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收入分配之經濟法調節

收入分配之經濟法調節

發布時間: 2024-10-05 15:05:04

經濟法所規定的宏觀調控措施有哪些

我認為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

一般是間接調節,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經濟手段觸動市場參與者利益調節引導市場參與者的經濟活動)

② 論述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和作用;論述合同法的調整范圍與作用。每項各1000字左右即可!

經濟法的調整范圍和作用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主要指經濟法所干預、管理和調控的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家規范經濟組織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規范組織的法律,是為了防止壟斷組織的出現,從組織上保證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等。
(2)國家干預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干預是經濟法的重要調整方式,這方面的法律有證券法、票據法、破產法、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等。
(3)國家管理、規范經濟秩序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方面的法律有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
(4)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此種經濟關系的特點是國家對市場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使經濟各部門運行協調,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平穩。這方面的法律有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
經濟法的作用
(1)從法律組成的形式講,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綜合性特點的法律
(2)從法律內容上講,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
(3)從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講,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
(4)從經濟法的功能與作用講,經濟法具有明顯的限制性和促進性兩種功能,貫徹懲罰和獎勵相結合是一種帶有指導性特點的法律。
(5)從實施上講,經濟法的實施是由國家經濟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共同負責的,遵循經濟司法與經濟立法相結合,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合同法的調整范圍與作用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我國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
(1)《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①.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中形成的勞動關系——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②.一定范圍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通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③.未納入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
(2).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發展、完善。
①.將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②.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有條件地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③.將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基本上都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④.將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部分類型的非標准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⑤.用人單位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已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⑥.將退休人員重新受聘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若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否則,作為民事僱傭關系由民法調整。
⑦.將個人承包經營中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在個人承包經營中,承包個人招用了勞動者,一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視為勞動者與發包人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⑧.《勞動合同法》仍然不調整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質的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近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企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制度發生深刻變化,勞動用工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勞動合同短期化,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情況影響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因此,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勞動合同法是一部好法,但即使是一部好法,如果得不到實施,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好《勞動合同法》,是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是要樹立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觀念。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財富。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廣大勞動者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奮勞動。不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經濟形式如何變化,勞動都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要在全社會開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有效地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勞動合同法的認識。
二是要推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實施。《勞動合同法》堅持和突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工會要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多種形式,對廣大職工和企業主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堅持以維護職工利益為基本職責,依法、主動、科學維權,檢查督促用人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尊重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要抓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主線。要充分發揮《勞動合同法》對勞動關系的規范和調整作用,要加大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創建力度,緊緊圍繞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利益問題,抓住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職代會、勞動爭議調處等關鍵環節,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著力推動用人單位做到各項制度規范合理、職工權益充分保障、雙方協商平等合作、工會作用有效發揮,真正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四是要堅持勞動執法與群眾監督相結合。實施《勞動合同法》,必須強化勞動行政執法和群眾監督。嚴格而有效的勞動行政執法是用人單位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遵循法律規定、履行法定義務的重要保證。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群眾勞動法律監督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為構建與發展和諧穩定勞動關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為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

③ 李昌麒的學術觀點

李昌麒教授鑒於任何一門法學學科的獨立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理論觀點為其基石的,經濟法也不例外,因此,他在整個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始終是把對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的研究作為其主要研究方向,力圖構建一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經濟法基本理論體系。
把握現代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軌跡
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學家總是在不斷尋求一種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或能夠走出某種經濟困境的理論支點。這個支點一旦成為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學主張,往往就要為這個國家掌握政權的統治者作為政策目標而加以採納,進而通過立法把這種政策上升為普遍的規則,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立法實際上就是其經濟政策的法律化,與此相適應,法學家們也總是沿著某種經濟學說而確立的經濟政策目標及其相應的經濟立法來闡明自己的法學主張。因此,在他的論證體系中,也總是沿著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影響資本主義改革目標的經濟學家們的主張,來闡述經濟法理論及其立法實踐,從而才能從深層次上把握經濟法產生的客觀必然性,進而加強對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認識。
把科學社會主義引入經濟學研究領域
法律思想本來是屬於法律史學研究的范疇,但是考慮到歷史上傑出人物的法律思想對法學理論乃至立法都要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縱觀我國和外國的法律史,往往又忽略了對經濟法律思想的研究,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從教學還是科研角度來講,都有必要把經濟法律思想納入經濟法基本理論的研究范疇。於是他沿著最早提出經濟法概念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經濟法律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的經濟法律思想,鄧小平建立法治社會的法律思想的邏輯順序,對它們的經濟法律思想進行了概括。這種概括不僅有利於拓展人們的知識領域,也有助於豐富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研究。
多學科多維度闡明經濟作為獨立部門法的依據
經濟法為什麼應當成為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部門,人們的認識並不一致,這種狀況的存在不利於樹立人們對經濟法作為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的認識,為此,他提出了公私法兼容論、對象論、專業化分工論、優化調整論、協調發展和共同作用論等「五論」作為確立經濟法是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認識論基礎和客觀依據。「公私法兼容論」表明經濟法既不是純粹的公法,也不是純粹的私法,而是兩者兼而有之的「第三法域」。「對象論」表明凡是體現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都是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它是民法和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所不能包容的。「專業化分工論」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同類社會關系都只能由一個法律部門進行調整,而應當按照法律專業化的分工原則,分別由不同的法律部門進行調整,即組織行政關系由行政法調整,經濟行政關系由經濟法調整。「優化調整論」表明現代部門法的調整不應是一種一般過得去的調整體制,而應當是一種能夠達到最優化調整目標的體制,只有把現實生活中那些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從行政法和民法調整體制中劃分出來,由一個新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才能達到最優調整的目的。「協調發展和共同作用論」表明不要對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和社會法作「一刀切」的劃分,它們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交叉,不要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否定另一個法律部門的獨立存在,而應當按照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主導方面來確定其部門法歸屬。
把經濟法定位於需要國家干預經濟之法
政府之所以要干預經濟,是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它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某種盲目性和局限性,集中地表現為市場失靈,而市場失靈是以調整行政隸屬關系和平等關系為己任的行政法和民法所難以克服的,因此只能由經濟法調整。為此,他採取了一種特殊的定義方法,即把經濟法的功能與經濟的調整對象和范圍結合起來的辦法,將經濟法定義為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對此,人們將其稱為「需要國家干預論」。「需要國家干預論」與一般的干預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使用了准確的切入點即市場缺陷理論,並以「需要」兩字加以配合,因而顯得獨樹一幟。「需要干預論」表面上使用了「需要」這樣一個不確定且模糊的詞語,但是事實上它包含了均衡干預、有效干預、被干預者對干預者的干預以及經濟民主、經濟法權威等理念,從而有助於國家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採取相應的經濟法干預措施。
正確處理國家權力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系
他在對國家權力促進和阻礙經濟發展的「二重性」進行分析以及對過去社會主義國家過多地強調權力干預、資本主義國家過多地強調權力放任進行批評之後,提出我國的經濟法的任務是要從國家對經濟生活的過多干預和放棄干預這兩個極端中走出來,建立一個既不是放棄干預又不是一味干預、而是一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要求的權力運行機制。為了更好地揭示經濟法的歷史作用,他運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比較系統地闡明了國家運用法律特別是經濟法的方法干預社會經濟關系的全部歷程,進而把經濟法劃分為傳統經濟法和現代經濟法。認為傳統經濟法是以對政府的「完全理性假設」為認識論基礎的,因而它是從全面干預出發構築經濟法的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的,這時的經濟法表現為強烈的擴權趨勢,其特徵是經濟控制權的高度集中;而現代經濟法則是以對政府的「有限理性假設」為認識論基礎的,因而主張政府只應適度地干預經濟,這時的經濟法表現出追求授權和限權相結合的趨勢,其價值目標是經濟民主和經濟公平。
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概括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在過去經濟法學界,由於對經濟法的本質屬性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因而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概括就顯得較為混亂。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後,他一方面對過去在經濟法基本原則研究中的缺陷進行了反思,另一方面又按照他所理解的經濟法的基本屬性把資源優化配置、社會本位、經濟民主、經濟公平、經濟效率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同時它又是國家運用經濟法律干預經濟的基本價值取向。
概括經濟法的調整方法
根據他對經濟法基本屬性的認識,他把經濟法的調整方法概括為指令性的調整方法、指導性的調整方法、國家直接介入經濟的調整方法以及激勵與懲罰相結合的調整方法。同時,認為這四種方法又不是行政法、民法和刑法調整方法的簡單的分別實用,而是經濟法獨有的調整方法。
把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納入經濟法調整范圍
鑒於國家已經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加強宏觀調控和推進分配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環節而統一考慮,因而,他把經濟法的具體調整對象歸結為市場主體調控關系、市場運行調控關系、宏觀經濟調控關系和社會分配調控關系。把市場主體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基於對企業的社會責任的認識;把市場運行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因為國家權力在形成市場秩序中起著其他法律部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宏觀經濟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基於政府責任的考慮;把社會分配調控關系納入經濟法的調控范圍,主要是因為國民收入如何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意志,因此對社會分配領域,國家不能不進行適度干預。
樹立屬於經濟法自己的法律關系范疇
認為經濟法律關系仍然是由主體、內容和客體所構成,所不同的是他把經濟法的主體分類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這既可以與民法和行政法主體相區別,又能體現經濟法自己的特性,從而有助於構築經濟法自己的主體制度;把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概括經濟許可權,即經濟職權和經濟職責、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的總和,從而構築了經濟法自己的許可權結構體系;把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歸納為經濟調控行為、與國家調控因素有直接關系的物、科學技術成果和經濟信息,從而構築經濟法自己的客體范圍。
法律部門的劃分應以整體性與互動性為前提
他認為我國法學界在對民法、行政法、經濟法和社會法等「四法」的劃分上卻出現了教條化的傾向,突出地表現為:(1)固守法律部門劃分的傳統標准,忽視了法律部門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交叉與融合;(2)部門法的本位主義傾向比較明顯,不適當地誇大了某個法律部門的作用及其地位而輕視其他法律部門;(3)過分注重法律部門的劃分,忽視了法律部門之間的互動關系,甚至出現了「你想包容(吃掉)我,我想包容(吃掉)你」的探索路徑。這是對「四法」各自的調整對象難以達成共識的一個重大障礙。為了克服這種障礙,他在對「四法」特有的本質屬性及其功能進行分析之後,認為在研究「四法」關系的時候,不能把思維僅僅局限於研究它們的區別,同時還要研究它們之間的互動作用,進而提出了在我國整個法律體系框架內,建立各個部門法互動機制的命題。他認為法律部門之間的互動是法治有效運行的基本環境,法律部門的劃分本身應當是以法律部門的整體性與互動性為前提的,如果過多地、孤立地強調法律部門的絕對劃分,而看不到它們的互動作用,這不僅可能造成人們對「四法」認識上的隔閡,而且也有悖法律部門劃分的最終目標,同時還可能影響科學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的形成和完善。
構思了我國經濟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
他認為,研究經濟法的最終目的是要落腳於在我國應當建立起什麼樣的嚴格意義上的經濟法體系。對此,他作了兩方面的思考:一是從經濟法的等級層次出發,可以將它劃分為統帥性的基本經濟法、領域性的基本經濟法以及行政性和地方性經濟法三個層次。同時,認為我國制定一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經濟法》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應當逐步推進它的出台。二是從經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范圍出發,認為我國經濟法體系應當由市場主體規製法、市場秩序維護法、宏觀經濟調控法和社會分配法所構成。鑒於分配關系的經濟法調整一直未能引起經濟法學界的廣泛注意,因此早在1994年在他主編的司法部規劃教材《經濟法學》中,就將社會分配法作為整個經濟法體系中的一個子部門加以論述,之後他又鑒於我國過去的經濟學和法學研究中,通常只是籠統地把效益與公平兼顧作為一項分配原則,但並未清晰地指出應當怎樣兼顧,於是他在2002年7月出版的由他主編並撰稿的法學主幹課程教材《經濟法學》中的「社會分配法概述」時,提出了應在不同分配層次上適用不同的分配原則的主張,即初次分配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再分配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益的原則,從而達到效益與公平在整體分配過程中的有機統一。這一認識與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和「再分配注重公平」是一致的。
構築了經濟法的實施保障體系
首先,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命題,即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建立的形勢下,經濟法制建設的重點或者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沖突,應放在經濟法的實施上,已經制定的法律不能實施的負效作用要比無法可依的負效作用大得多。為此,他在建立經濟法實施保障體系的時候作了五個方面的強調:一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中的新課題即經濟行政執法和監督。認為經濟行政執法和監督的任何偏差,不僅影響政府職能的正確發揮,同時還會影響政府的形象和與群眾的聯系。二是強調了排除經濟法實施中的最大障礙即經濟審判工作的地方保護主義。早在1988年3月5日,他就在 《經濟參考》上發表了反對經濟審判工作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的文章,並對經濟審判工作中地方保護主義的形式、根源、危害和克服對策作了深層次的論述。這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又把克服經濟審判工作中的地方保護主義作為法院審判工作一項重要任務而提了出來。三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的直接形式是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四是強調了經濟法實施中一個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即經濟法實施中國內經濟法的沖突問題,並對這些沖突的種種表現及克服對策提出了見解。五是強調了解決經濟法實施中的最後一道難題即執行難,並對造成執法難的當事人原因、社會原因以及法院原因進行了中肯的揭示。

④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哪些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國家在經濟管理、市場干告升塵預、宏觀調控和維護公平中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市場主體管理關系

市場主體管理關系是指國家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在對市場主體的組織和行為進行必要干預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最主要的主體。國家為了協調經濟的運行,對企業的設立、變更和終止,企業內部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能等都應進行必要的干預。

(四)社會經濟保障關系

社會經濟保障關系是指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在市場經濟中,為防止貧富兩極分化,應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但這是市場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由國家干預,建立強制實施、互濟互動、社會化管理的社會保障制度。

⑤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法調整對來象,是指由經濟法自律規范確認和保護的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經濟關系。

在中國,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就開始研究和探討,經過幾次全國性的經濟法理論研討,到目前為止,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意覽:

(1)「縱橫統一論」學者主張經濟法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領域中以各種組織為基本參加者而發生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

(2)「經濟行政法論」學者主張凡具有經濟性的管理關系即經濟管理關系,屬於經濟法(經濟行政法)的調整對象。

(3)「企業中心論」學者主張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企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

(5)收入分配之經濟法調節擴展閱讀:

經濟法調整對象,構成的基本原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要素:

(1)普遍性

(2)法律性

(3)經濟法特性

其兩大基本原則是適當干預原則和合理競爭原則。它們反映了經濟法調整對象的特殊性,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本質要求;

同時科學地概括了經濟法具體規則的內在連結和精神,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法中價值與具體規則的匯合和融通。

熱點內容
廣州市法官學院 發布:2024-10-05 20:11:28 瀏覽:75
新中國成立第一部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4-10-05 20:07:44 瀏覽:333
工會政策法規 發布:2024-10-05 19:59:02 瀏覽:28
幸福法規下載 發布:2024-10-05 19:06:59 瀏覽:704
教師毆打兒童法律責任 發布:2024-10-05 18:14:36 瀏覽:184
勞動法周末出差 發布:2024-10-05 18:12:02 瀏覽:94
南海區法律援助處各區站點分布 發布:2024-10-05 17:54:30 瀏覽:496
校園意外傷害法律知識 發布:2024-10-05 17:12:04 瀏覽:441
駝奶粉法規 發布:2024-10-05 16:07:31 瀏覽:887
湯紅梅律師 發布:2024-10-05 15:58:29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