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企業對合同法的認識

企業對合同法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4-11-23 01:22:53

①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

對合同法的認識: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
(一)平等、自願原則
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合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法律賦予的,同時也受到其他法律規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願」。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實體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某些物品不得買賣,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對此當事人不能「自願」認為有效;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不能「自願」不訂立。這里講的實體法,都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涉及社會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某類合同,需經批准;轉移某類財產,主要是不動產,應當辦理登記手續。那麼,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不能「自願」地不去辦理。
在合同法中,不僅對平等、自願作了原則規定,而且在具體制度、具體規定方面體現平等、自願原則。比較於三部合同法,許多是新規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二,關於合同內容。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並在其他條款中規定,當事人就數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才適用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關於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四,關於格式合同。一是明確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提示義務,《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二是明確規定有些格式條款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三是對格式條款的解釋作出特別規定。《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二)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並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於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於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於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後的特定情況,即後契約階段。《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後契約義務,履行後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三)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一般都納入行政法律關系或者刑事法律關系。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國家通過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那些規定,譬如納稅、工商登記,不得破壞競爭秩序等規定。法律的任意性規定,是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或者排除適用的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或者團體利益。當然,法律的任意性規定,不是永遠不能適用。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對合同的某個問題,當事人有爭議,或者發生合同糾紛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達不成補充協議,又沒有交易習慣等可以解決時,最後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規定。合同法的規定,除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以及《合同法》第38條有關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等規定外,絕大多數都是任意性規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主要適用於合同履行,為什麼要寫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之中,給予高度重視呢?
中國在轉軌時期,由於缺乏搞市場經濟的經驗,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經濟秩序上有些混亂,合同履行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強調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實意義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首先是對當事人說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後,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違反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行政機關說的。行政機關不得干涉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審判機關說的。審判機關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保護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普遍貫徹,那麼,合同這一法律手段,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所以說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綱領,它的作用不僅表現在某一章節、某一制度,而貫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導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指導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訂各項規定,對審判人員如何適用合同法也起著指導作用。基本原則是正確理解具體條文的關鍵。基本原則的第二個作用是補充作用。對合同法的某個問題,法律缺乏具體規定時,當事人可以根據基本原則來確定,審判機關可以根據基本原則解決糾紛。

② 對《合同法》的認識與學習《合同法》後的體會

中國政府幾十年來最重要的勞動法修訂工作眼下已經接近尾聲。此番修訂過程非同尋常,期間如何平衡經濟增長和勞動者權益保護之間的關系問題引發了各界的廣泛爭論。

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提交給最高立法機構的新《勞動合同法》按計劃應可於6月份最終獲得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通過。這項法律草案最初於2005年12月提交,人大常委會今年4月就它和其他法律草案進行了討論。如果6月份獲得通過,它有望於明年正式生效。

百年奮斗史,奧運圓夢時。風霜雪雨,一言難盡;苦辣酸甜,品味悠長。…
中國,沒有奧運金牌的日子
[慈禧與奧運擦肩而過][奧運呼喚天津起]
[中國「看」奧運第一人][中國啞將淚灑倫敦]
彪悍奧運主題曲
[奧運主題歌的難題][老年版北京歡迎你精彩]
博客:[批評巴金,韓寒已經很客氣了]
熱點:[加入劉翔輸了 奧運禮服大檢閱]

勞動法通過的延遲源於一種非同尋常的特殊情況:中國政府就這項法律草案廣泛徵求了公眾意見,並收到了將近20萬份意見書。

就此展開的爭論一度非常激烈。面對國際勞工團體關於勞動法草案有意淡化中國工人急需獲得的保護的抨擊,國內商業團體的評論成為了避雷針。

但是這一過程顯示出中國政府在法律形成方面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不同利益集團和廣大公眾的意見。這種旨在改善透明度的謹慎之舉反映了中國政府保持各方對其法律法規廣泛支持的願望,以及它聽取各方專家意見以確保其法律能適應日益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現狀的需要。

在中國,制定法律的驅動力依然很大程度上來自政治精英。然而觀察家稱,對於勞動法草案引發的各種問題和憂慮,中國政府似乎都認真地予以了考慮和回應。

北京雙城律師事務所(Shuang Cheng Attorneys-At-Law)的律師Alexander May表示,雖說徵求意見期間法律教授、工會、企業等各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但是這種相對公開化的做法還是廣受歡迎的。「我絕對認為這些評論產生了很大的效應。」

中國需要新的勞動法來完善勞動秩序,尤其是考慮到民營部門的快速發展,情況更是如此。許多工人得不到書面勞動合同的有效保護,經常無法按時得到勞動報酬。政府同時還擔心,很多勞工受制於不公正的短期勞動合同因而難以得到發展的機會。

企業游說團體擔心,一旦勞動合同法加強對僱主的要求,則企業可能要因此增加成本,而其在僱傭和解僱問題上的靈活性也會有所降低。同時對於一向被視為政府掌控企業工具的工會在立法程序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也讓他們心存憂慮。勞工權益活動家和商業團體都表示,中國政府在現行法律執行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新勞動法的起草大約始於2004年,當時正值中國政府對勞工不滿情緒以及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日感憂慮之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幫助下草擬出了新勞動法草案第一稿。

草案第一稿提交數月之後,中國領導人作出決定,就此草案徵求公眾意見。此舉雖非史無前例,卻也實屬罕見。在接下來一個月的徵求意見期內,公眾反應相當熱烈,總計提交了191,849份意見,其中大部分來自個人和國內的行業團體,但也有一些來自外國公司。

在外國公司提交的意見中有一份來自時任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的楊森(Janssens de Varebeke)。他在去年致中國人大的一封信中警言稱,「嚴格的規章」可能會增加生產成本,由此「迫使外國公司重新考慮(是否)在中國進行新的投資或是繼續開展業務。」

美國維權組織全球勞工戰略(Global Labor Strategies)則指責包括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在內的商業團體意圖「閹割」這項立法。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於4月26日發起一項運動,敦促中國美國商會的部分會員遠離其稱之為破壞新法的行為。商會的官員否認其有淡化勞動法修訂的意圖。商會發言人表示,它只是和中國的其他一些商業和勞工團體一起提交了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並尋求搞清勞動法草案原件中的幾點具體問題。

圍繞中國勞工問題爭論最激烈的一個焦點是,雖然法案中對中外公司沒有區別對待,但是外國公司的行為准則往往有一個更高的標准。比如說上個月在中國南方城市廣州,就有當地媒體指責麥當勞公司(McDonald's Corp.)和旗下擁有肯德基炸雞(Kentucky Fried Chicken)和必勝客(Pizza Hut)品牌連鎖店的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付給員工的工資低於標准水平,盡管當地政府最後澄清了這兩家公司並無違規行為。

在對新勞動法草案進行了幾個月的商討和研究後,立法機構於去年12月底發布了經過大量修改的新版草案。

修改最多的地方似乎是其中弱化了中國工會的角色。原版草案中有一條規定要求,僱主若想改變工作規章須先提請工會或其他員工組織批准。企業團體對這一條提出了強烈反對。新版草案對這一條的用詞作了修改,變成了:僱主若想改變工作規章須先與工會或其他員工組織進行協商。修改後的這一條顯得模稜兩可,一些僱主擔心,這依然會使工會在企業用人問題上擁有不應有的大權。

草案修訂稿在涉及諸如試用期、非競爭協議、下崗和集體談判等較為技術性的條款的用詞上作出了很多改動。

中國美國商會表示,它對大多數的修改都感到滿意。它說,自己在2006年4月草案徵求意見時提出的意見有四分之三都在修訂稿中得到了解決。目前依然讓人擔憂的是,新草案中關於遣散費的要求有所提高,僱主的成本會因此而增加。

中國歐盟商會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一直涉身草案徵求意見過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官員郭軍表示,新版草案中作出了一些讓步,沒有要求僱主為臨時工提供書面合同,也沒有提供一個解決太多短期合同問題的有效機制。

勞工權益活動家稱,草案修訂稿賦予工人的權利雖然不及要求的那麼多,但(相比第一稿)依然有了相當程度的增強。

國際工會聯盟(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香港聯絡辦公室的負責人多米尼克•穆勒(Dominique Muller)表示,草案給了監管當局更大的權力,而工人們依然沒有成立或者選擇自己工會的自由。

此次勞動合同法相對公開的修改過程讓人眼前一亮,人們期待中國政府在制定其他法律時也能更廣泛地征詢意見。不過,在中國今年計劃制定修改的其他十幾部法律中,絕大多數都不會拿出來廣泛征詢公眾意見。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詹姆斯·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表示,這依然是一個透明度具有選擇性的體系,在近期頒布的並購管理辦法等其他重要法規上,外國公司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有學者表示,中國政府似乎想讓公眾參與度至少從表面來看確是有所提高,然而根據中國的法規,制定法律並不需要走公眾咨詢這一程序。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者鄭愛青表示,可能有更多的技術性法律會向政府部門以外的小部分人征詢意見,且多以學術界人士為主。她認為,對於普通老百姓不太關心的問題,政府不會廣泛徵求公眾的意見。

③ 公司合同怎麼管理

合同管理,不論企業規模大小,都要遵循《合同法》,涉外合同還應遵循簽約所涉及的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慣例等。就內貿經濟合同而言,企業的經濟往來,主要是通過合同形式進行的。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敗和合同及合同管理有密切關系。企業合同管理是指企業對以自身為當事人的合同依法進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以及審查、監督、控制等一系列行為的總稱。其中訂立、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是合同管理的內容;審查、監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須是全過程的、系統性的、動態性的。一般大型企業都制定有自己的內部控制(內控)流程,都會涉及合同管理的內容,應該有效執行。主要內容包括合同起草、合同談判、合同審核、合同簽訂、合同執行、合同變更、組織設置、管理許可權、常見問題處理預案等相近的管理流程。內控流程既是合同管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對合同管理工作評價考核的依據,尤其要強調的是內控流程保護企業利益和從事合同管理的當事人利益的保護傘。切切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您經常接觸合同管理工作,這里根據我的經驗、體會和認識提醒幾點簽訂合同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供參考。(一)合同必須制定的具體明確,不能有彈性的詞語。合同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它不僅能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更是雙方發生糾紛後處理糾紛的依據。因此,設立合同時力求用詞准確具體,謹防彈性詞語的出現,否則很可能給單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如錯將句號寫成頓號,錯將定金寫成訂金等。(二)變更或解除書面形式的合同,應該採取書面形式。(三)合同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單邊條款沒有法律約束力。如:1993年通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後保險法也作出了類似規定。(四)「模楞兩可」有利時無效,無利時有效。當合同既可以作有效解釋,也可以作無效解釋時,只能作無利己方的解釋。(五)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標的的20%,約定的定金超過20%時,違反了法律規定,超過部分法律不予保護。(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法律文書具有嚴格的要求,必須三思而行法律文書有嚴格的要求,不論是民事起訴狀,還是民事答辯狀,律師或者企業的法律顧問都必須三思而行,否則可能給企業或者個人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凡事三思而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七)打官司就是打證據事後簽訂合同,弊大於利。合同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而合同就是當事人雙方發生糾紛後法院處理案件的主要證據,如果當事人雙方在尚未簽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就履行尚不完善的口頭協議,那將後患無窮,因為古人尚知「口說無憑,立字為據」的道理。因此原告起訴後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的,法院只能判決原告敗訴。(八)對上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一定要有定力。持公正心,辦公平事,交誠信友。更多企業相關知識盡在企業法律顧問網。

(3)企業對合同法的認識擴展閱讀

企業應在空白介紹信中明確規定該銷售代表或該分公司可以簽訂合同的金額上限,以及該銷售代表或該分公司有權獨立簽訂合同的時間期限。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狹義無權代理或表見代理行為的發生。在他們的職務停止或者調整崗位後,一定要確保將原先預先給他的空白介紹信、授權委託書和空白的蓋有企業公章的格式合同及時上繳,同時務必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和他有業務往來的關系客戶

④ 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合同法的適用對象

合同法是針對平等的主體關系,適用范圍廣,
勞動合同法是針對不平等(隸屬)的主體關系,適用於企業與勞動者之間,
兩個合同都是我國法律的組成部分。

⑤ 當前勞動合同法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勞動合同法》實施將近兩年來,雖然全面穩步推進,勞動關系總體穩定,但各方面凸顯出來的問題不少,貫徹實施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較多。當前勞動合同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本身存有缺陷。就《勞動合同法》本身而言,有些條款過於原則、不夠明確,有些條款存有缺陷或漏洞。譬如,多數企業反映,《勞動合同法》只注重保護了勞動者的權利,而忽視了企業的權利和勞動者的義務。有些勞動者雖然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但由於受工資待遇等影響,他們說走就走,而對此種情況,《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沒有約束性和懲罰規定,企業對此沒有應對手段。又如,《勞動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對於前兩種合同,《勞動合同法》給予了全面而有力的保護,而對於「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法律保護不足。《勞動合同法》並沒有明確「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的適用范圍和標准,這樣在實踐中就很有可能導致這種合同形式被濫用,成為用人單位規避經濟補償的避風港。用人單位如果與勞動者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不僅合同終止時無需支付經濟補償,而且不用擔心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要求,從而可以大大降低用工成本。再如,《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款也備受爭議。《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根據這一規定,勞動者在遵紀守法、努力工作並能夠勝任的情況下,已經連續兩次簽訂了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希望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該規定在實踐中恰恰起到了反作用,用人單位一般都極不願意與普通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在法律剛性約束的前提下,就千方百計想辦法進行規避,盡量減少第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使該條款構不成條件,從而導致勞動合同的更加短期化。
(二)部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法律認識不足。從企業角度看,部分企業存在規避《勞動合同法》的情況。一些管理本不規范的企業一直把原來沒有全面履行的社會保險等違法成本等同於企業新增生產成本,認為《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實施增加了企業成本,因此對該法的貫徹持消極、規避態度;一些企業對無固定期限合同反映強烈,認為無固定期限合同的簽訂等於給了職工「鐵飯碗」,將勞工保障的代價轉移給了企業,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限制了企業的用工自主權,因此一些地方發生了「華為門」、「沃爾瑪辭工」等「裁員」或「再競崗」事件;一些企業即使與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也不夠規范,合同條款內容比較簡單、空洞,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如勞動時間、加班工資、福利待遇等沒有列入或表述不夠具體。從勞動者角度看,一些勞動者對《勞動合同法》態度也比較冷漠。一般認為,《勞動合同法》試圖通過保護勞動者來實現穩定的勞動關系。但在施行中並沒有帶來一些勞動者的積極響應。一些勞動者不願意簽訂勞動合同,認為簽訂勞動合同將影響自由流動,「捆住」了手腳。特別是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和高技術人員,認為簽訂勞動合同(尤其是長期合同)將影響其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利於自由擇業。而在相當數量的農民工群體中,多數務工人員認為自己農閑上班、農忙務農,如果簽訂了勞動合同就不能來去自由了。
(三)部分行業勞動合同簽訂、履行率低。據在溫嶺市調查,一些行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的中小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這些企業大多數規模比較小、用工靈活,在企業用工管理和政府監管方面均存在薄弱環節,習慣於傳統用工方式,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淡薄。很多中小型企業沒有專門從事勞動用工管理的機構和人員,勞動規章制度缺乏,有的企業是邊建設邊生產,勞動者流動性大,導致勞動合同難以簽訂和履行。一些特殊行業、特殊群體如代辦員、促銷員,非全日制用工、多重勞動關系等多種用工形式並存,造成用工主體不清、關系不明,也影響了勞動合同的簽訂。筆者還注意到,餐飲、娛樂、旅遊等服務業和建築業由於人員流動性太大,很多人在同一單位工作不到一個月就離開,勞動合同簽訂也難以規范。
(四)勞動監察執法力量不足、力度不夠。隨著《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勞動者依法維權意識增強,勞動爭議案件也在大量攀升。這種形勢下,勞動監察部門承擔的職責越來越重要,這也是《勞動合同法》真正執行到位的重要保障。但從目前各級勞動監察部門看,監察網路不夠健全,執法力量普遍不足。據在溫嶺市調查,市、鎮(街道)兩級平均每個監察人員監察企業要在千個以上,監察人員服務職工的比例更達數萬以上,無論是機構還是人員,都無法滿足工作需要,難以實施有效監管。由於監察力量的不足,直接導致監察的力度軟化,帶來較為普遍的現象是,用人單位不給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沒有人去查處;違法用工等損害勞動者權益問題,沒有相關部門去問津;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也沒有人按《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條例》給予處罰。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這部法律在實際執行中大打折扣,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五)相關配套制度仍不夠完善。譬如在社會保險方面,《勞動合同法》雖進一步強化了社會保險制度,但由於現行的社會保險制度不夠完善,不能跨地區自由轉移接續,勞動者跨地區流動時,只能帶走個人承擔部分,而不能帶走用人單位繳納部分,這樣就影響勞動者參保積極性,也使《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意圖落不到實處。又如,勞動保護、年休假等配套制度尚未健全,影響勞動合同的簽定和履行。去年國務院出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雖然對一些條款進行了明確,但仍有一些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再如,《勞動合同法》與《工會法》需要進一步銜接,實際操作中,基層工會組織難以有效組織和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對話,一些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中的工會由於工會領導受雇於企業老闆,很少能真正發揮作用,致使部分企業違法用工等損害勞動者權益問題得不到糾正。
(六)當前金融危機對《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新的挑戰。去年10月份以來,金融危機在全球快速蔓延並深入影響我國,導致國內各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加劇,虧損企業和虧損行業增多,關閉企業數大幅增加;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下降,一些企業裁員增加,有的企業雖不裁員,但提前或長期放假,農民工下崗和返鄉迴流增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突出,使得《勞動合同法》實施第一年就面臨嚴峻挑戰。就企業而言,受經營困難影響,企業欠薪情況增多,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難度加大,有的地方還發生企業主欠薪逃匿事件。就勞動者而言,受就業崗位減少影響,使得崗位競爭更加激烈,許多員工明知企業老闆存在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也只能忍氣吞聲,怕失去工作,生活難以維系。這是當前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⑥ 合同法在會計實踐中的作用

您好,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對於合同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提版高。合同所具有的對於經濟業務權的先導作用,使得合同管理成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位內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許多單位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單位都設立了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或配備了專職或兼職的合同管理人員。我國有關法律法規也把合同管理作為單位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如《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規定,企業法律事務機構(指法律顧問機構)履行管理、審核企業合同,參加重大合同的談判和起草工作的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⑦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與學習《合同法》後的體會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和不足
〈摘要〉 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本文對《合同法》中有關不安抗辯權的規定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其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合同法》 不安抗辯權 優點 不足

不安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成立後,應當先履行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將不能履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可能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所擁有的拒絕先履行合同義務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源於德國法,又稱拒絕權,不安抗辯權制度是大陸法系的一項傳統制度,它與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一起,對雙務合同中的先履行一方提供了法律保護。我國新修訂的《合同法》在承繼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了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並結合我國國情,對傳統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加以改進,在適用范圍、適用條件、救濟方法、對行使權利的限制和對濫用不安抗辯權的補救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系。它體現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合同欺詐、保障交易安全、實現有序競爭的立法意圖,也體現了我國合同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合同制度及國際商務合同貿易規則的接軌。

《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的規定
我國的《合同法》對不安抗辯權制度做出了如下規定: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九條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優點
與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有關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相比,我國的《合同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對行使條件作了更充分詳細的規定。
按照傳統理論,不安抗辯權的應用應具備如下條件:(1)須因雙務合同互負給付義務;(2)須合同雙方特別約定一方應先履行義務;(3)須在雙務合同成立後對方發生財產狀況惡化;(4)須對方財產顯著減少,可能難以履行。然而財產的減少並不是相對人不能履行或不願履行的唯一原因和表現,商業信譽的喪失,技術機密的泄露以及其它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相對人履約能力的喪失。因此傳統大陸法中對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僅限於「財產顯著減少,有難以履行的可能」的規定就顯得過於僵化,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的《合同法》突破了這個限制,把商業信譽的喪失作為判斷相對人失去履約能力的標准之一,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立法原則。同時,《合同法》還通過第六十八條第四款的概括性的規定,把一切有害於合同履行的行為都包括到相對人喪失履約能力的判定標准當中,大大拓寬了不安抗辯權的使用范圍,給合同的先履行方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護。
二、既反映了先履行方的履行權益,又充分照顧到後履行一方當事人的期限利益。
從《合同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合同先履行方並沒有獲得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者要求對方提前履約的權利,在中止履約並盡了通知義務後,先履行方只能處於等待的狀態之中,而無權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約。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因為後履行方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其履約能力降低、難以履行的狀態可能只是暫時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還可能恢復履行能力。如果在履行期限屆滿前就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提前履行,會對後履行方造成額外的負擔,進一步降低其履約能力,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法律不能為了避免一種不公平的後果而造成另一種不公平,因此不給予先履行方要求後履行方提供擔保和提前履約的權利體現了對後履行方的保護。同時,《合同法》對後履行方提供擔保的行為並未作任何的限制,後履行方為了避免對方中止履行後可能造成的損失,也可以自願提供擔保。這一規定充分體現了《合同法》的先進性。
三、進一步完善了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的救濟方式。
不安抗辯權規定先履行方在有充分證據證明後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約能力時可以中止對合同的履行,一旦對方提供了充分的擔保,則應繼續履行義務。但如果後履行方不提供擔保,那麼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辯權之後,是否可以接著解除合同呢?許多國家的法律對此的規定十分模糊。這種救濟方式的不明確導致了先履約方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護。我國的《合同法》明確規定:後履約方「在合理期限內未能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並進而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先履行方提供了明確的救濟。

《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制度的不足
一、由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有關規定與不安抗辯權制度間存在矛盾。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這條規定是由英美法系的預期違約制度引入的,它給與了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權利。法律並沒有限制這種權利適用於何種場合,因此可以認為這條規定對同時履行和先後履行兩種場合都是適用的。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債務時,另一方當事人適用第九十四條規定,直接享有解除權,這與英美法系對明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是相同的。但當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時,既可以解釋為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不履行主要債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這是英美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又可解釋為第六十八條第四款「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時另一方當事人只享有不安抗辯權,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等待相對人提供履約保證,但無權直接解除合同,這是大陸法系對默示預期違約的處理方法。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在了同一部法律里,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的矛盾。如果賦予先履行人選擇適用第九十四條的權利,則極有可能造成先履行一方濫用合同解除權的局面,使得第六十八條所設置的一系列旨在保護後履行方合法權益的措施形同虛設,從而損害了後履行方的期限利益。這個問題是我國新《合同法》對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相關制度的融合還不夠徹底造成的,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加以解決。
二、舉證責任過重。
與英美法系的默示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的不安抗辯權制度允許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不同,我國合同法對舉證責任的要求相當嚴格。《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應當負舉證責任,這是各國法律所認同的,但即使在市場規則比較完善的國家,要取得「確切證據」也決非易事,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法制環境還不完善,要掌握「確切證據」相當地困難,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不允許當事人有較低限度的主觀判斷,雖然可以避免當事人不當行使或濫用不安抗辯權,但卻大大增加了當事人使用不安抗辯權的成本,有違設立不安抗辯權的初衷。因此可以在要求先履行方負舉證責任的同時,要求後履行方負一定的反證責任,以減少不安抗辯權的使用成本。
三、「適當擔保」含義不清。
《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當後履行一方提供了「適當擔保」後,先履行一方應恢復合同的履行。但對於「適當擔保」的「適當」程度,法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給先履行一方留下了可乘之機。先履行一方可以以擔保不適當為名拒絕履行其本不願履行的合同,從而造成後履行一方的損失。因此應當對「適當擔保」做出明確的司法解釋,使法律更清晰。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國的《合同法》將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制度和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有機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不安抗辯權制度,體現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時代潮流,代表著世界民商法發展的趨勢。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權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和庭審實踐共同加以解決。

⑧ 如何理解合同與合同法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法律是關於市場交易規則的法律,不僅與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也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是"適用頻率最高"的法律之一。在法律院校、系的教學計劃中,計劃沒有不設合同法課程的。在非法律院校、系的教學計劃中,也經常設置合同法課程。合同法律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組成部分,將其作為獨立的課程來設置,說明了合同法律的重要性。
《合同法》是高職高專系列教材的一種。本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為依據,系統、全面地介紹、闡釋了合同法基本原理、基本規則。該書的特色是:第一,緊密聯系中國實踐。該書每章都設置了因例,通過因例,使學生產生興趣、進入角色,並在教材中對因例作了簡要說明;每章之後,又以案例的方式提出思考題,使學生能夠對法律現象有直觀的了解、加深對法律規則的理解。第二,針對性強。該書充分考慮到了高職高專的特點和應當具有的知識結構,既闡述了法律的一般規定,也介紹了一般理論,注意了基本知識、基本觀點、基本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使讀者對中國合同法能有正確的認識,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文筆簡潔、流暢,篇幅適當。

⑨ 談談你對合同法的認識。

A有限責任公司經營4年後的轉產導致一台價值1000萬元的精密機床閑置,公司董事長甲欲將機床賣給熟悉的B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10日,甲向B公司總經理乙發送郵件,乙在8月16日收到郵件,表示願意購買。甲於8月18日與乙簽訂合同,約定機床作價950萬元,甲公司需在9月20日前交貨,乙公司在交貨後15天內付清款項。9月5日,A公司發現B公司經營惡化,通知中止交貨並要求提供擔保,B公司拒絕。一個月後,B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A公司提出解除合同,B公司不同意。A公司的股東會決議規定,精密機床的處置需股東特別決議決定;B公司董事會授予總經理乙的許可權為500萬元,超過此金額需由董事會集體決議。A公司解除與B公司的合同後,與C公司簽訂買賣合同。A公司於同年11月3日將機床交付給C公司,C公司於11月10日以匯票方式支付貨款。

合同法中提到,合同一旦簽訂,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雙方應遵守合同條款,如一方違約,另一方有權採取法律手段維護權益。在本案例中,A公司與B公司簽訂合同後,B公司未能按時支付款項,導致A公司決定解除合同,這一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然而,在解除合同過程中,涉及到合同的解除條件、違約責任、損害賠償等方面,需要依據合同條款及法律規定妥善處理。

票據法中強調票據具有文義性特徵。出票人和其他債務人不能以此為由對抗合法持票人。在A公司與C公司的交易中,C公司通過匯票支付貨款,這一支付方式符合法律要求。匯票作為一種票據,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合法持票人可以據此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出票人和其他債務人不得以合同條款、交易背景等為由對抗持票人的合法權利。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合同法和票據法中的相關規定。在商業交易中,雙方應充分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交易的合法性與安全性。在合同簽訂、執行及爭議解決過程中,應依據法律條文和合同約定,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避免法律風險。

熱點內容
我國勞動法不認可雙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1-23 12:06:33 瀏覽:890
司法仲裁委員會 發布:2025-01-23 12:05:17 瀏覽:306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
路鋼律師 發布:2025-01-23 11:32:00 瀏覽:489
上市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11:09:55 瀏覽: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條件 發布:2025-01-23 10:55:41 瀏覽:504
法院不支持20 發布:2025-01-23 10:40:01 瀏覽:161
法院招財務 發布:2025-01-23 10:05:18 瀏覽:808
荊州法官助理 發布:2025-01-23 10:00:17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