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的論選題文

經濟法的論選題文

發布時間: 2024-10-30 01:45:00

㈠ 當前值得寫一篇論文的擔保法或經濟法題目推薦

經濟法論文選題

1.
加強經濟立法是建立和完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保障

2.
試論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3.
試論宏觀經濟調控關系及其法律調整

4.
試論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徵

5.
試比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異同

6.
論網路經濟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及其法律適用

7.
試論商業賄賂和特徵

8.
試論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

㈡ 經濟法方向碩士論文選題推薦

探索經濟法學的多元路徑:碩士論文選題錦囊


經濟法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法律護航者,近年來在各個方向上都展現出了豐富的研究領域。以下是幾個備受矚目的選題方向,讓你的碩士論文獨具深度和前沿視角:


基礎理論篇


中國經濟法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和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上,經歷了深刻的理論與制度變革。論文聚焦於部門法的歷史脈絡梳理,法典化進程中的立法思考,以及主體、責任等核心理論熱點的深度剖析,為理解經濟法的變遷提供了豐富的視角。


衛生法治


疫情常態防控的背景下,公共衛生領域的法治建設正處起步階段。論文探討了制度層面的挑戰與機遇,強調對公共衛生問題的密切關注,為應對未來公共衛生危機提供法制支持。


金融法治篇


金融領域在過去的五年間經歷重大變革,數字貨幣與金融監管的交織,以及中介機構責任的重新定義,都是論文探討的重點。金融立法與司法的前沿問題,將帶你洞察瞬息萬變的金融世界。


商業組織法篇


民法典與公司法的更新,引發了公司治理模式的革新。論文深入剖析公司權力結構、決議效力、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新發展,以及對股東權益保護的全新思考。


競爭法篇


反壟斷與互聯網競爭的交織,構成了競爭法的熱點。論文提醒你關注理論前沿與具體實踐的結合,理解復雜多變的法律問題如何在新型市場環境中體現。


財稅法篇


房地產稅、明星稅案以及國際稅收的變革,構成財稅法的三大焦點。深入研究這些議題,將有助於揭示其對社會經濟的深遠影響。


數據演算法與人工智慧篇


演算法與人工智慧的倫理與法律邊界,數據權利與責任,以及技術創新與人權保障的平衡,是論文探討的熱點。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並存,亟待深入探討。


社會法


新型勞動形態的崛起,使得勞動法面臨新舊問題交織。論文關注勞動權益保護、互聯網平台勞動關系的復雜性,以及共同富裕這一社會法領域的宏大課題。


以上選題不僅涵蓋了經濟法的廣度,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你的碩士論文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多元的探索空間。希望這些建議能激發你的研究靈感,讓你在經濟法學的海洋中尋找到獨特的見解和價值。祝你學術研究之路順利!

㈢ 經濟法寫一篇論文 要求是:3000字以上,可以是案例分析、爭議的焦點問題的分析,

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之法,必須隨著社會經濟形勢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作為現代性法的經濟法,要充分發揮出法的實踐功能,必須建立在對其根本性特徵的深刻認識與理解之基礎上。本文擬從經濟法的動態性和政策性入手,整合為經濟法之區別於民商法行政法之顯著特徵之經濟法的相對軟性,詳細闡述其成因、內容及對經濟法實踐的意義。

所謂經濟法的相對軟性,主要是指,在經濟生活急劇變化的今天,由於受到經濟變化的影響,經濟立法變動較快,法律規范與經濟政策之間的界限不甚明顯,較之傳統穩健的具有大陸法色彩的其他成文法,顯得較為靈活和多變,並且在經濟執法或司法中顯示出非嚴格性,所以藉助國際法中「軟」的概念,取其不穩定、不強硬之意,對經濟法法律規範本身的特點進行一些描述。

一、 經濟法的動態性

(一) 經濟法動態性之界定

法律之穩定性作為法之價值體現,一直以來為學者青睞有加,人們可以憑法而對自己的生活有預期,進而確定自己之行為模式,成為法之社會功能的重要表現。但從本質上說,所有的法律都不是絕對穩定的,因為「穩定性和確定性本身卻並不足以為我們提供一個行之有效的、富有生命力的法律制度,法律還必須服從進步所提出的正當要求」,而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運行」之法,基於調整對象之多變性,更需適時適度的作出變動,體現出獨有之特徵。

首先,「市場失靈」的理論給經濟法提供介入市場的理論基礎。「由於市場缺陷出現的逐步性、階段性、市場缺陷的相對性以及不同性質的市場缺陷的存在,導致不同時期市場對國家干預的需求在質和量上有差異;又由於干預成本、干預能力及經濟法的功能局限等因素使干預的范圍不可能一成不變」,因而使干預范圍之確定變得相當復雜而有動態性,國民經濟的各領域都可能成為國家干預之對象,只是在不同階段實際受干預的領域不盡相同。

其次,既使市場良性有序的運轉,也並非意味市場即靜止不變的,而處於運動發展之中,因而國家不必時刻對某種經濟關系進行干預,經濟法的主體范圍會發生變動呈現出一定之動態性。

再次,從經濟法之發展趨勢來看,深受經濟學理論之基礎性影響,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大蕭條,凱恩斯革命,大滯漲,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學思想通過經濟政策滲透至經濟之法,基於經濟學理論之百家爭鳴及統治者之選擇使用,經濟法也呈現出方向性之變動。

故經濟法的動態性可界定為:經濟法不可一成不變,為了實現國家干預經濟之職能,必須隨著社會經濟形勢和市場之變化而變化。

有些學者在界定動態性概念之後,特將動態性與不確定性,模糊性作比,認為 「動態性是具一定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不確定性則不可避免帶有強烈的主觀性色彩」,而且「法的模糊性也是法的一種不確定性,是法的類屬邊界和性態的不確定性」。然而在法哲學之法的主觀性和客觀性之觀念上我們已知道:我國雖繼受前蘇聯之「法的統治階級意志說」,但社會生活之實際、客觀規律仍是法之生命源泉,脫離了經濟基礎與人們內心對公平正義之認同,法律的社會功效是會大打折扣,甚至於淪為「惡法」的。故在談論法之動態性時,就已經包含了法之客觀性之基礎問題的認同,無需再強調之。

(二)經濟法動態性之成因

1.經濟法的外部條件決定之

首先,「市場失靈」的存在。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市場為基礎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運行方式,「雖然不具有統一的智力,它卻解決著一種當今最大的計算機也無能為力的涉及億萬個未知變數或相關關系的生產和分配問題。」但在市場經濟中,價格調節和經濟個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在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即市場失靈。表現在:

(1) 市場功能存在缺陷,它在提供公共產品和維護公共利益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公共產品具有強烈的「外溢性」,諸如市場主體可以不付代價地得到外部之經濟效益,或由於外部之損害而得不到應有之補償。而且諸如國防、消防、科教文衛等公共產品,市場機制不能完全提供。

(2) 市場競爭的失靈。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往往導致壟斷,而壟斷在一定程度上反過來就會破壞市場機制,排斥競爭,導致效率降低。

(3) 市場不能實現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場交易原則的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但由於經濟個體的資源稟賦存在差異,收入水平必然會有差異,且價格隨供求波動,市場的自發調節易引起收入差距擴大,使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即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重大因素。

(4) 市場調節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價值規律對市場的調節實際上是一種事後調節,從價格形成、信息反饋到產品生產,有一定的時間差。

(5) 市場信息不對稱。市場主體是有限理性的,市場價格的滯後和偏差使信息具有稀缺性,尤其是交易雙方不對稱的信息分布,會引發主體的投機主義逆向選擇的道德風險以及商品市場的劣幣驅逐良幣。

(6) 存在經濟周期。經濟周期是個人理性導致集體非理性的最典型例子。在市場體制中,每個市場主體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沒有一個主體在主觀上為市場的宏觀效率負責。也就是說,市場是一個沒有「大腦和心臟」的機體,因此運行過程中方向的迷失在所難免。

市場失靈是在市場發育過程中逐步顯現的,隨著經濟結構、經濟規模、市場成熟度的變化而波動,從而呈現出「動態性」。故對此進行干預的經濟法也必然具有動態性的特徵。主要為調整的手段具有綜合多變的特徵。

其次,「政府失敗」的存在。主張運用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干預經濟的各種經濟理論,基於一種認識:即政府比單個經濟主體掌握更多的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是說政府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單一主體,故而可以有效消除單個主體在從事經濟活動中的試行錯誤。但上世紀70年代「大滯漲」之事實表明,與市場機制的運作失靈一樣,政府也存在失靈。其根本原因在於強調政府對經濟實施高強度干預的主張,過於誇大了政府的能力。在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下,政府還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准確收集信息,並由於政府自身的偏好,異化的政府可能不能形成與整個社會的要求相一致的社會偏好。因而政府事實上很難做到能夠在最合適的時機、以最適當的強度實施對經濟的干預。而且,即使作為理論概念的政府能作到這一點,也難以保證具體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對政府意志之忠實貫徹,這將帶來巨大的成本。

故應有謹慎認識政府作用之基礎上,承認政府對經濟之干預,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既能使這種干預的成本最小,又能有效彌補市場機制本身的不足。即存在一潛在邊界,政府不能越界行事。反映到經濟上,表現為經濟法的調整范圍之不固定性:當市場出現失靈時,需要將原本不屬於經濟法調整的對象納入調整范圍,表現為一定之擴張性。當市場失靈因國家干預而得到彌補後,由於政府失靈的客觀存在,政府就要收回「干預之手」,經濟法之調整范圍因而收縮,表現出一定之回復性。

2 經濟法的自身品格決定之

首先,經濟法的動態性是由經濟法宗旨決定的。經濟法的宗旨是「政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協調,以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保障經濟公平與社會公平,實現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為實現此宗旨,經濟法將其著眼點放在社會經濟運行的各種具體變動因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即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上,而不像民商法之著眼於價值規律在微觀經濟領域的運用上。而且從時間上看,市場機制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而社會和市場中的各種具體變動因素則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多變性。故針對這些變動因素的國家干預也必然具有多變性。

其次,經濟法的動態性也是由經濟法性質決定的。現在多數學者對經濟法之界定為社會法性質,以期彌補無法純粹將之納入公法、私法之困境。但由烏爾比安對公私法之界定並佐之以史尚寬先生關於現代公私法之觀點:公法調整政治關系以及國家應當實現的目的,有關國家的穩定;而私法調整公民個人之間的關系,為個人利益確定條件和限度,涉及個人福利。可以認為經濟法帶有強烈的公法性質,其任何一種經濟法律關系都體現出國家公權力的存在。與行政法之「有限政府」的控權法不同,經濟法之授權法性質又給予經濟法的調整手段和途徑以較大的空間,時時與民商法等私法耦合,這就決定了經濟法變動性的程度要大於民商法這類純粹的私法。因為作為私法的民商可以以主體之相互合意在法律界定的范圍內排除法律、政府的積極介入,民商法之調整手段可具有原則性統領意義,具體由各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豐富之,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而國家作為經濟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其權利和義務的運用不允許隨意變通,社會經濟的變化導致舊的經濟法的不適應,不能由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靠合意去克服,而只能通過經濟法的變動去克服。

(三) 經濟法動態性之內容

1.變動性

如前所述,經濟法在調整手段、調整范圍、調控主體等一系列方面隨經濟社會之變動而變動,故此不加以贅述。

2.擴張性與回復性

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之法,基於彌補行政法之介入經濟生活之無能力,有限政府「限權」之功能而為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的操作運用而「授權」,是國家運用公權力對私權利之干預。一方面,在市場失靈時,對那些在市場正常時不應由其干預之經濟關系進行干預,觸及市民社會內部運作,這是對民商法的缺陷的彌補,是必要之「擴張」;另一方面,作為常態的宏觀調控,經濟法賦予調控主體的國家經濟管理職能,保證其宏觀調控權力來源的合法性。但只要是權力就具有擴張性,具有管理擴大化的傾向,這也是動態性之表現。

但在我國之特殊國情之下,「有限政府」之觀念尚未完全建立或深入人心, 「官本位」統治長達二千多年,國家運用起經濟法之擴張性功能時得心應手,市民社會也長於依賴國家之干預,對防範來自國家之越權侵害缺乏怵惕之心,甚至認為理所當然。因而強調經濟法之回復性就更為重要,也即保持政府幹預之「度」的問題。

對於第一方面的擴張性,應從經濟法對調控時間、調控力度、調控手段之明確和程序性規定來防範公權之界越。而對於第二方面的常態擴張性,就應從「控權法」角度理解經濟法,轉變「政府管一切」的觀念,附責任於權力之後,啟動權力即意味著責任之「達摩克利斯之劍」的高懸,以達到經濟法的回復性。

3.相對穩定性

任何法律若失去穩定性,必難以實現其指引行為的社會功能。「一個完全不具穩定性的法律制度,只能是一系列僅為了對付一時性變故而制定的特定措施。它會缺乏邏輯上的自恰性和連續性。」經濟法具有動態性,但也是一個個相對穩定且具有延續性繼承性的經濟法律制度才構成了經濟法發展的歷史。

㈣ 求一篇法學專業畢業論文 ~~~~

論中國的死刑廢除
〔摘 要〕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死刑的廢除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趨勢。既然如此,中國就應該順應這種歷史的潮流,那麼中國廢除死刑的原因是什麼呢?
〔關鍵詞〕 中國 刑罰 死刑 廢除
從封建社會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刑罰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古代的極不人道的刑罰如死刑、杖刑、笞刑已經逐漸被近現代西方的刑罰體系所代替。古代那些如凌遲、梟首、車裂等死刑也被一些能盡量減少人痛苦的死刑如槍決、針刑、毒氣所代替,盡量減輕死刑犯的痛苦,以示對生命的尊重。
可是現在死刑不但失去了其在刑法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而且限制、減少死刑乃至廢除死刑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與趨勢。 現在尊重人權的呼聲越來越烈,而生命權是人權的重要內容,因此許多國家都相繼廢除了死刑。生命是人類最寶貴的東西,一旦失去,生命便不會重來一次,所有的一切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我認為廢除死刑是歷史的必然,中國應該廢除死刑。
早在清末時期,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就提出了限制乃至廢除死刑的觀點,沈家本從傳統的「王道仁政」出發堅定地認為:「臣等竊維治國之道,以仁政為先,自來議刑法者,亦莫不謂裁之以義而推之以仁,然則刑法之改重為輕,固今日仁政之要務,而即修訂之宗旨也。」並且強調「化民之道,固在政教,不在刑威也。」
可見廢除死刑的觀點是由來已久的,那麼我認為中國應該廢除死刑的原因是什麼呢?在下文我將淺談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加入世界市場,並且中國國際化的程度也是越來越深。從2005年10月4日到現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國家在法律或實踐上廢除了死刑。具體情況如下:對所有罪行都廢除死刑的國家有68個,普通罪行廢除死刑的國家有11個,實踐中廢除死刑的國家有24個,所以,在法律或實踐中廢除死刑的國家總計有121個,保留死刑的國家僅有75個。而且最近幾十年情況顯示,平均每年有三個國家在法律或實踐中廢除了死刑。可見廢除死刑在整個世界上都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因此,中國若想在世界舞台上更好的展現自己的魅力,贏得更多國家的尊重,就應該與世界接軌,廢除死刑。
其次,「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觀念從西漢就根植到了人的腦海中,或許現在這種觀念對人還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觀念並不是成為中國廢除死刑的一個障礙。
很多時間若是問大家一個人殺了另外一個人,應該對殺人的人怎麼辦,大家肯定會說應該給他判處死刑,但是如果情況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呢?比如,甲要強奸乙,乙在甲未得逞之繼而因為防衛過當將甲致死,這時候大家可能並不認為乙應該被處死,反而會因為乙的勇敢而稱贊乙。再比如,一個男人回家後看到妻子正和第三者通姦,然後火氣大發,用菜刀將妻子和第三者砍死。此時,如果按照中國現行的法律,此男人必將會被處死,可大家可能大多數都會有一些同情該男人,認為他不應該被處死,任何男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都會一時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
可見,「殺人償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條件的限制的,人們真想讓殺人者死的是那些罪大惡極的,極度危害社會的罪犯。但是這種罪犯在社會上不是多數,為何不廢除死刑呢?
再次,死刑並不比終身監禁具有更大的威懾力。迄今為止,並沒有研究表明重罪的發案率與死刑的存廢之間有必然的聯系。有研究表明人在犯罪後被判為死刑對社會的威懾力並不比終身監禁的威懾力大,而且如果被判處死刑,犯罪率依然保持在原先的水平。從實踐中考察,死刑也從未對犯罪產生過有效的威懾力。 因為一個人若是明確知道了自己何年何月何日死,剛開始可能會恐懼,但是隨著他意識上的逐漸接受,到真正執行死刑時卻不是太害怕了,可見死刑的威懾力難以持久,而且威懾效果的鞏固期有明顯縮短的趨勢。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整日活在對自己死期的猜測之中,這時的威懾力才是更大的。西方廢除死刑的國家對重刑判罪時一判就會判個幾百年。中國完全可也借鑒這種刑罰,當人犯也被判幾百年後,即使該罪犯在獄中表現良好,獲得減刑,那麼他還是無法走出牢獄,對社會的危害也就無從談起。
第四,當談到一個人被判為死刑時,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是不是該犯人殺了人。其實並不是僅僅殺了人才會被判為死刑的,一些經濟犯雖然並沒有犯殺人罪但是卻也會判為死刑的。經濟上的犯罪無非是官僚貪污了,企業逃稅了,盜騙了國家財產了,他們之所以會在經濟上犯罪很可能是因為自己思想上一時出了差錯或者是受到了他人的教唆,如果立即執行死刑,便等於奪取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們是完全有可能在經過改造後重新成為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人,可是一旦生命權都沒有了,還何談改過自新呢?還何談更好的建設祖國呢?從矯正論的角度看,是否所有的死刑犯都不能夠改造呢?死刑剝奪了刑罰積極的、改造的價值。
第五,人無完人,只要是個人即使他再怎麼細心也是會犯錯的。古往今來,發生了許多的冤假錯案,中國古代的竇娥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冤假錯案並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失,好比再精密的儀器也有出差錯的時候。德國國際記者協會日前在歐洲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對象是歐洲各國的檢察官、法官等執法人員以及一些律師組織。調查的內容是刑事重罪案件的誤判比率。調查結果出人意料,這類案件的誤判率為0.5%,記協據此得出結論:歐洲每年至少有數百起重罪案件存在誤判現象。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的代表,德國的冤假錯案並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失。那麼可以判斷出中國每年的冤假錯案的數量也是為數不少的。死刑之誤判率高,而冤獄之發現與平反又非常困難,所以生命刑應該廢止。 如果廢除了死刑,雖然嫌疑人被判了終身監禁,可一旦事實的真相被查明,那麼嫌疑人就會成為自由身,所有的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如果執行了死刑,不僅僅他被冤枉,而且會給他的家人,親屬帶來多麼大的傷痛,我相信那個判刑的法官也會一輩子無法安心。
有學者以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調寫道:生命一次性讓人對它珍惜;生命的美好使人為它感到傷感;死者親屬的傷痛使人同情;罪犯臨行前的恐懼讓人憐憫;一旦錯判難以糾正使人感到後悔;任何罪犯都有可以讓人寬宥的原因。
總之,生命是寶貴的,一旦一個人的生命被剝奪,一切就無從談起,所以從上面的五個方面我一一論述了我認為中國應該廢除死刑的理由。可是從現在中國的國情來看,中國廢除死刑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但是死刑已成為強弩之末,喪失了昔日的威風,廢除死刑是人類法制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是刑罰改革的大方向。 廢除死刑是歷史的必然,因此我依舊會充滿信心,我相信死刑會走向它的終點,走進歷史博物館,終究有一天中國大地上不會再出現死刑!

[參考文獻]
1、崔敏:《死刑考論—歷史 現實 未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陳琴:《刑法中的事實錯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何顯兵:《死刑的適用及其價值取向》,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黃曉亮:《暴力犯罪死刑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5、李交發:《簡論沈家本的廢除死刑觀》,載《現代法學》2005年版。
6、趙秉志主編:《中國廢止死刑之路探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趙秉志主編:《死刑改革研究報告》,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㈤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你還在愁論文選題的事?那麼,國際商法論文選題有哪些?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國際商法論文選題,一起來看看吧!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篇1

1、論經濟法與行政法的互動關系

2、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辨正

3、經濟法與弱勢群體的保護

4、市場經濟與反壟斷的立法建設

5、論規模經濟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6、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取向

7、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8、加入WTO與加強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研究

9、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

10、新型消費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

11、稅負公平原則和農村稅費改革

12、稅收司法保障研究

13、稅法公平價值論

14、政策性銀行運行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15、加入WTO後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策略研究

16、銀行業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若干法律問題

17、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18、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

19、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與法律制度的建構

21、國外社會保障稅對我國社會保障稅法的借鑒

22、國外社會救助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23、工傷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24、論土地徵用制度

25、房地產項目公司的法律問題研究

26、土地儲備制度研究

27、論農村土地承包制度

28、農村土地權屬法律模式研究

29、城市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的法律思考

30、權法律制度研究

31、勞動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32、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研究

33、論商法的基本原則

34、我國《證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修改建議

35、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監管

36、證券發行保薦人民事責任研究

37、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試論我國證券發行制度的完善

39、試論我國企業立法體系的重構

40、合夥協議法律性質研究

41、公司章程法律性質研究

42、論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保護

43、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出機制創新研究

44、上市公司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研究

45、《破產法》若干問題研究

46、論獨立董事的義務

47、公司資本制度研究

48、論股權

49、我國股份回購的現實意義與立法完善

50、股東知情權研究

51、企業並購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52、關聯交易法律問題研究

53、股東訴權的司法實務研究

54、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股東登記的法律問題研究

55、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立法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56、清算中公司的性質及其責任的承擔

57、審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的法律問題研究

58、論保險利益

59、票據權利研究

60、信託的法律性質與基本理念

61、保險委付研究

62、論保險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篇2

1、論我國不動產登記統一的路徑研究

2、論房屋租賃合同中裝飾裝修的處理

3、論締約過失責任中的純經濟損失

4、離婚時保險財產分割問題研究

5、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探析

6、網路交易中商標權侵權責任研究

7、我國典當業法律問題研究

8、機動車車輛號牌(額度)的權屬初探

9、論侵權法上的安全保障義務

10、論利益平衡視角下我國商標價值的異化與回歸

11、專利法上停止侵害責任適用問題研究

12、小產權房買賣合法化研究

13、論民事維權過限行為的法律責任

14、建設工程合同的效力研究

15、小區車位、車庫權屬問題研究

16、論網路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17、網路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侵權研究

18、反家庭暴力法的定位與構造

19、論媒體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20、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21、名人隱私權的保護和限制

22、我國知識產權訴前禁令的適用

23、論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24、論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存廢

25、美國聲音商標保護及我國的借鑒

26、《面向復合出版的版權資源管理發布系統研發與應用》需求分析報告

27、日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民事責任研究

28、審判實務中房屋租賃合同無效的認定及處理

29、保證合同糾紛中保證人配偶對擔保之債的責任分析及裁判對策

30、我國夫妻共同債務研究

31、論我國網路購物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32、融資租賃交易中出租人風險控制若干問題研究

33、實際施工人權益保護問題研究

34、論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

35、避風港原則在我國網路商標侵權案件中的適用與立法完善

36、論視聽作品的權利主體及其利益平衡

37、住宅小區結建人防工程平時使用問題研究

38、論商標「後發商譽」創造者之權益保護

39、IPTV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

40、關於虛擬財產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41、網路課堂合理使用問題研究

42、房屋租賃合同中承租人違約解除問題研究

43、論專利審查中公知常識的認定和舉證

44、專利間接侵權的基本法律問題探討

45、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探析

46、侵權法上的補充責任研究

47、比例責任在多因不明侵權中的適用研究

48、民間討債行為法律問題研究

49、「郭某」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評析

50、離婚審判方式改革實證研究

51、AA制自助游事故責任研究

52、論影響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因素

53、房屋優先承租權法律問題研究

54、論離婚財產申報制度

55、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版權保護機制研究

56、家庭暴力問題的相關救濟-從相關案例分析

57、歐盟商標侵權的判斷標准研究

58、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的軟法保護

59、計算機程序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

60、空氣凈化技術專利布局研究

61、論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侵權判定

62、老年人精神贍養的道德責任與法律規制問題研究

63、網路實名制的侵權法律問題研究

6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及其實現機制研究

65、Trips-plus背景下中國FTA知識產權保護條款研究

66、論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

67、我國的微信著作權法律問題研究

68、商品房預售廣告的法律效力研究

69、公眾人物隱私權法律問題研究

70、公物致害賠償的侵權責任再認識

71、個人信息網路侵權問題研究

72、電子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73、新聞傳播中公民隱私權保護問題研究

74、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權利保護研究

75、沈陽經濟區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

76、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探究

77、論夫妻共同遺囑的法律性質與生效要件

78、論我國醫療損害責任制度

79、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研究

80、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81、「同妻」的困境探究及權利保護

82、民法上的期待權探究

83、論剽竊的著作權侵權責任

84、專利糾紛行政調解制度研究

85、人格權商品化民法保護研究

86、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探究

87、論盲人勞動權的法律保障

88、繼承權的喪失與恢復制度研究

89、我國夫妻約定財產制研究

90、祭奠權的定性及其法律保護

91、關於Z縣法院四年離婚案件調查報告

92、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法律制度研究

93、違法建築的民法問題研究

94、論第三人介入下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責任

95、論「第三人侵權」案件中學校的補充責任

96、論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確定

97、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及其規范研究

98、離婚訴訟中的股票期權分割問題研究

99、婚約財產糾紛實務問題研究

100、網路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專利侵權責任研究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篇3

1、論我國商法典單獨制定欠缺的條件

2、論我國商法體系的構建

3、商法的獨立性與商事審判的獨立化分析

4、淺析我國網路交易的商法規

5、中國民商立法及其模式選擇探討

6、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完善路徑探析

7、《日本商法典》的修訂

8、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結構

9、淺議商法的社會責任理念及其規則體現

10、商事行為制度淺析

11、商法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

12、商法中加重責任理念的司法應用及立法構想研究

13、我國商事登記制度問題研究

14、商法形成過程對今天我國建立商事制度的啟示

15、商法學研究必須重視國際化與中國經驗

16、民法典之外製定商法通則應為科學選擇

17、電子可轉移記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18、獨立學院經濟管理類專業國際商法課程教學

19、商事仲裁與商法思維

20、商行為立法問題研究

21、商法思維法律適用性微觀辨析

22、商事審判組織的專業化及其模式

23、論商法理念的時代動因

24、論商行為在相對商事法律關系中的不對等性

25、商事留置權及其擴張適用研究

26、商法的雙向運動與現代商法的生成邏輯

27、日本法上的提單效力問題研究

28、組織機構數字證書在全流程網上商事登記的應用

29、案例教學在商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30、我國商事登記制度的反思與完善

31、對當代民商法調整對象的探討

32、商事行紀制度比較研究

33、我國商事失信懲戒法律制度的構建

34、商事登記效力問題研究

35、基於商法理念下營業轉讓的法律規制

36、從全球經濟危機反思現代商法的制度價值

37、外觀主義思維模式與商事裁判方法

38、淺析我國商主體的劃分--試論個體工商戶制度

39、商法解釋理論的基點與法則分析

40、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與司法中的適用情況探討

41、論商事裁判的代理成本分析進路

42、工商登記改革後商事司法權的定位及價值功能

43、我國商事登記的功能回歸與制度完善

44、商事代理制度的比較法研究--基於兩大法系理論和立法的分析

45、論我國商事登記審查模式

46、淺析現代民商法樹立系統調整觀念的必要性

47、民商法與健全個人信用體系的現實融合

48、商主體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探析

49、依法治國語境下的商法建設

50、有關商事審判中的商法理念與審判思路探討

51、我國商事登記法律制度改革對稅收征管制度的影響與完善

52、我國商事法律制度的體系構建

53、商事仲裁裁決法律適用方法研究

54、論商事代理商制度與完善構想

55、由「囚徒困境」引發的對商法互惠互利原則的思考

56、論中國商事立法法典化--以商人習慣法為視角

57、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適用

58、商法總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討

59、關於「一帶一路」背景下商事登記制度的幾點思考

60、民法總則法律行為無效制度的商法思考

;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