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2017有關經濟法熱點

2017有關經濟法熱點

發布時間: 2024-10-22 16:45:55

A.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2017要點:代理的基本概念

本文“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2017要點:代理的基本概念”由中級會計職稱欄目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代理的基本概念

1.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實施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的法律制度。

2.代理的特徵

(1)代理人必須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獨立”向“第三人”進行意思表示;

(3)代理行為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解釋1】行紀、寄售不屬於代理,因為行紀合同中的行紀人必須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

【解釋2】由於“傳遞信息、居間行為”不能獨立地進行意思表示,不屬於代理。

【解釋3】由於“代人保管物品”不涉及第三人,不屬於代理。

【解釋4】某些具有人身性質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立遺囑、婚姻登記、收養子女)或者雙方當事人約定必須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3.委託代理

授權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4.代理權的濫用

(1)自己代理(代理他人與自己進行民事活動)

(2)雙方代理(代理雙方當事人進行同一民事行為)

(3)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解釋】代理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代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三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5.委託代理終止的法定情形

(1)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3)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5)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6.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終止的法定情形

(1)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2)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3)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5)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無論是委託代理,還是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代理終止。

【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無論是被代理人死亡還是代理人死亡,代理均終止。

【委託代理】(1)法人:無論是作為被代理人的法人終止還是作為代理人的法人終止,代理均終止;(2)自然人:代理人死亡,代理終止;被代理人死亡時,代理並不終止。

B. 2017年司法考試國際經濟法知識考點:條約終止和暫停施行的原因

1.條約本皮蘆悉身規定。實踐中締約方通過條約本身規定所引起的條約終止的情況主要有:
條約規定的期滿並且沒有延期;條燃乎約規定的其他解除條約的條件成立,如某一特定事件的發生。
2.條約當事方共同的同意。條約可因當事方在締約後明示或默示的共同同意而終止或暫停施行。一項條約某當事方與條約締約國咨商後,經全體當事國同意,條約可以終止或暫停施行。
3.單方解約和退約。條約是經過全體締約國一致同意才締結的,在條約有效期內,各締約國負有忠實履行條約的義務。除條約明文規定允許一方退約或解約外,一般不經其他締約國的同意,不得單方面終止或退出條約。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定,只有經確定某一條約的當事國原意為容許有廢止或退出的可能,或由條約的性質可認為含有廢止或退出的權利,當事國才可以單方廢止或退出該條約。在這種情況下,當事國必須提前12個月通知其陂止或退出條約的意思。
4.條約履行完畢。條約規定的事項已履行完畢,條約即告終止。條約因締約各方分別將條約規定的權利義務完全履行完畢而終止是條約終止的最常見情況。
5.條約因被代替而終止。條約的全體當事國就同一事項締結後訂條約,如果以後訂條約為准,或先後訂立的兩條約內容不合,使兩條約不能同時適用,則先訂條約終止。
6.條約履行不可能。條約締結後,如果實施條約所必不可少的標的物永久消失或毀壞,以致不可能履行條約時,當事國可以此為理由終止或退出條約。如果不能履行屬於暫時性的,則當事國只能暫停條約的實施。並且,如果這種履行的不可能是由於當事國本身違反國際法而造成,則當事國須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
7.條約當事方喪失國際人格。當一國分裂為數國或並入其他國家而喪失其國際人格時,它所締結的雙邊條約即行終止,除非有一個新國家繼承該國的對該條約的權利和義務。
8.斷絕外交關系或領事關系。斷絕外交關系或領事關系使得以此種關系為適用條約必不可少的條件的條約終止。其他條約不受斷絕外交關系或領事關系的影響。
9.戰爭。戰爭發生使交戰的締約國間的政治條約、雙邊的商務條約終止。其他雙邊條約暫停施行。但關於戰爭法規方面的雙邊條約或多邊條約不得終止。
10.一方違約。條約當事國一方違約時,他方可以終止該條約或暫停條約的施行嘩爛。這是作為對對方不法行為的一種對抗,但應滿足必要和成比例原則。《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規定,因一方違約,締約他方有權終止或暫停施行該條約,但條約當事國一方的違約必須是重大的違約,包括:(1)條約當事國一方非法片面終止條約;(2)違反條約規定,且這項規定是實現條約的目的和宗旨所必要的。一方並不嚴重的違約不能導致另一方的廢約。
雙邊條約當事方之一重大違約時,它方有權終止該條約,或全部或部分停止其施行;多邊條約當事國一方有重大違約時,其他當事方有權以一致同意的方式,在這些當事方與違約方的關繫上,或在全體條約當事方之間,全部或部分停止施行或終止該條約。
11.情勢變遷。情勢變遷是指條約締結後,出現了在締結條約時不能預見的根本性變化的情況,則締約國可以終止或退出該條約。「情勢變遷」是「條約必守」的一個特殊例外。為了防止濫用情勢變遷原則,保持較穩定的條約關系,《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對情勢變遷原則的適用規定了嚴格的條件限制:(1)締約時的情勢必須發生了不可預見的根本性變化;(2)締約時的情勢構成當事國同意受條約拘束的必要根據;(3)情勢變遷的效果將根本改變依條約尚待履行的義務范圍;(4)確定邊界的條約不適用情勢變遷原則;(5)如果情勢的改變是由於一個締約國違反條約義務或其他國際義務造成的,這個國家就不能援引情勢變遷終止或廢除有關條約。

C. 2017中會《經濟法》考點:訴訟時效

本文「2017中會《經濟法》考點:訴訟時效」由我整理,歡迎瀏覽。

考點9:訴訟時效的種類及具體規定★★★

(一)訴訟時效的概念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不在法定期間內行使權利而失去訴訟保護的制度。上述「法定期間」即是訴訟時效期間。

我國訴訟時效有如下特點:

1.訴訟時效以權利人不行使法定權利的事實狀態的存在為前提。

2.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時消滅的是勝訴權,並不消滅實體權利。

(1)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2)當事人未按照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卻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當事人自願履行義務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義務人履行了義務後,又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的,法律不予支持。

3.訴訟時效具有普遍性和強制性,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當事人均應普遍適用,不得作任何變更。

(二)訴訟時效的適用對象

訴訟時效只適用於債權請求權,即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所謂債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基於債的關系而產生的、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的權利。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2.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

3.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4.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三)訴訟時效的種類與起算

1.訴訟時效的種類

(1)一般訴訟時效: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特殊訴訟時效

凡有特殊訴訟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訴訟時效

2.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在不同的民事法律關系中,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不同:

(1)侵權行為所生之債的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事實和加害人之時開始計算。其中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勢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2)約定履行期限之債的判蔽脊訴訟時效,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開始計算。

(3)未約定履行期限之債的訴訟時效,自權利人提出履行並源要求之日開始計算;債權人給予對方寬限期的,則自該寬限期掘滲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

(4)以不作為為義務內容之債的訴訟時效,自債權人得知或應當知道債務人作為之時開始計算。

(5)附條件之債的訴訟時效,自該條件成就之日起計算。

(6)附期限之債的訴訟時效,自該期限到達之日起計算。

(7)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

(8)其他法律對訴訟時效起算點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為防止侵權行為發生時間與權利人知道受侵害的時間相隔過長,影響訴訟時效發揮作用,《民法通則》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以保護。

(四)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與延長

1.訴訟時效的中止

(1)訴訟時效中止的概念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以前經過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待阻礙時效進行的事由消失後,繼續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2)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時間及效力

①訴訟時效的中止必須是因法定事由而發生。這些法定事由包括兩大類: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都是當事人無法預見和克服的客觀情況;二是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其他障礙,即除不可抗力外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的客觀情況,包括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喪失行為能力。

②法定事由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開始產生中止訴訟時效的效力。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只有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發生上述事由的,才能中止訴訟時效。如果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前發生上述法定事由,到最後6個月開始時法定事由己消除的,則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止;但如果該法定事由到最後6個月開始時仍然繼續存在,則應自最後6個月開始時中止訴訟時效,直到該障礙消除。

③訴訟時效中止之前已經經過的期間與中止時效的事由消失之後繼續進行的期間合並計算,而中止的時間過程則不計入時效期間。在民法規定的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內,訴訟時效中止的持續時間沒有限制。

【單選題】(2014年)根據民事法律制度的規定,在一定期間內,債權人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該期間為()。

A.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

B.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9個月

C.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6個月

D.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9個月

網校答案:A

網校解析:《民法通則》規定:「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2.訴訟時效的中斷

(1)訴訟時效中斷的概念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及效力

①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權利人提起訴訟。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

②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力。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後,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於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訴訟時效的中斷可以多次進行,但不得超過法律規定的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期間。

3.訴訟時效的延長

訴訟時效的延長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完成的訴訟時效期間,根據特殊情況而予以延長。能夠引起訴訟時效延長的事由,具體由人民法院判定;延長的期間,也是由人民法院認定的,這是法律賦予司法機關的一種自由裁量權。

D. 2017年中級會計師職稱經濟法重點:商業銀行存款業務規則

2017年中級會計師職稱經濟法重點:商業銀行存款業務規則

考點2: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相關規則★

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商業銀行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全部業務:

(1)吸收公眾存款;

(2)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

(3)辦理國內外結算;

(4)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

(5)發行金融債券;

(6)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

(7)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

(8)從事同業拆借;

(9)買賣、代理買賣外匯;

(10)從事銀行卡業務;

(11)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

(12)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

(13)提供保管箱服務;

(14)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一)存款的概念及其種類

存款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把貨幣資金存入銀行或其他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並獲取存款利息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

1.根據期限不同,存款可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

2.根據存款人主體的不同,存款可分為單位存款和個人儲蓄存款。

3.按照存款的幣種不同,存款可分為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

4.按照支取的形式不同,存款可分為支票存款、存單(折)存款、通知存款、透支存款、存貸合一存款和特種存款等。其中通知存款是指存款人在存款時不約定存款期限,支取時需提前通知銀行,約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額方能支取的存款。個人通知存款有1天通知存款和7天通知存款兩個品種。

(二)存款業務基本原則

1.存款業務經營特許制。

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目前,我國能夠從事吸收公眾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有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和郵政儲蓄機構等。

2.存款機構依法交存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商業銀行依照法律和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目的是為了保障存款機構支付存款的能力。

3.存款機構依法留足備付金。

備付金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保證存款支付和資金清算的清償資金,主要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4.依法確定並公告存款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利率管理的唯一機構,它有權負責制定、調整各種利率。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並予以公告。

5.財政性存款專營。

財政性存款由中國人民銀行專營,不計利息。

6.合法正當吸收存款。

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三)儲蓄存款業務規則

儲蓄是指個人將其所有或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自願存入中國境內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此支取存款本息的信用活動。儲蓄是居民個人與銀行之間發生的一種信用關系。

1.儲蓄存款原則。

(1)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2)個人存款實名制原則。下列身份證件作為實名證件:

(1)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為居民身份證或者臨時居民身份證;

(2)居住在境內的16周歲以下的中國公民為戶口簿;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為軍人身份證件;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為武裝警察身份證件;

(4)香港、澳門居民,為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為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其他有效旅行證件,

(5)外國公民,為護照。上述未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個人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時,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代理他人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時,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E. 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知識點總結(2)

2017年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知識點總結

(二)仲裁的適用范圍

根據《仲裁法》的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下列糾紛不能提請仲裁:

1.關於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2.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3.下列仲裁不適用於《仲裁法》,不屬於《仲裁法》所規定的仲裁范圍,由別的法律予以調整:

(1)勞動爭議的仲裁;

(2)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

知識點:仲裁的基本原則

1.自願原則。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由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2.合法合理原則。依據事實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的原則。

3.獨立仲裁原則。仲裁機關不依附於任何機關而獨立存在,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4.一裁終局原則。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法院不予受理。

知識點:仲裁機構

1.仲裁委員會性質:民間性組織

仲裁委員會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 區的市設立。——不實行地域管轄

仲裁委員會獨立於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沒有隸屬關系。——不實行級別管轄

2.仲裁委員會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員7~11人組成。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法律、經濟貿易專家 不得少於2/3.

知識點:仲裁裁決

1.《仲裁法》規定,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2.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員或者1名仲裁員組成。由3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當事人約定由3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1名仲裁員,第3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當事人約定由1名仲裁員成立仲裁庭的,應當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當事人沒有在仲裁規則規定的期限內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或者選定仲裁員的,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仲裁庭組成後,仲裁委員會應當將仲裁庭的組成情況書面通知當事人。

3.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迴避申請: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4)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4.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

5.仲裁不公開進行。當事人協議公開的,可以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

6.當事人申請仲裁後,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仲裁申請後又反悔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

7.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8.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9.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仲裁庭只能調解和裁決,無權強制執行。

知識點:民事訴訟

(一)民事訴訟的適用范圍

1.因民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等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糾紛、房產糾紛、侵害名譽權糾紛等。

2.因經濟法、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的爭議,法律規定適用民事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如企業破產案件、勞動合同糾紛等。

3.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資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蹤、死亡等非訟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決的債務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決的宣告票據和有關事項無效的案件。

(二)審判制度

1.合議制度。

(1)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外,一律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

(2)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3人以上的單數。

2.迴避制度。指參與某案件民事訴訟活動的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是案件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或者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案件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不包括證人)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或行政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當公開進行。

不論案件是否公開審理,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4.兩審終審制度。一個訴訟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後即終結。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我國法院分為四級:最高法院、高級法院、中級法院、基層法院。除最高法院外,其他各級法院都有自己的上一級法院。

(1) 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2)對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如果發現終審裁判確有錯誤,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

F. 司法考試2017年經濟法考點:虛假宣傳行為

茄信 司法考試2017年經濟法考點:虛假宣傳行為

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產品的質量、性能、成分、用途、產地等所作的引人誤解的不實宣傳。以廣告或其他方式銷售商品,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促銷手段。但各類虛假廣告和其他虛假宣傳,或擾亂視聽,有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或直接誤導用戶及消費者,使其作出錯誤的消費決策,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或侵犯其他經營者,特別是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公平競爭秩序的混亂。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均將此類行為作為必須派納罩禁止的違法行為予以規范。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廣告法第3條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第4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1.行為要件。

(1)行為的主體是廣告主、廣告代理製作者和廣告發布者。在某些情況下,三者身塵鬧份可能重疊。(2)上述主體實施了虛假宣傳行為。(3)上述虛假廣告或虛假宣傳達到了引人誤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會危害性。(4)主觀方面,廣告商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方對虛假廣告負法律責任;對廣告主,則不論其主觀上處於何種狀態,均必須對虛假廣告承擔法律責任。

2.法律責任。

根據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1)經營者(廣告主)的法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入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廣告商的法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這里的「依法」,指依廣告法。廣告法第37條規定的罰款,指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連帶責任。廣告法第38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G. 2017中級會計經濟法考點:訴訟時效解釋

本文“2017中級會計經濟法考點:訴訟時效解釋”,跟著中級會計職稱資格考試頻道來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幫到您!

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1.約定履行期限之債的訴訟時效,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開始計算。

2.未約定履行期限之債的訴訟時效,自權利人提出履行要求之日開始計算;債權人給予對方寬限期的,自該寬限期屆滿之日開始計算。

3.附條件之債的訴訟時效,自該條件成就之日起計算;附期限之債的訴訟時效,自該期限到達之日起計算。

4.因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事實和加害人之時計算。其中,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勢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後經檢查確診並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5.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2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孫閉起計算。

6.以不作為為義務內容之債的訴訟時效,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作為之日開始計算。

【解釋】合同約定一方當事人保守秘密,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當事人泄密(即違反了不作為義務)之日開始計算。

7.航空運輸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自民用航空器到達目的地點、應當到達目的地點或者運輸終止之日起計算。

8.海上旅客運輸

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分別依下列規定計算:

(1)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算;

(2)有關旅客死亡的請求權,發生在運輸期間的,自旅客應當離船之日起算;

(3)因運輸期間的傷害而導致旅客離船後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算,但是此期限自離船之日起不得超過3年;

(4)有關行李滅失或者如毀損壞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渣凱備者應當離船之日起算。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