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有哪些制度
①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有哪些
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中對於我國的員工勞動合同管理辦法都有哪些做出了具體規定和政策,對於企業的職工來說,不管是一般員工還是管理層人員最好都要能夠清楚的了解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也有利於公司員工的日常工作的開展和公司的進步。下面由譽祥網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中對於我國的員工勞動合同管理辦法都有哪些做出了具體規定和政策,對於企業的職工來說,不管是一般員工還是管理層人員最好都要能夠清楚的了解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也有利於公司員工的日常工作的開展和公司的進步。下面由譽祥網為大家介紹一下。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有哪些?
一、勞動合同企業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制度範本:
經濟補償與違約責任第十八條(經濟補償)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公司對下列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員工給予經濟補償:
1、公司提出並經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2、員工因公司的違規行為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3、員工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後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4、員工在停工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或另行安排工作的;
5、因公司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轉產、搬遷、技術改造、兼並、分立等),致原合同無法履行又不能協商一致變更,或者公司確需依法裁員的。
二、補償標准:
1、給付標准。按照員工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相當於本人一個月工資性收入的補償金,對於停工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正常工作的員工,另外給予本人六個月工資性收入的醫療補助費。
2、計算標准。計發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的月工資性收入,按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性收入計算。第二十條(法律責任)因主觀上有過錯,導致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違反勞動合同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一條(勞動爭議)公司與員工因勞動權利和義務產生分歧引起爭議的,依照勞動法的規定,通過協商解決、申請調解、仲裁直至提起訴訟方式解決。勞動合同管理第二十二條(制度管理)在公司內部公開明示本管理制度,並進行宣傳教育,定期監督檢查。公司堅持以本制度來規范公司的勞動合同管理行為,保證全面履行勞動合同。
三、(操作實務)公司按以下操作程序和書面手續辦理勞動合同的簽訂、續訂、變更、解除、終止:
1、訂立。公司自招用員工之日起與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並根據規定送政府勞動行政部門鑒證。勞動合同雙方各執一份。
2、解除。公司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應下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明確實施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並送達本人。
3、續訂。勞動合同屆滿,公司同意與員工續訂勞動合同的,應在勞動合同屆滿前三十天內將《續訂勞動合同意向通知書》送達員工,經協商同意辦 理續訂手續。
4、順延。勞動合同屆滿時,符合順延合同期限條件的,除非本人要求不延長,公司可以延長勞動合同期。公司對順延勞動合同期限情況進行書面記 載。
5、終止。勞動合同屆滿,公司、員工終止勞動合同的,應在勞動合同期滿前,將《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送達其本人,載明實施終止的時間。
四、(管理台帳)公司建立健全管理台帳,記錄公司勞動用工狀況及員工的基本情況,反映勞動關系變化,保證實行動態管理:
1、勞動合同基本情況台帳(總帳);
2、勞動合同簽訂、變更、解除、終止台帳(個人明細帳);
3、員工培訓記錄台帳(入職培訓,轉崗培訓、出資培訓);
4、員工出勤統計台帳(工時、休假、加班等情況);
5、員工醫療期管理台帳(醫療項目,停工醫療時間);
6、其他專項協議台帳(如約定服務期、保守商業秘密的專項或補充協議)。第二十五條(其他);
7、本制度與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抵觸的,將及時予以修改;
8、所有員工,都要熟悉了解本制度,全面正確地實施本制度,以維護公司和員工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和提高勞動生產力;
9、本制度自_____年___月___日起執行。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中對於勞動合同的訂立、續簽、解除等等內容都有涉及,企業員工和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自從簽訂之日起就生效了,對於勞動合同中規定的具體內容,員工在簽訂之前一定要先與所在的單位確定清楚,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② 合同法的內容有哪些
根據全國人大關於合同法草案的說明及合同法的規定,我國合同法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關於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合同的訂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要通過合同的訂立予以確定,訂立合同時考慮得周到,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履行中可以減少糾紛,發生糾紛後,也便於及時解決。合同法對合同的主體、形式、訂立方式、合同的一般內容、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等問題,都作了規定。
(2)關於合同的履行
履行合同才能實現訂立合同的目的。合同的履行關繫到當事人的利益,對商品的流轉、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合同法強調全面履行的原則,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交易習慣,在履行合同時負有及時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為了防範合同欺詐,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增加規定了不安抗辯權、代位權和撤銷權。
(3)關於違約的責任
規定違約責任,是為了促使當事人履約,維護市場交易秩序,補償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合同法在民法通則和三個合同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違約責任制度。
第一,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當事人遲延支持價款或者報酬的,應當支付該價款或者報酬的逾期利息。
第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請求強制履行。強制履行後還有其他的損失,可以請求賠償損失。
第三,為了切實保護受損害方的利益,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四,增加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合同法第10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4)關於合同的監督
合同法在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對合同的監督問題做了規定。第一,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分別負責對合同的監督。第二,對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律規定的職權負責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合同的監督應當依法進行。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以外,都是事後監督,不應當也不必要對所有合同進行事先審查,對合同的監督,是監督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依法享有的合同權利以及民事處分權利不應干涉。
(5)關於合同法分則
合同法分則對買賣、供用電、水、氣、熱力、贈與、借款、租憑、融資租憑、承攬、建設工程、運輸、技術、保管、倉儲、委託、行紀、居間等十五類合同作了規定。
第一, 對三部合同法中的合同,多數予以保留,並根據實踐經驗和行政法規、司法解釋以及國際公約的規定,進一步完善。
第二,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加規定了一些種類的合同,如融資租憑合同等。
第三,保險法、擔保法、勞動法、著作權法等法律,對有關合同的特殊性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因此在合同法分則中不再專門規定。上述法律未規定的,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
第四,有些合同目前經驗尚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究,在分則中暫沒規定。分則沒有具體規定的合同,可以適用總則。
③ 涉外勞動合同,涉外合同法律適用的有關制度有哪些
勞動合同履行地在中國境內的法律適用。
勞動合同履行地在中國境內的涉外勞動合同糾紛是指勞動合同的主體具有涉外因素,即勞動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是外國企業或外國自然人(指具有外國國籍的人或無國籍人)。其表現為三種類型:1,用人單位是中國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勞動者是外國自然人,即通常所說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2,用人單位是外國企業,勞動者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人;3,用人單位是外國企業,勞動者是外國自然人。另外,還有非法打工情況下,司法機關不予受理當事人的請求,是否妥當?以及勞動合同中法律適用條款的法律效力的問題值得研究。
1,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適用中國勞動法律規范。
我國《勞動法》第2條明確規定在我國境內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我國的《勞動法》。這里所指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所有的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外國企業;這里的勞動者包括外國人。根據我國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1996年聯合發布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應與在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
但是,目前外籍人士在中國境內,無法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據報道只有蘇州開始為外國人辦理社會保險),勞動合同中雖約定用人單位為外籍人士提供國家規定的養老、失業、醫療、公積金和其他綜合保險,但商業保險附加了許多條件,使得外籍人士發生醫療等費用時,有時卻得不到理賠。一旦雙方為此發生爭議,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承擔這類費用?如何承擔往往成了審理中的難點問題。
雖然我國勞動法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與用人單位發生的涉外勞動合同糾紛適用中國勞動法處理,但是,由於目前勞動法律規范極不完善,使得涉外勞動合同糾紛實際上出現了無法可依的狀態。
筆者認為,對於外國人在中國就業與用人單位發生的涉外勞動合同糾紛,外國勞動者應當享有不低於中國國民的社會保險待遇,至於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法律的不完善導致的無法可依的狀況,也是司法實踐上的正常現象。我們知道,社會的發展總是推動立法活動的前進,對於現階段出現的這些新類型案件,就需要我們的法官具有大膽的創新精神,法官造法,正確的理解、運用和發展法律的基本原則,以適用發展了的社會,最終對案件作出積極的裁判。
2,外國企業與中國勞動者發生的涉外勞動合同糾紛,按僱傭關系處理。
根據中國勞動法第二條的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與勞動者為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勞動合同糾紛適用勞動法,前文述及該法第二條所指的中國境內的企業包括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即外國企業駐華代表處或外國經濟組織駐華代表處等),因此,一般認為,外國企業與勞動者在中國境內履行的勞動合同糾紛屬於中國勞動法調整的范圍。但是,最高法院於2004年10月發布的最高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第四條「不符合《勞動法》第二條規定的用工主體因服務或者提供勞務發生的下列糾紛,應當按照僱用關系處理,(五)外國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在華常駐代表機構與僱用的中國公民之間的糾紛。」,上述司法解釋雖然尚未正式通過生效,但是,對於勞動法第二條的規定已經是有所突破,其立法意圖已經是非常清楚了。
由此可見,對於外國企業與具有中國國籍的勞動者在中國境內履行的勞動合同糾紛是依照中國法律處理,但是,不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處理,不適用中國勞動法律規范,而是傾向於按照僱傭關系處理,適用有關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
3,外國企業與外國勞動者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
外國企業與外國勞動者因在中國境內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糾紛,一方當事人向我國司法機關提起訴訟,如何適用實體法?傳統的觀點認為,我國勞動法是適用於外國企業與外國自然人之間在中國境內履行的涉外勞動合同糾紛的,理由還是勞動法第二條的規定,但是,我們看到最高院關於勞動法解釋徵求意見稿已經對外國企業與中國公民之間的勞動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做出了突破。
④ 國有企業合同法訂立制度有哪些
合同訂立制度主要有: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
2、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是依法進行的;
3、當事人必須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
4、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⑤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條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2]
修改如下: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超過其用工總量規定的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3]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萬元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決定公布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本決定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在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取得行政許可並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⑥ 中國勞動合同法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市和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指導、管理和監督。各級工會應依法幫助、指導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並對用人單位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⑦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鍚堝悓娉曢佸竷浜庡摢涓騫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鍚堝悓娉曚簬1999騫3鏈15鏃ラ佸竷瀹炴柦錛屾槸鎴戝浗鍚堝悓娉曞緥鍒跺害鐨勫熀鏈娉曞緥銆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鍚堝悓娉曟槸鎴戝浗鍚堝悓娉曞緥鍒跺害鐨勫熀鏈娉曞緥錛屼簬1999騫3鏈15鏃ョ涔濆眾鍏ㄥ浗浜烘皯浠h〃澶т細甯稿姟濮斿憳浼氱鍗佷簲嬈′細璁閫氳繃錛岃嚜1999騫10鏈1鏃ヨ搗姝e紡鏂借屻傚悎鍚屾硶瑙勫畾浜嗗悎鍚岃㈢珛銆佸飽琛屻佸彉鏇淬佽В闄ょ瓑鏂歸潰鐨勯棶棰橈紝淇濋殰浜嗗綋浜嬩漢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緇存姢浜嗙ぞ浼氱粡嫻庣З搴忋傚悎鍚屾硶瀵瑰悎鍚岀殑瀹氫箟銆佹晥鍔涖佸唴瀹圭瓑鏂歸潰榪涜屼簡璇︾粏瑙勫畾銆傚悎鍚屽簲褰撴槸褰撲簨浜鴻嚜鎰垮崗鍟嗚揪鎴愮殑鍗忚錛屽叿鏈夋硶寰嬫晥鍔涳紱鍚堝悓鍐呭瑰簲褰撶﹀悎娉曞緥銆佽屾斂娉曡勭殑瑙勫畾錛屼笉寰楄繚鑳屽叕搴忚壇淇楋紝涓嶅緱鎹熷沖浗瀹跺埄鐩娿佺ぞ浼氬叕鍏卞埄鐩婂拰浠栦漢鍚堟硶鏉冪泭銆傚悓鏃訛紝鍚堝悓娉曡勫畾浜嗗綋浜嬩漢鐨勫飽琛屼箟鍔°佷笉褰撳緱鍒╃殑榪旇繕銆佽繚綰﹁矗浠匯佽瘹淇″師鍒欑瓑錛屼負鍚堝悓鐨勬墽琛屾彁渚涗簡娉曞緥鏀鎸併傝繎騫存潵錛岄殢鐫浜掕仈緗戠瓑鏂板叴涓氭佺殑榪呴熷彂灞曪紝鍚堝悓娉曢潰涓寸潃鏂扮殑鎸戞垬銆備負姝わ紝2016騫12鏈27鏃ワ紝淇璁㈠悗鐨勩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鍚堝悓娉曘嬫e紡鏂借岋紝鏄庣『浜嗙綉緇滆喘鐗┿佺綉緇滄湇鍔″悎鍚岀瓑鏂板瀷鍚堝悓鐨勫℃煡鍜岀敓鏁堟爣鍑嗭紝瀹屽杽浜嗗悎鍚岃繚綰﹁矗浠葷瓑鏂歸潰鐨勮勫畾銆
鍚堝悓娉曞逛簬褰撲簨浜虹殑淇濇姢鏈夊摢浜涗綋鐜幫紵鍚堝悓娉曞逛簬褰撲簨浜虹殑淇濇姢涓昏佹湁浠ヤ笅浣撶幇錛1. 紜絝嬩簡鍚堝悓鑷鎰垮師鍒欙紝緇存姢浜嗗綋浜嬩漢鐨勮嚜涓誨喅絳栨潈錛2. 瑙勫畾浜嗗悎鍚屼箟鍔$殑灞ヨ岃佹眰騫跺己鍖栦簡榪濈害璐d換錛屼繚闅滀簡鍚堝悓鏉冪泭鐨勫疄鐜幫紱3. 瀵逛簬涓嶅綋寰楀埄鎻愬嚭浜嗚繑榪樿佹眰錛岄槻姝㈠悎鍚屾垚涓轟笉閬撳痙鐨勫伐鍏鳳紱4. 鍔犲己浜嗚瘹淇″師鍒欑殑瑕佹眰錛岃勮寖浜嗗競鍦虹З搴忥紝淇冭繘浜嗚壇濂界殑鍟嗕笟椋庢皵銆
鍚堝悓娉曟槸鎴戝浗鍚堝悓娉曞緥鍒跺害鐨勫熀鏈娉曞緥錛屽叿鏈夐噸瑕佺殑紺句細鎰忎箟鍜屾硶寰嬫剰涔夈備綔涓烘硶寰嬮【闂錛屽笇鏈涘悇浣嶅綋浜嬩漢鍦ㄧ捐㈠悎鍚屾椂錛岃ょ湡灞ヨ屼箟鍔★紝灝婇噸鍚堝悓綺劇烇紝鍏呭垎鍙戞尌鍚堝悓鐨勭害鏉熶綔鐢錛屽叡鍚岀淮鎶ゅ競鍦虹幆澧冪殑紼沖畾鍜屽仴搴楓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戱細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鍚堝悓娉曘 絎涓鏉 涓轟繚鎶ゅ悎鍚屽綋浜嬩漢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緇存姢紺句細緇忔祹縐╁簭錛屼績榪涚ぞ浼氫富涔夌幇浠e寲寤鴻撅紝鍒跺畾鏈娉曘
⑧ 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有哪些的
1.第一條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 權利和義務 ,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 民辦非企業單位 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 建立勞動關系 ,訂立、履行、變更、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適用本法。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 ,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 履行勞動合同 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1/15頁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 第六條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並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⑨ 合同法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合同法基礎知識
一、概述
1.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的種類很多,有物權合同、債權合同、身份合同等,但通常所說的合同是債權合同,《合同法》所規定的也僅是債權合同;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不適用《合同法》。
2.《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1)合同自由原則:即《合同法》規定的「自願」原則。包括締約自由;選擇相對人的自由;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變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選擇合同形式的自由。
(2)合同正義原則:合同正義強調一方的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之間的等價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
(3)鼓勵交易原則:《合同法》是交易法,各類合同制度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准則。鼓勵交易,首先應鼓勵合法正當的交易,其次應鼓勵自主自願的交易。
3.我國《合同法》的內容
我國的《合同法》曾呈「三足鼎立」之勢,分為《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新《合同法》生效,統一了立法。《合同法》由總則、分則和附則組成,共428個條文。本節重點介紹《合同法》總則的內容,分則部分只介紹三種合同: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和委託合同。
二、合同的訂立
合同的訂立,是指締約人為意思表示並達成合意的過程,分為要約與承諾兩個階段。它不同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要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以下規定:(1)內容具體確定;(2)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受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要約須以訂立合同為目的,過於含糊的詞句應排除。訂立目的應是真實的,要約的內容應當具備合同的主要條件。
要約應與要約邀請相區別。要約邀請又稱要約引誘,是一方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的目的並非訂立合同,而是邀請對方對自己為要約,只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本身並不發生法律效果。按照《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建議中含有「僅供參考」、「以我方最後確認為准」等字樣的,為要約邀請。
要約的法律效力: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要約也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1)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2)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准備工作。
要約的失效:要約失效是指要約喪失法律效力,要約人和受約人均不受其約束。有下列情形時,要約失效:(1)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2)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3)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4)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所謂實質性變更,是指對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等的變更。
2.承諾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有效的承諾應具備以下要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發出。
(2)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為新要約;承諾對要約的內容作出非實質性變更的,除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者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容作出任何變更的以外,該承諾有效,合同的內容以承諾的內容為准。
(3)承諾必須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內作出。如要約未確定承諾期間,則依對話方式或者非對話方式而分別確定。但是在遲到的承諾(逾期承諾)情形,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如果承諾逾期到達,即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
(4)承諾應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承諾的生效: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承諾生效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承諾的撤回: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承諾通知同時到達要約人。承諾一旦撤回,即失去效力,合同不能成立。
3.強制締約
指個人或企業負有應對方的請求而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如郵政、電信、電力、煤氣、自來水等的經營者對消費者負有強制締約義務。強制締約是為保護消費者利益所必不可少的法律措施。
4.格式條款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訂,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包含有格式條款的合同稱格式合同、定式合同、定型化合同等。格式條款有利亦有弊。優點在於可以節省時間,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企業的合理經營。弊端在於制定格式條款的一方經常利用其優勢地位,制定不利於另一方的條款。
5.《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規制:
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三、合同的效力
參見《民法通則》一節中對民事行為效力部分的介紹。
四、合同的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債務人全面地、適當地完成其合同義務,債權人的合同債權得到完全實現。
1.合同履行應當遵循如下原則:
(1)適當履行原則: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2)協作履行原則: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3)情事變更原則:合同依法成立後、履行完畢前,由於客觀情事發生異常變化,致使履行合同將對一方當事人沒有意義或者造成重大損害,而這種變化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並且不能克服的,該當事人可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其適用要件包括:①須有不可預見的情事變更;②情事變更須發生於合同成立後和履行完畢前;③情事變更須不可歸則於當事人;④須情事變更的結果使維持原有合同效力顯失公平。
2.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抗辯權,是在符合法定條件時,一方得對抗對方當事人的履行請求權,暫時拒絕履行其債務的權利。抗辯權是債務人對抗債權人的工具。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有三種:
(1)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一方享有的、在對方未履行債務或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的權利。其法律基礎是誠實信用原則,以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
(2)先履行抗辯權:是指在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債務或其履行不符合約定時,後履行一方享有的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的權利。此抗辯權為後履行一方提供保護。
(3)不安抗辯權:是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在合同成立後發生了法律規定的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時,可以中止履行其債務的權利。此抗辯權保護先履行一方。其適用條件為後履行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情況:經營狀況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譽;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此時先履行方負有舉證義務和通知義務,依法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
五、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時,依法應向對方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時產生的民事責任,它以合同有效為前提,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約定。
1.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基於一定的歸責事由而確定違約責任成立的法律原則。《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我國《合同法》採取的是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即不以違約人有過錯為條件,只要有違約行為,即構成違約。但是《合同法》中也規定了若干過錯責任:供電人的責任;承租人的保管責任;承攬人的責任;建設工程合同中承包人的責任;寄存人未履行告知義務的責任;保管人的保管責任。
2.違約行為的形態
(1)預期違約:指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屆滿前明示或默示表示將來不履行合同,此時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2)不能履行:指債務人在客觀上喪失了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債務的履行。
(3)拒絕履行:指在履行期到來後,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履行債務。
(4)遲延履行:指債務人能夠履行,但在履行期屆滿時卻未履行債務。遲延後的履行對債權人無利益的,債權人的拒絕接受履行,並由債務人承擔不履行的責任。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5)不完全履行:指債務人的履行行為不完全符合法定或者約定的條件。包括:
1)瑕疵履行:指單純造成履行利益受損害的不完全履行行為。
2)加害給付:指給債權人的人身或合同標的物之外的其他財產造成損害的不完全履行行為。
(6)受領遲延: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已提供的履行未為受領或者未完成其他所必要的協助行為。
3.免責事由
免責事由即當事人可免於承擔違約責任的事由,包括免責條件和免責條款。
(1)免責條件:指法律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對其不履行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共同的免責條件是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一般認為下列情況應屬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軍事行動;政府行為。
(2)免責條款:是當事人事先以協議免除或限制其將來責任的合同條款。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4.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1)強制履行
債務人違約後,如債務履行仍有可能時,債權人可請求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債務。但下列情形不得強制履行: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強制履行的表現形態包括令債務人限期履行,修理、重作、更換等。
(2)賠償損失
賠償損失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①一方有違約行為;②另一方受有損害,包括所受損害和所失利益;③違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受害人對於損失的發生或擴大也有過錯時,法院可減輕或免除違約方的賠償責任。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3)違約金
違約金是當事人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在一方違約時應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違約金通常視為損失賠償額的預定。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六、合同的解釋
合同的解釋,是指由受理合同糾紛的法院或者仲裁機關為合理確定合同的內容而依法對合同及相關資料的含義所作的有約束力的分析和說明。
合同解釋的原則有:
1.客觀解釋原則:又稱文義解釋原則,即「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來確定合同用語的含義。應以表示主義為主,意思主義為輔。
2.整體解釋原則:即把全部合同條款看作一個整體而確定合同用語的含義。
3.目的解釋原則:在合同條款有多種解釋時,應採取最適合於合同目的的解釋。合同可作有效和無效兩種解釋時,應采使合同有效的解釋。
4.習慣解釋原則:為當事人接受的交易習慣或慣例往往有優先於法律的任意性規范及一般條款的效力。
5.誠信解釋原則。
七、買賣合同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買賣合同是商品交換的基本法律形式,在雙務有償合同中,買賣合同是最基本的類型。在缺乏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其他有償合同可以適用買賣合同的規則。
1.買賣合同的條款
買賣合同的內容,應當包括買賣標的、標的的數量和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履行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的方法等條款,此外還可就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內容進行約定。
2.買賣合同的效力
出賣人負有以下義務:(1)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地點、質量、數量、包裝方式交付標的物;出賣人可以自己履行,也可以委託第三人履行;標的物有從物的,除有另外約定,應當連同從物一起交付。(2)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在我國現行立法上,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方法,因標的物的不同而有不同。動產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依交付而轉移所有權;不動產所有權則是辦理完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才發生轉移;車輛、船舶和航空器因其價值較大,一般適用不動產的規則。(3)瑕疵擔保責任。出賣人對於其交付的標的物,應擔保其權利完整無缺並且以通常的交易觀念或當事人的意思,標的物具有相當的價值、效用和品質,即出賣人要擔保標的物本身以及標的物的權利沒有瑕疵。
買受人負有以下義務:(1)支付價款。買受人應按約定的數額、時間、地點、支付方式支付價款。(2)檢驗義務。買受人應當及時檢驗標的物,發現有不符合約定情況的,應當在約定的時間內,沒有約定的,應當在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通知出賣人。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通知不受時間規定的限制。(3)保管義務。出賣人不按合同約定條件交付標的物的,買受人有權拒絕接受,但在特殊情況下,買受人有暫時保管和應急處理標的物的義務。(4)及時受領的義務。買受人未按合同約定及時受領的,應承擔違約責任。
3.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承擔
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承擔,是指買賣合同訂立後,標的物因不可歸責與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而發生毀損、滅失的損失,由誰承擔的問題。此風險負擔問題,可以由當事人約定。當事人無約定的,適用以下原則:
(1)依交付而轉移: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
(2)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3)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合同成立時起由買受人承擔。
(4)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5)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將標的物置於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
(6)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八、租賃合同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1.租賃合同的內容和形式
租賃合同應當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2.租賃合同的效力
出租人負有以下義務:(1)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在租賃期間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2)租賃物的維修義務。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3)瑕疵擔保責任。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承租人享有以下權利:(1)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2)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3)取得收益的權利。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在租賃期間因佔有、使用租賃物獲得的收益,歸承租人所有。(4)對租賃物的優先購買權。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承租人負有以下義務:(1)按照約定的方法和性質使用租賃物。(2)保管租賃物。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3)支付租金的義務。(4)返還租賃物的義務。租賃關系終止後,承租人應及時將租賃物返還給出租人。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
3.租賃合同中的風險承擔
由於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事由給租賃物造成的風險,由租賃物的所有人承擔。由於租賃物滅失,租賃合同部分或全部無法履行時,《合同法》規定,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九、委託合同
委託合同是指受託人為委託人辦理委託事務,委託人支付約定報酬或不支付報酬的合同。
1.受託人的義務
(1)辦理委託事務的義務。受託人對委託事務原則上應親自辦理,只有兩種情況下可以轉托他人:一是事先取得委託人的同意,在此種情況下,受託人僅就對第三人的選任及指示上的過失承擔責任;二是因情況緊急,為了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
(2)遵守委託人指示的義務。受託人應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但為了委託人的利益可以變更委託人的指示。變更指示存在兩種情況:一是事先取得委託人的同意;二是緊急情況下難以取得聯系時,受託人應妥善處理委託事務。
(3)報告的義務。受託人應將委託事務的開展情況向委託人報告;變更委託人指示未事先取得委託人同意的,事後也應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委託事務終了,受託人應將辦理委託事務的始末經過、各種賬目、收支計算等向委託人報告。
(4)轉移利益的義務。受託人應將辦理委託事務取得的各種利益及時轉移給委託人。該項利益包括金錢、實物及二者的孳息。
(5)轉移權利的義務。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辦理事務取得的權利,應將權利轉移給委託人。
2.委託人的義務
(1)支付費用的義務。無論委託合同是否有償,委託人都有義務提供或補償辦理委託事務的必要費用。受託人墊付的必要費用,委託人應償還費用及其利息。
(2)付酬義務。對於有償委託合同,委託人應向受託人支付約定的報酬。因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原因導致委託合同解除或委託事務不能完成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委託人應向受託人支付相應的報酬。
(3)賠償責任。委託人的賠償責任有三種情況:一是對非因受託人的過錯而委託人解除委託合同的,應負賠償責任;二是對受託人處理委託人的事務時因不可歸責於自己的事由受到的損失,應負賠償責任;三是委託人經受託人同意委託第三人處理委託事務給受託人損失的,委託人應負賠償責任。
3.委託合同的終止
(1)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2)委託人或者受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的,委託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委託事務的性質不宜終止的除外。因委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致使委託合同終止將損害委託人利益的,在委託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承受委託事務之前,受託人應當繼續處理委託事務。因受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致使委託合同終止的,受託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應當及時通知委託人。因委託合同終止將損害委託人利益的,在委託人作出善後處理之前,受託人的繼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組織應當採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