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情景綜合分析法更有效著眼於社會

情景綜合分析法更有效著眼於社會

發布時間: 2024-10-31 19:03:13

『壹』 淺談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淺談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本論文主要研究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運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論文摘要: 在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可以培養和開發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綜合判斷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動力。對法律實踐教學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法學教學中正確應用情境教學法將會有效地提高法學教學的質量和適應法學教育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 法學教育 構建 應用 創新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和法制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法學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態勢。現代法學教育旨在培養專業化、寬口徑、復合型法律人才。然而,目前我國法學教育體制、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對此,法學教育者必須清楚地認識,時刻關注法學教育的發展趨勢,理清法學教育改革的思路,注重研究如何運用良好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踐教學無疑是法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它能培養和開發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綜合判斷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動力。

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傳統的法學教育主要採用講授法,教師的課堂講授為核心,同時有一些課堂提問、疑難解答、閱讀輔導、論文寫作指導等,基本是老師講什麼,學生聽什麼,把法學教育權當是基礎理論和學術教育。在法學教育日趨職業化的今天,我們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對它存在的弊端進行充分的認識。

1.傳統教學方法造成了教與學的惰性無論是法學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習慣了長期形成的老師灌學生聽的模式,這種方式相對簡單,教師依靠一份教案承擔了全部的課堂講授,學生做得更多的事情就是埋頭快速地抄筆記,在匆忙的記錄中無暇去思考,做到的只是把知識留在本子上,久而久之學生認為自己的角色就是聽,有的甚至都懶得聽,無參與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重視平常的課堂面授,學習能力很難真正提高。而教者只管自己講,學生聽了多少不關己;會使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輕視學習,講再多的知識也沒用的認識,從而導致教師對教學內容不進行深入探究,對教學改革不進行全面研究以及可能會引起教學態度的懈怠。這種教與學的不良現象將影響著法學教師與學生的進步,也會妨礙法學教育的革新。

2.傳統教學方法與法律職業化相分離。忽略了學生法律素養和法律技能的培養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過度依賴造成了法學教育重知識、輕能力的後果,學生們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難以得到快速提升。翻而法律問題都是十分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一種系統的法律職業能力去解決,這就要求法學教育應著眼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也只有密切同實踐相結合,理論的發展創新才有可能。法學是立足於社會現實的科學,而不是純粹的規范科學,法學教育實質上應是一種職業教育。應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注重提高學生的法律信仰、職業倫理、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培養,做到職業倫理教育和職業技巧教育並重。

3.傳統的教學方法制約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成為法科學生就業難的內因傳統教學方法中側重理論知識,學生幾乎沒有實踐的機會,對司法實踐不了解,很難做到學以致用,進入社會發現理論與實務脫節,缺乏基本的實際運用能力。進入實務部門不能馬上處理各類法律事務,適應期過長,從而加劇了法科畢業生求職難的問題。

針對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迫切要求我們對法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變以理解法律概念,傳授法律知識為宗旨的.教學模式,加強法律實踐教育的比重,重點培養和開發學生自己消化知識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綜合判斷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開拓創新等綜合能力。為此,需要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高度重視課堂教學,而情境式教學方法的引入將是改變和影響課堂教學,提高法學教育職業化的重要路徑。

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構建

1.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和理論基礎在法學教育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就是要營造一個適當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件,讓學生在此扮演具體的角色,實施具體的行為,參與處理具體的模擬事件,通過生動具體的情境或親身經歷,使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主體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學到許多重要的、無法從抽象的案例分析和傳統教學中學到的技巧。

情境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而產生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2.情境教學法對法律實踐教學的意義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從平面、書面接觸法律轉向立體運用法律,充滿形象感和實用性,在法學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具探索精神。情境教學法改變了以往過多的闡述理論,法條枯燥無味的現象,在教師和學生的配合下模擬出各種情境,形象地顯現了法律事件或行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枯燥的法律規定運用到實際的法律問題解決中;把一些法學理論帶到具體案例中去學習;學生可以在情景模擬中體驗多樣性的角色進行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多樣性的思考中獲得多重的收獲。可以使學生全方位地認識法律的存在,不僅僅是書本中的法,還有法官的法、當事人的法、社會的法等等。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使教學方式更具活力,學生可參與其中進行實際操作,解決具體的法律問題。通過親身的實踐和處理,激發了學生法律學習和探討的熱情。

(2)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了學生對法律精神、法律價值的認可。傳統的教學方法極易使人們形成對法律認識的錯誤心態:一是法律工具主義,二是法律虛無主義。法律工具主義認為法律無非就是管理與統治的工具,人們服從法律是被動的、強制的。認為權大於法,法律是給無權的人制定的,使人們失去了對法律的信仰,動搖了法律的權威性。法律虛無主義無視法律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不以法律規定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削弱了法律的尊嚴。 “ 通過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價值理論,提高學生的法律信仰,認識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保證,懂得用法律規范行為、用法律解決問題;明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有效保證。

(3)為學生構築了理論與實務相聯系的橋梁,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法學的學習中,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後,把社會的現實問題,學生知道的具體事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參與其中承擔角色,演繹過程,進行實際的法律應對和處理。使學生學習了基礎理論後運用法律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做到了真正的理論與實務的聯系,不僅豐富了學生法學基礎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4)培養和鍛煉了法律思維方式,提高了法學教師的人格魅力。法律思維方式是指依賴法律的基礎原理、規范性法律文件及法律精神,思考、分析、判斷、處理問題的習慣和思維取向。一個人是否習慣於法律思維方式是和他的法律素養、對法律價值認可的程度有關的。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和可能,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法律信仰。由於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增加了教與學的互動,增強了師生間的配合,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教師用自己較高的專業理論探索精神影響著學生,提高了自身的人格魅力,獲得了學生更多的尊敬與愛戴,為法學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情境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

法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為學生提供了解法律實務的必備知識,同時又需要培養學生判斷、評價、分析法律事件的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聯系實際,身臨其境地解決實際案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在法學教育中採用情境教學法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選定主題.

創設情境情境教學法的重心是要提供學生建構和應用知識的機會。在法學課堂教學中,並非所有的內容都需要或適合採用情境教學。由於課時及教學內容的限制,教師應進行選擇,實務性很強或技能性很高的內容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進行教學。法律情境的創設方式很多:可以由教師單方面、師生配合設置或學生單方面進行劇情表演;可以放視頻短片或展示圖片資料等。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需要注意情境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貼近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人手,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使其自然融人情境之中,這樣更具感染力,啟發性,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心靈的震動,加深對法律精神的理解。

2.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境創設中。

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導演,按慣性思維引導學生走進情境,再把他們推出來。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當學生真正發揮其主體性時,教育才會取得成效。堅持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從主體的選擇、方案的規劃,案情的設計、課堂的互動表演和分析,學習結果的總結,都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充分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及團隊精神。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在導入上。

教師精彩有趣且具啟發性的引導使學生明確每個情境所必須包含的專業知識點,是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其次,在課堂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記錄,控制創設情境的發展,使其不偏離教學目的的軌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最後,在課堂情境表演結束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使學生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要根據課程要求,對學生在情境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和得失進行點評,對學生實踐性角度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職業知識、技能運用進行總結和提升。

4.情境反饋。

鞏固提高情境反饋主要是要求一次情景教學後,要求學生除了在課堂總結外,還要求學生寫出體會、感受,以便交流和探討。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法律規定的認識和理解,建立正確的法律知識體系;還可以深化學生對法的精神和價值的認識,認真體會法律所講的公正與公平,樹立對法的高度責任心和信任依賴感。

現代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多元化,我們確立多元的培養目標體系,因此要求引入以法律職業訓練為核心的實踐教學方法,情境教學通過典型材料,創設特定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一定會滿足法律人才多元化需求的。

參考文獻:

[1]李劍萍,魏薇主編.教育學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6 .

[2]薛剛凌,李媛.論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I].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7,1:105.

[3]胡玉鴻.國家司法統一考試與法學教育模式的轉軌叫.法學,2001(9).

[4]袁振國.'-3代教育學f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5]王麗萍.成人教育中尚法理念培育實踐探討[U].中國成人教育,2010(9).

;

『貳』 【管理學】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又稱腳本法或者前景描述法,是假定某種現象或某種趨勢將持續到未來的前提下,對預測對象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引起的後果作出預測的方法。通常用來對預測對象的未來發展作出種種設想或預計,是一種直觀的定性預測方法。

「情景」一詞最早出現於1967年Kahn和Wiener合著的《2000年》一書,是對事物所有可能的未來發展態勢的描述,既包括對各種態勢基本特徵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時還包括對各種態勢發生可能性的描述。情景分析法是由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 Shell)於60年代末首先使用基於腳本的戰略規劃,並或得成功,並由該公司的沃克(Pierre Wack)於1971年正式提出,是根據發展趨勢的多樣性,通過對系統內外相關問題的系統分析,設計出多種可能的未來前景,然後用類似於撰寫電影劇本的手法,對系統發展態勢作出自始至終的情景與畫而的描述。 [2] 

分析環境和形成決策

任何企業若想生存進而壯大,必須要盡可能做到「知己、知彼、御穗知環境」。情景分析法就是企業從自身角度出發,通過綜合分析整個行業環境甚至社會環境,評估和分析自身以及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制訂相應決策。由於每一組對環境的描述都最終會產生一個相應的決策,因此情景分析主要應用於分析環境和形成決策兩個方面。

提高組織的戰略適應能力

由於情景分析法重點考慮的是將來的變化,因此能夠幫助企業很好地處理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在戰略預警方面,能夠很好地提高企業或組織的戰略適應能力。同時,企業持續的情景分析還可以為企業情報部門提供大量的環境市場參數,而這些參數又可以對企業提供多方面的幫助,例如可以幫助企業發現自身的機會、威脅、優勢和劣勢等。

提高團隊的總體能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從企業內部出發,企業的核心是人,而人的思想是關鍵。由於情景分析法不僅僅屬於高層管理人員的戰略工具,而是需要企業各層級人員都參與其中,如此可激發每個人改拆沒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團隊的總體能力。企業通過情景分析法預測出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決策人員以此為基礎進行決策,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決策的實施需要資源的支持,因此,在進行情景分析及決策時,企業的資源也就相應地實現了重新配置。 [1] 

1:認為未來的發展有多種可能的趨勢,所以預測結果也是多樣的;

2:注重了解內部環境,注重對系統發展起重要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協調一致性關系的分析;

3:需要主觀想像力,強調決策者的主觀願望在未來分析中的作用;

4: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在定量分析中融入了大量的定性分析。 

主題的確定

明確情景分析的目的和主要任務,包括其涉及的時間范圍、具體對象、區域等等。例如「亞太地區未來十年旅遊業的發展狀況」,那麼「亞太地區」就是區域,「未來十年」就是時間范圍,「旅遊業」是具體對象。主題的確定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由高層管理人員直接提出,而是競爭情報人員經過具體調研,同時結合企業的自身狀況、發展目標,最終提出有實際價值的分析主題。

主要影響因素的選擇

影響因素是指影響未來發展趨勢的因素,可以說是造成未來情景變化的主要原因。影響因素狀志的改變決定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要利用情景分析法對未來的情景進行預測和描述,必須先確走該主題的影響因素。例如,針對上面的「亞太地區未來十年旅遊業的發展狀況」的問題,假設主要影響因素有:政策支持、收入水平、旅遊傾向、旅遊保險、競爭程度等等。

世界是一個聯系的整體,所以要將影響因素一一列舉出是不可能的,而且從不同角度分析它們的影響力度也不同。所以在大量搜集情報的同時,還需要大規模的調研和分析工作,提交出最初的影響因素列表。而主要影響因素集中在那些未來不確定性強、影響程度大的因素,在提交最初影響因素列表的基礎上,利用頭腦風暴法讓所有參與的企業人員和專家人士各抒己見,對影響因素進行選擇,也可提出自己認為的其他影響因素。最後,對討論內容進行匯總,選擇出企業所在領域的影響主題的十個左右的因素作為主要影響因素。

假設有10個主要影響因素,每個因素都有最積極、最消極和最有可能發生的三種狀態,那麼它可以產生多種可能的方案。如果對這么多的方案逐一進行模擬,核納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同時有可能造成避重就輕,把握不住重點。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要進一步將主要影響因素提煉壓縮至五個以下,通常情況下,利用德爾菲法徵求領域專家的觀點,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選擇出公認的最重要的五個以下的因素,即關鍵影響因素。

方案的描述與篩選

將關鍵影響因素的具體描述進行組合,形成多個初步的未來情景描述方案。由於企業在選擇方案時往往從其發生概率以及戰略重要性兩個角度出發考慮,所以將各種方案按照「發生概率」和「戰略重要性」橫縱坐標進行歸類,如圖所示,通常分為A、B、C、D四個區域。

其中,A區域內方案擁有相對較高的發生概率和較弱的戰略重要性,適合於追求穩定發展的企業;

B區域中方案與A區域的方案相比在戰略重要性上明顯增強,如果預測准確,該區域中的方案往往不僅是眾多企業制定戰略的重點依據,也是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

C區域中的方案因其低發生概率和弱戰略重要性通常是被忽略的對象,但有時也能給企業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

D區域中的方案與B區域的方案都擁有非常強的戰略重要性,但由於低發生概率的影響,該區域中的方案不如B區域中的方案受青睞。

考慮到資源的稀缺性,企業不可能對每個方案都給予同樣的重視,我們要對方案作進一步的處理,也就是進行篩選。方案篩選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一時疏忽就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因此,這一步就需要信息專家、經濟專家、管理專家等與該領域相關的專家一起對產生的所有方案進行評估,從方案的戰略重要性和發生概率兩方面,結合企業自身的以及所處行業特點,進一步壓縮方案數量,重點集中在五個以內的描述方案,然後將這五個方案帶入下一步的模擬。

進行篩選時,盡量選擇戰略重要性高同時發生概率高的方案,即圖中所示B區域,當然由於關鍵因素都是不確定性很強的因素,因此這里指的發生概率高低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但發生概率高同時戰略重要性強的情景方案通常不多,實際操作中,企業進行選擇時會將決策重心向左下方傾斜移動,即圖1所示的斜線區域,此外,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之間細微的差別,都決定了企業在進行方案選擇時的不同傾向。比如也有一些企業傾向於選擇戰略重要性高,發生概率相對低的方案,即D區域。

模擬演習

邀請公司的管理人員進入描述的情景中,面對情景中出現的狀況或問題做出對應策略的過程。換言之,就是模擬未來。首先將每個情景方案用形象的手法詳細描繪出來,列舉出該情景之下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公司各個層次的管理人員按照最終確定的重點描述方案的數量進行分組,每組進行隔離模擬。他們必須完全拋開日常的工作和其他事務,設想自己就處在該描述方案的真實環境中,要對所列舉的可能出現的問題討論並做出相應的決策,在逐一問題制訂了相應的策略之後,他們還必須討論出該情景下的戰略。信息工作人員要將管理人員在模擬中的反應作為反饋信息收回。管理人員要真正投入,信息工作人員要如實記錄反饋信息,記錄時不能加入自身主觀意見。

制訂戰略

分析每組隔離模擬時的記錄信息以及該情景之下制訂的戰略,確定每個情景中涉及的戰略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在肯定了每個情景中的戰略之後,所有管理人員要合成一個總的戰略。合成總體戰略是在分組進行模擬並肯定了每個單一戰略後進行的綜合分析。主要是通過所有參與的管理人員集中討論而得出。基於每個情景之下的戰略匯總,找出將來決策的重心,最終制訂出公司未來的戰略規劃和政策。例如,在幾個情景之下管理人員做出的相同決策,就是將來的決策重心之一。另外要考慮的就是每個方案的戰略重要性和發生的概率。戰略重要性大的情景中管理人員的決策也是今後決策的重點。

早期預警系統的建立

建立早期預警系統在情景分析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掃描主要影響因素,監測環境,發現環境中的細微變化,以及早發現威脅和機會,並對情景分析法中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及時調整,進而調整方案,為以後的情景分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早期預警系統的核心是:信息搜集子系統、指標預警子系統和因素預警子系統。信息搜集可以通過第三方利用定題服務的方式獲得,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軟體,如網路蜘蛛,自動搜索相關信息,是預警實現的基礎。指標因素綜合預警是預警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其中指標預警針對監測主要影響因素中可以量化的因素,如收入水平;因素預警監測其他無法量化的因素,如競爭程度、政策支持等。預警系統監測的對象有時不容易識別,在設計預警系統時還要考慮那些隱性的特徵。例如,競爭程度的變化通常用「愈發激烈」、「有所減弱」來形容。因素預警可以只監測某重要因素是否出現,若出現則發出警報。

指標預警相對復雜,需對搜集到的原始信息進行規范量化,對各指標設置不同級別警報的閾值范圍,以「收入水平」為例,將人均收入水平作為指標,設當前人均收入水平為A,監測到的人均收入水平為B,當: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在設置具體因素和具體數值時都有所不同,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任何一個好的預警系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不斷調整,逐步完善。情景分析法前期對主要影響因素和情景方案的分析為預警系統的不斷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 

國外將情景分析法重點應用於以下幾方面:

1.未來研究和預測。如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的未來發展政策的制定,全球石油市場的銷售前景分析,美國建築能源的使用規劃等。

2.可持續性發展研究。近年來,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可持續性而臨的最大挑戰是人類行為的復雜性和多選擇性。情景分析法能夠整合專家的經驗知識,對未來情況預測以及人類的選擇行為,因而是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強有力工具。

3.對電子商務環境的分析。通過情景分析法可以分析用戶對網站的訪問行為,影響交易的瓶頸因素,評估業務流程中的各種要素的效率,優化網站,增加用戶完成在線交易的機會。

國內對情景分析法的應用多在工程領域,如在能源發展中,採用情景分析法對影響中國交通運輸部門未來能源需求的各種因素作合理的假定,可以對未來20年來交通部門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進行詳細的預測。2003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中國未來20年技術預見研究」,運用德爾菲調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識別與選擇未來關鍵技術課題,構建官產學研溝通、協商與協調機制。其中,運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中國未來20年技術需求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在經濟預測分析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採用情景分析法對2005-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進行模擬分析,給出了基準增長情景、協調發展情景、風險情景三種不同情景下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狀況。 [2] 

1.「情景分析」中對環境的分析可以運用多種分析工具,如

(1)PEST分析:

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al)、社會(social)、技術(technological)

經濟的:要素市場與供給水平;勞動力市場;價格水平;財政與稅收政策;顧客因素;資本市場:利率、匯率與融資;WTO;

政治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政府管制;產業政策;

技術的:技術變革;技術替代;

社會的:社會態度、信念與價值觀;人口的年齡結構與教育程度;綠色化;

(2)基於SWOT分析的道斯矩陣:

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外部機會(Opportunity)、外部威脅(Threat)

(3)利益相關性分析:相關的利益群體是哪些?他們有什麼樣的利益訴求?這些利益需求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2.情景分析的出發點很重要。

情景分析法是為了提高企業、公共部門或者其他組織對未來的適應性和發展力,因此分析的一個前提是要對分析的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例如對於公司,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公司的戰略目標、組織定位、願景等,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但卻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組織的文化,這關系了到每個組織個體價值觀與集體認同方面。如果不了解這些,就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很可能通過情景分析得到的一個看似非常好的戰略,會變得不切實際,或者效果並不見得好。

『叄』 情景綜合分析法的簡述

情景分析法是指通過對未來經濟環境可能的狀態做出評估,以情景的發生概率為權重,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估計各類資產的收益與風險的分析方法。

熱點內容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
海商法中提單的定義 發布:2024-12-23 12:46:19 瀏覽:762
張掖市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4-12-23 12:41:42 瀏覽:563
論述商法原則 發布:2024-12-23 12:14:57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