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源於兩企業競爭真實案例的經濟法

源於兩企業競爭真實案例的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4-11-06 20:25:45

1. 經濟法試題—案例分析題

(1)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七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
根據該項規定該縣教育局發文要求他們需要的文教用品必須向其下屬的文教用品公司購買的行為屬於不正當行政干預,根據第三十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法第七條規定,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2)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第九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該集團在書寫產品說明時未對市場生產銷售的多種方便麵製作成分和食用效果進行全面科學的考證和檢驗,僅憑主觀臆斷對商品質量做出了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刻意隱藏產品使用風險信息。同時該集團利用沒有更科學根據的信息「根據有關資料表明,長期食用傳統方便麵,人體會出現營養攝入不平衡的現象」打擊競爭對手品牌商品,構成了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通過傳播「龍豐強化營養系列方便麵長期食用使人體攝入的營養全面達到平衡」,進行了虛假宣傳,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的相關情況進行處理。

2. 急!經濟法案例分析作業!!!謝謝!

一,原法代
法律在德國,德國作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了快速集中,生產和資本的1873年經濟危機之後卡特爾粗放式發展,一些經濟領域由一個或控制兩個壟斷,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鋼鐵產業卡特爾聯盟壟斷了98%的全國鋼鐵產量。更重要的是,政府在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聲明卡特爾法的支持已經成為了德國法的標志之一。 1910推出了采礦法,支持卡特爾的鉀,鉀礦企業進入抑制被認為是限制手段,是原來的法律,法律對自由的在不經意間破壞了資本主義的秩序,這是經濟規律的產生的壟斷。
原因圍繞經濟和社會思想的壟斷日新月異的變化,德國民族主義的霸權也不是沒有重視維護市場機制的作用。它於1896年在世界上第一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除了時間框架和一些民法和知識產權法,通過對商業行為的競爭,具體的立法方式的發展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是指採取民事,行政和刑事調整。
隨後對生產同類商品或緊扣生產的全面實施之合資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出現壟斷托斯拉形式,託管企業托思香格里拉管理參與合並的其他企業,形成壟斷。非陀撕拉會員企業在市場上的價格無法與他們競爭,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只有托思拉美國鋼鐵公司,這被吞並和統治企業有700多家,這導致了嚴重的社會矛盾,使學者和政界人士認為,作為美國建國的私人自由企業的理念受到了威脅,自由市場體系處於危險之中,必須盡快改變這種局面。
鑒於此,聯邦制定了「州際商務法」於1887年,並於1890年順利通過了參議員約翰?謝爾曼的「保護不受非法限制與壟斷反對該法案的貿易和商業。」 ,簡稱「謝爾曼法」。後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被認為是現代反壟斷法的母親,這表明美國政府願意採取行政干預,以糾正自由放任的缺點。該法認為,任何行為合同托斯拉或其他形式的聯合壟斷和限制貿易是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或刑事制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
發展造成了社會生活的一場深刻變革,義無反顧地私有制,因為有回報的,當然這是經濟規律的根本原因的社會性質後,人類社會達到巔峰,不幸的是,伴隨著從調整進行了極端的措施所帶來的利益,卻成了法直接通過移動一個產生。

3. 關於經濟法的案例

您好:
我想我能給你一個滿意的解答,厭惡那些冒充添分的人,我的郵內箱是[email protected],有問題容給我發郵件。這道題答案我保證是絕對正確!
答:(1)乙03年2月10號以甲企業的名義向丙購買價值2萬元貨物的行為有效。
解析:根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十九條規定: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乙雖然未經過甲同意,做出超越其職權的行為,但對善意第三人則不構成約束,甲可以追究乙的責任,但對善意第三人的買賣行為依然合法有效。
(2)首先:用A企業的銀行存款和實物折價共90000元(10000+80000)清償所欠乙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稅款後,剩餘78000元用於清償所欠丁的債務;
其次:A企業剩餘財產全部用於清償後,仍欠丁22000元,可用甲的個人財產清償。即用甲的個人財產清償時,可用甲個人其他可執行的20000元財產清償,不足部分,可用甲從B合夥企業分得的收益予以清償,或由丁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甲在B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4. 請舉出——【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主要實例、案例。附上簡介/分析/出處為盼。謝謝!

在美國,反壟斷法被稱為「自由企業的大憲章」、在德國被稱為「經濟憲法」、在日本被認為是「經濟法的核心」,其地位凌駕於其他所有經濟法規之上。但即便在已經實施反壟斷法的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它也是不同觀念的爭論焦點,已有的各國法律規則和實踐相差之大,遠超過其他法律部門。從一百年前誕生至今,反壟斷法的精神、實質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研究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歷程對我們了解中國《反壟斷法》顯然將會有所裨益。

一般認為,美國1890年頒布的《抵制非法限制與壟斷保護貿易及商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立法。因最初是由參議院議員約翰·謝爾曼提出的議案,故稱《謝爾曼法》,由於當時企業兼並多是通過「托拉斯」的形式進行,所以這部法律也叫《反托拉斯法》。

利用《謝爾曼法》,美國政府曾成功地肢解了標准石油公司、美國煙草公司和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這三個最有名的托拉斯。

在歐盟成立後,競爭法也成為其體系中重要的法律。主要包括建立歐共體、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等三個基礎條約及相關文件,其法律效力凌駕於成員國的競爭法之上,後者不得與歐盟競爭法相抵觸。

在亞洲,日本政府為了趕超英美德等發達國家,集中財產參與國際競爭,先是鼓勵和保護壟斷。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憑借美國政府的干預,日本依照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於1947年4月頒布了嚴厲的反壟斷法《禁止私人壟斷及確保公正交易法》,成功地肢解了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4大財閥,並在以後多次對該法律進行了修改。除此以外,日本政府還為該法律的執行特別設立了公正交易委員會。

從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反壟斷法》出台到現在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盡管因國情不同,各國的反壟斷立法以及司法實踐存在著差異,但因為反壟斷法基於的經濟學原理相同,因此近年在內容上體現出很大的趨同性。

而各國反壟斷法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反對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而不是反對企業的壟斷地位。■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一:資源重組

波音

在1996年宣布收購麥道後,波音公司就遭到了歐盟方面的巨大壓力,但此案在波音作出巨大讓步後最終得到了通過,其博弈過程顯示了反壟斷案件的復雜性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製造業第一巨頭美國波音公司宣布收購世界航空製造業排行第三的美國麥道公司,在全球飛機製造業引起了軒然大波。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盤價,波音公司完成這項收購共需出資133億美元。在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並之後,新波音公司的資產總額達500億美元,凈負債為10億美元,員工總數20萬人。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總收入達到480億美元,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企業。

在二戰之後,波音公司以原有的B-52型轟炸機的生產設備和廠房為基礎大量生產波音707大型民用客機,奠定了其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機生產領域的壟斷地位。1996年,該公司贏得了346架訂貨,是6年內訂貨最多的一年。

而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的競爭對手麥道公司的競爭實力則正在不斷下降,其佔世界民用客機市場的份額已從原有的22%下降到兼並前的不足10%。從軍工產品來看,盡管麥道公司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軍用飛機製造商,生產了著名的F-15、FA—18等戰斗機,但在1994年,美國的洛克希德與馬丁·瑪瑞塔合並,組成了洛克希德·馬丁與麥道公司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96年,洛克希德·馬丁又斥資91億美元,兼並了另一家軍工大企業——勞若。三家公司聯合之後的年銷售額達到300億美元,是麥道公司年銷售額的兩倍,極大地削弱了麥道公司的競爭實力。現實表明,波音公司通過兼並麥道需要擴大生產能力,增加生產技術人員,而陷入困境的麥道也需要通過被兼並來尋找生機。

此案爭議的焦點在於,根據美國的有關法律,如此大規模的合並必須經過美國反壟斷當局的批准。關於兼並的允許范圍,法律中明確規定,如果兩家公司合並以後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大於1800,公平交易部的反壟斷處或聯邦貿易委員會就有權立案調查。照此規定計算,波音所佔的市場份額為60%,僅其一家的平方就是法律條文規定的兩倍,麥道所佔的市場份額為15%,兩家市場份額平方和為3825,是立案調查標準的兩倍多,但最終還是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放行。

由於這起合並事件使世界航空製造業由原來波音、麥道和空中客車三家共同壟斷的局面變為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家之間進行超級競爭,因此波音公司兼並麥道公司事件對歐洲飛機製造業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政府和企業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97年1月,歐洲委員會開始對波音兼並麥道案進行調查;5月,歐洲委員會正式發表不同意這起兼並的照會;7月16日,來自歐盟15個國家的專家強烈要求歐洲委員會對這項兼並予以否決。美國和歐洲各主要國家的政府首腦紛紛捲入這場兼並和反兼並的沖突之中。

一時間,美國與歐洲出口企業之間醞釀著引發貿易大戰的危機。最後,為了完成兼並,波音公司在1997年7月22日不得不對歐盟做出讓步,其代價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棄三家美國航空公司今後20年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合同;2.接受麥道軍用項目開發出的技術許可證和專利可以出售給競爭者(空中客車)的原則;3.同意麥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為波音公司的一個獨立核算單位,分別公布財務報表。

經15個歐盟國家外長磋商之後,7月24日,歐洲正式同意波音兼並麥道;7月25日,代表麥道75.8%的股份,持有2.1億股的股東投票通過麥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並。1997年8月4日,新的波音公司開始正式運行。至此,世界航空製造業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霸相爭的新格局。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二:終遭肢解

標准石油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托拉斯,標准石油受到了美國政府長達20多年的起訴和打擊,並最終遭到分拆,這一案例為美國乃至全球的反壟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作為全球第一家托拉斯(以高度聯合形式組成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標准石油的解散無疑是全球反壟斷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響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意義非常。

1870年1 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創建了標准石油這家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壟斷企業,其定名是為了標榜該公司出產的石油是顧客可以信賴的「符合標準的產品」。到1879年底,標准公司作為一個合法實體成立剛滿9年時,就已控制了全美90%的煉油業。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地獨霸過市場。

1882年,洛克菲勒在他的律師多德首度提出的「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指導下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1886年,標准石油公司又創建了天然氣托拉斯,並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888年,公司開始進入上游生產,收購油田。1890年,標准石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商,壟斷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標准石油公司對美國石油工業的壟斷一直持續到1911年。

以標准石油為首,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就此到來。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的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佔了美國經濟的90%。

在國際市場上,標准石油也迅速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19世紀80年代,由於美國的工藝已使標准公司的產品優於歐洲人的產品,因而標准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19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煤油出口佔到全部美國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從價值上說煤油佔美國出口貨的第四位;在工業製品中占第一位。歐洲則是它的最大市場,而其中至少有90%的出口煤油是經過標准石油公司之手出去的。

隨著標准石油的不斷膨脹,它也成為了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打擊對象,被作為「進行欺詐、高壓、行使特權」的代表,首當其沖受到批判。1890年,美國政府頒布《謝爾曼法》,美孚石油托拉斯不得不解散。但事實上,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仍然存在,各分公司仍然步調一致,協同作業;各公司的收入還是由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委託人來管理。1899年6月,洛克菲勒改組美孚石油公司,以新澤西州的美孚公司重新登記,美孚石油公司的石油霸主地位再次得以確立。但在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開始了托拉斯與反托拉斯之間最為激烈的對抗。羅斯福提出要將壟斷市場、勾結鐵路的美孚石油公司徹底鏟除。1911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宣判美孚石油公司解散,洛克菲勒為之辛苦經營40年、耗盡畢生精力的石油王國轟然倒塌。美孚石油公司被分成38個獨立的企業,各自成立董事會。

盡管被分拆已近一個世紀,但今天人們依然能看出當年這個石油帝國的龐大。如今全球排名前兩位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德士古-雪佛龍均來自於當年的標准石油,其中的埃克森-美孚更為《財富》雜志2006年度財富500強的首位。

國際反壟斷成效之三:霸權受限

微軟

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體市場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的微軟在2000年險遭美國政府分拆。盡管最終幸運地逃過了一劫,但微軟在世界各地都長期陷入了反壟斷訴訟的漩渦,微軟的案例在經濟學界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身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商,1975年成立的微軟公司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體市場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經常被推上反壟斷法庭。但其中最為危險的,莫過於1998年5月18日美國司法部向微軟發起的反壟斷訴訟。

在裁決書中,聯邦法官托馬斯·傑克遜在宣布微軟是壟斷機構。在其調查報告中稱:微軟在Intel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中,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此後形勢立刻向不利於微軟的方向發展。1999年12月8日,美國19州和司法部再一次起訴微軟公司違背反壟斷法《謝爾曼法》。隨後INTEL宣布解除其與微軟多年的同盟關系。主審法官傑克遜出具了《微軟壟斷明證》,進一步證實微軟壟斷是事實。媒體和政府不斷提出拆分微軟公司的可能性。

在2000年4月4日,法庭宣判微軟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謝爾曼法》,使用阻礙競爭的手段維持微軟的壟斷地位,傑克遜稱微軟違反了謝爾曼反壟斷法的核心部分。微軟的三項罪名是:通過反競爭行為維持壟斷;企圖壟斷瀏覽器市場和將其瀏覽器與操作系統捆綁。

2000年6月,傑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一個專營電腦操作系統,另一個則經營除去操作系統外微軟目前所經營的其他內容,包括Office系列應用軟體、IE瀏覽器等,微軟隨後以法官傑克遜的司法公正性有問題提出上訴。2001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駁回地方法院法官傑克遜作出的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但維持有關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的判決,判決微軟利用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與電腦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簽訂一些排他性合同違法,微軟最終艱難度過風波。■

國外反壟斷大事年表

1624年 英國頒布《壟斷法》,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專利法。

1890年 美國國會通過《謝爾曼法》,全稱《抵制非法限制與壟斷保護貿易及商業法》。1890年7月20日,該法在國會通過,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反壟斷法,也就被稱為全球反壟斷法之母。

1911年5月15日 美國最高法院終審裁定美孚石油公司(即前標准石油公司)壟斷貿易成立。勒令美孚必須在從1911年6月1日開始的6個月內把該壟斷企業分成34家公司。

1911年 美國反托拉斯局起訴美國煙草公司,利用掠奪性定價等方式壟斷煙草業,控制95%的美國香煙市場。該公司被裁定有罪,勒令拆分為16家公司,現在仍在運作的包括雷諾士及英美煙草。

1911年 美國司法部起訴美國鋼鐵公司,指其長期控制市場的50%,但最高法院於1920年宣布其無罪。

1914年 美國《克萊頓反托拉斯法》與《聯邦貿易委員會法》頒布。

1947年 日本頒布《禁止私人壟斷及確保公正交易法》(一般簡稱為《壟斷禁止法》)。

1949年 美國司法部對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提起了反壟斷指控,要求AT&T公司與韋斯特公司相分離。但該案在1956年不了了之,其壟斷地位並未受到損害。

1957年 德國通過首部反壟斷法即《反對限制競爭法》,維護德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

1962年 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第17號條例,該條約規定了適用於限制競爭性做法和濫用支配地位的一般規則,確立了歐盟的反托拉斯法制度。

1969年 反托拉斯局起訴IBM長期壟斷計算機市場,將電腦硬體和軟體捆綁銷售。這宗訴訟是美國政府首次挑戰電腦行業,拖延了13年之久,司法部在1982年將案件撤銷。

1974年 美國司法部再次向AT&T提起反壟斷指控。AT&T公司於1984年一分為八,保留原公司名稱的AT&T只能經營長話業務,被肢解的七個小貝爾如西南貝爾、太平洋貝爾、大西洋貝爾等只能經營市話業務,並受政府的監督和管制。

1976年 美國實行《反托拉斯改進法》,企業並購必須經聯邦貿易委員會或聯邦司法部的審批。

1992年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聯合頒布了《1992年橫向合並准則》,重點規范企業間的橫向合並,如果影響市場結構,就可予以起訴。

1998年5月 美國聯邦政府和19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政府指控微軟公司壟斷。指控微軟的罪狀主要包括,將「探索者」網路瀏覽器與視窗98操作系統捆綁銷售,以終止視窗操作系統的使用許可證為威脅,以捆綁銷售的方式強迫IBM、康拜等個人計算機製造商安裝「探索者」瀏覽器,脅迫網路服務商放棄使用導航者而改用「探索者」。所有這些罪狀都涉及到微軟公司的不公平商業競爭行為。

1999年 美國首例維生素市場的反壟斷訴訟,持續時間長達5年。最終,被告瑞士羅氏公司被處以4.62億歐元的罰款,元氣大傷後於2002年退出了維生素業務。

2000年6月7日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托馬斯·傑克遜將微軟公司一分為二的拆分判決。

2004年5月1日 隨著反托拉斯法的執法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歐盟進行了反托拉斯制度的根本改革,正式實施新的反托拉斯執法制度。

5. 一道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章第2條,第二章第6、7條案例評析
(1)案例摘要
XX市自來水公司自1998年以來一直使用XX市給水設備廠生產的2KG一B型全自動給水設備,1999年1月,市自來水公司與某電腦給水設備廠達成代銷其給水設備的協議,銷售利潤實行3:7分成,自來水公司每名職工集資入股300元成立了「XX電腦給水設備加工廠」,經查該廠無廠房,無設備,根本不生產給水設備,只是代銷某電腦給水設備廠的設備而從中獲利。為了取得銷售優勢,市自來水公司和市給水辦於2000年11月5日聯合下發《關於實驗二次加壓給水設備統一管理規定的通知》([2000]5號)並於11月19日至28日在該市電視台播發。該《通知》第二條規定:「二次加壓給水設備必須採用指定的定型產品,我市一律用某電腦給水設備廠生產的DWS系列定時、定壓、高頻調速全自動節能型微機控制給水設備,一律取消氣壓式給水設備,如採用氣壓式給水設備,自來水公司將不予供水,節水辦不予辦理各種用水手續。」該文件的實施,影響了該市另一給水設備廠的產品銷售。
該市工商局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二十三條之規定,作出以下處罰決定:
一、責令市節水辦、市自來水公司停止實行(2000)5號文件中第二條規定;
二、責令市自來水公司在該市電視台發表聲明或公告,消除影響,以正視聽。由於XX電腦給水設備加工廠無廠房、設備、注冊後也從未生產給水設備,該市工商局依法吊銷該廠的營業執照。
(2)點評
本案涉及到經營者利用其獨佔地位強迫進行交易的法律後果及其責任承擔問題。
第一、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的行為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規定:「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不得限定他人購買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關於公用企業限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該條中所謂「公用企業」是指城鎮中為適應公眾的生活需要而經營的公共利益性質的企業。本案中XX市自來水公司供給自來水,辦理用水手續,是典型的公用企業。該強迫用戶必須購買其代銷的設備,並以不給供水,不給辦理用水手續為要挾,其目的也是為了排擠該市另一給水設備廠的產品銷售,因此自來水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根據該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可以由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的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可根據情節處以5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同時市節水辦作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商品,也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而市節水辦正是政府所屬部門之一,其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的行為已經構成濫用其行政權力,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十條規定,應由其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6. 屬於經濟法的是( ) 公司法 合同法 價格法 保險法

您好,從嚴格的法律區分來說,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破產法這些法律屬於民商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財稅法、中央銀行法、價格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屬於經濟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