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9-19 19:15:50

『壹』 既是有償合同,又是無償合同的有哪些

保管、委託、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合同法》第366條規定了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當事人對保管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是無償的。

《合同法》第406條規定了有償委託合同與無償委託合同賠償損失的歸責原則。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了自然人的借款可似是無償的,而銀行貸款是有償的。

綜上所述,保管、委託、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1)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擴展閱讀:

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區別:

(一)當事人應盡的注意義務與責任不同。有償合同的債務人應盡較高的注意義務,其責任較重,應對故意和一切過失負責;而無償合同的債務人則負較輕的注意義務,僅對故意或重大過失負責。

(二)對締約人的要求不同。有償合同的當事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要經其代理人的同意;而對純獲利益的無償合同,限制民事行為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訂立合同。

(三)可否行使撤銷權不同。如債務人將其財產無償轉讓給第三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請求撤銷該無償行為。如債務人將其財產有償轉讓給第三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只有在其轉讓價值明顯不合理且受讓人故意時,債權人方可請求撤銷該行為。

(四)有無返還義務不同。如果無處分權人通過有償合同將財物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取得該財產的,原則上對於原物所有人不負返還義務;若通過無償合同將財物轉讓給第三人,原物存在時,第三人負有返還原物的義務。

義務內容不同:在無償合同中,利益的出讓人原則上只需承擔較低的注意義務;而在有償合同,當事人所承擔的注意義務顯然大於無償合同。

主體要求不同:在有償合同,當事人雙方均必須是完全行為能力人;而在無償合同,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成為純受利益的一方當事人。

對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來講,如果債務人將其財產無償轉讓給第三人,嚴重減少債務人的財產,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可以請求撤銷該轉讓行為。

但對於有償合同而且不是明顯的低價處分合同,債權人的撤銷權只有在第三人有惡意時方能行使。在善意取得制度中,往往也要求善意第三人系通過有償合同取得該動產,否則不能成立善意取得。

『貳』 民間借貸短期拆借的利率是多少

民間借貸合法的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的36%。
1、根據合同法第211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關於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2、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
3、借款人與借款人約定的利率不超過年利率24%的,貸款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出部分的利息協議無效。 借款人要求貸款人退還超過年利率36%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拓展資料:在民間借貸中,借款人和貸款人最有可能在民間借貸利息上產生矛盾。民間借貸利息糾紛,參照合同法的明確規定:
1、根據誠信原則,借款人與貸款人在借款合同中沒有約定利息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無償借款的性質。債務人在貸款期限屆滿前償還貸款,或者未約定還款期限,債權人要求償還時,在合理期限內償還貸款的,不支付利息。
2、借款人與貸款人約定利率標准後發生爭議的,可在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4倍的標准內確定利率標准。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3、在有息貸款中,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利率,雙方約定的利率不超過年利率24%。貸款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出部分的利息協議無效。借款人要求貸款人退還超過年利率36%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民間借貸的特點:
1.民間借貸具有靈活方便、利潤高、融資快的優點。它利用市場機制手段,為各方面的資金提供資金,服務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滿足生產和流通的資金需求。
2、民間借貸是自願的,借款人和借款人相互熟悉,信用等級高,對社會熱錢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吸納大量社會閑置資金,充分發揮資金的有效性。而且,其利率杠桿靈敏度高,跟隨市場,浮動靈活,資金留存少,借款手續簡單,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充分發揮了資金的實際收益。無疑是中國目前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籌集資金的有效方式。
3.是民間借貸吸引力強。吸引社會閑置資金和原本想擴大消費的資金,作為生產流通資金貸到生產流通領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信貸資金不足的壓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抑制錯誤消費的擴大。
4. 對現有金融體系提出強烈挑戰,與國家金融展開激烈競爭,迫使其加快改革步伐。

『叄』 中間人拿利息違法嗎

利息的約定要符合法律規定。中間人拿利息若按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一般不違法。

法律依據:《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最高人民《關於人民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還規定公民之間的借款,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復利,也就是「利滾利」,不予保護。因此民間借貸利息的約定一定要符合法律規定,否則法律將不予保護,超過部分將不會支持。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九百六十一條 【中介合同定義】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二條 【中介人報告義務】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百六十三條 【中介人報酬請求權】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中介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中介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中介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中介人的報酬。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動的費用,由中介人負擔。

『肆』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之我見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合同的約定是充分體現著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禁止規定),因此,我們在實踐辦案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應充分考量當事人之間對約定的真實意思。對該條規定中,自然人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無可厚非,但這里不好理解或難以把握的是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約定不明確」就是自然人之間對約定產生歧義,那麼,實踐中應如何把握「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
民間自然人之間借貸中的利息應歸屬合同之債,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很大部分是由於民間借貸不同於金融機構作為貸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約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存在有瑕疵,易產生歧義。因此,如何來確定民間借貸的利息約定是否明確成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實踐中一般稱民間借貸)對支付利息的約定產生歧義,應充分運用合同法解釋原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約定所使用的詞句、借款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真實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對合同約定爭議的條款,可通過其他途徑來判定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時所具有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於合同條款的字面含義。因此,對支付利息的約定只有在充分運用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方法後還是無法確定當事人是如何約定計付利息的時候,才可認定為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視為不支付利息。這樣,才可能查明借貸雙方對借款利息約定的真實意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自然人之間的經濟交往,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有些債務人利用不誠信的違約行為來牟取額外的不正當利益,同時,也促使當事人在今後經濟交往中對合同可預見性的內容作出明確的約定,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熱點內容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