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378條

合同法378條

發布時間: 2024-08-01 03:41:22

⑴ 我老公借了別人的錢現在我們離婚了這事還能問我要嗎

1、在婚姻期間的外債,通常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2、無論是否離婚,都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離婚不影響債務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三條規定: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
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的規定,有如下情形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按個人債務處理,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
(一)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
(二)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
(三)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
(四)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夫妻共同債務是為維持夫妻共同的家庭生活而產生,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用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償還;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償還的,應以夫妻個人財產償還。

以上為2016年9月16日之前的回答。基於當時的法律規定。2020年,新的民法典和相關配套法律頒布後,對於夫妻共同債務,有所改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權威觀點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答記者問
「共債共簽」原則,明確和強調了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以及以其他共同意思表示形式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這一規定意在引導債權人在形成債務尤其是大額債務時,為避免事後引發不必要的紛爭,加強事前風險防範,盡可能要求夫妻共同簽字。這種制度安排,一方面,有利於保障夫妻另一方的知情權和同意權,可以從債務形成源頭上盡可能杜絕夫妻一方「被負債」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避免債權人因事後無法舉證證明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對於保障交易安全和夫妻一方合法權益,具有積極意義。實踐中,很多商業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時,對已婚者一般都要求夫妻雙方共同到場簽字。一方確有特殊原因無法親自到場,也必須提交經過公證的授權委託書,否則不予貸款,這種操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債務不能清償的風險,保障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不會造成對夫妻一方權益的損害。「共債共簽」原則實現了婚姻法夫妻財產共有制和合同法合同相對性原則的有機銜接。
雖然要求夫妻「共債共簽」可能會使交易效率受到一定影響,但在債權債務關系形成時增加一定交易成本和夫妻一方的知情權同意權產生沖突時,因夫妻一方的知情權同意權,關繫到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等基本法律原則和公民基本財產權利人格權利,故應優先考慮。事實上,適當增加交易成本不僅有利於保障交易安全,還可以減少事後紛爭,從根本上提高交易效率。
通常所說的「家庭日常生活」,學理上稱之為日常家事。我國民法學界、婚姻法學界通說認為,婚姻是夫妻生活的共同體,在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的范圍內,夫妻互為代理人,這是婚姻的當然效力,屬於法定代理。婚姻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日常家事代理制度,但從相關條文中可以得出家庭日常生活范圍內夫妻互為代理人的結論。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這里所指的平等處理權既包括對積極財產的處理,也包括對消極財產即債務的處理。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十七條規定:「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該規定涵蓋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的實質內容。因此,在夫妻未約定分別財產制或者雖約定但債權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國家統計局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種類主要分為八大類,分別是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文娛教育及服務、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務。家庭日常生活的范圍,可以參考上述八大類家庭消費,根據夫妻共同生活的狀態(如雙方的職業、身份、資產、收入、興趣、家庭人數等)和當地一般社會生活習慣予以認定。但農村承包經營戶有其特殊性,農村承包經營戶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家庭日常生活與承包經營行為經常交織在一起,二者難以嚴格區分,故為了正常的承包經營所負債務,可以認定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債務。需要強調的是,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支出是指通常情況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費,主要包括正常的衣食消費、日用品購買、子女撫養教育、老人贍養等各項費用,是維系一個家庭正常生活所必須的開支。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們家庭觀念、家庭生活方式的不斷發展變化,在認定是否屬於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支出時,也要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居民家庭財產結構、類型、數量、形態以及理財模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消費日趨多元,很多夫妻的共同生活支出不再局限於以前傳統的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開支,還包括大量超出家庭日常生活范圍的支出,這些支出系夫妻雙方共同消費支配,或者用於形成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基於夫妻共同利益管理共同財產產生的支出,性質上屬於夫妻共同生活的范圍。《解釋》第三條中所稱債權人需要舉證證明「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債務,就是指上述超出家庭日常生活范圍的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務。
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情形更為復雜,主要是指由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生產經營事項,或者雖由一方決定但另一方進行了授權的情形。判斷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屬於夫妻共同生產經營,要根據經營活動的性質以及夫妻雙方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等綜合認定。夫妻從事商業活動,視情適用公司法、合同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夫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的債務一般包括雙方共同從事工商業、共同投資以及購買生產資料等所負的債務。
從舉證證明責任分配的角度看,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共同債務;二是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共同債務。對於前者,原則上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債權人無需舉證證明;如果舉債人的配偶一方反駁認為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則由其舉證證明所負債務並非用於家庭日常生活。對於後者,雖然債務形成於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和夫妻共同財產制下,但一般情況下並不當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債權人主張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由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等規定,舉證證明該債務屬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債務,或者所負債務基於夫妻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如果債權人不能證明的,則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解釋》第一條規定的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夫妻共同債務,與上述債權人需要舉證證明所負債務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是一脈相承的。夫妻雙方共同簽字的借款合同、借據,以及夫妻一方事後追認或者電話、簡訊、微信、郵件等其他體現共同舉債意思表示的有關證據,恰恰是債權人用以證明債務系夫妻共同債務的有力證據。上述區分是否屬於家庭日常生活范圍形成債務的不同舉證證明責任的分配規則,有效解決了目前爭議突出的債權人權益保護和未舉債夫妻一方權益保護的平衡問題。
學者觀點
冉克平:論夫妻共同債務的類型與清償——兼析法釋〔2018〕2號
「夫妻共同生活」與「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判定(一)夫妻共同生活與家庭利益標准
學說通常認為,夫妻共同生活包括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生活、生產或經營等。 夫妻共同生產經營是夫妻共同生活的表現形式,既包括夫妻共同投資、生產經營的情形,也包括夫妻一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利益歸家庭共享的情形。
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從事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交易行為與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夫妻共同生活、夫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債務,均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兩者之間具有以下差異。(1)從范圍上看,前者僅限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必要和基本內容,而後者的范圍更大。(2)從表現形式看,前者僅限於合同交易,而後者還包括投資、決議甚至侵權行為所生債務。(3)從舉證責任的程度要求來看,在前者,債權人只需證明交易事項為滿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且具有適當性,通常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可予判斷;在後者,債權人需要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夫妻共同生產經營,在舉證的精確度上要求更高。(4)從與夫妻財產制的關系來看,前者不受夫妻財產制類型的影響,無論是夫妻共同財產制還是分別財產制,均可適用日常家事代理權;而在分別財產制之下,夫妻共同生活與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范圍則取決於夫妻之間的具體約定。
在夫妻雙方采法定財產制的情況下,通常以為家庭利益作為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的重要標准,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四種情形。(1)對於約定之債,原則上夫妻一方所負之債應當是有償的。對外擔保之債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2)對於法定之債,若是為家庭利益而負擔,可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如為家庭生計的計程車司機因交通肇事所生債務。 (3)為家庭利益所負債務應當具有正當性。因夫妻一方盜竊、搶劫、賭博、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犯罪行為等所生債務即使是為家庭利益,也不構成夫妻共同債務。(4)為家庭利益所負債務應當是有償的。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提供擔保、對外作較大數額贈與的債務不在此限。(二)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判斷
夫妻共同生產經營必須是為家庭利益所負債務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共同生活具有很強的私密性不同,夫妻共同生產經營具有一定程度的公開性。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生產經營主體的性質以及夫妻在其中所處地位等因素是判斷該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屬於夫妻共同生產經營的重要依據。具體而言,包括如下三種情形。(1)夫妻一方負債用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或者個體工商經營。雖然《民法總則》第56條 區分個體工商戶的個人經營與家庭經營,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43條有例外規定,即如果夫妻一方從事個體經營或者承包經營的,其收入為夫妻共有財產,則以夫妻共有財產清償。 由於個體工商戶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戶通常是夫妻共同生產經營,這使得「兩戶」的夫妻共同債務與承包方的個人債務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債權人舉證證明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用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或者個體工商經營的,即可認定該負債為夫妻共同債務。(2)公司股東或者企業合夥人為夫妻二人(夫妻企業),或者夫妻雙方均系公司控股股東或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或監事等重要職位(包括擔任隱名控制人的情形)。在此類企業經營活動中,由於夫妻雙方共同經營或參與經營,若舉債一方將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而獲得的資金投資或者轉借給公司或合夥企業,舉債方配偶作為參與企業共同經營的重要成員,應當知曉該負債的用途。除非夫妻實行分別財產制,該獲益必然屬於家庭利益。因此,於此情形所負債務應當屬於夫妻共同債務。(3)舉債一方作為建設項目工程部門的負責人,其配偶參與經營的,若該負責人將對外所負之債用於工程建設,也應推定另一方配偶知曉該負債所獲利益屬於家庭利益,此種所負債務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概言之,在夫妻共同財產制之下,若夫妻團體被嵌入企業經營組織的框架內,夫妻雙方具有共同經營管理、參與經營管理或者具有相應的外觀表象,一方對外所負之債用於投資該企業,相對方基於經營管理的原因對此明知或應當知道,可以推定該負債所獲利益系家庭利益,該方配偶所負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相反,若舉債方配偶並不實際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如夫妻一方將其所借之款實際用於自己作為小股東的公司,或者用於金融投資或轉借他人以謀取利息,或者用於自己或與他人共同經營的公司等,由於另一方配偶對此可能完全不知情,在強調人格獨立的社會背景下,該借款或投資是否真正為家庭利益顯非理所當然。此際,債權人應要求債務人實行「共債共簽」,否則只能請求債務人承擔清償責任,而不能請求其配偶承擔連帶責任,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債務人所負債務的確是為家庭利益。
石佳友: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從零打碎敲到脫胎換骨——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首先,以共同意思表示所締結的債務,屬於共同債務。根據新解釋,共同意思表示主要是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從債的相對性原理來說,這樣的規定當然更為合理;合同原則上僅能約束締約的當事人,不能約束到合同之外的第三方;如果夫妻雙方均在協議上簽字,協議對夫妻發生共同的約束效力,當然是應有之義。除了共同簽字之外,一方事先簽字、另一方在事後追認,可以被視為是一項並存的債務承擔行為,後者對債務的履行負連帶清償責任。此點規定在法理上顯然具有正當性。其次,一方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締結的家庭債務,屬於相互代理,應視為共同債務。考慮到夫妻均為家庭這一共同體組織的成員,雙方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共同生活和養育子女,在此過程中,雙方均對家庭共同體的維系和發展負有同等重要的義務。因此,就家庭的日常事務,雙方原則上享有同等的許可權;一方為家庭事務做出合理支出,事先並不需要另一方的同意,其後果當然及於另一方,此類債務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三,一方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原則上屬於個人債務;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此條針對的正是比較法上的「經營性債務「;這可能是新解釋相對於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最大變革。本條包含了三項重大的修改:首先,一方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原則上屬於個人債務;而根據第24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原則上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顯然,第24條是推定為共同債務,而新解釋則推定為個人債務,這是司法政策的重大轉向。其次,關於推翻前述推定的舉證負擔。第24條要求夫妻一方來負擔反證的舉證責任;而根據新解釋,反證的舉證責任要由債權人來承擔。最後,第24條所承認的推翻推定的反證事項,僅限於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第三方知曉夫妻雙方的財產約定;而新解釋則包括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
相關案例
(2019)最高法民申1554號
(一)關於余開剛承擔的8589159.13元的債務是否屬於曾小衛與余開剛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本案中,余開剛與曾小衛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對外承建工程的過程中發生火災,經生效判決承擔賠償8589159.13元的債務,該筆債務產生的原因為財產損害賠償,自然不存在曾小衛簽字同意或事後追認的問題。從余開剛與曾小衛2011年11月1日簽訂的《離婚協議書》中可以看出,雙方的共同財產除住房、汽車等生活類財產外,還包括土地、林地、鋪面、泰和公司股權等生產經營性資產,應視為曾小衛與余開剛共享了生產經營的利益。余開剛對外承建工程屬於正常的生產經營,由此產生的債務亦應視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所負的債務。曾小衛僅主張發生火災時,雙方感情不和,處於分居狀態,不足以證明余開剛所負債務為個人債務,亦不足以對抗債權人。因此,原審法院認定余開剛承擔的8589159.13元債務為曾小衛、余開剛的夫妻共同債務,曾小衛對該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並無不當。
(2019)最高法民再378號
關於劉爭艷是否應當承共同還款責任問題。涉案借款實際發生在劉爭艷與董衛星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且董衛星是共同借款人。因涉案借款用途約定為安陽紅旗渠廣場項目開發,根據原一審、再審查明的事實,安陽紅旗渠廣場項目尚待開發,涉案借款是否均投入該項目開發尚不明確;若涉案借款均已用於安陽紅旗渠廣場項目開發,則應當認定劉爭艷不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若涉案借款未用於安陽紅旗渠廣場項目開發,鑒於董衛星、劉爭艷均是北京安容達醫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東,且2011年11月11日以劉爭艷名義購買的國泰辦公樓是廣昊房地產公司工商登記注冊地址和實際辦公地址,涉案款項可能涉及用於董衛星、劉爭艷共同經營的項目,即應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2019)最高法民申4743號
三、關於案涉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王奕琳、嚴明應否對此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問題。周應智與嚴明系夫妻關系,周青系周應智之子。周青與王奕琳原系夫妻關系,本案一審期間,二人於2016年11月22日協議離婚。在案證據顯示,周青、周應智與項華、馮建國為多年朋友關系,項華、馮建國為支持周青、周應智生產從2009年4月開始多次向其出借款項,案涉借款債務形成於周應智與嚴明、周青與王奕琳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王奕琳、嚴明在一審中未答辯,在一審判決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後亦未上訴。王奕琳在再審申請書中認可本案之前發生過類似案件,周青以個人名義借款後,債權人以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為由要求王奕琳承擔共同還款責任並獲得了人民法院支持。王奕琳多次與周青承擔共同還款責任且未提出異議,反映其認可周青所借款項系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的事實。嚴明、王奕琳申請再審稱,本案應適用二審期間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但其並未提供證據證明本案存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夫妻債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的夫妻一方與債權人惡意串通坑害另一方、另一方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無端背負巨額債務等情形,其該項再審申請理由依法不能成立。
經典案例
1.夫妻一方所借債務是否共同債務的舉證責任——陳金科等訴徐銀栓等借款合同糾紛案
【來源】《人民司法·案例》2018年第32期
【裁判規則】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借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債務,債權人認為是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提出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證據,未舉債的夫妻一方對此不負舉證責任;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債務則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認為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需要承擔舉證責任。
2.債權人主張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他人合夥所舉之債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應承擔舉證責任——葉德利與陳居良等借款合同糾紛案
【來源】《人民司法·案例》2018年第20期
【裁判規則】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他人合夥舉債,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3.債權人明知夫妻一方的借款並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林某、陳某曄與福建春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再審案
【裁判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夫妻一方作為借款中間人向債權人出具借條,借款金額遠超日常生活所需,借款款項實際由債權人轉入與夫妻雙方無關的第三方賬戶並由第三方支配使用,債權人知曉夫妻一方借款中間人的身份以及款項流轉情況,應當認定其明知借款並非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也並非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該借款不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4.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日常生活或共同生產所負的合理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山東昊璽經貿有限公司與朱俊強、徐萍民間借貸糾紛上訴案
【裁判規則】
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對外舉債,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不應僅以婚姻關系存續為依據,還應考察款項是否為共同生活所負。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日常生活或共同生產所負之合理債務,即使是一方舉債亦應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對超出夫妻日常事務代理權的事項,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對自己的「有理由相信」,第三人應負舉證責任。

來源:法務之家、山東高法
原標題:《【法律實務】《民法典》第1064條(夫妻共同債務范圍)理解與適用》

⑵ 鎸夊姵鍔ㄦ硶378澶╄禂鍋垮嚑涓鏈堝伐璧

鍒嗕互涓嬪嚑縐嶆儏鍐碉細
1銆佹寜鐓у姵鍔ㄦ硶瑙勫畾錛屽姵鍔ㄨ呮棤榪囬敊錛岀敤浜哄崟浣嶄緷娉曚笌鍔沖姩鑰呰В闄ゅ姵鍔ㄥ叧緋葷殑錛屽簲褰撴敮浠樺姵鍔ㄨ1.5涓鏈堝伐榫勫伐璧勮ˉ鍋褲
2銆佸姵鍔ㄨ呮棤榪囬敊錛岀敤浜哄崟浣嶈繚娉曡В闄ゅ姵鍔ㄥ叧緋伙紝鐢ㄤ漢鍗曚綅搴斿綋鏀浠樺姵鍔ㄨ1.5涓鏈堢殑鍙屽嶅伐榫勫伐璧勪綔涓鴻ˉ鍋褲
3銆佸姵鍔ㄨ呰繃閿欙紙絎﹀悎鍔沖姩鍚堝悓娉曠39鏉★級錛岃鐢ㄤ漢鍗曚綅渚濇硶瑙i櫎鍔沖姩鍏崇郴錛屾棤闇鏀浠樺姵鍔ㄨ呭伐榫勫伐璧勮ˉ鍋褲
4銆佸姵鍔ㄨ呬富鍔ㄤ笌鐢ㄤ漢鍗曚綅瑙i櫎鍔沖姩鍏崇郴鐨勶紝鐢ㄤ漢鍗曚綅鏃犻渶鏀浠樺姵鍔ㄨ呭伐榫勫伐璧勮ˉ鍋褲

鏍規嵁銆婂姵鍔ㄥ悎鍚屾硶銆

絎涓夊嶮鍏鏉°鐢ㄤ漢鍗曚綅涓庡姵鍔ㄨ呭崗鍟嗕竴鑷達紝鍙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屻

絎涓夊嶮涓冩潯銆鍔沖姩鑰呮彁鍓嶄笁鍗佹棩浠ヤ功闈㈠艦寮忛氱煡鐢ㄤ漢鍗曚綅錛屽彲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屻傚姵鍔ㄨ呭湪璇曠敤鏈熷唴鎻愬墠涓夋棩閫氱煡鐢ㄤ漢鍗曚綅錛屽彲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屻

絎涓夊嶮鍏鏉°鐢ㄤ漢鍗曚綅鏈変笅鍒楁儏褰涔嬩竴鐨勶紝鍔沖姩鑰呭彲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岋細
(涓)鏈鎸夌収鍔沖姩鍚堝悓綰﹀畾鎻愪緵鍔沖姩淇濇姢鎴栬呭姵鍔ㄦ潯浠剁殑;
(浜)鏈鍙婃椂瓚抽濇敮浠樺姵鍔ㄦ姤閰鐨;
(涓)鏈渚濇硶涓哄姵鍔ㄨ呯即綰崇ぞ浼氫繚闄╄垂鐨;
(鍥)鐢ㄤ漢鍗曚綅鐨勮勭珷鍒跺害榪濆弽娉曞緥銆佹硶瑙勭殑瑙勫畾錛屾崯瀹沖姵鍔ㄨ呮潈鐩婄殑;
(浜)鍥犳湰娉曠浜屽嶮鍏鏉$涓嬈捐勫畾鐨勬儏褰㈣嚧浣垮姵鍔ㄥ悎鍚屾棤鏁堢殑;
(鍏)娉曞緥銆佽屾斂娉曡勮勫畾鍔沖姩鑰呭彲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岀殑鍏朵粬鎯呭艦銆
鐢ㄤ漢鍗曚綅浠ユ毚鍔涖佸▉鑳佹垨鑰呴潪娉曢檺鍒朵漢韜鑷鐢辯殑鎵嬫靛己榪鍔沖姩鑰呭姵鍔ㄧ殑錛屾垨鑰呯敤浜哄崟浣嶈繚絝犳寚鎸ャ佸己浠ゅ啋闄╀綔涓氬嵄鍙婂姵鍔ㄨ呬漢韜瀹夊叏鐨勶紝鍔沖姩鑰呭彲浠ョ珛鍗寵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岋紝涓嶉渶浜嬪厛鍛婄煡鐢ㄤ漢鍗曚綅銆

絎涓夊嶮涔濇潯銆鍔沖姩鑰呮湁涓嬪垪鎯呭艦涔嬩竴鐨勶紝鐢ㄤ漢鍗曚綅鍙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岋細
(涓)鍦ㄨ瘯鐢ㄦ湡闂磋璇佹槑涓嶇﹀悎褰曠敤鏉′歡鐨;
(浜)涓ラ噸榪濆弽鐢ㄤ漢鍗曚綅鐨勮勭珷鍒跺害鐨;
(涓)涓ラ噸澶辮亴錛岃惀縐佽垶寮婏紝緇欑敤浜哄崟浣嶉犳垚閲嶅ぇ鎹熷崇殑;
(鍥)鍔沖姩鑰呭悓鏃朵笌鍏朵粬鐢ㄤ漢鍗曚綅寤虹珛鍔沖姩鍏崇郴錛屽瑰畬鎴愭湰鍗曚綅鐨勫伐浣滀換鍔¢犳垚涓ラ噸褰卞搷錛屾垨鑰呯粡鐢ㄤ漢鍗曚綅鎻愬嚭錛屾嫆涓嶆敼姝g殑;
(浜)鍥犳湰娉曠浜屽嶮鍏鏉$涓嬈劇涓欏硅勫畾鐨勬儏褰㈣嚧浣垮姵鍔ㄥ悎鍚屾棤鏁堢殑;
(鍏)琚渚濇硶榪界┒鍒戜簨璐d換鐨勩

絎鍥涘嶮鏉°鏈変笅鍒楁儏褰涔嬩竴鐨勶紝鐢ㄤ漢鍗曚綅鎻愬墠涓夊嶮鏃ヤ互涔﹂潰褰㈠紡閫氱煡鍔沖姩鑰呮湰浜烘垨鑰呴濆栨敮浠樺姵鍔ㄨ呬竴涓鏈堝伐璧勫悗錛屽彲浠ヨ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岋細
(涓)鍔沖姩鑰呮偅鐥呮垨鑰呴潪鍥犲伐璐熶激錛屽湪瑙勫畾鐨勫尰鐤楁湡婊″悗涓嶈兘浠庝簨鍘熷伐浣滐紝涔熶笉鑳戒粠浜嬬敱鐢ㄤ漢鍗曚綅鍙﹁屽畨鎺掔殑宸ヤ綔鐨;
(浜)鍔沖姩鑰呬笉鑳借儨浠誨伐浣滐紝緇忚繃鍩硅鎴栬呰皟鏁村伐浣滃矖浣嶏紝浠嶄笉鑳借儨浠誨伐浣滅殑;
(涓)鍔沖姩鍚堝悓璁㈢珛鏃舵墍渚濇嵁鐨勫㈣傛儏鍐靛彂鐢熼噸澶у彉鍖栵紝鑷翠嬌鍔沖姩鍚堝悓鏃犳硶灞ヨ岋紝緇忕敤浜哄崟浣嶄笌鍔沖姩鑰呭崗鍟嗭紝鏈鑳藉氨鍙樻洿鍔沖姩鍚堝悓鍐呭硅揪鎴愬崗璁鐨勩

絎鍥涘嶮鍏鏉°鏈変笅鍒楁儏褰涔嬩竴鐨勶紝鐢ㄤ漢鍗曚綅搴斿綋鍚戝姵鍔ㄨ呮敮浠樼粡嫻庤ˉ鍋匡細
(涓)鍔沖姩鑰呬緷鐓ф湰娉曠涓夊嶮鍏鏉¤勫畾瑙i櫎鍔沖姩鍚堝悓鐨;
(浜)鐢ㄤ漢鍗曚綅渚濈収鏈娉曠涓夊嶮鍏鏉¤勫畾鍚戝姵鍔ㄨ呮彁鍑鴻В闄ゅ姵鍔ㄥ悎鍚屽苟涓庡姵鍔ㄨ呭崗鍟嗕竴鑷磋В闄ゅ姵鍔ㄥ悎鍚岀殑;
(涓)鐢ㄤ漢鍗曚綅渚濈収鏈娉曠鍥涘嶮鏉¤勫畾瑙i櫎鍔沖姩鍚堝悓鐨;
(鍥)鐢ㄤ漢鍗曚綅渚濈収鏈娉曠鍥涘嶮涓鏉$涓嬈捐勫畾瑙i櫎鍔沖姩鍚堝悓鐨;
(浜)闄ょ敤浜哄崟浣嶇淮鎸佹垨鑰呮彁楂樺姵鍔ㄥ悎鍚岀害瀹氭潯浠剁畫璁㈠姵鍔ㄥ悎鍚岋紝鍔沖姩鑰呬笉鍚屾剰緇璁㈢殑鎯呭艦澶栵紝渚濈収鏈娉曠鍥涘嶮鍥涙潯絎涓欏硅勫畾緇堟㈠滻瀹氭湡闄愬姵鍔ㄥ悎鍚岀殑;
(鍏)渚濈収鏈娉曠鍥涘嶮鍥涙潯絎鍥涢」銆佺浜旈」瑙勫畾緇堟㈠姵鍔ㄥ悎鍚岀殑;
(涓)娉曞緥銆佽屾斂娉曡勮勫畾鐨勫叾浠栨儏褰銆

絎鍥涘嶮涓冩潯銆緇忔祹琛ュ伩鎸夊姵鍔ㄨ呭湪鏈鍗曚綅宸ヤ綔鐨勫勾闄愶紝姣忔弧涓騫存敮浠樹竴涓鏈堝伐璧勭殑鏍囧噯鍚戝姵鍔ㄨ呮敮浠樸傚叚涓鏈堜互涓婁笉婊′竴騫寸殑錛屾寜涓騫磋$畻;涓嶆弧鍏涓鏈堢殑錛屽悜鍔沖姩鑰呮敮浠樺崐涓鏈堝伐璧勭殑緇忔祹琛ュ伩銆
鍔沖姩鑰呮湀宸ヨ祫楂樹簬鐢ㄤ漢鍗曚綅鎵鍦ㄧ洿杈栧競銆佽懼尯鐨勫競綰т漢姘戞斂搴滃叕甯冪殑鏈鍦板尯涓婂勾搴﹁亴宸ユ湀騫沖潎宸ヨ祫涓夊嶇殑錛屽悜鍏舵敮浠樼粡嫻庤ˉ鍋跨殑鏍囧噯鎸夎亴宸ユ湀騫沖潎宸ヨ祫涓夊嶇殑鏁伴濇敮浠橈紝鍚戝叾鏀浠樼粡嫻庤ˉ鍋跨殑騫撮檺鏈楂樹笉瓚呰繃鍗佷簩騫淬
鏈鏉℃墍縐版湀宸ヨ祫鏄鎸囧姵鍔ㄨ呭湪鍔沖姩鍚堝悓瑙i櫎鎴栬呯粓姝㈠墠鍗佷簩涓鏈堢殑騫沖潎宸ヨ祫銆

絎鍏鍗佷竷鏉°鐢ㄤ漢鍗曚綅榪濆弽鏈娉曡勫畾瑙i櫎鎴栬呯粓姝㈠姵鍔ㄥ悎鍚岀殑錛屽簲褰撲緷鐓ф湰娉曠鍥涘嶮涓冩潯瑙勫畾鐨勭粡嫻庤ˉ鍋挎爣鍑嗙殑浜屽嶅悜鍔沖姩鑰呮敮浠樿禂鍋塊噾銆

⑶ 誰知道刑法中的419個罪名列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51次會議通過 法釋〔1997〕)9號)

為正確理解、執行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統一認定罪名,現根據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刑法分則中罪名規定如下: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刑法條文 罪名

第102條 背叛國家罪
第103條 第1款 分裂國家罪
第2款 煽動分裂國家罪
第104條 武裝叛亂、暴亂罪
第105條 第1款 顛覆國家政權罪
第2款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第107條 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第108條 投敵叛變罪
第109條 叛逃罪
第110條 間諜罪
第111條 為境外竊取、剌探、收買、非法
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第112條 資敵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114條、第115條 第1款 放火罪
決水罪
爆炸罪
投毒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115條 第2款 失火罪
過失決水罪
過失爆炸罪
過失投毒罪
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
公共安全罪
第116條、第119條 第1款 破壞交通工具罪
第117條、第119條 第1款 破壞交通設施罪
第118條、第119條 第1款 破壞電力設備罪
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第119條 第2款 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
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
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
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第120條 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
第121條 劫持航空器罪
第122條 劫持船隻、汽車罪
第123條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
第124條 第1款 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
第2款 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
第125條 第1款 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
第2款 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
第126條 違規製造、銷售槍支罪
第127條 第1款、第2款 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
第2款 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罪
第128條 第1款 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罪
第2款、第3款 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
第129條 丟失槍支不報罪
第130條 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第131條 重大飛行事故罪
第132條 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
第133條 交通肇事罪
第134條 重大責任事故罪
第135條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第136條 危險物品肇事罪
第137條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38條 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39條 消防責任事故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140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第141條 生產、銷售假葯罪
第142條 生產、銷售劣葯罪
第143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
第144條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145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
第146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第147條 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
第148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151條 第1款 走私武器、彈葯罪
走私核材料罪
走私假幣罪
第2款 走私文物罪
走私貴重金屬罪
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
第3款 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製品罪
第152條 走私淫穢物品罪
第153條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第155條 第(3)項 走私固體廢物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158條 虛報注冊資本罪
第159條 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第160條 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
第161條 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
第162條 妨害清算罪
第163條 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
第164條 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第165條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第166條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第167條 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
第168條 徇私舞弊造成破產、虧損罪
第169條 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170條 偽造貨幣罪
第171條 第1款 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
第2款 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
第172條 持有、使用假幣罪
第173條 變造貨幣罪
第174條 第1款 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
第2款 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
第175條 高利轉貸罪
第176條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第177條 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第178條 第1款 偽造、變造國家有價證券罪
第2款 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第179條 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
第180條 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第181條 第1款 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
第2款 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
第182條 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
第186條 第1款 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
第2款 違法發放貸款罪
第187條 用帳外客戶資金非法拆借、發放貸款罪
第188條 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
第189條 對違法票據承兌、付款、保證罪
第190條 逃匯罪
第191條 洗錢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192條 集資詐騙罪
第193條 貸款詐騙罪
第194條 第1款 票據詐騙罪
第2款 金融憑證詐騙罪
第195條 信用證詐騙罪
第196條 信用卡詐騙罪
第197條 有價證券詐騙罪
第198條 保險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201條 偷稅罪
第202條 抗稅罪
第203條 逃避追繳欠稅罪
第204條 第1款 騙取出口退稅罪
第205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押稅款發票罪
第206條 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第207條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第208條 第1款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第209條 第1款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押稅款發票罪
第2款 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
第3款 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第4款 非法出售發票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213條 假冒注冊商標罪
第214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第215條 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
商標標識罪
第216條 假冒專利罪
第217條 侵犯著作權罪
第218條 銷售侵權復製品罪
第219條 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221條 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第222條 虛假廣告罪
第223條 串通投標罪
第224條 合同詐騙罪
第225條 非法經營罪
第226條 強迫交易罪
第227條 第1款 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罪
第2款 倒賣車票、船票罪
第228條 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罪
第229條 第1款、第2款 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第3款 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
第230條 逃避商檢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232條 故意殺人罪
第233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
第234條 故意傷害罪
第235條 過失致人重傷罪
第236條 第1款 強奸罪
第2款 姦淫幼女罪
第237條 第1款 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
第3款 猥褻兒童罪
第238條 非法拘禁罪
第239條 綁架罪
第240條 拐賣婦女、兒童罪
第241條 第1款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
第242條 第2款 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
第243條 誣告陷害罪
第244條 強迫職工勞動罪
第245條 非法搜查罪
非法侵入住宅罪
第246條 侮辱罪
誹謗罪
第247條 刑訊逼供罪
暴力取證罪
虐待被監管人罪
第249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
第250條 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
第251條 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
第252條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253條 第1款 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
第254條 報復陷害罪
第255條 打擊報復會計、統計人員罪
第256條 破壞選舉罪
第257條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第258條 重婚罪
第259條 第1款 破壞軍婚罪
第260條 虐待罪
第261條 遺棄罪
第262條 拐騙兒童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263條 搶劫罪
第264條 盜竊罪
第266條 詐騙罪
第267條 第1款 搶奪罪
第268條 聚眾哄搶罪
第270條 侵佔罪
第271條 第1款 職務侵佔罪
第272條 第1款 挪用資金罪
第273條 挪用特定款物罪
第274條 敲詐勒索罪
第275條 故意毀壞財物罪
第276條 破壞生產經營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277條 妨害公務罪
第278條 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
第279條 招搖撞騙罪
第280條 第1款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文、證件、印章罪
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第2款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
第3款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
第281條 非法生產、買賣警用裝備罪
第282條 第1款 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
第2款 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
第283條 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
第284條 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
第285條 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第286條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第288條 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
第290條 第1款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第2款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
第291條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第292條 第1款 聚眾斗毆罪
第293條 尋釁滋事罪
第294條 第1款 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第2款 入境發展黑社會組織罪
第3款 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第295條 傳授犯罪方法罪
第296條 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
第297條 非法攜帶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參加集會、遊行、示威罪
第298條 破壞集會、遊行、示威罪
第299條 侮辱國旗、國徽罪
第300條 第1款 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
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
第2款 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
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第301條 第1款 聚眾淫亂罪
第2款 引誘未成年人聚眾淫亂罪
第302條 盜竊、侮辱屍體罪
第303條 賭博罪
第304條 故意延誤投遞郵件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第305條 偽證罪
第306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
第307條 第1款 妨害作證罪
第2款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第308條 打擊報復證人罪
第309條 擾亂法庭秩序罪
第310條 窩藏、包庇罪
第311條 拒絕提供間諜犯罪證據罪
第312條 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
第313條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第314條 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
第315條 破壞監管秩序罪
第316條 第1款 脫逃罪
第2款 劫奪被押解人員罪
第317條 第1款 組織越獄罪
第2款 暴動越獄罪
聚眾持械劫獄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318條 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第319條 騙取出境證件罪
第320號 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
出售出入境證件罪
第321條 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第322條 偷越國(邊)境罪
第323條 破壞界碑、界樁罪
破壞永久性測量標志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324條 第1款 故意損毀文物罪
第2款 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
第3款 過失損毀文物罪
第325條 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
第326條 倒賣文物罪
第327條 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
第328條 第1款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
第2款 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第329條 第1款 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
第2款 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330條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第331條 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
第332條 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
第333條 第1款 非法組織賣血罪
強迫賣血罪
第334條 第1款 非法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
第2款 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事故罪
第335條 醫療事故罪
第336條 第1款 非法行醫罪
第2款 非法進行節育手術罪
第337條 逃避動植物檢疫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338條 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
第339條 第1款 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
第2款 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
第340條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第341條 第1款 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
物製品罪
第2款 非法狩獵罪
第342條 非法佔用耕地罪
第343條 第1款 非法采礦罪
第2款 破壞性采礦罪
第344條 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
第345條 第1款 盜伐林木罪
第2款 濫伐林木罪
第3款 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347條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348條 非法持有毒品罪
第349條 第1款、第2款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第1款 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
第350條 第1款 走私制毒物品罪
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
第351條 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第352條 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
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
第353條 第1款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
第2款 強迫他人吸毒罪
第354條 容留他人吸毒罪
第355條 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介紹賣淫罪

第358條 第1款 組織賣淫罪
強迫賣淫罪
第3款 協助組織賣淫罪
第359條 第1款 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2款 引誘幼女賣淫罪
第360條 第1款 傳播性病罪
第2款 嫖宿幼女罪

第九節 製造、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363條 第1款 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第2款 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
第364條 第1款 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2款 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製品罪
第365條 組織淫穢表演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368條 第1款 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
第2款 阻礙軍事行動罪
第369條 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
第370條 第1款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
第2款 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
第371條 第1款 聚眾沖擊軍事禁區罪
第2款 聚眾擾亂軍事管理區秩序罪
第372條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
第373條 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
僱用逃離部隊軍人罪
第374條 接送不合格兵員罪
第375條 第1款 偽造、變造、買賣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
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
第2款 非法生產、買賣軍用標志罪
第376條 第1款 戰時拒絕、逃避徵召、軍事訓練罪
第2款 戰時拒絕、逃避服役罪
第377條 戰時故意提供虛假敵情罪
第378條 戰時造謠擾亂軍心罪
第379條 戰時窩藏逃離部隊軍人罪
第380條 戰時拒絕、故意延誤軍事訂貨罪
第381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382條 貪污罪
第384條 挪用公款罪
第385條 受賄罪
第387條 單位受賄罪
第389條 行賄罪
第391條 對單位行賄罪
第392條 介紹賄賂罪
第393條 單位行賄罪
第395條 第1款 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第2款 隱瞞境外存款罪
第396條 第1款 私分國有資產罪
第2款 私分罰沒財物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397條 濫用職權罪
玩忽職守罪
第398條 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
第399條 第1款 徇私枉法罪
第2款 枉法裁判罪
第400條 第1款 私放在押人員罪
第2款 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第401條 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
第402條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第403條 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罪
第404條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第405條 第1款 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
第2款 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
第406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罪
第407條 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
第408條 環境監管失職罪
第409條 傳染病防治失職罪
第410條 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
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
第411條 放縱走私罪
第412條 第1款 商檢徇私舞弊罪
第2款 商檢失職罪
第413條 第1款 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
第2款 動植物檢疫失職罪
第414條 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
第415條 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
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
第416條 第1款 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
第2款 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
第417條 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第418條 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
第419條 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第421條 戰時違抗命令罪
第422條 隱瞞、謊報軍情罪
拒傳、假傳軍令罪
第423條 投降罪
第424條 戰時臨陣脫逃罪
第425條 擅離、玩忽軍事職守罪
第426條 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
第427條 指使部屬違反職責罪
第428條 違令作戰消極罪
第429條 拒不救援友鄰部隊罪
第430條 軍人叛逃罪
第431條 第1款 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
第2款 為境外竊取、剌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
第432條 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
過失泄露軍事秘密罪
第433條 戰時造謠惑眾罪
第434條 戰時自傷罪
第435條 逃離部隊罪
第436條 武器裝備肇事罪
第437條 擅自改變武器裝備編配用途罪
第438條 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

⑷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目錄

一、法律(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55)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65)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71)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89)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93)
二、行政法規(98)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98)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100)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103)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111)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112)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11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124)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128)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131)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146)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154)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159)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161)
三、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163)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163)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167)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172)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181)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192)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197)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209)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213)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218)
勞動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225)
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227)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232)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237)
四、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41)
(一)綜合(241)
關於廢止部分勞動和社會保障規章的決定(2007年11月9日)(241)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5年8月4日)(24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2001年9月20日)(259)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2003年5月30日)(26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2006年4月29日)(26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4月28日)(27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進一步落實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的通知(2007年7月6日)(27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關系軍地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12月5日)(281)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軍隊文職人員社會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6年9月4日)(285)
(二)就業與培訓(288)
職業技能鑒定規定(1993年7月9日)(288)
職業資格證書規定(1994年2月22日)(294)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296)
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2000年3月16日)(303)
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職業介紹機構設立管理暫行規定(2001年10月9日)(306)
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2002年5月14日)(309)
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2005年6月14日)(316)
中外合作職業技能培訓辦學管理辦法(2006年7月26日)(319)
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2007年11月5日)(331)
勞動保障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監察部?民政部?財政部?建設部?農業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統計局?中央編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通知若干問題的意見(2006年1月12日)(346)
(三)勞動關系(362)
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1994年11月14日)(362)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1994年12月3日)(364)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1995年5月10日)(366)
集體合同規定(2004年1月20日)(36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37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關於開展區域性業性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2006年8月17日)(38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22日)(384)
(四)工資、工時與休息休假(387)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1994年12月1日)(387)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1994年12月6日)(389)
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1994年12月14日)(393)
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2000年11月8日)(395)
最低工資規定(2004年1月20日)(399)
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規定(1980年2月20日)(404)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1995年3月25日)(405)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1995年4月22日)(407)
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1995年5月12日)(410)
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2004年9月6日)(41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2008年1月3日)(415)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2008年2月15日)(416)
財政部關於職工探親路費的規定(1981年4月8日)(418)
(五)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特殊保護(420)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1990年1月18日)(420)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1994年12月9日)(422)
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1993年11月26日)(426)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問題解答(1989年1月20日)(430)
(六)養老保險(433)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433)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437)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44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443)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446)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453)
(七)失業保險(458)
失業保險金申領發放辦法(2000年10月26日)(45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關於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8月30日)(463)
(八)醫療保險(465)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465)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468)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472)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475)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479)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481)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484)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485)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487)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49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494)
(九)工傷保險(497)
工傷認定辦法(2003年9月23日)(497)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2003年9月23日)(500)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2003年9月23日)(502)
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2002年4月5日)(50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4年6月1日)(510)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4年11月1日)(51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51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新舊勞動能力鑒定標准銜接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2007年3月6日)(516)
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職業病目錄》的通知(2002年4月18日)(518)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2006年11月2日)(523)
(十)生育保險(543)
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1994年12月14日)(543)
勞動部關於女職工生育待遇若干問題的通知(1988年9月4日)(546)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財政部?衛生部關於妥善解決城鎮職工計劃生育手術費用問題的通知(1999年9月28日)(547)
(十一)社會保險基金和經辦管理(549)
社會保險登記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3月19日)(549)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3月19日)(554)
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2001年5月18日)(557)
社會保險稽核辦法(2003年2月27日)(561)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2004年2月23日)(564)
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2004年12月31日)(577)
(十二)勞動保障監察(581)
勞動行政處罰若干規定(1996年9月27日)(581)
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1996年9月27日)(584)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1999年3月19日)(588)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2004年12月31日)(592)
(十三)行政爭議處理(601)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1999年11月23日)(601)
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辦法 (2001年5月27日)(606)
五、司法解釋(6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對經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糾紛准予撤訴或駁回起訴後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從何時起生效的解釋(2000年4月4日)(6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4月16日)(6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6年8月14日)(617)

⑸ 國有企業改制原承包者怎麼辦

法律分析:企業改制如果仍然處於內部承包經營狀態,要改制首先就要解除原內部承包合同。在企業改制的實踐中,大多數企業在改制前都是單方解除內部承包合同。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 第一條 (一)認真制訂企業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後企業的資產、業務、股權設置和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改制的具體形式;改制後形成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的債權、債務落實情況;職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和產權交易市場的選擇等。(二)改制方案必須明確保全金融債權,依法落實金融債務,並徵得金融機構債權人的同意。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包括各級人民政府、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及其所出資企業、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以外有權審批改制方案的部門及其授權單位,下同)應認真審查,嚴格防止企業利用改制逃廢金融債務,對未依法保全金融債權、落實金融債務的改制方案不予批准。(三)企業改制中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號)、《關於印發〈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的通知》(國資發產權〔2005〕78號)及相關配套文件的規定執行。擬通過增資擴股實施改制的企業,應當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媒體或網路等公開企業改制有關情況、投資者條件等信息,擇優選擇投資者;情況特殊的,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可通過向多個具備相關資質條件的潛在投資者提供信息等方式,選定投資者。企業改制涉及公開上市發行股票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四)企業改制必須對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見書。法律意見書由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的法律顧問或該單位決定聘請的律師事務所出具,擬改制為國有控股企業且職工(包括管理層)不持有本企業股權的,可由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授權該企業法律顧問出具。(五)國有企業改制方案需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78號)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履行決定或批准程序,否則不得實施改制。國有企業改制涉及財政、勞動保障等事項的,須預先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協調審批;涉及政府社會公共管理審批事項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所出資企業改制為非國有企業(國有股不控股及不參股的企業),改制方案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六)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必須按照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建立有關審批的程序、許可權、責任等制度。(七)審批改制方案的單位必須就改制方案的審批及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進場交易、定價、轉讓價款、落實債權、職工安置方案等重要資料建立檔案管理制度,改制企業的國有產權持有單位要妥善保管相關資料。

熱點內容
行政法考試重點 發布:2024-12-26 04:22:31 瀏覽:746
銷售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02:54:57 瀏覽:217
超法規適用 發布:2024-12-26 02:54:10 瀏覽:406
處置未分割遺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6 02:17:02 瀏覽:526
日結工受法律和勞動法保護嗎 發布:2024-12-26 02:15:41 瀏覽:769
琉璃中刑法 發布:2024-12-26 02:15:35 瀏覽:259
交通法規簡介中學生 發布:2024-12-26 02:06:29 瀏覽:828
部隊婚姻法上戶口 發布:2024-12-26 01:35:56 瀏覽:882
民法上的民事權利有 發布:2024-12-26 01:21:35 瀏覽:52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