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有關於合同法誠信的案例

有關於合同法誠信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4-08-15 18:04:28

❶ 求合同法案例(含裁判要旨)

經適房買賣合同效力的成功案例及裁判要旨(2011-02-15 22:31:21)轉載▼標簽: 北京市合同法經濟適用住房合同無效規定雜談
一、案情概要:
2009年3月27日,原、被告通過北京某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居間,訂立了《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北京市存量房屋居間合同》,合同約定被告將其位於某區西苑41號樓3單元01號(建築面積147)住宅房屋(已取得產權)以九十萬元價格轉賣給原告,付款方式為:訂合同時交定金兩萬元,2009年4月5日首付二十三萬,餘款通過貸款方式付清。合同約定被告(出賣人)在收到首期購房款的當日將該房屋交付給原告(買受人)。原告按約交付了首期購房款,被告將涉案房屋交付原告。雙方訂立的《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第十條約定了權屬轉移登記事項:「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430日內,雙方共同向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手續」,原、被告雙方在合同補充條款中約定,「買賣雙方在簽訂本合同後430日內(房產證發放日期滿五年後),賣方(被告)配合買方(原告)申請貸款」。但在合同約定的辦理產權過戶及銀行貸款時限屆滿後,被告拒絕提供辦理過戶及貸款的手續,依據《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第十條、補充條款2規定,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被告履行合同義務,並依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雙方訂立的合同條款約定,被告承擔違約責任。
二、訴辯主張:被告針對原告的訴訟,提出反訴,請求確認經適房買賣合同無效,理由是經適房不得上市效易,主張的依據是國務院關於保障困難家庭住宅相關規定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經適房管理辦法。
原告對反訴的辯稱:反訴原告與答辯人雙方通過居間房屋買賣,未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合法有效,反訴原告的三項主張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並請人民法院支持答辯人的訴訟請求。反訴狀依「經濟適用房未滿五年不允許上市交易」為由,要求確認無效,其理由不符合法律規定。
1、從住房面積和上市起算時間上看,反訴原告訴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
《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經濟適用住房單套建築面積控制在六十平左右,本案中的房屋面積遠遠超出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的限制性條件,不能依據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做為確定合同無效的依據。《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及《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21條規定,上市交易時間均從購買之日起計算,不是從取得產權證之日計算,北京市2008年4月份以後的相關規定也是按兩種條件計算起點,從取得契稅完稅憑證或者所有權證的時間計算,2008年4月8日以前建成的房屋,仍按購房合同訂立之日計算五年時間。本案中的房屋屬2001年建成,上市交易的時間自購房之日計算,超過五年時間,符合上市交易條件,如果按反訴原告所述的產權證取得時間,根據雙方訂立合同第十條約定「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430日內,雙方共同向房屋權屬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屋權屬轉移登記手續」,應視為本條對合同效力作了附期限或條件附加,照此計算,雙方約定的交易時間是2010年5月27日,已超過五年時間,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雙方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
2、依據《合同法》第八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認定合同無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的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的禁止性強制性規定,目前關於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規定,並非合同法規定確認無效合同的法律依據。
3、實踐中根據老房老辦法新房新辦法的處理原則,北京市相關規定,自2008年4月8日以後新建的經濟適用住房,依照面積六十平米的標准和產權證取得之日計算上市交易,本案中的房屋建成時間在2002年,按照老房老辦法規定,符合交易條件。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成就;反訴原告的起訴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和相對人的請求作出判決;參照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法理精神,在起訴前已滿足了條件的,可認定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是對合同效力的補正。
三、法院裁判:
原被告雙方訂立的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雖然違反了北京市關於購買經適房的政策,但並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故被告關於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辯解與反訴請求本院不予採信,原告履行了自己的付款義務,被告如約交付了房屋,現涉案房屋已經具備上市交易的條件,故原告要求辦理過戶登記及貸款手續,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反訴原告要求返還房屋並給付房租的反訴請求,依據不足,本院無法支持,綜上所述,依據合同法第八條、第五十二條、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規定,判決如下,被告於本判決生效後六十日內協助原告辦理貸款及過戶手續;駁回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
被告不服一審判決,以原有主張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並向原告發送了解除合同的通知,二審經審理後,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
四、律師評案:
一、本案無爭議的事實:⑴、房屋建成時間為2001年;⑵、面積147平米;⑶、產權取得日期2005年;⑷、交易時間2009年;⑸、入住時間2009年;⑹、合同明確約定辦證過戶時間滿五年後的2010年5月27日;⑺、付款方式為首付加貸款。
二、被告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理由例舉了「有限產權、土地劃撥、無權處分、公共利益、未獲通知」等,這樣的訴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
二審程序中上訴方補充提交三份證據,並非新證據,不能成為改變案件事實的依據,依據最高院證據規定審核不符合證據三性;解約告知與上訴請求有矛盾,系一審庭審後才形成,被上訴人已經提起繼續履行合同之訴,其解約告知失去法律意義;銀行的貸款規程與本案沒有關聯,僅屬於實際貸款業務中的操作程序及銀行審核規則層面的問題,概與本案爭議的履行貸款義務及辦理過戶責任(前期義務)無關。
三、雙方之間的爭議集中在法律適用方面,經濟適用房屋買賣合同是否無效,上訴人主張無效,但不能提供無效的法律依據。
國務院若干意見不屬於效力性強制規范,該意見第(十)規定和《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控制的是六十平米以下的經適房。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的效力層級低,不能成為確認合同無效的基礎性規范依據。上訴人在簽約時明確約定五年期滿後過戶,表明其明知「限售期滿後」的交易合法。涉案合同繫上訴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
四、根據「老房老辦法、新房新辦法」的處理原則,北京市規定的新辦法規范的是2008年4月8日以後新建的經適房,新辦法限制面積是六十平米,新辦法限制交易起點自產權證取得之日起未滿五年。《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及《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老辦法),上市交易五年時間的起算點從購房之日起計算,不是從取得產權證之日計算。涉案房屋建成時間是2001年,上訴人購房時間是2001年10月17日,交易時間為2009年3月27日,依照老辦法規定交易的行為遠遠超過五年限售期規定。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規定,原被告之間的交易具備法定條件,上訴人關於未滿五年限售期不得交易的理由不能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式下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2號)》規定,正確理解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使用權轉讓條件的規定,准確把握物權效力與合同效力的區分原則,盡可能維持合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規定,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在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三)關於房地產案件審判工作,針對房地產案件審判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就如何認定合同效力和情勢變更原則適用問題:嚴格合同無效的法定條件,盡量維護合同關系的穩定,站在維護法律嚴肅性和社會經濟關系有序協調發展的高度,嚴格把握無效合同的認定標准。按照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分析和把握法律規定的性質和精神,正確界定當事人民事行為的目的,凡不屬於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要堅決維護合同對雙方當事人的約束力,通過穩定的合同關系提高市場行為的可預見性和合同利益的確定性與可信賴性,促進經濟生活的協調發展,不要讓司法裁判成為當事人違反誠信避險趨利的途徑和手段。提出無效主張的一方,真實動機和目的在於房價上漲,合同無效為借口,以破壞誠信原則為代價,損害買受方的合法權益,其不當訴求不應得到法律支持。整理律師張生貴13240422999

❷ 中國合同法案例的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要約與承諾
第一節 要約的撤銷
案例1:楊烏葛訴廈門杏林西港養殖廠承包合同糾紛案
第二節 承諾的形式
案例2:山東省臨朐縣進出口公司訴韓國先進海運航空株式會社提單簽發. 貨物交付糾紛案
第三節 招標與投標
案例3:宣國昌訴湄池鎮長瀾村民委員會承包合同糾紛案
第四節承諾能否撤銷
案例4:張斌訴海南國信通信有限公司訂購尋呼機號碼糾紛案
第五節 承諾的撤回
案例5:池平訴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屯信服務合同糾紛案
第六節 懸賞廣告
案例6:姚東海訴上海大都市總公司懸賞廣告糾紛案
案例7:魯瑞庚訴遼寧省東港市公安局懸賞廣告糾紛案
第二章 締約能力
第一節 未成年人訂立的合同
案例8:徐高生訴葛榮明欠款案
第二節 法人的締約能力
案例9:賴金圭訴許建平, 邵武市水利水電工程公司建築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案例10: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訴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案例11:深圳寶安區友誼服務公司. 合和公司訴博羅縣福田鎮房地產發展公司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案例12:瑞南公司訴<新會 萬事通公司. 香港 萬事通公司. 中電海南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例13:善軍訴大慶建築安裝工程集團公司房屋買賣糾紛案
第三節 表見代理與無權代理
案例14:濮陽市迅達資產中介服務有限公司與濮陽市市區中介所借款抵押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15:安徽合肥東方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江蘇匯鴻國際集團土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等債權轉讓.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上訴案
第四節 超越經營范圍的合同
案例16:寧波市秦寧船務代理有限公司訴天津開發區金航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煙台大遠船務有限責任公司. 廣西南寧市富超發展公司水路貨物運輸合同運費. 滯期費糾紛案
第三章 附條件的合同
第一節 解除條件
案例17:南陽對外貿易基地開發中心訴南陽市經濟實業開發公司解除條件成就提前收回出租房屋案
第二節 生效條件
案例18:高路加訴李瑞庚購房合同糾紛案
第四章 格式合同
案例19:成路訴無錫輕工大學教學合同糾紛案
案例20:朱全華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營口支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第五章 合同的登記
案例21:於存庫訴董成斌. 董成珍房屋買賣
糾紛案
第六章 誠實信用原則
案例22:廣州市滿堂紅置業有限公司訴鄧蕙委託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23:李占斌訴盧良從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24:鍾雲英訴鍾煥斌買賣合同糾紛案
第七章 違反法律的合同
案例25:浙江溫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清算組訴湖北幸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債權債務轉讓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26:北京世都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訴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案例27:香港壯昌發展有限公司訴祥業公司. 祥企公司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案
案例28:天津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訴廣州國信物業發展公司. 廣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29:啟東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處訴中國建設銀行啟東市支行案
第八章 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的合同,
案例30: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訴蓬萊外貿集團公司海上貨物運輸糾紛案
第九章 合同的轉讓
案例31: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海口辦事處訴東方市東聯二輕招待所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例32:孫順明訴梅明稠等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糾紛案
案例33:南京海運學校訴大連華興企業 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常榮航運貿易公司光船租賃租金. 修船費糾紛案
案例34:廖瑞珍訴譚兆麟. 劉良銳房屋確權糾紛案
案例35: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南京辦事處訴徐銀力等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例36:四川成都天一集團公司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都辦事處債務糾紛上訴案
案例37:武漢市偉達物資發展有限公司濟源分公司訴呂明傑債權轉讓糾紛案
案例38:上海港口機械製造廠常州起重機分廠與上海港新華港務公司債務轉讓及保證合同案
第十章 不可抗力
案例39:永嘉縣郵政局訴北京康體保齡球設備中心購銷合同糾紛案
案例40:中機通用進出口公司訴天津港第二港埠有限公司港口作業合同糾紛案
案例41:賴某訴紅地毯婚慶服務社非典解除合同案
案例42:張某訴王某酒店租賃合同案
案例43:張林訴南美洲獅飲食有限責任公司酒店租賃合同案
第十一章 違反合同的救濟
第一節 定金
案例44:聞英. 蔣愛玲訴廣州碧桂園物業發展有限公司退還購房定金糾紛案
案例45:上海鑫鼎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訴青島鷹伯爾運動器材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第二節 解除合同
案例46:靖江造船廠加工承攬合同糾紛上訴案
第三節 賠償損失
案例47:青島方中工貿有限公司與韓國刺綉設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48:上海聖隆紡織製品有限公司與上海東越家庭用品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49:中油管道京磁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訴北京耀華稀土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 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50:金屬硅售貨合同爭議仲裁案
案例51:宏隆實業有限公司與上海鐵路分局何家灣站等鐵路貨物運輸合同逾期貨損索賠糾紛再審案
案例52:蔬菜運輸合同案 違反合同的損害賠償
第四節 繼續履行
案例53:程鵬與泌陽縣泌水糧食管理所聯營合同糾紛案
案例54:庄愛民與利津縣東利油料加工有限責任公司運輸合同糾紛案
第五節 違約金
案例55:北京數碼港科技有限公司訴北京華威大廈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
案例56:程明海訴深圳市大梅沙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包合同糾紛案
案例57:烏魯木齊太康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訴北京鑫生科技發展公司技術轉讓合同糾紛案
案例58:張柏芝訴珠海東洋之花化妝品有限公司演出合同糾紛案
第六節 解除合同
案例59:上海中興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與霍依車輛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60:開封市三陽水泥廠. 河南省三陽科技貿易有限公司與開封市新型建築材料廠承包合同糾紛案
案例61:廣州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處訴廣州三新實業有限公司. 廣州豐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 糾紛上訴案
第七節 第三人導致的違約
案例62:廣州新厚德農工商聯合公司. 廣州市農工商集團建設開發公司與張建設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
第八節 減少損失的義務
案例63: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訴首創網路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合同糾紛案
第九節 預期違約
案例64:湖州喜盈盈紡織公司訴北京愛麗根, 望族時裝有限公司案
第十二章抗辯權
第一節 先履行抗辯權
案例65:甘肅蘭州紅麗園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與甘肅誠信電線電纜有限責任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66:廣州埔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訴趙國棟. 鄭鷺萍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
第二節 不安抗辯權
案例67:海南省汽車運輸總公司訴海南儋州新志盛房地產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
第三節 抗辯權的喪失
案例68:劉麗訴多達公司委託代理合同糾紛案
第十三章 債權人的代位權
案例69:廣東萬家樂公司訴粵海汽車廠. 粵海汽車公司. 九江實業公司. 九江發展公司及第三人南海信託公司借款糾紛案
案例70:東莞市虎門通達貿易公司訴香港增捷有限公司及第三人宜興市食用油廠侵權要求賠償案
第十四章 債權人撤銷權
案例71:張奕訴戴瑜要求撤銷其無償轉讓房屋糾紛案
案例72:中國銀行五蓮支行訴五蓮縣蔬菜公司要求撤銷其低價轉讓營業房糾紛案
案例73:上海新建倉儲運輸公司訴上海環東建材物資經營部債權債務清理小組. 第三人上海寶耀建材工業工程公司撤銷權案
案例74:農行漳平支行訴漳平農資公司《以房抵債協議 糾紛案
第十五章 合同的解釋
案例75:李惠康. 程志達. 薛允璜與中國福利會兒童教育電視製作中心合同糾紛案
案例76:香港億之傑有限公司與中外合資常熟勝豐銅業有限公司清理小組購銷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77:耿美富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豐縣支公司保險索賠案
第十六章 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
案例78:墾利縣利達安裝裝飾有限責任公司訴庄守勤案
第十七章 訴訟時效
案例79:北京市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訴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貨款糾紛案
第十八章 合同的附隨義務
案例80:王利毅. 張麗霞訴上海銀河賓館賠償糾紛案
第十九章 合同的擔保
案例81:雲南英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訴雲南天元國際商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案
案例82:中國工商銀行哈爾濱市和平支行訴高延民擔保合同糾紛案
案例83:中國農業銀行利津支行與山東石油集團利津公司保證合同糾紛案
案例84:中國工商銀行陝西省分行營業部訴中國航空工業供銷西北公司等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85:中國人民銀行防城港市中心支行訴廣西防城港星港假日酒店等借款合同抵押擔保糾紛上訴案
第二十章 締約過失責任
案例86:中國工商銀行舟山市解放路支行訴舟山市普陀商業物資有限公司. 舟山金三角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第二十一章 顯失公平
案例87:南京日信油脂化工有限公司與京泰實業 集團 有限公司. 青島騰偉經濟發展公司合同糾紛案
案例88:桐柏縣交通局訴於敏富合同糾紛案
第二十二章 重大誤解
案例89:和龍縣水產品開發公司訴哈爾濱四海物資經銷公司購銷舊船合同糾紛案
案例90:張瓊芬訴魯霞案
第二十三章 欺詐
案例91:中國建設銀行番禺支行訴劉劍鋒. 廣州百勝房產有限公司房屋抵押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92:石家莊市商業銀行金橋支行訴河北省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上訴案

❸ 員工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可否解除勞動合同

一、誠實信用原則在勞動法中的體現——從一個案例入手
司法實踐中,與誠信相關的解僱理由主要集中在勞動合同的簽訂與履行過程中。因此,司法機關在判斷解僱是否合法時通常需結合義務人在勞動合同簽訂及履行過程中的誠信義務來審查。本文著重探討勞動合同訂立過程中勞動者的誠信義務問題。關於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的誠信義務,在《勞動合同法》中具體體現為第二十六條及第三十九條第五款。《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主要規定了違背誠信原則導致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第三十九條第五款則進一步明確了符合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違背誠信原則行為的,用人單位可以行使即時解除權。那麼在勞動合同訂立時,勞動者到底負有怎樣的誠信義務,怎樣違反誠信的行為才會導致解僱呢?下面筆者想從一個簡單的案例1深入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勞動者唐某於2008年1月應聘進入某機械公司蘇州辦事處從事專業設備銷售服務工作,並根據招聘要求提交了畢業於某大學材料工程系的學歷證明復印件。公司與其簽訂了至2010年12月31日的勞動合同。入職後,唐某簽署《任職承諾書》一份,內容為:「本人作為公司員工,特作如下承諾:……本人以往提供給公司的個人材料均是真實有效的,如有做假,願意無條件被解除合同……」 該公司《員工手冊》亦規定:「員工有下列任一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情況的,公司將予以解僱,且不給予任何經濟補償:……(2)、以欺騙手段虛報專業資格或其他各項履歷……。」唐某在入職後數次填寫的員工登記表中履歷部分均填寫為某大學材料工程系的學歷。2009年2月唐某所在辦事處負責人調離。因有人舉報,公司人事部門在審查該負責人移交的材料時發現唐某學歷資料存疑,經與該院校核實,並無唐某學歷信息,其提供的學歷證書復印件系偽造。公司遂以唐某求職時學歷造假存在欺詐行為及虛報履歷違反公司規章為由,與唐某解除勞動關系。唐某不服,認為辦事處負責人早已知道其學歷不真實,其不存在欺詐,且學歷要求並非崗位必須,其能力是勝任該工作的。故認為公司與解除勞動關系違法,要求支付其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仲裁委員會裁決認為唐某欺詐行為成立,對其要求公司支付唐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請求未予支持。唐某不服裁決,提起訴訟。一審法院認為對唐某入職時的學歷用人單位未盡審查義務,辦事處負責人在事先已知唐某學歷造假應視為公司已經知道,唐某欺詐之說不成立,故判決支持唐某訴請。公司不服提起上訴,認為員工聘用系公司人事部門負責,唐某原所在辦事處負責人從未向公司匯報過已知唐某學歷造假之事,且在事發前不久填寫的履歷表中唐某仍填寫了虛假學歷,其欺騙公司的行為存在主觀故意。而公司未盡審查義務不是免除唐某欺詐行為後果的理由,故要求判令不支付唐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雙倍賠償金。二審法院審理後,撤銷了原審判決,改判公司無須支付唐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雙倍賠償金。
這個案件,三次裁判得出了兩個不同結果。處理結果的一波三折說明對簽訂合同過程中不誠信引發的解僱糾紛在司法審查有在很大的分歧,涉及對如實說明義務范圍的界定、違反如實告知義務行為的性質認定及對僱主行使解僱權的影響。後文中,筆者就這些問題深入地進行剖析。
二、如實告知義務的立法比較
(一)國外立法對雇員如實告知義務之規定
勞動關系是需要勞動合同雙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互相協作,在遇到問題時相互理解、幫助解決才能在既定期限內存續和順利實現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的順利實現依賴於雙方一定程度的了解、信任。在建立勞動關系前盡必要的告知與注意義務,促使合同得以善意地成立,並得以全面履行,從而最終實現雙方當事人對合同預期的目的。因此,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是確保雙方知情權,保障勞動合同切實履行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誠信原則在勞動合同領域的延伸和體現。我國勞動立法實踐短,經驗不足,比較分析國外相關立法經驗,對於我們正確理解《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款的內涵和界定悖信行為的性質及其法律後果,使誠信原則在勞動法律關系的調整中發揮真正的作用,是非常有益的。
對於雇員的告知義務各國亦有相應規定。法國勞動法確立了職業自由原則。職業自由包括營業自由和勞動自由。招聘自由是營業自由的具體體現,而為了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法國勞動法對招聘自由設置最大的限制就是平等原則,即禁止招聘中的歧視行為。同時出於對個人私生活的保護,企業招聘中收集信息也要遵守兩項原則(法律卷第1221-6條),一是「目的性原則」,即收集的信息資料等不論形式如何,只能用來評價應聘人員此時應聘崗位的工作能力;二是「適當原則」,即這些信息必須和應聘工作崗位有著直接的、必然的聯系。2
同時,還它規定了禁止收集民族、社會出身、政治觀點、宗教信仰、工會入會情況、應聘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婦女是否懷孕等具體個人信息。德國勞動法認為,在僱傭初期,僱主與雇員之間的准備關系就像一個先合同信任關系,在雙方之間產生帶有勞動法特點的特定義務。雇員必須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在勞動合同中,對未來勞動關系中與勞動給付義務的履行相關聯的有實質意義的所有情況進行真實的陳述公開。對與勞動關系雖然沒有實質意義的一些事實,但獲知這些事實對僱主存在合法利益的,求職者也應當主動告知。至於宗教信仰、黨派屬性,僱主原則上不允許提問,除非其應聘的是教會的職位或是在政治黨派中擔任領導職位。如在招收出納員崗位時對財務犯罪前科的提問,由於客觀上存在著正當的實質性理由和必要性,這種提問便認為是合法的3 。而《日本勞動標准法》則規定,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僱主必須把工資、工作時間、其他勞動條件當面向勞動者說明。對於工資事項必須根據命令所規定的方法予以說明。根據前項規定所當面說明的勞動條件如與事實不符,工人可立即解除勞動合同。而雇員對個人經歷的虛假陳述則屬於「歸因於雇員的原因」,亦屬於解僱合法的合理原因。
(二)我國勞動法對勞動者如實告知義務之規定
在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前,我國勞動力的流動遠沒有如今那麼頻繁,員工入職和調動有著繁復的手續和審查過程,企業對員工的學習背景、工作經歷、工作能力都比較熟悉,內部勞動用工關系相對穩定,員工相關信息是否需主動告知並不那麼重要。同時,由於固定用工制度的存在,員工往往是屬於被選擇的一方,對於將從事何種工作,有何種職業風險並無發言權,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服從組織分配」。因此,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知情權是被完全排除的。但隨著勞動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方和勞動者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人口流動也愈加頻繁,人與人、人與企業之間因地域而產生的自然的熟悉感不復存在。2008年頒布實施的《勞動合同法》首次將如實告知義務寫入了法律。該法第八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上述條款包括了用人單位及勞動者各自負有的如實告知義務。用人單位的如實告知義務重在平衡雙方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對等,而勞動者的如實告知義務則主要出於保障用人單位對勞動力的合理使用及合同目的順利實現的考慮。
三、勞動者如實告知義務之范圍界定
從國外立法不難看出,對於雇員在應聘時應盡如實告知義務,各國基本持肯定態度,但對於勞動者告知義務的范圍,即哪些情況應當如實告知,規定各有不同。我國《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的告知義務簡單表述為「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該表述非常原則。現實生活中對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誠實告知的事項范圍產生了不同理解,由此引發的悖誠行為是否必然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及被解僱的法律後果的不同判斷。比如學歷、婚育狀況是否屬於告知義務,未如實告知將產生怎樣的法律後果,在司法實務界就存在不同觀點,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對類似問題的處理結果亦迥然不同。對此,筆者以為,對於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勞動者告知義務的范圍界定,《勞動合同法》的表述雖然原則,但其理解和把握還是有跡可循的。勞動合同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合同關系,誠信原則作為這種調整特殊法律關系時的一項指導原則,應當考慮勞動法的特點。對於「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的把握,筆者以為採用德國勞動法的觀點更為科學。將勞動者如實告知的事項分為與勞動給付義務的履行相關聯的有實質意義的所有情況以及對僱主存在合法利益的其他情況。與勞動合同履行有實質意義的情況,通常可以包括勞動者個人身份信息資料、能一定程度反映勞動者工作能力、技術熟練程度的工作履歷、原單位的推薦信函、特殊崗位必須具備的資格證書或身體健康資料等,如工廠招用電工就需要其持有電工上崗資格證,飯店招用廚師需要應聘者持有個人衛生許可證、一些有毒有害的特殊崗位的招工,需要告知是否存在該崗位禁忌的疾病等。
前述案例中涉及的是應聘時提供虛假學歷證書的問題。這類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發生。學歷是否是與勞動給付義務的履行相關聯的有實質意義的而必須如實告知的事項呢?持否定態度的人認為「學歷不能代表能力,文憑不能代表水平」,對學歷虛假陳述對勞動合同的履行不產生影響。這也是本案當事人唐某主張的主要理由之一。而持肯定觀點的則認為學歷雖然不能完全代替能力,在沒有實際聘用的情況下,學歷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應聘者的教育背景,是對其是否能勝任崗位需要的判斷依據之一,其屬於勞動合同履行有實質意義的情況。筆者贊同後者的觀點。學歷與履歷通常是用人單位甄別和選擇勞動者,判斷合同目的能否達成的重要指標,是雙方合意的基礎條件之一,無疑屬於勞動者如實告知義務的重要告知事項。用人單位明示要求,勞動者應當主動告知。在勞動用工領域,對勞動者締約過程中違背誠信的行為多停留在道德批判的角度,而用法律手段對其進行懲戒的寥寥。而對用人單位行使解僱權合法性的嚴格審查,也使得一些企業不得不採取背景調查,簽署承諾書等手段來應對,不僅大大增加了用工成本,亦導致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互信、合作的基礎盪然無存,對勞動用工秩序的穩定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以偽造學歷的方式獲得就業機會,對於篤守誠信的其他應聘者而言也是一種嚴重的不公。因此,筆者以為,從體現社會公平、促進社會誠信機制建設的角度出發,在司法裁判中對學歷、履歷是否與勞動合同履行有實質意義應做肯定的理解。
四、違反如實告知義務行為的性質認定及對解僱權之影響
司法實務中,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簽訂合同過程中存在違背誠信的行為而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的,通常依據《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十九條第五款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即簽訂合同中存在欺詐行為導致合同無效的,用人單位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權。而何種有悖誠信的行為將導致合同無效是此類解僱糾紛合法性審查的關鍵。對此,理論與司法實務界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筆者以為,此類解僱糾紛的合法性審查中對誠信原則的把握應當結合勞動合同的特殊性來綜合評判。
合同是當事人雙方合意的結果。合同只有在不與立法目的相抵觸時才受法律保護,即合同依法有效,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當合同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要素時,法律會視情做否定性的評判,即不讓合同有效。按照信賴責任的理論,法律行為(特別是合同行為)的效力根源在於行為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對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產生某種信賴並據此作出准備或安排,進入所謂的「法律狀態」;行為人違反法律行為設定義務並給相對人造成損失或「信賴損失」時,應當按照誠信原則、公平原則或保護交易安全原則承擔責任,而法律行為的效力正是指違反自己意思表示造成他人損失時應承擔責任的必要性。4 勞動合同是一種特殊的合同,合同雙方地位的不平等性影響了他們的自由選擇。勞動者必須在僱主「招聘」的前提下才能有締約的機會,勞動力資源的豐富、層出不窮的勞動替代工具,勞動者自身素質的局限,這些都使得勞動者對於交換的需求遠比僱主急迫,所以僱主才真正享有話語權。 而正是由於在勞動力供求關系中的不平等性,使得雙方在勞動合同磋商過程中的談判地位也出現了差異。作為弱勢地位的勞動者而言,出賣勞動力獲得報酬是其維持生計的主要方式,勞動合同效力的評價對其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運用誠信原則對合同效力進行評判時必須考慮到勞動合同的特殊性,即從屬性。
(一)與勞動合同履行存在實質性意義事項的不誠信行為是法律規制的對象
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良性競爭加以推動,而企業保持其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就是確保勞動力的合理使用並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而《勞動合同法》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設定勞動者如實告知的義務,目的亦是為了確保勞動合同目的的實現。對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不誠信行為進行規制也應出於此目的。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基於應聘者的陳述,對其工作能力、創造能力產生了一定的預期,並在此基礎上與對方就崗位、薪酬甚至合同期限進行協商達成合意。雙方勞動合同的建立是基於用人單位崗位的需要以及勞動者符合崗位條件的陳述具有一致性。而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就工作經歷、學歷、特殊崗位的職業資格等與勞動合同履行直接相關的事項所作的虛假陳述,會誤導用人單位做出錯誤判斷,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基於此種虛假意思表示而產生的合意當然不發生法律效力。因此,此類與勞動合同履行有實質性意義的事項,勞動者必須如實陳述,一旦發現勞動者違反誠信做出了虛假陳述,用人單位就有權以違反真實意思表示為由主張合同無效。
司法實踐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對婚育狀況做不實陳述的性質認定及其對解僱合法性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在錄用女職工時均要求填寫婚育狀況,其中不乏借如實告知為名,行就業歧視之實。對此類問題的處理,司法實務界出現過迥然不同的裁判。筆者以為,權利的行使必須在合理的范圍內,否則就構成了濫用權利。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應該考慮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設立誠信原則的目的,而不能僅僅強調用人單位的知情權。婦女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進入勞動力市場謀得職業,通過勞動獲取報酬,並參與社會工作是憲法賦予婦女的一項基本權利。在招用勞動者的過程中禁止性別歧視,這是各國勞動立法通行的慣例。我國的勞動法亦明確規定,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婚姻、生育狀況通常與勞動合同的履行沒有必然的關系,屬於個人隱私探究。對用人單位以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對婚育狀況做不實為由主張合同無效並據此解除勞動合同的,一旦認定解僱合法,則無疑助長了用人單位規避法律、借誠信為名,行就業歧視之實的行為。因此,在雙方當事人合同談判地位嚴重不對等的狀況下,將弱勢一方因就業壓力被迫對與勞動合同履行無直接關聯的事項所作的不實陳述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與勞動立法目的相悖,顯然不可取。
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貫徹誠信原則,目的還在於實現勞資雙方談判能力的平衡,保障勞動者平等的就業權和集體談判權。從《勞動合同法》規定來看,勞動者告知義務的范圍,不僅僅涉及與勞動合同履行相關聯的實質意義事項,還包括與用人單位存在合法利益的個人信息。如:勞動者的聯系地址,系企業在履行相關通知義務時需要知曉的事項,信息錯誤,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損失;勞動者主張的未及時退工損失、未提前通知解除的待通金等;家庭信息、連續工齡信息,這些信息涉及到企業應給予勞動者享受的法定待遇,包括探親假、年休假等的享受,信息錯誤可能導致用人單位帶來不必要損失,如應休未休年休假的二倍補償等。此類信息與勞動合同目的的達成並不具有必然聯系,不是與勞動合同履行相關聯的實質意義的事項。因上述事項的虛假陳述而認定合同無效,對勞動者亦過於苛刻,與《勞動合同法》立法目的相悖,亦不利於勞動用工秩序的穩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此類不誠信行為的放任。其雖對合同目的達成無實質影響,但確實影響到企業合法利益的。由此導致企業利益受損的,勞動者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二)勞動合同簽訂中的虛假陳述構成欺詐是僱主行使解僱權的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在勞動合同簽訂、變更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的,勞動合同無效。從上述規定不難看出,勞動者的如實說明義務與合同法上的欺詐制度緊密相連,是誠實信用原則在勞動合同領域的延伸和體現。英美法系國家在合同法的闡述中將虛假陳述分為四類,即非惡意虛假陳述、欺詐性虛假陳述、疏忽性虛假陳述以及隱瞞事實。其中,欺詐性的虛假陳述是必將導致合同被最終認定為無效的行為,而構成欺詐性虛假陳述需滿足以下條件:第一,造成根本性錯誤;第二,當事人因為相信了欺詐性的虛假陳述而訂立合同;第三,受了欺詐性虛假陳述的一方主體有能力恢復原狀並接受返還。5 對於欺詐行為的定義,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中則做了明確。所謂欺詐,是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據此可知,欺詐的重要認定標准之一是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即當事人存在主觀故意;二是相對人基於行為人的行為陷入認識錯誤,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意思表示,即虛假陳述的故意與合同的訂立有內在的聯系。勞動者的如實告知義務系法律為增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相互了解,以便雙方順利履行勞動合同,減少勞資糾紛而設立的法定義務。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應遵守和履行。但只有當其履行上述法定義務存在欺詐之時,才可能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
回到前面的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唐某對自己的學歷情況是明知的,持有偽造的學歷證書前去應聘亦為故意,目的是為獲得具有相應職位要求的崗位。而正因其上述不誠信行為,使用人單位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而與其建立了勞動關系。唐某的上述行為完全構成了法律意義上的欺詐。

❹ 違反最大誠信原則的法律後果有哪些

給對方完成損失的給予賠償,包括了期待利益的損失

❺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❻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黃沙漲價引發糾紛
2001年,某建築公司(下稱建築公司)因建造兩棟大樓急需黃沙,遂於9月10日與某建築材料公司(下稱材料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合同約定建築公司購買材料公司黃沙30車,每噸價300元,合同訂立一個月以後,由材料公司送貨,貨到付款。沒想到合同訂立後,黃沙的市場價卻從每噸300元漲到350元,材料公司經理見狀覺得按原價供貨吃虧,不願如數供貨。遂於10月12日給建築公司去電話,提出因貨源緊張要求少供貨,建築公司當然不肯。李某遂次日安排二輛(其中一輛是借用外單位車)「130」型貨車裝沙(每車裝載2噸),送到建築公司,並要求以後均以「130」型車為標准計算交貨數量。建築公司提出材料公司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盡管合同規定交貨數量為30車,但應以「東風牌」大卡車作為計算標准,每車裝載4噸,共120噸。為此,建築公司遂向法院起訴,認為材料公司已構成故意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材料公司則提出,雙方對交貨數量的計算標准發生重大誤解,因此應當撤銷該合同。

「130」 車型能作為計量標准嗎?
關於本案中材料公司是否構成違約,存在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材料公司認為自己並未構成違約,因為合同規定,材料公司應交付30車黃沙,但沒有說明以什麼車型裝載,材料公司以「130」型車為計量標准,也是符合合同規定的,當然建築公司對此產生了誤解,但對這種誤解的產生,建築公司也是有責任的,不能都由材料公司負責。
第二種觀點:建築材料公司認為,材料公司已構成違約,因為盡管合同對計算標准規定不清,但根據當地交易習慣,一般人理解30車黃沙是指用「東風牌」大卡車運載。材料公司之所以要用「130」型車送貨,是因為不想按合同供貨,而根本上是想減少交貨數量。因此材料公司已經構成違約。
第三種觀點認為:盡管合同對交貨數量的計算標准規定得不清楚,但依據本案的客觀情況,以及誠實信用原則,材料公司不應當以「130」型貨車送貨,否則,明顯有悖於誠信原則,應當承擔責任。
由於合同本身對30車黃沙究竟是用什麼型號的車裝載約定得不清楚,而兩種車輛的載重數量又相差一倍之巨。因此究竟應該以何種標准計算交貨數量,「130」 車型能否作為計量標准,自然也就成為本案爭議的一個焦點了。

「重大誤解」還是誠信缺失?
在這個案件中,圍繞「130」 車型能否作為計量標准這個焦點,實際上有兩個關鍵問題特別值得重視,一是雙方是否構成重大誤解;二是材料公司是否缺失誠實。
首先,我認為本案不構成重大誤解,原因在於:對建築公司來說,並未真正發生認識上的錯誤。他們的「30車就是指以『東風牌』大卡車裝載的30車」的認識,是符合當地交易習慣的;對於材料公司來說,實際上也未真正發生認識上的錯誤。作為專門生產黃沙並經常給他人送貨的企業,在過去的業務中一般也都是習慣以「東風牌」大卡車為「車」的計算標準的。為什麼唯獨這次給建築公司送貨時卻要特別從外單位借「130」型卡車來使用呢?顯然,材料公司並沒有發生誤解,而只是因為想減少供貨,故意使用「130」型車供貨。
其次,我認為材料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
從本案來看,按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材料公司在合同未明確規定30車黃沙計量標準的情況下,應當按誠實信用原則考慮合理的計量標准。換言之,材料公司應當想到,作為一個誠實的、守信用的商人,在此情況下應當以何種標准來交貨。而在本案中,材料公司顯然不是按照—個誠實、守信的商人的標准來做的。一方面,材料公司在訂約以後,鑒於黃沙價格已經上漲,曾要求建築公司減少供貨數量,當此要求被拒絕以後,為了達到減少交貨數量的目的,便又以合同沒有規定明確的計算標准為由,以「130」型貨車送貨。另一方面,材料公司明知按當地的交易習慣,以車為計量單位的「車」的含義通常是指「東風牌」大卡車,自己過往的交易習慣也是以「東風牌」大卡車為「車」的計量單位,只是為了達到少交貨,又不致於被建築公司抓住違約把柄的目的,才以「130」車為計量單位,這種行為顯然是與誠信原則相背離的。

准確理解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是倫理道德規范在法律上的表現,也可以說它是以法律形式確認了最基本的商業道德。在合同法中這一原則適用范圍極為廣泛,並且為許多學者稱為債(合同)法中的最高規則或「帝王規則」。
以這個規則對照本案,其判決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車」的計量標准應該是「東風牌」大卡車。但有意義的並不僅僅在於判決本身,更在於人們對誠實信用原則准確、完整地理解:當事人不僅應當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自己的義務,而且在法律和合同規定的義務不明確或不完全的情況下,還應當依據誠實信用所產生的附隨義務來履行自己的義務。也就是說,誠實信用原則除了具有規范當事人行為的機能,還具有指導解釋法律或合同條文的「規定欠缺之補正」機能,當合同存有漏洞時,誠信原則所衍生的附隨義務就應該發揮作用。
我國《合同法》第61條還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第125條規定了誠信原則作為解釋合同條款,確定合同條款真實意思的指導規則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合同法肯定了誠信原則作為履行合同的基本原則,並將交易習慣、誠信原則作為解釋合同、補充合同漏洞的重要手段。

❼ 我國哪些法律、法規中有「誠實守信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當事人在市場活動中應講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簡稱誠信原則,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具有道德內涵的法律規范。誠實守信原則在以下法律中有明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三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 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❽ 《勞動合同法》案例分析

1,本案中,胡某等人的勞動關系是胡某等人與勞務公司之間的關系,與建築公司只是派遣關系
因此,胡某等人的工資應當由勞務公司支付
2,勞務公司與建築公司之間存在一個派遣協議,根據協議,建築公司應當按時支付足額相當於派遣人員工資的金額給勞務公司,建築公司拖欠這筆錢,是違反雙方之間的協議,根據協議,勞務公司有權向建築公司追討這筆錢
本案涉及兩個關系:即胡某與勞務公司的勞務關系,勞務公司與建築公司派遣協議,胡某第一步需要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投訴,進行協調,協調不成的,可以依法提起勞動仲裁,仲裁對象是勞務公司。而勞務公司支付工資後,可以向建築公司追討這筆錢。

熱點內容
勞動法最近案例 發布:2024-11-16 01:43:34 瀏覽:741
刑法總論ppt 發布:2024-11-16 01:33:36 瀏覽:572
法院的作用與職能 發布:2024-11-16 01:21:15 瀏覽:135
巴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16 01:13:28 瀏覽:890
刑事訴訟法關於凍結期間 發布:2024-11-16 01:12:36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一款 發布:2024-11-16 00:47:33 瀏覽:527
勞動法資遣費計算 發布:2024-11-16 00:45:33 瀏覽:68
離婚協議書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00:37:39 瀏覽:113
新民法院l 發布:2024-11-16 00:26:38 瀏覽:506
公司願不願法律仲裁 發布:2024-11-16 00:07:01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