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163條法定孳息

合同法163條法定孳息

發布時間: 2024-08-15 19:42:44

1. 母牛在交給買受人之前產仔,牛仔應歸誰所有

我國《合同法》第163條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在此先解釋下孳息的含義,孳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在民法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據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標的物在交付給當事人之前產生的收益,應該歸屬於出賣人,在交付給當事人之後,產生的收益歸屬於當事人即買受人。由此,母牛在交給買受人之前產下小牛,該小牛屬於孳息,其所有權應當歸出賣人所有。

2. 合同法第163條和物權法第116條的沖突以及如何適用

這個兩個條款毫無疑問具有沖突的,物權法116條顯然是對合同法163條的補充,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回基本法理原則,應答當以物權法的規定為准。
合同法163條對孳息做了相對硬性的規定,即孳息僅歸於所有權人;物權法116條是對孳息作出了寬松詳細的規定,但充分考慮、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僅有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才區分所有人權人和用益權人的歸屬問題。
因此,應當首先適用新法,即物權法116條。

3. 區分原物和孳息的意義何在

孳息已與原物分離,是獨立存在的。
一間房子出租,房子是房子,房租是房租,不區分合同都沒法寫;出租的房子再出售,房租由誰得?如果不加區分,更易使問題復雜化。
因此,區分原物和孳息的意義,首先就在於確定孳息物的所有權歸屬。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或當事人有約定外,孳息物歸原物的所有權人所有,原物的所有權轉讓時,孳息物的收取權一並移轉。合同法第163條就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其次,區分原物和孳息的意義,有利於確定賠償范圍。當原物的所有權受到侵害,使孳息物的收取發生不能時,侵害人應賠償原物的損失,並依法律規定,賠償孳息物的損失。

4. 來解答 合同法 的問題

1.該損失由乙承擔。《合同法》第142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甲、乙雙方當事人並沒有特別約定風險問題,法律對此也無另外的規定,因此,乙將牛牽走,該風險已經轉移給了乙,所以,牛1被水淹死,損失由乙承擔。

2.小牛的所有權歸乙。《合同法》第163條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牛2已經交付,其所生產的小牛歸乙所有。

3.由乙承擔。《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牛3 已經歸乙管理,因此,乙應當負責。

4.合同無效。牛的所有權沒有轉移,乙對沒有所有權的標的物無權進行處分。《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乙一方面沒有取得處分權,另一方面也沒有得到甲的追認,因此,該轉讓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5.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法》第13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6、有所有權屬於善意取得,但甲可向乙追償。
7、歸甲所有
8、有效!依據合同法

5. 在法律上,牛與牛黃是主物、從物關系嗎,另:牛黃是屬於自然孳息嗎

不是主物、從物關系,應該是原物與孳息的關系。

牛黃是牛體病變所形成,由牛體所孳生,是沒有疑義的。牛黃系牛的孳息。

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劃分為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法定孳息是指原物依法律關系而產生的收益,如存款的利息、房屋的租金;天然孳息是指依原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收益,如樹的果實、牲畜的幼崽。

區分原物與孳息的法律意義在於,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孳息歸原物的所有人所有。

(5)合同法163條法定孳息擴展閱讀:

案例:張某與熊某簽訂了一份買牛合同。張某將一頭牛交付熊某,後來熊某請人宰殺牛後,驚喜發現得到牛黃120克,賣後獲價15000元。張某與熊某就該牛黃款發生爭執。請問:該牛黃款應當歸誰所有?

根椐《合同法》第133條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起轉移。因此,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由於該牛黃是在張某將牛交付熊某之後發生的,根據《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有。所以,該牛黃款應當歸熊某所有。

6. 合同法的問題:甲向乙購一頭牛,價值4500,甲付了4000,剩500一個月還清,雙方還約定在甲未交

依《合同法》第163條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內孳息,歸買受容人所有。本題中,牛已經交付買受人乙佔有,故所生天然孳息小牛自應歸其所有。
這是根據司法考試的真題改編的,難度下降了。主要與交付相關聯。

7. 甲與乙訂立了一份賣牛合同,合同約定甲向乙交付5頭牛,分別為牛1、牛2

1.本問涉及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承擔問題。依我國《合同法》第142條的規定,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本題中,乙雖然未取得牛1的所有權,但牛1已交付乙佔有,故應由乙承擔牛1死亡的風險。
2.本問涉及買賣合同中標的物所產生天然孳息的歸屬問題。依《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本題中,牛2已經交付買受人乙佔有,故所生天然孳息小牛自應歸其所有。
3.本問涉及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問題。依《民法通則》第127條的規定,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由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承擔責任。本題中,踢傷丙的牛3已轉由乙佔有和管理,乙應負牛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4.本問涉及因無權處分而訂立的合同的效力問題。在牛款付清之前,牛4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甲,因此,買受人乙對牛4並無處分權。其與丁訂立的轉讓牛4的合同為無權處分而訂立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條的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因此,在乙向丁交付牛4之前,其所訂立的合同為效力未定的合同。
5.本問涉及動產的善意取得制度問題。若乙已經將牛4交付給丁,而丁對甲保留牛的所有權並不知情,並已經支付了牛的對價,則丁可依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牛4的所有權。
6.本問涉及出租他人之物所訂立合同的效力及法定孳息的歸屬問題。在牛款付清之前,牛5的所有權歸出賣人所有,但買受人乙依買賣合同佔有牛,依法享有對牛的使用收益的權利,故其與戊訂立的租賃合同合法有效。因租賃合同所取得的租金為牛5的法定孳息,依《合同法》第163條的規定,應歸買受人乙所有。
7.本問涉及定金問題。依我國《擔保法》第91條的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本題中,主合同標的額為1萬元,而約定的定金為3000元,超過了20%的限制,故超過部分不具有定金的效力,超過部分可視為預付款。

8. 什麼是特定物與種類物區分兩者的意義在哪

在我國,對於種類物與特定物區分的意義問題,存在兩種誤解:①前蘇聯1922年民法第66條規定,依照出讓人和受讓人間所訂立的合同移轉物的所有權的,對於特定物,從訂立合同時起,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對於種類物,從交付時起,受讓人取得所有權。故在蘇俄民法理論上,種類物、特定物之分,關繫到所有權移轉的時間,意義非同尋常。前蘇聯1964年民法第135條,以及1995年俄羅斯民法第223條不再根據種類物、特定物而異其移轉時期,此後其學理上也不復將此種分類與所有權移轉聯系起來。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與後來之立法例相同,並未區分種類物與特定物而異其所有權移轉時期。然學理上仍執蘇俄之舊說,而強為解釋者,不乏其人。我國對物之所有權依法律行為而移轉時,主要區分動產、不動產:動產須交付,不動產須登記。須交付始得移轉之動產也好,須登記始得移轉之不動產也罷,依當事人之主觀意思,其系以種類物抑或特定物而參與交易,均不影響其所有權移轉的時間。這一點必須明確。②前蘇聯民法學說曾認為,種類物與特定物對應的具體民事法律關系不同,如財產租賃合同、使用借貸合同僅由於特定物而產生;金錢借貸合同則僅由於種類物而產生。此亦種類物與代替物、特定物與不代替物相互混淆之說,未見其然。例如,甲出租私家車與乙,此車既是不代替物,故乙於租期屆滿,當原車璧還。此車亦為特定物,倘訂約後交付前甲車即已毀滅,法律上遂發生不能履行之問題;嗣後,甲若擅以丙車交付,乙可以拒絕,縱於使用上言,甲車與丙車並無軒輊,亦然。蓋乙所欲租賃者,甲之車也。又如,甲車行有百車待租,今乙迎娶在即,欲向甲賃入十車作迎親之用。甲車仍是不代替物,故乙用畢,仍應原車返還。然,甲屆時應交付者,究為此十車,抑為彼十車,皆無不可,蓋作為合同客體的十車乃種類物(限制種類物仍屬種類物)。所以,租賃合同必以不代替物為標的物,但是否必為特定物,種類物是否不足當之,則未必然,悉以當事人意思為准。

9. 什麼是孳息

指由某一特定物產生的收益。孳息可以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根據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如樹木所結的果實、母畜所生的幼畜等。法定孳息指基於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出借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孳息的產生有天然和加工之別。尤其是加工孳息,它是加以人工而獲得的孳息,如經播種、灌溉、施肥等而產生的穀物、水果等,它已經包含了佔有人的勞動。當加工人是善意佔有人時,如果仍堅持原物和孳息一並返還,這對善意佔有人很不公平。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還會對物的價值的發揮產生負面影響。因為當善意的無權佔有人在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對物享有權利時,如果不保護他對該物的孳息享有權利,他便不會使該物有更大的收益。因此,無論從保護善意無權佔有人利益的角度,還是從社會利益方面考慮,都應該保護善意佔有人享有加工孳息的權利。當然法律並不是只保護善意佔有人的加工孳息,如果天然孳息當中包含善意佔有人的付出,如山中自然生長的樹木,無權佔有人就樹木生長本身並沒有加以任何外在人力,但他卻一直對該樹木盡了照管義務。此時,盡管孳息應隨原物一並返還,但應支付善意佔有人一定的報酬。當然,這只是從孳息的一種分類來談對善意佔有人的保護問題。再比如,孳息有已分離孳息和未分離孳息,前者如被風雨打下的葡萄,後者如生長在葡萄藤上的葡萄。一般情況下,未分離孳息應該和原物一並返還,此時善意佔有人的勞動付出可轉化為費用向所有人請求償還。已分離的孳息如果善意佔有人對該孳息的產生付出了勞動的,當然可以享有該孳息的所有權。總之,當物權人行使原物返還請求權時,其孳息的返還與否時應區別對待。惡意佔有應是無條件的一並返還,善意佔應以保護善意佔有人的利益為原則,即如果孳息的產生跟佔有人的勞動直接有關,那麼該孳息應由善意佔有人所有;如果孳息的產生雖與善意佔有人無直接關系,但他對孳息的收獲等盡了照管等義務的,孳息一般仍歸原物所有人享有,但應給善意佔有人適當報酬。當孳息與原物不可分時,二者應一並返還給所有人,但善意佔有人付出勞動的,所有人應返還給善意佔有人孳息的價款或適當的報酬。另外,當孳息是可消費物時並已被善意佔有人消費了時,善意佔有人不再負返還義務,當然他也不再享有向所有人要求支付勞動費用的權利。

熱點內容
刑法總論ppt 發布:2024-11-16 01:33:36 瀏覽:572
法院的作用與職能 發布:2024-11-16 01:21:15 瀏覽:135
巴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16 01:13:28 瀏覽:890
刑事訴訟法關於凍結期間 發布:2024-11-16 01:12:36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一款 發布:2024-11-16 00:47:33 瀏覽:527
勞動法資遣費計算 發布:2024-11-16 00:45:33 瀏覽:68
離婚協議書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00:37:39 瀏覽:113
新民法院l 發布:2024-11-16 00:26:38 瀏覽:506
公司願不願法律仲裁 發布:2024-11-16 00:07:01 瀏覽:855
山東省養老保險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4-11-16 00:01:33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