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發布時間: 2024-09-08 08:09:45

『壹』 從零開始學法律 望高手進來解答一下 謝謝

誰又不是從零開始的呢?
至於怎麼著手,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學習時間、內容、方式作出選擇。我個人是利用訓練後(我是軍人)的空閑時間,從中國法制史開始,向部門法,程序法逐步推進,最終通過律考的。
在我看來,大學時期的課程並不是很緊張,所以沒必要報讀學習班,既增加家庭的負擔又不一定有實效。
JD當然不錯,但並不表示你就一定有優勢,關鍵還得要看你的綜合素質。
祝你成功!

『貳』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資料

松贊干布的一生,功績卓著。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強大的奴隸制政權,促進了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將藏族人民引入了團結、繁榮、富強的時代;溝通了與內地唐朝的友好關系,推動了漢藏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為後來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巨大貢獻。

(2)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擴展閱讀:

大唐繁榮富庶,萬國來朝。剛統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向太宗求娶文成公主,經過與其他國家婚使的較量,祿東贊獲勝。文成公主前往西藏,一路播撒先進文化和科技。

在蒙、藏地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廣仁寺,但他們卻知道西安有尊曾開口講話的綠度母菩薩。在藏人心中,從長安嫁過去的文成公主,就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直到現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視為菩薩,供奉在寺院中,萬民敬仰,受持香火。

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是中國的「三江源」,也是聞名於世的藏族歌舞之鄉。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成公主廟就修建在這里,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加公主廟」,位於玉樹縣結古鎮東南25公里的貝納溝。廟宇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繹不絕。

『叄』 每年的司法考試要考些什麼科目

下面,筆者從考試這一環節具體談一下如何落實司法考試的宗旨。這一環節主要包括:如何考、誰能考、考什麼和如何落實等。

1.關於司法考試如何考、誰能考的問題。

關於司法考試如何考、誰能考的問題,事實上《辦法》已做規定。其第6條規定,「國家司法考試每年舉行一次。具體考試時間在舉行考試3個月前向社會公布」。其第4章規定了報名條件。其中,第4章第3條第4項中把「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規定的學歷、專業條件」作為報名條件之一。《法官法》第9條第6項規定的擔任法官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規定的擔任檢察官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二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專業滿一年,其中擔任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律師法》第6條規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經律師資格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授予律師資格」。 《律師法》第8條規定,可以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的條件之一就是「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透過上述規定,可以發現以下問題:

1.《法官法》第9條第6項、《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規定的是擔任法官和檢察官的條件之一,那麼,這一條件是否是報名條件?對於那些在校四年級的本科生及沒有司法實踐經驗剛畢業的本科生能否報考?

2.《律師法》顯然是將報名條件和執業條件分開的。報名的學歷條件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按照《律師法》的報名條件,只要能報考法官、檢察官就一定能報考律師,但是符合《律師法》的報名條件卻不符合報考法官、檢察官的條件。而設立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初衷之一正是在於「統一」,這樣就違背了其初衷。

事實上,按照《辦法》第13條規定的司法考試報名條件,就等於還是以前報考律師的條件。這樣使得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宗旨落空。

那麼如何解決怎麼考,誰能考的問題呢?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真正明確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立法宗旨就是實現職業法律者選拔的精英化,找出精英職業法律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什麼樣的人,如何測試這些人才能測出這些素養。正如漢密爾頓所言,「由於人類弱點所產生的問題,種類繁多,案件浩如瀚海,必長期刻苦鑽研者始能窺其堂奧。所以,社會上只能有少數人具有足夠的法律知識,可以成為合格的法官。」2另外,法律職業又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職業,它要求司法者必須將抽象的深奧的法條變成生動的、具體的、現實的判例。這種從抽象到具體,從書面到個案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依賴於司法者貫徹和落實法律規范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求司法者具有豐富的司法經驗和社會經驗,具有優秀的人品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總之,職業法律者應是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和有道德的法律專業人才,應將司法考試設置為最難的考試從而對職業法律者進行篩選。

顯然,要通過考試全面准確地測試出職業法律者應具備的法律知識、能力、司法經驗、職業倫理絕非易事,同時更不是一次考試所能完成的。如果讓一名剛畢業的本科生奢談司法經驗和司法職業道德,無疑是天方夜譚;如果司法考試不向所有學習法律並有志於從事法律職業者開放又顯失社會公正(如一名專科法律畢業生),同時也不顧現實國情。在我國,本科教育暫時還未達到普及化,目前介於精英化向普及化的過渡階段。另外,我國除了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以外還有大量其他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職業,如警察、司法行政人員、法醫、法院、檢察院的書記員、人大、行政系列的法制辦、銀行、保險等金融系統的法律事務處(科),公司、企業的法律顧問室,即使是公務員亦應依法行政。如果把所有從事與法律有關的職業比作金字塔的話,那麼法官、檢察官、律師則是塔頂,其餘則是塔基。因此既要有對塔頂的測試也應有對塔基的測試。由這二次測試構成統一的司法考試。設計二次考試亦非本人獨創。大陸法系的日本和德國即如此。日本《司法考試法》規定,司法考試分為二次。第一次考試在每年1月舉行。這次考試的目的是判斷是否具有能夠參加第二次考試的修養和大學畢業程度的一種預備考試。所以,只有第一次考試合格者才能參加第二考試。第二次考試以法律科目為中心,目的是判斷希望成為法官、檢察官、律師者是否具有必要的法律學識及應用能力。日本司法考試號稱是全國最難的考試。3德國自1878年起,實行法官、律師從業資格一體化的國家考試制度,同時須經二次國家考試,才能授予資格。第一次國家考試是在大學法律專業學習三年半之後進行的,名曰取得「實習文官」資格的考試。第一次考試合格者,可以取得「實習文官」的資格,但不能充任律師。如充任律師,仍需參加兩年半的實習(實習內容有律師、法官、檢察官及公司、銀行等業務),約經10個月的准備之後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名曰取得「候補文官」資格的考試。4 特別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司法考試並沒有學歷要求,凡日本國民均可報考;德國國民在大學法學院學完七個學期以上的課程即可參加司法考試。很少有人為此批評這兩個國家職業法律者的素質;相反,日本、德國當代法律職業者素質之高,世人有口皆碑。

我國國內亦有學者贊成二考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認為將整個考試分作兩個部分,即側重對大學期間所學基本知識進行考查的第一次考試和側重運用法學知識與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第二次考試。5中國律師考務中心的夏露曾撰文認為,將律考分為二次進行,首次考試主要測試法學理論基礎,合格後依照司法部或全國律協統一制定的培訓計劃參加實習,而後參加第二次考試,內容主要是法律實務方面的知識,及格後方可取得執業律師資格。

另外,筆者之所以主張採取「二考制」還有三點理由。

第一,出於考試本身技巧及考試公正考慮。對一名在校四年級的大學生,考查其司法實踐能力及職業道德與對一名有三年司法實踐經驗的法律本科生相比顯然不公平。前者對司法實踐和經驗及司法職業倫理幾乎無從談起。另外,讓命題者既要測試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還要測試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要想全面准確地測試出一個人的真實水平實屬不易。

第二,「二考制」還能緩解目前司法考試制度運作不成熟的問題。設立司法考試制度的意義和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巨大的,但由於來得急,在各方認識不到位、理解不全面和准備不充分情況下就必須實施,因此顯得倉促應戰。從極其簡陋的《辦法》即可看出這一點。現在先進行第一次考試,待各方討論、理解司法考試制度透徹及准備充分後再進行第二次考試,就顯得更為合理;因為第二次考試是終考,最關鍵。

第三,是現階段司法人員實際情況的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不均衡。有些偏遠地區的法院、檢察院甚至還沒有法律本科生。這些地區如果確需任命初任法官和檢察官,可以第一次考試成績為依據,任命那些已通過第一次考試的人員。

故此,筆者建議司法考試實行「二考制」。第一次重點考應試者所學的法學基本原理、法學基礎知識和現行法律規定。第一次考試試題以客觀題為主兼及主觀測試題。第一次報考條件不受學歷的限制。這樣可鼓勵那些自學法律成材者。第二次考試,主要考應試者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職業道德同時兼顧法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測試。第二次考試的試題既要有客觀性試題更要有主觀性試題。第二次考試報名條件的學歷底線和司法實踐經歷嚴格限制在《法官法》第9條第6項及《檢察官法》第10條第6項所規定的條件。

2.關於考什麼的問題。

筆者之所以將考什麼放在怎麼考、誰能考之後,是因為只有確定了前者,才能解決好後者的問題,同時這兩者如何實施均取決於從事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職業應具備什麼樣的職業素養。事實上,考什麼《辦法》已有規定。《辦法》第7條規定,「國家司法考試主要測試應試人員所應具備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國家司法考試的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因此既要對其進行學理解釋,還有必要對其進行擴大解釋。正如筆者前文所說,要實現司法考試的科學化,首先要分別找出法官、檢察官、律師職業各自應具備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然後再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重點測試其共同部分,同時兼顧各自不同之處。

根據《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的規定,可以認為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其主要職責是審判,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工作,但也包括立案、審監、執行等工作。檢察官是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其主要職責是依法進行法律監督,包括代表國家進行公訴,對自偵案件進行偵查,批准逮捕和監督判決、裁定的執行等等,但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從事刑事檢控工作。律師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與法官、檢察官不同的是其業務范圍,既包括訴訟業務,更有非訟業務。其業務范圍不僅涉及司法領域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問題,而且還涉及大量非訴訟的金融、房地產、企業顧問、談判、知識產權等工作。可以說從他們的職責和業務范圍看,律師、檢察官、法官依次減少,但從職業和業務的要求看,對法律知識掌握的深度和運用的能力法官應高於檢察官,檢察官應高於律師。從職業和業務角色來看,檢察官主要代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律師主要是為他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法律服務,同時具有有償性,因此更傾向於顧及涉案當事人的利益;而法官主要是居中裁判,只聽命於法律,消極、被動、中立、獨立、超然、理性,而檢察官和律師的工作更要求他們積極主動。下面筆者分述做好這三個職業需要的職業素養。

就法官來說,要做好一名名符其實的法官,他至少要具備這幾方面的要求。一是較深的法律專業知識水平。二是職業能力。任何原理的學習均在於運用,法律是一門經世致用之學,它融合著人類的法律經歷與法律經驗,技術性是其中突出的內容。這種技術性主要體現為:(1)對法庭的駕御和指揮能力;(2)法律問題的分析、識別與判斷能力;(3)法律淵源的識別能力;(4)法律注釋和解釋能力;(5)法律邏輯推理和說理能力;(6)書面語言表達能力;(7)法律漏洞的補救和均衡利益的能力。三是司法經驗。四是職業道德。

就檢察官而言,要做一名稱職的檢察官,其應具備以下素養。一是扎實的法律功底;二是豐富的法律邏輯思維能力;三是迅速的反應和應變能力;四是較強的收集、判斷和運用證據能力;五是對案件的整體把握能力;六是穩定的心理素質;七是較強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八是豐富的檢察工作經驗;九是高尚的檢察職業道德。

就律師而言,一般來說,要做好律師的工作除了具備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外,也應有從業經驗,遵守職業道德。就業務素質而言,一是律師應有比較豐富的法律知識,對有關法律、法規應比較熟悉,對基本部門法的概念、原則、制度應很好地掌握;二是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超強的糾錯能力;三是善辯的口才和一定的應變能力;四是必要的寫作水平;五是律師還應是一個雜家,要求其具有廣泛的知識結構包括經濟、科技、外語等;六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後律師還應有一個好的儀表和風度。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他們工作的范圍和能力的要求,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均有所不同,但是他們要從事的職業,都離不開法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的支撐,都要求他們熟練地掌握現行的法律法規,同時要求他們具有對法律原理的應用能力,對個案的過程的歸納、分析和判斷能力,要求他們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們的終極目標都是為實現社會正義。

由此可見,如上文指出應將司法考試設為二次,第一次考試主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律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法律法規掌握的廣度兼顧深度及從事法律職業的潛在能力;第二次考試主要從法律職業的角度出發,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律原理和法律知識的應用能力,從事法律職業的基本能力(如,法律淵源的識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法律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運用法學知識解決糾紛能力)另外還要考應試者的職業信仰和職業道德。

3.具體落實。

事實上,《辦法》的制定為法制化地執行司法考試制度的宗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這個《辦法》過於簡單,操作性不強。就從考試環節落實國家司法考試制度而言,筆者認為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一個國家司法考試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司法考試的中樞,對司法考試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指導,而不是「協商」(指《辦法》第4條規定,司法部會同高法、高檢組成考試協調委員會,就國家司法考試的重大事項進行協商。)這個做法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如日本設司法考試管理委員會,德國、法國設司法考試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一般由司法部、法院和檢察院或律師機構和法學界指定或推薦的人員組成。

(2)設立一個命題委員會。選拔法律人才是司法考試最重要的功能。考試作為一種測試的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和范圍能否全面真實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學識水平和能力關鍵在於命題是否科學,這里的命題既包括內容也包括反映命題內容形式的題型。而承擔這項職責的就是命題委員會。因此可以說,能否成立一個權威的高水平的命題委員會直接關繫到司法考試能否取得成功。命題委員會成員不外乎來自法學界和司法實踐部門,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還要吸收部分專門研究考試的專家。

(3)關於司法考試的科目及試卷組成

第一次考試主要測試應試者對法學基本原理、法學基礎知識、現行法律、法規掌握的情況,同時測試應試者的認識論、方法論、世界觀、職業信仰;第一次測試主測知識兼顧應用,突出知識面的廣度兼顧深度和綜合應用能力,第一次考試,可分五張試卷,滿分500分,每卷100分。試卷一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憲法、法學基礎理論、國際法、國際私法、世界貿易法、職業信仰等。設置此份試卷的功能使考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具有法律職業信仰,也就是用這些世界觀、職業信仰和理論法學指導應用法學;試卷二為民商法學包括民法、民訴法、合同法婚姻法和知識產權法等。試卷三為刑事法學包括刑法、刑訴法及其有關刑事和刑事訴訟方面的單行法規和司法解釋;試卷四為行政法學包括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等。之所以將行政法學設置為一份試卷,筆者認為,這一設置能反映時代發展的要求。如果說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是刑法時代,資本主義社會是民商法時代的話,那麼現代社會更強調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時代。故此,特設之。試卷五是綜合考試,考應用法學,重點考民商法的應用,同時將實體法與實體法融合,程序法與程序法融合,實體法與程序法滲透,民事、刑事、行政交叉,突出綜合考查。筆者之所以如此設計,是根據自身的體會。筆者曾親手辦理一件民事申訴案。申訴人因被綁架打下一張1萬元的欠條給綁架者。事後綁架者根據此欠條告到法院,法院僅據此判決被綁架者敗訴,償還1萬元人民幣給綁架者。此案在社會影響極壞。假如承辦人知道此案應屬於刑事案件,應建議先以刑事案件立案,然後查明事實再進行處理,就不會做出上述錯誤的判決。司法實踐中有時會遇到行政、刑事、民事交叉案件,如果只懂某個部門法則無法全面勝任辦理案件的工作,尤其對從事審監部門的工作的人員來說更是如此。

第二次考試測試應試者對法學原理、法學基礎知識的應用即考其職業能力,同時還要考其職業道德,即從職業素養上考查,包括職業道德,考其深度,考其應用,考其綜合,考其思維過程等。第二次考試試卷可採用4+X的辦法,試卷一為民事法學;試卷二為刑事法學;試卷三為行政法學;試卷四為職業道德和職業實務;試卷五讓考生任選一組科目,(如,第一組為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世界貿易法,第二組為婚姻法、繼承法、勞動法,第三組為商事法學含公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保險、證券等 ,第四組為知識產權法含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第五組為經濟法學含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反傾銷法等,第六組為環境和環境保護法,第七組為公證及基層法律實務,第八組為法醫和司法鑒定業務,第九組為公安業務,第十組為法律英語)。筆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應試者擇業或選拔者挑選人才提供一個參考依據。比如一個人既通過了第二次考試又在試卷二刑事法學中得了高分,他可以選擇檢察官的職業。如果一名考生有志於從事律師職業並主打環保官司的話,他可以在試卷五中選擇環保法。這樣還有一大好處是節約考試成本,克服與法律有關職業資格考試過多的現象(如,公證員、證券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企業法律顧問、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等從而為這些資格找到了一個「平台」)。

(4)關於試題的設計

談到關於試題設計的問題,不得不提及以往的律考試題。由於司法考試具體由司法部實施,加之繼承的問題,以往律考試題的出題風格勢必帶著慣性影響者司法考試試題的設計。應該說,自1986年首開律考先河以來,歷經12次的考試,試題的設計越來越規范,越來越成熟。主要表現為,試題的設計由分散到集中,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從最初只考一條法規到一組法規直至跨部門法交叉)。試題題型基本成型,主要是單選、多選、不定向選擇題、案例分析和法律文書製作題。但通觀歷屆試題,尤其是近幾年試題,仍存在以下問題要解決。

第一,過分考查記憶的內容,表現突出的是考司法解釋過多。

第二,對考生文字表達能力、法律邏輯思維能力考查不夠,特別是運用現有案情、證據,分析案情,運用證據說明事實的能力不夠。

第三,當年考題內容未反映出法學研究的新成果,未反映出時代的發展對法律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如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入世、司法國際化、環保、知識經濟等。

第四,綜合考查試題不夠多。

第五,題型不健全。

針對上述問題,加之新的試題設計要反映出司法考試的新特點。筆者認為將司法考試設置為二次。根據這兩次考試的不同特點,分別設計試題的內容和相應的題型。具體如下:

第一次考試試題設計的原則應是:一是知識當先兼顧應用;二是覆蓋面廣綜合考查;三是緊扣大綱基礎為主;四是難度適中照顧多數;五是題型客觀不貶主觀。總之,試題的設計要反映出法學教育通材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重應用的基本思路。7第一次考試的題型基本可承繼律考的試題題型,以客觀題和機器閱卷為主,同時可增加填空題以考查應試者對法學知識掌握的准確度。第二次考試的試題設計的原則是考理解、考應用、考能力、考綜合(如,2000年試卷四第二題涉及的法律有《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商業銀行法》,跨經濟法學、商事法學和民事法學)、考傾向(即綜合當前的各種情況決定命題的傾向,如,2002年試題的設計應有利於在職的法官和檢察官,因為當前需要任命初任法官和檢察官的數量較大;2003年應傾向於辦理涉外案件人才的選拔,因為中國已入世)、考新內容(即當年大綱與前一年大綱不同之處)、考深度、考難度。關於考能力和應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衛東認為要加強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8題型設計以主觀試題和客觀試題平分秋色為易。 在客觀試題中可承繼律考的選擇題。在不定項選擇題中,既要有問題群,更要有問題域。如,1999年律考試卷二不定項選擇題第(四)題通過4道不定項選擇題考查了幾乎涉及刑法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的全部內容。主觀試題除了承繼律考的案例分析題和法律文書製作題以外,還可增加一種材料題。盡管這種材料題也有根據案情撰寫法律文書的內容,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於法律文書製作題,它考查涉及的領域和內容更廣更深。這種材料題可提供案情、證據、司法過程等,通過這些材料可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糾錯能力、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運用證據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如,可根據此材料寫出起訴書、公訴詞、答辯狀、判決書和出具法律意見書,可找出違反程序法的內容,還可找出證據的瑕疵等)。

(5)關於考生報名和錄取

為杜絕考生替考現象,考生報名時務必有數碼照相,這項技術目前已在研究生報名中使用。至於錄取比例筆者認為第一次考試可在20%至30%。第二次考試錄取比例必須控制在5%至10%。

最後,筆者特別強調的是在第一次與第二次考試之間要間隔2年,這2年要求初試合格者必須進入司法實際部門實習,獲取司法實踐經驗。

『肆』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和性侵犯事件的發生

「12·20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女生被割喉事件」最近引發廣泛關注,據多方面消息顯示,2016年12月20日晚上,廣東省廣州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發生一起殺人事件,據傳一名女學生在跑步期間(一說是壓腿時)被一名男子作出攻擊,並遭後者割喉,不治身亡。目前,警方正在加緊調查中。

另一則新聞是「班主任組織飯局摸女生,8名女同學慘遭咸豬手」,畢業前夕,已婚有孩子的班主任突然組織聚餐,沒想到當晚參與聚餐的9名女生中有8人遭到不同程度的「咸豬手」襲擊,後有同學報警,目前警方及涉事高校回應,此事介入調查。

長期以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富裕,部分人道德意識的下滑,校園暴力和性侵犯事件屢屢發生。也隨之受到政府、社會、學校的高度重視。

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

未成年學生對來自教師的性侵害行為之所以較少進行反抗,除了其敬畏教師、自身力量弱小等原因之外,其關於性方面的知識較為貧乏,關於預防性侵害的知識和技能較為欠缺也是重要原因。

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早已列入國家的教育計劃和大綱。教育部於2007年3月發布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小學4-6年級要了解應對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初中年級要學會應對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了解青春期常見問題的預防與處理,形成維護生殖健康的責任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識和預防措施,形成自我保護意識;高中年級要掌握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和措施,正確對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教育部於2008年12月發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要知道「我從哪裡來」的有關知識;三四年級學生要了解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五六年級學生要知道青春期生長發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等;初中階段要學會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高中階段要了解婚前性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為,了解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等。上述兩個《綱要》明確提出了各個年齡階段性教育的目標及內容,為中小學校進行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害教育提供了指導依據。

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著力讓未成年學生了解隱私權、身體自主權、性侵害的含義,讓學生明白身體是自己的,任何人不得隨意觸碰;自己的身體可以分為「可觸碰區域」和「不可觸碰區域」,對於「不可觸碰區域」,特別是隱私處,除父母為自己洗澡或醫生檢查身體等少數情形外,應當拒絕任何觸摸;對於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的身體接觸,無論對方是誰,都可以拒絕讓其觸碰或靠近;如果別人摸了自己並授意甚至恐嚇自己要「保守秘密」,那麼千萬別害怕,一定要告訴父母、自己信賴的老師或其他成年人,否則事情只會變得更糟。其次,學校要讓未成年學生明白,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不僅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嚴重觸犯了法律,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再次,學校還應當向未成年學生傳授防範性侵害、實施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教育學生,陌生人或熟人都有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外出、上學或回家的路上要結伴而行,不要在無人的地方停留;和異性獨處時不能關上房門,不要獨自去異性的宿舍;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飲料和食品;在他人慾對自己實施性侵害時要大聲呼叫,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如下方式自衛:用手指戳刺對方眼睛,用膝蓋頂撞對方襠部(前兩者可同時進行),用肘部猛擊對方胸部,伺機快速逃跑;一旦不幸遭受性侵害,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老師,同時不要急於清洗身體,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並按照有關部門的安排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等。

二、嚴把教師的入口關,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師德教育 對學生而言,來自教師的侵害行為往往讓其防不勝防。當教師將犯罪的雙手伸向自己的學生之時,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鑒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建立嚴格的教師行業准入制度。富有愛心,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是從教者的必備條件,不具備者不得從事教師職業。對於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的人,或者品行不良者,教育行政部分不得授予其教師資格,已經獲得教師資格的應當依法撤銷其教師資格。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應當嚴把品德關、心理關,仔細審查應聘者的檔案,不得錄用因故意犯罪而受過刑事處罰的人、有精神病史的人或者品行不良者擔任教職工。必要時,學校應當委託專業機構對應聘者進行心理測試,對心理異常者要慎重錄用。對於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或患有精神疾病的教職工,以及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學校應依法予以解聘。

一些教師之所以走向犯罪,往往與其法制觀念淡薄有關。生活中,除非是自己遇到了法律糾紛,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會主動去學習法律知識。因此,除了新任教師上崗前必須接受法制教育之外,學校還應當邀請法律專家定期對教師開展法制講座,引導教師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刑法》、《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與教師的職業、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通過法制教育,重點讓教師了解普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了解未成年人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及所受到的專門保護,了解教師所享有的權利、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從而

增強教師的法制觀念和模範守法的意識,提高其保護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預防教師性犯罪問題上,要讓教師熟悉與性侵害相關的法律條款,了解相關罪名及違法者將要承擔的法律後果,讓教師認識到保護學生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性。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違法犯罪是思想腐化、道德敗壞的產物。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從教者應當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現實中,一小部分教師經受不住一些負面東西的誘惑,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做出了違背師德的行為,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淵。鑒於此,學校應當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參照標准,強化師德建設,經常性地對教師開展師德教育,並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確保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

三、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加強對教師在校行為的管理和監督

現實中,發生未成年學生遭受性侵害案件的學校,往往也是管理鬆散、相關制度不健全的學校。與企業員工在上班期間的行為受到所在單位較多的管束不同,教師在平時的上班時間內,除了上課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課時規定之外,其他時間多由教師個體自主安排工作事項,個別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在上班時間干著與教育教學活動無關的私活也並不罕見。從聘用關繫上看,上班期間應當是受聘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服務的時間,受聘者在這一期間不得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項,否則即構成了對聘用關系的違背。為保證上班時間的勞動效率,用人單位有權對受聘者的勞動

過程進行管理和監督,受聘者不得對此予以拒絕和排斥。對於學校而言,為了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學校有權也應當對教師在上班期間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管理和約束,以防止個別教師失職甚至「出軌」。

在預防校園性侵害事件的問題上,學校應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師履行職務行為的守則,對教職員工在履職期間的言行進行必要的規范。比如規定,教師應盡力避免與學生發生身體接觸(體育課上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和保護除外),尤其是對異性學生更是如此;上課期間不得隨意讓學生離開課堂;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或輔導,只能在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公共場所進行,且不得關閉房門;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況下,教師不得在教室、辦公室或其他相對封閉的地點單獨留下異性學生進行談話或輔導;放學後留學生應當事先徵得學生的家長的同意,並通知班主任或其他主管教師,等等。學校通過對教師的言行進行規范和管理,減少、消滅發生意外事件的時空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安全。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定期向學生、學生的家長乃至社區開展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及師德情況進行評價,從各個方面強化對教師的監督和管理。

四、正確處理校園性侵害案件

如果不幸發生了未成年學生在校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學校應當予以高度重視,並本著對學生、對社會高度責任的態度,及時採取恰當的應對策略。

(一)保護現場,立即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案情

以往,個別學校發生了教師性侵害學生事件之後,出於各種考慮(如怕影響學校名譽、影響學校參評先進等),學校領導往往不情願、不積極立即上報案情,而是極力瞞報、緩報,或者消極等待、聽之任之,認為是否報案應由受害學生的家長自行決定,與學校無關。個別學校領導甚至越俎代庖,力促受害學生的家長與施暴教師進行「私了」,意圖將案件「內部消化」。 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須知,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性侵犯已構成違法犯罪,應當由司法機關進行追訴,追究違法犯罪者的法律責任。學校的瞞報、緩報之舉,是對施暴者的袒護和縱容,更是對受害者的冷漠和傷害,是嚴重不負責任的違法行為。不僅如此,這樣的做法還有可能讓施暴者在違法犯罪的泥塘中越陷越深,從而讓受害學生遭到更大的傷害或導致其他學生受到新的傷害。在對待、處理校園性侵害案件問題上,學校應當拋棄一切私心雜念,把法律的尊嚴、學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臵。有鑒於此,《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關於遼寧等地相繼發生教師強奸、猥褻學生事件情況通報》中明確指出,學校發生危害學生的性犯罪案件時,要立即向上級和公安部門報告,積極協助公安、司法部門盡快偵破案件,懲辦罪犯;對推卸責任、延緩上報的要追究學校領導的行政責任,對包庇罪犯、隱瞞不報的要堅決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及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二)保護和幫助受害學生

在上報案件的同時,學校還應當做好對受害學生的保護工作。鑒於性侵害案件的敏感性,學校知情人員應當特別注意保護受害學生的隱私,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受害者的姓名及相關案情信息,防止其受到多重傷害。此外,由於性侵害案件對受害學生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學校還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在維護孩子的隱私與尊嚴、顧及孩子感受的基礎上,在心理上、學業上給與其更多的關懷和支持,鼓勵、幫助其盡快走出陰影,恢復正常生活。

相關規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四)二人以上輪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禁止拐賣、綁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學校教職工應當符合相應任職資格和條件要求。學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擔任教職工。」

●《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關於遼寧等地相繼發生教師強奸、猥褻學生事件情況通報》:

一、堅決依法打擊教師隊伍中的性犯罪分子,嚴懲不貸。

二、對事件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學校對學生負有保護責任。校長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人,負領導責任。學校管理鬆懈,發生教師性犯罪事件的,要堅決依法追究校長、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嚴重的要撤銷行政職務和開除公職。學校發生危害學生的性犯罪案件時,要立即向上級和公安部門報告,積極協助公安、司法部門盡快偵破案件,懲辦罪犯。對推卸責任、延緩上報的要追究學校領導的行政責任,對包庇罪犯、隱瞞不報的要堅決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及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對於違反教師資格制度,造成被錄用的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對學生進行性犯罪的,要從嚴從重查處徇私舞弊的相關責任人。學校每個教職工對學生人身安全都負有保護責任。對教師性犯罪知情不報的教師,喪失了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要開除出教師隊伍,永不錄用

熱點內容
學院蓋章的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4 21:52:50 瀏覽:939
王輝司法所 發布:2024-12-24 21:52:48 瀏覽:908
勞務派遣公司常見法律風險 發布:2024-12-24 21:50:39 瀏覽:107
發展推動法治 發布:2024-12-24 21:39:53 瀏覽:201
經濟法修訂版答案 發布:2024-12-24 21:24:54 瀏覽:5
法與社會觀後感3000字 發布:2024-12-24 20:37:35 瀏覽:569
什麼情況在婚姻法當中叫遺棄 發布:2024-12-24 19:10:53 瀏覽:302
勞動合同法有關曠工 發布:2024-12-24 19:10:45 瀏覽:849
婚姻法不包括 發布:2024-12-24 19:08:32 瀏覽:219
醫保法律法規全文 發布:2024-12-24 18:49:07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