的軍事性並不意味著國防法規只適應軍隊,不適應地方。國防是國家行為。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社會關系是軍事性的,但這些社會關系所涉及的行為主體並不都是軍隊和軍人,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個部門和社會各階層人士都與國防有關。因此,一切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必須按照國防法規的要求,履行自己的國防義務。
(二)司法適用的優先性
國防法規優先適用,是指在解決與國防利益、軍事利益有關的法律問題時,如果國防法規和普通法都有相關的規定,要以國防法規的基悄規定作為評判是非的標准和採取行動的准則。優先適用不是指的先後順序,而是一種排他性的單項選擇。在涉及國防利益、軍事利益的案件中,只適用國防法規,不通用普通法。「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是國際公認的法律適用原則。特別法是對特定人、特定領域、特定事項在特定時間內有效的法律。國防法規屬於特別法。
(三)處罰措施的嚴厲性
國防法規所保護的國防利益,是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最根本的國家利益,因而對危害國防利益的犯罪實行比較嚴厲的處罰。同一類型的犯罪,危害國防利益的從重處罰。如《刑法》規定,搶劫罪通常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搶劫軍用物資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戰時從重處罰。所謂戰時,是指國家宣布進入戰爭狀態、部隊受領作戰任務或者道敵襲擊時,部隊執行戒嚴任務或者處置突發性暴力事件也以戰時論。《兵役法》、《刑法》的許多條款都申明戰時從帶者重處罰。如《兵役法》規定,平時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徵集拒不改正的,在2年內不得被錄取為國家公務員、國有企業職工,不得出國或者升學,還可同時處以罰款;而戰時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軍人違反職責的犯罪從重處罰。《刑法》規定的軍人違搏行渣反職責罪有30項罪名,其中12項罪名最高刑罰為死刑。對軍人犯罪給予較重的處罰,是軍事斗爭的特殊性決定的,是保障完成軍事任務的需要。

B. 簡述軍事法基本原則的實踐意義

軍事法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它的規范作用,即軍事法是衡量人們軍事行為的標准和尺度。

二是它的社會作用,即軍事法具有確認、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軍事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保證進行階級斗爭和武裝斗爭的功能。規范作用是手段、形式。

C. 法律的含義及其本質

你好:
一、法律(Law)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1、法律的具體定義法律是一種公平的規則,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的保證實施為手段。法律需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由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著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演變,最終它也將隨著社會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法律的概念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機關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化產物,從人類社會早期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習慣法的產生,到國家的誕生,訴訟與審判的出現,再到權利和義務的區別開來,在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代,法律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但一成不變的是:法律是被國家賦予的強制性社會規范。2、法律的其他解釋基本的法律:一般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憲法實際上相同。「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並權宜之針,在沒有實施憲法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這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法律,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屬於「基本法律」的層次。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憲法》第67條)。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議和決定,如果其內容屬於規范性規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類的文件,也視為狹義的法律。它一般包括憲法,民事法,行政法經濟法等。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權力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由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僅對該行政機關之公務員有拘束力,除法規命令外,原則上行政機關所制訂之行政規則對於人民均不發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法律必須由人民所選舉之立法機關制定之(即後者,狹義的法律)。3、相關法律名詞法系 法系是指對一個國家法律制度或體系的分類標准。根據各國法律的淵源,存在樣式和運作方式,法系可以分成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兩種。兩者主要區別在法律淵源,法官許可權,訴訟程序方面。 法律制度 在發達國家,主要的法律制度有獨立的法院、代議議會、責任內閣、軍警系統、官僚系統、法律專業和公民社會本身。約翰·洛克在其《政府論》里,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和外交三種權力,其後的孟德斯鳩在其著作《論法的精神》中對其進行了完善,主張將國家權力劃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而且三種權力必須要分立,而且相互制約。他們的原則是不應該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到國家的所有權力,和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內的獨裁理論相對。近代,有馬克斯·韋伯等人重塑有關在行政控制下的國家的模型。現代軍事、政治與官僚的力量對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顯現出了許多特別的問題,這些是早期如洛克和孟德斯鴆等作家所不可預見的。法律專業的慣例和實例是讓人民接觸公平正義的重要部分;而公民社會則是一個用來指形成法律的政治基礎的社會組織、社群和團伙等。

二、法律的本質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資本主義法律時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論述,科學地提示了法律的本質特徵,對於我們探討和研究法律的本質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一)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階級社會中,在一定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各階級,都有著維護自己共同利益的願望和要求,即都有著自己的階級意志,但並不是每個階級的意志都能表現為法律。法律只能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法律所表現的統治階級的意志,是指集中反映整個統治階級利益的共同願望和要求,而不是統治階級中少數成員的任何一種願望和要求,更不是個別人的任性,即便擁有極大權力的統治者,也不能脫離本階級的共同意志而一意孤行。法律集中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根本的、共同的、整體的願望和利益要求。正因如此,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即當統治階級的某個成員違反了法律的規定時,總會受到代表本階級整體意志的法律的制裁。這種制裁,正是為了保障統治階級意志的統一性,維護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二)法律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的體現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但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不僅僅是法律,政治、哲學、道德、文化、教育等等,都可以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並為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服務,但它們都不具有法律的性質。「被奉為法律」意味著統治階級通過國家專門機關制定或認可,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國家意志」,就是掌握國家政權的那個階級的意志在法律上的表現。所以,法律是以國家意志表現出來的統治階級的意志。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統治地位,除了必須以國家的形式組織自己的力量外,他們還必須給予他們自己的由這些特定關系所決定的意志以國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現形式。(三)法律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主要指的是生產關系。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特別是所有制關系,決定著該社會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不能離開其物質生活條件而隨心所欲地制定法律,否則,即使制定出了法律,也必然由於違背了客觀經濟條件而在實際生活中無法實施。我們說法律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並不意味著它是根據物質生活的要求自發產生的,而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制定的。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必然引起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發生變化,因而法律也要隨之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法律還要受到其他社會現象的影響。統治階級的政治、哲學、宗教、倫理等觀點,以及政治制度、階級斗爭狀況、文化傳統等等,都對法律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綜上所述,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被奉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這一意志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在當代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因此,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本質上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你可以摘中間的簡單的歸納下,希望滿意並採納。

D.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法的簡介

軍事法即有關軍事管理和國防建設的法律、法規,包括《兵役法》、《國防法》、《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以及《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
軍事法是調整國防建設和軍事方面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用於調整軍事領域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法律淵源主要包括:國家立法機關及其授權的國家機關制定和頒布的關於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以及戰爭准備與實施等方面的軍事法律、法規等。廣義的軍事法還包括國家簽署或認可的由國際條約和慣例形成的戰爭法。軍事法一般表現為對有關組織和人員的職能或職權、權利和義務、行為模式和行為的法律後果的規范。與國家其他法律部門一樣,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是國家加強國防、武裝力量建設和保證戰爭准備與實施的重要手段。
立法體制 各國的軍事立法體制不盡相同,依據其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等級,一般可區分為多個層次。例如,蘇聯的軍事立法體制為:最高蘇維埃立法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立法;蘇聯部長會議立法;國防部立法;各軍種、兵種和軍區立法。美國的軍事立法一般是由國會通過與頒布,總統也有權發布軍事行政命令,國防部長有權頒布國防部指令,各軍種部長有權頒布條例、條令。
內容體系 現代軍事法作為調整軍事領域各種社會關系的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雖然因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而內容結構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看,通常都包括軍事基本法和若干方面的部門法。
軍事基本法。主要規定國家的基本軍事制度,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組成和任務,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方針、原則等方面的內容。例如,美國國會1947年通過、1949年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對本國的國防領導體制、武裝力量的組成、各級國防機構的職責與許可權的劃分等作了規定。軍事基本法對其他軍事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軍事組織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國防和武裝力量的體制編制,各級各類軍事組織的職能、職責、職權,以及武裝力量內部人事管理方面的內容。
軍事勤務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作戰原則、作戰行動、作戰指揮、作戰勤務等方面的內容。包括各種戰斗條令及戰斗勤務保障條令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規。
兵役與動員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國家的基本兵役制度,公民服兵役的權利和義務,兵員的徵召和退役,軍官的錄用與退役,以及後備力量建設等方面的內容;規定國家在戰爭、戒嚴、自然災害等緊急狀態下徵集兵員和徵用各種軍用物資等方面的內容。
軍事教育訓練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服役人員及役前人員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內容。包括國防教育、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規。
軍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軍隊日常工作秩序、生活管理、組織紀律、隊列動作、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等方面的內容。
軍事經濟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國防經濟及軍隊後勤建設和後勤保障方面的內容。
國防科技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武器裝備的科研、
生產、采購、儲備、維修、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軍事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規范。規定軍事設施保護、國防專利保護、軍隊房地產保護,以及對現役軍人、文職人員和退役、傷殘、犧牲人員及其家屬的褒揚、撫恤、優待、安置等方面的內容。
軍事司法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軍事刑法和軍事刑事訴訟法等內容。
戰爭法。以國際條約和慣例形式形成的、用以調交戰國之間和交戰國與中立國或非交戰國之間的關系,以及關於保護平民及戰爭受難者,限製作戰手段與方法的一些原則、規則等。

E. 如何理解軍事法的本質

軍事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用以調整軍事領域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的總稱。相對於不同的領域和不同關系,它又稱軍事法律規范、軍事法律(廣義)、軍事法律制度。但不論稱謂如何,其本質涵義是一樣的。軍事法與刑法、民法等一樣,也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部門法。其目的和任務在於維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國家軍事利益和安全秩序。

對上述定義可作這樣的理解:

1、軍事法必須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所謂國家制定軍事法,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根據統治階級的意志,依照一定的立法許可權和程序,制定具有不同效力等級的軍事法律規范的活動;所謂認可軍事法,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簡易程序,賦予某些已經存在的、有利於統治階級軍事利益和安全秩序的軍事習俗和約定俗成的作法以法律效力。軍事法律規范一旦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就發生普遍的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必須強調指出:不論是立法機關的立法活動,還是委任立法機關的立法活動,都是以不同層次的國家代表的身份進行的。這是它們制定或認可的軍事法律規范之所以具有約束力的根本原因。

2、軍事法律規范必須以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所謂強制力,有三層含義。(1)本體含義,它是指國家的強制實體。主要包括武裝力量、警察、監獄、法庭等。(2)執行遵守含義,它指國家行政執法機關、軍事行政機關和專門執法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要求一切機關、團體、武裝力量、全體軍人和社會成員,必須無條件地遵守軍事法律規范。既享有法定的軍事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定的軍事義務。(3)制裁獎勵含義,它是指對一切違反軍事法和違法犯罪行為,由相應的有權機關進行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以確保軍事法律規范的執行和遵守。對於執行和遵守軍事法律規范成績突出、符合法定獎勵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軍事機關給予獎勵,以鼓勵人們模範地執行和遵守軍事法律規范。

3、軍事法的調整對象和范圍必須包括整個國防、軍隊和戰爭等一切軍事領域中的各種軍事社會關系。凡屬軍事領域里的軍事社會關系都應當劃為軍事法的調整對象范圍。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現代軍事領域是一個全球性的立體型體。它既包括國防建設領域、武裝建設領域,又包括國際間的軍事交往領域,還包括雙邊的武裝沖突和多邊的戰爭。而這些領域既是一個歷史范疇,又是一個現實范疇;既是一個時間范疇,又是一個空間范疇;既是全球范疇,又是一個星際范疇;如此等等。因此,軍事法的調整對象必須滲入到一切軍事領域,而不能局限於軍事領域的某個領域,它應當包括國防、武裝力量、國際軍事交往和戰爭等軍事領域中的各種軍事社會關系。

4、軍事法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和任務。軍事法的目的和任務必須服從於整個法律體系的目的和任務。但是,它必然要有自己的特定目的和任務,否則,它也是不能存在的。軍事法的目的和任務集中在維護國家的軍事利益和國家安全秩序方面。這是由軍事關系在社會關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的,由軍事利益和安全秩序在國家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由軍事法在法律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5、軍事法是軍事法律規范的總和。軍事法律規范即軍事行為規則,它是軍事法的細胞。軍事法作為一個部門,它是同類性質軍事法律規范的集合體。在這個部門中,又按照各個法律規范調整軍事社會關系的具體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劃分成若干軍事法的分支部門。我國軍事法是一個體系,是指由不同的軍事法律分支部門和不同層次法律規范組成的門類齊全、層次分明、內容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我們認為,我國軍事法的體系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一)軍事基本法。我國的軍事基本法應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二)軍事組織法。《解放軍組織編制管理條例》等。(三)軍事行政法。具體內容包括:軍事指揮法規、教育訓練法規、行政管理法規、政治工作法規、幹部人事法規、軍人優撫法規。(四)兵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等。(五)軍事刑法。《破壞軍婚懲治條例》等。(六)軍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刑事訴訟法》等。(七)軍事經濟法。《軍品出口管理條例》等。(八)國防科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技法》、《國防專利管理條例》等。(九)國防動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等。(十)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十一)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等。(十二)軍人優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撫恤優待法》、《軍人家屬優待條例》等。(十三)國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邊)界管理法》等。(十四)戰時特別法。《軍事管製法》等。(十五)戰爭法。其形式包括國際條約、公約、協議和戰爭法規、規則、規章制度及國際慣例等。

F. 軍事法服務的作用有那些

軍事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它對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它同法的本質和特徵是密切聯系的。軍事法的作用,是指軍事法對人們的行為、軍事行為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和功能。軍事法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它的規范作用,即軍事法是衡量人們軍事行為的標准和尺度;二是它的社會作用,即軍事法具有確認、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軍事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保證進行階級斗爭和武裝斗爭的功能。規范作用是手段、形式。

規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強製作用。

軍事法的社會作用是就軍事法的階級本質和根本目的而言的。我國軍事法的社會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1、依法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組織領導和實施管理的最高原則,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軍事法在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軍事立法手段對該原則加以確認的途徑來實現的。在這方面,我國的軍事立法工作是十分積極主動的,並且具有超前性。早在我軍創建初期,在1930年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的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中就明確:「中國紅軍如要完成其偉大的歷史任務,須接受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紅軍的政治工作就是要鞏固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一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的領導,要使紅軍成為有力的工農革命武裝力量。」在1932年10月,紅軍總政治部在《關於粉碎敵人四次圍剿政治工作的訓令》中,再次明確提出:「健全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用共產黨的統一意志來領導紅軍。」這些規定說明,我軍從初創時起,就依法堅持「黨指揮槍,而決不允許槍指揮黨」的根本原則。1995年頒發的我軍《政工條例》明確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置於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其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新的歷史時期,在軍隊建設和改革中,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更加重視依法治軍,更加重視運用軍事法律手段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

2、依法保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法自它產生以來,就是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軍事法的這種作用尤為突出。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它包括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兩個方面,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要靠多方面的條件。但是,最重要的是離不開國防和武裝力量的建設,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和軍事實力作後盾,那麼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就是一句空話。軍事法的作用正在於: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和保障我國的軍事制度、武裝力量的組織形式和基本任務,確認國家的軍事職能,從而能夠有效地保障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完成。例如,我國憲法第2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努力為人民服務。」「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增強國防力量。」這說明,加強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建設得到了我國憲法的確認和保障。我國軍事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確認國家的武裝力量的性質、任務和基本方針,為我國的武裝力量體制、國防體制以及軍事制度的改革奠定了根基,從而在根本上起到了保護人民民主專政的作用。

3 依法保證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順利進行,鞏固提高部隊戰鬥力。首先,軍事法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促進國防現代化的早日實現。國防現代化是一個涉及面廣、體系龐大、內容完整的系統工程。它包括:國防領導體制、國防管理體制、國防經濟體制、國防科技體制、國防教育體制、戰爭動員體制、全民防禦體制等等。而所有這些方面都需要用軍事法律規范進行調整,以確定其內容,保證其運轉,鞏固其成果,促進其實現。其次,軍事法為「從嚴治軍、依法治軍」提供法律依據,使軍隊「三化」建設納入法制軌道,從而鞏固和提高部隊防衛作戰能力。軍事法是由國家機關和軍事機關制定或頒布的,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因此,它具有在全國、全軍范圍內一體施行的法律效力。它的頒布與實施,可以使全軍上下一體,步調一致,令行禁止,密切協同,實行「統一指揮、統一制度、統一編制、統一訓練、統一紀律」,使我軍具有嚴密的組織、精乾的指揮、高度的效能、科學的管理、嚴整的軍容、嚴格的紀律、緊張活潑的作風。在新世紀新階段,軍事法工作對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軍事法律制度,把軍隊的建設和改革納入法制軌道,具有更加迫切、更加現實的重要作用。軍隊建設需要軍事法來維護,軍隊改革需要法制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需要法制來保障。鄧小平曾指出:軍隊的條令、條例等「所有這些章程,都是整頓軍隊、准備打仗所必需的。有了這些章程,我們就有章可循,就能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從我軍建設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後軍事法在我軍「三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加強。依法治國、依法治軍,這是世界各國治國、治軍的大趨勢。在軍隊高度現代化的當代,部隊建設的法制化程度是部隊綜合戰鬥力中的內在因素,同時又是鞏固戰鬥力的保障因素。所以,只有實現依法治軍,把軍隊「三化」建設納入法制軌道,才能進一步加強正規化建設,從而鞏固和提高戰鬥力。

4、依法維護軍隊和軍人的合法權益。軍事法的作用就在於通過規定和調整軍事權利和軍事義務及其相互關系,規范人們的行為,從而保障軍隊和軍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我國軍事法除規定軍人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外,還對軍人的權利和義務作出許多特殊的規定。如軍人有立功受獎和獲得政治榮譽的權利,軍人婚姻家庭受特殊保護及軍人及其家屬享有褒揚、撫恤、優待的權利,軍人享有廣泛的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的權利,有控告、揭發、檢舉的權利和辯解、申訴及要求復議的權利,有按照法律和命令執行職務而不受追訴的權利,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的權利,軍官符合一定的條件可以作退役安置、家屬可以隨軍,等等。

5、依法促進軍隊和國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縱觀我國的社會主義軍事法,可以看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求與軍事法規定的內容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提倡的行為,必定是軍事法所保護和支持的行為;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要糾正的行為,也必定是軍事法所要禁止的行為。例如,熱愛祖國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而要熱愛祖國就必須增強國防觀念,樹立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時刻准備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思想。軍事法的許多基本內容就是增強國防觀念的最好教材。同時,軍事法對軍隊的精神文明建設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深入學習我軍的各種條令、條例,經常進行法制和紀律教育,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有效措施之一。無數事實說明,只有認真學好各種軍事法規,才能養成遵守制度、執行命令的良好習慣,做遵法守紀的模範;反之,如果置軍事法於不顧,自行其是,就有可能從違反制度、違反紀律開始,墮入犯罪的深淵。關於這方面的許多教訓是極為深刻的、慘痛的。因此,只有充分發揮軍事法的作用,加強軍隊的法制教育,才能使軍隊培養出更多的遵紀守法的合格軍人,才能促使軍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6、依法保障和促進我國對外軍事關系的發展,提高我國我軍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我國和我軍在國際事務中,始終堅持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關系;堅持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公認的准則和原則,堅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我國我軍都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和軍事往來,加強與友好國家的國防和軍事技術的合作交流,引進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締結雙邊或多邊的友好條約和軍事條約,批准有關的戰爭法規和人道主義法規,揭露和粉碎帝國主義的戰爭陰謀和戰爭訛詐。而所有這些軍事社會關系,都需要有相應的軍事法於以確認和調整,並在其法律效力范圍內得到貫徹執行,這是國際軍事交往中的法律秩序所嚴格要求的。所以,軍事法對保障我國、我軍的合法權益,提高我國我軍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有著超國界的巨大作用。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要運用國際法武器。國際法對日本、伊拉克的制裁。圍繞海空衛士王偉事件與美國的較量,需要精通國際空間法。對台軍事斗爭的法律問題。我國憲法指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國際法:中國人是台灣的最早的主要居民,台灣在歷史是長期隸屬於中國中央政府,符合國際法規定的國家領土的取得方式。其次,《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書》,均確認或承認台灣屬於中國。再者,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合法政府,聯合國,建立外交關系。1977年日內瓦公約第二議定書的規定,國家政府有「用一切合法手段維持和恢復國內法律和秩序或保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責任」。對伊拉克動武問題。合法使用武力的三種情況:自衛作戰、民族獨立或民放解放戰爭、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或採取的軍事行動。北約轟炸南聯盟違反國際法(79天,炸死南國軍民1800多人,數百家學校和數萬間民房,製造一百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1999、3、24-6、10),轟炸我國大使館,3名記者犧牲、27人受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犯下了破壞和平罪、戰爭罪、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罪。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對米絡舍維奇、米盧蒂諾維奇、利馬伊等進行審判。

G. 軍事法學有哪些特點

一般認為,軍事法的特徵有八個:強烈的階級性、內容的綜合性、特殊的強制性、高度的統一性、相對的保密性、體系的多重性、目的的特定性和調整對象的特殊性。
軍事法的特徵,是指軍事法本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軍事法與其他部門法的主要區別。軍事法的特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分析軍事法的特徵。相對於其他部門法來說,軍事法具有以下兩大基本特徵:
1、軍事性 軍事法不同於其他部門法的首要特徵是其具有軍事性。這是由於軍事法的調整對象——軍事社會關系所決定的。相對於軍事社會關系而言,軍事法以外的其他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非軍事社會關系,因而不直接具有軍事性。但是,軍事法所調整的軍事社會關系卻直接具有軍事性。軍事的基本性質是暴力性,「軍事的暴力性是軍事區別於其他社會活動的內在根據」,「暴力的核心是武力對抗與較量,是武力的發揮和強制的運用」。軍事法的任務之一就是為軍事的暴力性提供法治規則保障。 首先,軍事法所調整的軍事社會關系構成要素具有軍事性。無論是主體、內容還是客體,都直接包含著軍事性。從主體來看,必然要有軍事法律關系主體參加;從內容來看,必然表現為軍事權利和義務;從客體來看,必然是有關軍事方面的物、行為或非物質財富。 其次,軍事法所調整的軍事社會關系的目的指向具有軍事性。「軍事法是維護國家軍事利益的法律形態。」「國家軍事利益是軍事法的內在生命,它決定了所有軍事法的『軍事性質』。換言之,國家軍事利益是軍事法與其他法律相區別的根本標志,如果某一法律不是主要涉及國家軍事利益,或者不是維護國家軍事利益,那麼,它就不可能成為軍事法,最多隻能屬於一般法。」因此,軍事法所調整的軍事社會關系是以維護國家軍事利益為目的的,軍事社會關系直接作用於並服務於國家軍事利益。
2、綜合性 軍事法不同於其他部門法的第二個特徵是其具有綜合性。與法學中的經濟法學等相類似,軍事法是一個綜合性的法律部門。 首先,軍事法所調整的軍事社會關系是綜合性的。軍事法既調整軍內關系,也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軍外社會關系;既調整國內軍事社會關系,也調整一定范圍內的國際軍事社會關系;既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軍事社會關系,也調整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軍事社會關系。 其次,軍事法的調整方法是綜合性的。軍事法的內容體系,涉及經濟、行政、刑事等各個領域,這就決定了其調整方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既有強制、強迫和命令方法,也有平等、說服教育的方法,還有某 |||些特別的方法。有時候,它要以軍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對等為前提,採用經濟的手段來調整某些社會關系,如某些軍事經濟關系;有時候,它要以軍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不對等為前提,採用行政的手段來調整某些社會關系,如軍事行政關系;有時候,它還要以特殊的防暴手段,調整某些特定的軍事社會關系,如軍隊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防暴條令》的規定,執行懾止和平息暴亂的任務。 第三,軍事法的法源是綜合性的。軍事法是由許多軍事法律規范所組成的。如果從軍事立法的角度來看,它是由許多軍事法群所組成,每個軍事法群又是由若干軍事法律規范所組成,每個軍事法群又有相應的該軍事法群的基本法起帶頭作用。「軍事法與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門不同,沒有一部獨立、完整、系統的法典,而是由專門的軍事法律規范和其他法律規范中的軍事法條款、軍事法律規范解釋、軍事法律規范性文件、國際軍事約章等有機結合、相對獨立的綜合體。」

熱點內容
參考文獻中行政法規的寫法 發布:2024-11-16 06:33:39 瀏覽:106
行政訴訟法追加被告通知書 發布:2024-11-16 06:31:28 瀏覽:91
刑法書全名 發布:2024-11-16 06:18:36 瀏覽:815
范健商法學第四版 發布:2024-11-16 05:51:04 瀏覽:455
勞動法企業曠工處理 發布:2024-11-16 05:23:57 瀏覽:792
哈爾濱學院法學 發布:2024-11-16 05:12:55 瀏覽:14
刑法139條規定的 發布:2024-11-16 04:28:54 瀏覽:937
科研工作條例 發布:2024-11-16 04:24:13 瀏覽:882
衛生條令條例 發布:2024-11-16 03:10:36 瀏覽:133
保護原則刑法 發布:2024-11-16 03:04:55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