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公司恢復原狀指
① 《合同法》第97條)的恢復原狀怎麼理解
恢復原狀是指恢復權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狀態。
廣義的恢復原狀是指恢復權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狀態。例如通過消除影響使被侵害的名譽權得到恢復。狹義的恢復原狀是指將損害的財產修復,即通過修理恢復財產原有的狀態。恢復原狀的適用以須有修復的可能與必要為前提,如玉碎即不能適用此種責任形式。恢復原狀在不同的場合適用具有不同的內涵。在合同法上,恢復原狀主要適用於合同無效、被撤銷或部分的解除場合,通過恢復原狀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狀態達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在物權法上,恢復原狀作為物權請求權的一種,意在使權利人恢復對物的原有的支配狀態。在侵權法上,通過修理、重作、更換等方式使權利人的損失得以補償。
② 合同解除之後還有效嗎
合同解除之後,其效力終止。合同終止的法律效果不等同於合同無效。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後將產生兩個法律後果:
一、尚未履行的,合同解除後,將不再需要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
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所謂恢復原狀是指原物存在的,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種類物,可以用同一種類物返還。恢復原狀還包括:1、返還財產所產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財產佔有期間為維護該財產所花費的必要費用;
3、因返還財產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以下幾種合同根據合同性質,不能要求恢復原狀:
1、以使用標的為內容的連續供應合同;
2、以行為為標的的合同;
3、涉及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八條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③ 合同解除恢復原狀的理解
法律分析:1、恢復原狀與返還財產在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出現次數最多、與恢復原狀類似的便是「返還財產」一詞。那二者之間又存在何種關聯。觀各國立法,不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國家,恢復原狀在內涵上可能同於不當得利,亦可能具有損害賠償之功能。2在我國法上,恢復原狀的范圍在不同的法律規范中亦有所不同。返還財產是將法律秩序回復到原先狀態的一種方式,但僅僅憑借這一手段並不必然能使權利人的財產權利恢復如初。在標的物已經返還的情況下,權利人仍有可能受有其他損害,其在請求返還財產的同時,有權要求損害賠償。因此,在范圍的界定上,恢復原狀要大於返還財產。
2、恢復原狀與不當得利返還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有利益,致他人受損者,應負返還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可見,我國法在不當得利制度構成要件上與大陸法系其他國家並無不同,但在適用范圍上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於我國立法未採納物權行為理論,作為原因行為的合同無效或被撤銷後,原權利人得以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並非德國法上的不當得利請求權。因此,我國法的恢復原狀制度下,原則上是排斥不當得利制度適用的。
④ 《合同法》第97 條所規定的「恢復原狀」屬於債權請求權還是物權請求權
《合同法》第97 條所規定的「恢復原狀」屬於物權請求權。恢復原狀的法律概念,在我國法律中在不同場合以不同面目出現,切不可脫離法律文本而空談概念。《合同法》第97條對已經履行的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規定包括了所有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與賠償損失,因此此處的恢復原狀的法律解釋應當與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與賠償損失相協調。
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