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

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

發布時間: 2024-11-18 12:53:19

㈠ 教育教學法規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制的有關概念
(一)教育法制——概括來講,教育法制是指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制度的運行,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教育法律意識、教育法學教育和研究等。 (二)依法治教——指在民主的基礎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應明確以下幾點: 1、依法治教的主體:包括各級行政機關、權力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
2、依法治教的范圍:包括國家機關管理教育、舉辦學校、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教育十分明顯的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經費撥款、舉辦校辦產業、捐資助學等有關教育的活動。 3、依法治教的依據:包括專門的教育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其他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理解「依法治教」這一概念必須與「以法治教」、「以罰治教」相區分。 注意區別「教育法制」與「教育法治」。前者是指與教育法律制度有關的概念,後者則與「依法治教」基本相同。
(三)教育法——是體現統治階級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教育活動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教育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法與某些教材上使用的「教育法規」內涵、外延基本一致;狹義的教育法專指有關教育的法律。我們一般是從廣義上使用教育法的概念。
(四)教育法律規范(簡稱教育法規)——指通過一定的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具有自由內在邏輯結構的一般行為規則。 二、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二)受教育機會平等(三)教育活動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四)權利和義務相一致(五)教育法制統一 三、教育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一)教育法律的功能體現為統治功能和社會功能。
(二)教育法的作用是調整有關教育的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有關教育的活動」,專指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培養人的教育活動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其它活動。
「社會關系」專指前述教育活動中產生的教育內部及教育外部關系。 第二節 教育法律規范
一、教育法律規范的含義和特徵
教育法律規范是由教育法律所確定的人們的行為規范。其特徵與一般法律規范的特徵基本相同,即具有規范性和概括性。 二、教育法律規范的結構
(一)法定條件——法律規范適用的條件和情況。 (二)行為准則——法律規范中指明的行為規則的基本要求。 (三)法律後果——當某種條件或情況出現時。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做出或沒有作出「行為准則」要求的某種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時,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 三、教育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 (一)憲法中關於教育的條款 (二)教育法律 1、教育基本法律 又稱「教育的憲法」或教育法規體系的「母法」。 2、教育單行法律
教育行政法
1、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比較全面、系統規定。 2、規定——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做部分規定。 3、辦法——對某一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規定。 (四)地方性教育法規
1、執行法、補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 2、自主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 (五)教育規章 按照制定發布機關教育規章可分為兩類: 1、部門教育規章 2、政府教育規章
教育法規體系 層 級 形 式
制 定 機 關 第一層次 憲法中關於教育的條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層次 教育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教育單行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第三層次 教育行政法規 國務院
第四層次
地方性教育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 第五層次
教育規章
部門教育規章 國家教育委員會及國務院部委 政府教育規章
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
《教育法》的基本內容
《教育法》分十章八十四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我國教育的性質、方針、基本原則 2、教育管理體制 3、教育基本制度 4、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權利和義務 5、教育經費的籌措體制 6、違反《教育法》的法律責任 《教師法》的主要內容 《教師法》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教育人事法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制定的單行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2、教師的任用制度 3、教師的培養、培訓和考核 4、教師的待遇 5、違反《教師法》的法律責任
另外,《教師法》還對教師的申訴制度作了較為完整的規定。 第三節 教育法律關系
一、教育法律關系的含義及其特徵
教育法律關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表現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聯系的社會關系。 二、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
可以成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機關,其他國家機關,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者、學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其他公民等。 三、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
教育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教育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即教育法律關系客觀
一)物
1、不動產 包括場地、房屋和其它建築設施以及場館等。 2、動產 包括資金、教學儀器設備等。
(二)行為
1、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2、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行為 3、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教育教學行為
第二講 教師與法 第一節 教師的法律地位 一、「教師」的法律含義
法律意義上的「教師」是指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可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 (一)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二)教師必須從教於學校或其它教育機構。 (三)教師具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 二、教師的權利
教師的權利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賦予的權利。是國家對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可以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的許可與保障。
(一)教育教學權(二)科學研究權 (三)管理學生權 (與工作有關的權利) (四)獲取報酬待遇權(五)民主管理權 (六)進修培訓權 (與自身利益有關的權利) 三、教師的義務
教師的義務是指教師依照《教育法》、《教師法》及其它有關法律、法規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而必須履行的責任,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得作為一定行為的約束。 (一)道德義務 (二)教學義務(三)教育義務(四)關心學生的義務 (五)批評的義務(六)提高的義務
第二節 有關教師的法律制度
有關教師的法律制度是指一個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並且推行的教師制度的總稱。通常包括教師資格(許可)制度、職務(職稱)制度、任用制度、培訓進修制度及獎懲制度。 一、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一種特定的職業許可制度,一般包括: (一)教師資格分類 (二)教師資格條件
1、必須是中國公民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4、具有教育教學能力 5、具備規定的學歷或者國家資格考試合格 (三)教師資格考試 (四)教師資格的認定 二、教師職務制度
教師職務制度就是國家對教師崗位設置及各級崗位任職條件和取得的該崗位職務的程序等方面的有關規定的總稱。
(一)職務系列規定 我國設高等學校教師、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學 教師、小學教師和技工學校教師職務五個系列。 (二)任職條件規定
1、具備各級各類相應教師的資格; 2、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3、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具有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知識,能全面地、熟練地履行現職務職責; 4、具備學歷、學位要求; 5、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
。 (三)評審規定 各級教師職務評審的程序、許可權以及評審組織的組成辦法等,教師職務條例都有明確規定。 第三節 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 一、任命制下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 學校靠行政關系來管理和使用教師,所以,教師有義務在工作中服從學校的命令。 二、聘任制下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 學校和教師的關系是以共同的意願為前提,以平等互利為原則,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沒有行政隸屬關系。 第四節 教師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一、學生的權利 (一)接受教育權(二)獲取教育扶助權(三)獲得相應學業證書權(四)申訴權 二、學生的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二)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三)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四)遵守其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和規定。 三、教師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關系(二)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 第三講 教育法律責任 第一節 教育法律責任概述 一、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法律責任有廣義、狹義之分。一般說到法律責任時,是在狹義上使用這個概念的。指法律關系主體實施了違法行為而必須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在法學上又稱其為「第二性義務」。 教育法的法律責任與其它社會責任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必須有法律規范的規定; 2、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3、由違法的教育法律關系主體所承擔; 4、由國家專門機關或國家授權機關依法追究。 二、教育法律責任的種類 教育法根據違法主體的法律地位和違法行為的性質,規定了承擔法律責任的三種主要方式: (一)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紀律處分) 行政處分共有八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二)違反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責任 (三)違反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5種; 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3種。 三、教育法律責任的內容 (一)制裁 1、人身罰 2、能力罰 3、財產罰 4、申誡罰 (二)補救 1、財產補救2、精神補救3、違法行為否定 (三)強制
第二節 教育法律責任的主體 一、教育法律責任主體 (一)國家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二)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三)就學學生及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監人;(四)其他負有遵守教育法義務的公民和法人。
二、教育法律責任主體的歸責要件
(一)有損害事實(二)損害的行為必須是違反教育法(三)行為人有過錯(四)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三、教育法律責任主體的歸責形式
(一)教育行政機關和其它國家行政機關承擔法律責任主要是補救性的,如消除影響、賠償等。(二)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既有制裁性法律責任,又有補救性法律責任。(三)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學校與校長、教師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因其法律地位的不同而不同。(四)學生是特殊的教育法律責任主體,對他們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既不能採取一般的行政處分形式,也不宜採取行政罰款形式,一般採用紀律處分。(五)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雖然其本身並不負有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但因其監護對象的特殊性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六)其他負有遵守教育法義務的公民和法人依侵犯教育法的內容和性質將承擔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

㈡ 教師法規定要提高教師的什麼地位

社會地位
教師的法律地位是指法律對教師職業的定位。這一法律地位,實質上是確立了教師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反映教師職業特徵的權利義務的規定,集中體現了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這一法律地位,同時也為其地位的真正實現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保障。尊重教師、關心教師、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僅是學生和各級政府而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依法建立教師節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
教師法律地位的含義
教師的法律地位是指法律對教師職業的定位。古今中外,對教師的職業曾經有過不同的定位。人類進入21世紀,教育被人們視為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財富的源泉,並被置於社會的核心地位。教育發展離不開教師,教師在人類文化的良性遺傳和學生健全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振興民族、振興教育的整體事業中,教師更負有特殊的責任和使命。對此,我國《教師法》第三條確定了教師的法律地位,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對教師的法律地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身份特徵——教師是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即專門從事某種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對於教師的身份,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定。有的國家把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規定為公務員;有的國家則把教師規定為自由職業者;還有的國家依據教師從教機構的性質,決定教師的職業性質:從教於義務教育機構或國家舉辦的教育機構的教師為公職人員或公務員,從教於非國家舉辦的教育機構的教師為自由職業者。在我國的《教師法》中,教師的身份則為「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是國家在法律上對教師地位的一種認可,並從專業性上對其待遇、工資等給予保障,同時,《教師法》也對教師職業資格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一是學歷要求,教師必須達到規定的相應學歷底線;二是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三是符合與其職業相稱的其他有關規定,如:教師的政治條件、教師的技能、教師的身心素質等。
第二,職業特徵——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按《教師法》第二條的規定,只有直接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人,才屬於教師的范疇。因此,在學校中,只承擔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屬於教師,既承擔行政管理職務或其他專業職務同時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人,也屬於教師。而在學校中未直接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履行教學職責的行政管理人員、校辦產業公司人員、後勤服務人員等,就不能定義為教師,與教師的法律地位也不相同。除教師職務制度外,《教育法》第三十五條還規定了教育職員制度和專業技術制度,據此,他們可以分別被納入教育職員或其他相應專業技術職員類別,其合法權益的保障,適用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而不適用於《教師法》。
第三,從教範圍——教師必須從教於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教師法》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這里的「各級各類學校」,是指整個教育體系中實行學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的學校。而「其他教育機構」主要是指社會上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相連的機構,如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等。此處的「教師」,指傳遞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人才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教師,既包括由國家支付工資的公辦教師,也包括集體支付工資、國家給予補助的民辦教師,還包括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里的教師。
第四,責任使命——教師具有「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具體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指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培養責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注意學生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建設,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教書和育人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教師的歷史使命——是整體民族素質的提高。我國人口眾多,提高全體勞動者的身體、心理、文化各方面素質,是振興國家、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加快民族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在造就千百萬21世紀社會建設人才的基業中,教師負有不可替代的歷史使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十條
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第十一條
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是:
(一) 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二) 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四) 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五) 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六) 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不具備本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取教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二條
本法實施前已經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中任教的教師,未具備本法規定學歷的,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教師資格過渡辦法。
第十三條
中小學教師資格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認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教師資格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有關主管部門認定。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師資格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或者由其委託的學校認定。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公民,要求有關部門認定其教師資格的,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的條件予以認定。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首次任教時,應當有試用期。
第十四條
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不能取得教師資格;已經取得教師資格的,喪失教師資格。
第十五條
各級師范學校畢業生,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國家鼓勵非師范高等學校畢業生到中小學或者職業學校任教。
第十六條
國家實行教師職務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七條
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教師的聘任應當遵循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由學校和教師簽訂聘任合同,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實施教師聘任制的步驟、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

㈢ 教育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

教育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教育法是中國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關繫到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賦予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3)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擴展閱讀

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情況

1、教育法律法規要普及,為依法治教創造良好環境。要把對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普及作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礎性工作,按照普法規劃有組織、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和教育行政執法人員,要首先帶頭學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熟悉教育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2、教育法律法規要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學校負責人培訓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導,在廣大教師、學生中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和法制教育,並面向社會,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法律,促進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職責和規范行為的社會氛圍,為全面實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礎。

㈣ 10月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教育法律救濟

【導讀】教育行業想要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需要一些國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的,教育法律救濟就是其中之一,10月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即將到來,9月就要進行考試報名了,相信很多考生都在緊張的復習中,但是因為教師資格證考試考點比較多,所以需要我們進行單科目復習,把歷年必考的考點進行認真的復習,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10月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教育法律救濟,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教育法律救濟主要運用的法律救濟方式包括教師申訴制度、受教育者申訴制度、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和民事訴訟。

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及特徵

教育法律救濟是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並造成損害時,獲得恢復和補救的法律制度。在教育領域中主要運用的法律救濟方式包括教師申訴制度、受教育者申訴制度、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和民事訴訟。其特徵如下:

1.糾紛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濟的基礎。教育法律救濟制度是與糾紛的處理相聯系的。在社會生活中,糾紛通常表現為某種社會關繫上的利益矛盾與沖突,而這種矛盾和沖突,往往是由某種侵權行為所導致的。有糾紛就要求有解決糾紛的程序和制度,通過裁決糾紛去補救受損一方的合法權益。法律救濟制度也就由此應運而生。

2.損害的發生是教育法律救濟的前提。任何法律上的救濟,都是因為發生了侵權損害,無侵權損害就無所謂救濟。即使發生了侵權行為但沒有造成損害,也不存在救濟問題。所以,就其實質而言,侵權損害是法律救濟的前提。

3.補救受害者的合法權益是教育法律救濟的根本目的。教育法律救濟的目的就在於補救相對人受損害盼合法權益,為其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護。「權力」不需要救濟,因為權力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強制他人服從的力量。而「權利」對別人則沒有任何強制性的支配力,它的運用不能直接制止某種侵害行為,也不能採取任何強制人的措施,因此,權利需要法律救濟制度來。

教育法律救濟的作用

1.保護教育法律關系主體

教育法律關系主要表現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校、教師與學校、教師和學生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教育行政部門等之間的關系。當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法定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通過法定的方式和途徑,請求有關機關以強制性的救濟方式來幫助受損害者恢復並實現自己的權利。

2.維護教育法律的

通過教育法律救濟維護教育法律的尊嚴。通過法律救濟對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違法行政或管理進行矯正,對受侵害的相對人進行法律上的補救,這都是教育法律救濟維護教育法律的性的重要體現。

3.促進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

教育法律救濟可以促進教育行政部門、其他國家機關和學校依法行政和管理,確保其活動的法制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4.有利於推進教育法制建設

隨著教育法律體系的完善,我國開始進入依法治教的階段。在教育法制建設中,通過建立法律救濟制度,加強各級權力機關對教育法實施的監督。

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

法律救濟的途徑是指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請求救濟的渠道和方式。從一般意義上講,教育法律救濟主要有三種渠道,即訴訟救濟、行政救濟和其他救濟。其中後兩種渠道相對於訴訟渠道而言,通稱為非訴訟渠道。

1.訴訟救濟渠道。訴訟救濟,也叫司法救濟,是指相對人就特定的侵權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法律救濟的途徑。這一渠道使相對人在通過其他途徑都不能獲得滿意的救濟時,可以得到充分的補救,因而這是一種較為完備的救濟途徑。從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看,只要符合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受案范圍的,都可以通過訴訟渠道求得司法解決。我國教育的有關法律對學校、教師、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訴訟救濟渠道做了明確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第七十二條的相應規定。

2.行政救濟渠道。行政救濟,主要是指行政申訴和行政復議制度。行政救濟也是一種功能較為完備的救濟途徑。我國《教育法》和《教師法》也進一步規定了受教育者申訴和教師申訴兩種行政救濟方式。

3.其他救濟渠道。其他渠道,主要是指通過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內部或者民間進行救濟的渠道。除了以上兩種渠道之外,在人民調解制度的基礎上,我國將逐步建立校內調解、教育仲裁等其他法律救濟制度。

關於10月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教育法律救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這是綜合素質必考點,希望大家能夠在最後的階段回歸教材,進行考前模擬,查漏補缺,加油!

㈤ 教育法規的功能

教育法規是調整教育活動和教育行政活動中發生的各種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主要指有關教育的專門法律、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規中調整有關教育的各種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條文。

教育法規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規體現了國家教育發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們按照國家的目的和要求開展教育活動。教育法規是國家統治階級統治意志的體現,是國家以法律的形式向各種社會團體和個人宣布的教育規定和指示,明確要求各有關機關、團體和個人必須執行這些條文。
教師資格考試章節知識點歸納,祝你輕松取證。
移動端題庫:http://m.hqwx.com/tiku/jszg/?utm_campaign=hehuoren
PC端題庫:http://hqwx.com/tiku/jszg/?utm_campaign=hehuoren

㈥ 《教育法學》1.為什麼要遵守教育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中國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6)教師資格中教育法的社會作用擴展閱讀

教育法學研究內容分類

其研究內容可分三類。

1、教育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教育法的產生和發展,教育法的概念、本質和特徵,教育法規范構成,教育法的價值和作用,教育法體系,教育權利和義務關系,教育法律責任的概念、本質、種類和認定,制定和實施教育法的一般原理等。

2、教育法基本問題研究。主要是:教育權、受教育權、現代教育行政的法律形式、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權利義務、學校內部及與外部的法律關系、教師的基本權利義務、學生的基本權利義務、舉辦者和管理者的法律關系、教育投入問題法律保障等。

3、教育法運行問題研究。包括:教育法律意識、教育法律秩序、教育行政執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監督、依法治教等。此外,教育判例的選編和評介也日益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以研究教育法的制定為主的教育立法學及以研究教育法的實施為主的法社會學構成教育法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