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329條
1. 合同義務 分什麼主行為從行為
1.主法抄律行為是指在兩個有聯系的襲法律行為中,不依賴於他行為而可獨立存在的法律行為;而須依賴於他行為而存在的法律行為,就為從法律行為。
2.區分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的主要意義在於:從法律行為的命運決定於主法律行為,主法律行為不存在,從法律行為也不能存在。
3.比如甲乙簽訂借款合同,丙為乙提供擔保簽訂了擔保合同。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為,擔保合同則是從法律行為。
2. 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則及其限制
合同法:合同自由原則及其限制
合同自由原則及其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這里所說的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就是學者在教科書中所說的合同自由。合同自由直接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如果沒有合同自由,就沒有市場經濟。合同自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締約自由,即當事人有簽訂合同和不簽訂合同的自由,例如,若干年前,中央電視台曝光,東北某市卷煙廠經營業績不好,該市政府發文,要求每個市民必須購買兩條該卷煙廠生產的卷煙,該市政府的行為就屬違反合同自由原則的行為。
——選擇相對人的自由,即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與何人簽訂合同。
——合同內容的自由,即雙方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合同的內容,這項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被認為是合同自由的核心內容。通過這項核心內容可以使市場主體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對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作出符合自己意願的安排,市場機制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真正發揮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
——合同方式的自由,即當事人選擇合同形式的自由。
——變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在合同生效以後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變化的狀況和市場行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隨時對當事人之間已經存在的利益安排作出相應的調整。
——決定合同糾紛處理方式的自由。對於合同糾紛的處理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通過仲裁的方式,也可以由簽訂合同的有關當事人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究竟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合同各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可以由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作出自主的決定。
以上的六項內容構成了合同自由原則的主要內容,它們包含和反映了市場主體在市場交易活動中交易自由的方方面面。合同法對合同自由原則的確認和堅持,是確保鼓勵交易的合同立法宗旨能夠得到實現的基本前提。
同時,為了保證合同自由能夠得到真正的實現,《合同法》和其他有關法律也對合同自由進行了必要的限制:
——締約自由的限制。如《合同法》第289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托運人通常的、合理的運輸要求。”這個條文所對應的法律規范在合同法頒布以後被認為是確立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在特定情形下的強制承諾義務。所謂強制承諾義務,是指只要旅客和托運人所提出的訂約要求是通常的、合理的,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沒有拒絕的權利,他必須接受旅客和托運人所提出的訂約要求。這樣的規定很明顯就限制了一個特定類型的主體簽訂合同或不簽訂合同的自由。基於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考慮,類似這樣的限制還不少,如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市場主體,他們的訂約自由在通常的情況下都要受到相應的限制。
——選擇對方當事人自由的限制。首先,如果某些類型的市場主體,他們的締約自由都要受到限制的話,他們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也會受到相應的限制。除此以外,在合同法上還有專門對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進行限制的制度。如合同法第230條的規定,房屋租賃合同的出租人如果要轉讓出租房屋的所有權的話,一方面要提前通知承租人,另一方面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實際上就限制了出租人在訂立房屋買賣合同時,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
——合同內容自由的限制。比如說合同法第40條關於格式條款在相關情形下絕對無效的`規定、第52條關於合同絕對無效的規定、合同法第53條關於免責條款相關內容絕對無效的規定、合同法第329條關於技術合同絕對無效的規定,這些規定實際都是對合同內容自由的限制。除此以外,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其它法律和行政法規上的強行性規范也有可能會構成對合同內容自由的限制。如《物權法》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第9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合同形式自由的限制。如《合同法》第197條第1款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變更或解除合同自由的限制。根據合同法第44條第2款的規定,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才生效的依照法律和法規的規定。這個條款就告訴我們,有些合同是批准了才生效的合同,對於這些批准了才生效的合同,當事人變更或解除合同時同樣要辦理批准手續,只有辦理了批准手續,合同才能夠變更和解除,這就意味著變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合同糾紛處理方式自由的限制。如果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旦雙方發生糾紛,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能夠向法院提起訴訟,雙方的糾紛只能夠由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予以解決,”那我們知道這個約定是無效的約定,因為雙方不得通過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排除司法權的約定。
需要強調的是,根據合同自由原則的精神,必須要遵守一項基本規則,這項規則就是在合同法上對合同自由所進行的限制,一方面要有足夠充分且正當的理由,另一方面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3. 中國合同法中關於欺詐而簽訂的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合同法》五十二條關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是無效的。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從法條上我們不難看出,合同欺詐的構成有四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也就是說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從這四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互為因果,可見法律對欺詐認定的嚴謹性。
(3)合同法第329條擴展閱讀:
欺詐要件的要點分析
1、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欺詐的故意,首先要明確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並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
2、對方陷入錯誤認識。簡單的說就是你征服了對方,讓對方相信你了,跟著你的思路走了,這是一般的陷入錯誤認識,這里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負有告知義務的機關或者個人該告知而故意不告知或者眼睜睜的看著不說,都屬於這個情況。
3、因錯誤認識而做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你已經跳進了對方給你挖的坑裡了,到這里整個欺詐行為已經完成,那麼是否構成欺詐,還的看第四條,因為我們還有善意的謊言嘛。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籠統的說就是你的欺詐行為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習慣允許的限度,不是善意而是惡意,是為了損害別人的利益而欺詐的,不是為了維護別人的利益而做出的善意的謊言。
4. 技術合同法的合同原則
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中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國策之一。技術合同制度是促進科技發展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法律制度。人民法院在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中,既要依法公正處理案件,又要注意通過審理案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這里,就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予以說明。
(1)訂立合同缺少法定手續或書面形式要件問題。合同法規定,訂立技術進出口合同要經有關部門批准後生效;訂立轉讓專利權、專利申請權的合同,要按照專利法規定,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生效,訂立技術合同要採用書面形式。審判實踐發現,少數當事人訂立合同後未辦理上述法定手續或者經口頭約定權利、義務而未訂立書面合同即履行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法院在處理此類合同糾紛時,如果合同的標的技術是受讓方所需要的先進技術,就要注意促使當事人補辦法定手續或補簽書面合同,通過依法解決糾紛,使受讓方繼續實施該先進技術。這樣處理,即可以使受讓方因准備實施合同技術所購買的專用設備等投資得到利用,又可以使先進技術盡快轉化為生產力,製造出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滿足社會需要。
(2)嚴格依法確認技術合同的效力。法院在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中,首先審查合同的效力。在審查技術合同的效力時,嚴格按照合同法第三章和第329條規定的無效理由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認定、充分尊重當事人在合同中的合法約定,合同中約定的個別不合理限制性條款被認定無效或被撤銷,不影響整個合同的效力。
(3)技術轉讓合同的標的技術存在能夠糾正的缺陷問題。技術轉讓合同的標的技術一般都是高新技術。在中國,這類高新技術一般是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在實驗室研究成功的,沒有經過小試、中試、批量試生產,不是成熟的工業化技術。在受讓方實施這類技術於工業化生產過程中,一般會遇到一些技術細節方面的問題或缺陷,使實施發生問題。有的受讓方發現問題即起訴轉讓方違約,沒有給轉讓方解決這些問題或缺陷的時間。法院在審理這類糾紛案件時,注意審查轉讓方是否能夠在一定期限內解決問題或缺陷。如果能夠解決,就應當允許轉讓方限期解決問題,使受讓方能夠繼續實施合同技術;如果因此使受讓方遭受一定損失,可以裁決由轉讓方承擔。這樣處理,有利於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果。最後應予指出的是,合同法第330條第4款規定「當事人之間就具有產業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實施轉化訂立的合同,參照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該款規定是針對中國的國情增加的。中國的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涌現出大量的實驗室階段的高新技術成果,具有產業應用價值,但要使其成為工業化或產業化的成熟技術,尚需進行後續研究開發,而後續研究開發可能發生風險性失敗。因此,對於轉讓這類技術成果包含後續研究開發的合同,可以參照技術開發合同約定風險責任的承擔。
5. 合同法第51條和第329條是否沖突
合同法第51條和第329條不存在沖突問題,因為這兩條不是規范一個層次上的問題;
《合同法》第五版十一條權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這是對合法所有權處分問題的規定。
《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條規定:「非法壟斷技術、妨礙技術進步或者侵害他人技術成果的技術合同無效。」這是對非法權力的限制問題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