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司法解釋上位法

婚姻法司法解釋上位法

發布時間: 2024-12-05 01:35:26

1. 老年人權益法與婚姻法哪個是上位法

您好!就法的效力位階而言,法可分為三類,即上位法,下位法和同內位法。這是從容法的淵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為上位法,它之下生效的為下位法。比如說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憲法就是上位法,因為其他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婚姻法》法律效力同等,屬於同位法。謝謝閱讀!

2. 修改了婚姻法,我還不如去當小三或自己單過。

太偏激了,如果想要錢作為保障可以多要點彩禮,還有你父母給的陪嫁男的回是沒權利得到的,離婚也全是歸答你,這是有法律保障的,並且你們結婚後所得的收入都算共有財產,如果是男方過失離婚他肯定損失也大,房子是可以寫你名字的,別忘了,前提是要有結婚證。
說結了就離是不對的,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這點我也很贊成你,女人結婚經濟一定要獨立,假如加個男的沒本事你還是吃苦,不能指著男人活,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天天圍著男人轉的女人是沒有魅力的,就算你失去他你還會有工作,還會有其他男人追求上進的呢,這是我所堅信的。還有,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能讓男的覺得犯錯你總會原諒他的,一定要讓他害怕失去你,還有如果人父母掏錢給買的房子給你住那是拿你當家人,就算你得不到也不能怨人父母,當然你可以要求加你名字,如果堅持不肯加,也不能鬧到撕破臉,最好讓你父母提出來。如果是他買的或者他首付後面你們一起還款,記住一定要求加上你的名字,這年頭男的不一定出去找女人,但一定會有不要臉的賤女人會主動勾引你丈夫,你不能什麼都不準備。
還有和婆婆公公打好關系,如果你老公有什麼不對他們只要講理就肯定會幫著你的,

3.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否對女方不公

內容提要: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司法解釋三中有兩條引發網路熱議,第七條規定婚後父母買的房只認定為子女一方的個人財產,第十條明確規定婚前個人貸款買房歸產權登記的個人。這兩條都涉及到目前家庭共有財場中最核心最具價值的財產:房子!對此的爭議不僅涉及到現代物權概念與傳統中國家庭財產家系主義的理念分歧,還涉及到性別平等的議題。
關鍵詞: 物質化 算計 恐婚 保障 回歸 道德
2011年8月12日,歷時三年多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台並實施,重點對「婚前貸款買房、父母出資購買的房產,離婚時如何分割」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在19個條款中,涉及到財產的條款佔了大半。該司法解釋一出,立即引起公眾極大的關注與爭議,主要集中在了「房、錢、娃、權」上。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杜萬華在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上強調,「(制定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是以實際情況中發現的問題來起草,不追求司法解釋邏輯上和體例上的完美。」最高人民法院對這些問題做出解釋的初衷是平復社會矛盾,平衡社會利益沖突。但我認為,該解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避免地把「物質利益」的陰影投射到婚姻關繫上,可能影響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認識。另外,其條款對婦女權益的保障也略顯不足。
新婚姻法這些規定的出台有以下幾點背景原因。
一是市場化、高房價等等所帶來的價值觀的扭曲和婚姻觀的不正確。毋須諱言,高而不下的房價沉默了年輕人的夢想和激情,在種種壓力下他們變得世俗甚至「憤青」,擇偶觀正是這種心態的集中表現。「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在寶馬上哭而不在自行車上笑」等等,折射出部分人對待婚姻的非理性和誤區性。新婚姻法的相應條款有助於釐清界限,明晰權利,對於避免由於上述原因帶來的更多爭議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今年來我國離婚率連續增長,離婚案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的離婚案達46.5萬件,較去年同期又增長了17.1%。這已經是我國離婚率連續7年高增長。這是誤入歧途的婚姻觀的現實表現,人們忽視了婚姻的溫情性,「閃婚閃離」等等層出不窮。新的司法解釋更加尤其明確了離婚時對於房產等敏感重要的財產權屬分配,使得法官判案有法可依,更加提醒人們將相濡以沫、白首偕老等等美好的詞彙找回並在生活中得以體現。
針對案件中相對集中的反映出婚前貸款買房、夫妻之間贈與房產、親子鑒定等爭議較大的問題,亟需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標准。最高人民法院遂於2008年1月啟動了《婚姻法解釋(三)》的起草工作。經過充分論證,特別是在廣泛徵求、認真匯集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後,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了《婚姻法解釋(三)》 。希望通過新解理清權屬,公平認定、分配共同財產,防止因離婚而引發的社會矛盾,特別是被子女離婚牽涉到的父母財產流失的嚴峻社會問題。
婚姻法新解出台後引起各方的激烈博弈,持肯定和否定的人群各佔一半。我對婚姻法新解持有質疑,甚至有些不接受。其中婚姻法第七條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第十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這倆條涉及房產方面的條款是最有爭議的。我認為婚姻的本源是:私有財產需要合法子嗣繼承和男女雙方需要有相對穩定的關系以照顧子嗣。
這倆條條款不可避免地把「物質利益」的陰影投射到婚姻關繫上,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婚姻和家庭的認識,可能會將婚姻變成一場宮心計。精細地算計有朝一日勞燕分飛時,房子、車子、票子、孩子該如何瓜分。精英們為婚姻贖身,無所不用其極。離婚拉鋸戰中,傷心的女人,求助律師能拋出錦囊,扼住前夫的咽喉。而律師們則以洞悉世事的口吻教導姑娘們,買房時臉皮厚點,如果不出資,最好還是把名字寫在房產證上,這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搶在婚姻這家合資公司散夥前,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就有安全感了么?該是我的,據理力爭,把錢終於牢牢抓到了手裡,卻為何落寞卻如影隨形呢?更何況,如果這么較真,這樣無趣,我們幹嘛還要興師動眾折騰著結婚呢?
結婚本是我愛你,從心底里喜歡你。我們結婚吧,我願意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幸陪你走一程,我不希望,我們有那些世俗的沒完沒了地算計。但是如今,在司法解釋三的背景下,甚至有人提議,如果步入婚姻殿堂,就必須放下感情,面對殘酷的財產公證,才能保障自己應得的權益。司法解釋三打破了許多年輕人對婚姻的浪漫期待,給年輕人對婚姻家庭的認知帶來巨大沖擊。有的人婚前就開始盤算財產的事情,結了婚也會擔心不安全。
在網上調查中,當被問及「此次司法解釋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時,47%的網友選擇「離婚率會上升,國人的婚姻價值觀、女性擇偶觀、生育觀會發生重大變化」,另有近23%的網友則認為「這體現了人們對婚姻的信心不足,『恐婚族』隊伍會壯大」,僅有7%的人覺得「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婚前財產個人所有,婚後財產夫妻共有,這是2001年婚姻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參與調查的網友中,有超六成的人認為「新司法解釋對財產分配的強調會使婚姻過於計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恐怕這以後很多女性再不敢輕言嫁人了。一段婚姻破裂,以前可作為共同財產分割的房子,如今已經成了一方的私有財產。有網友戲稱,好的方面說,婚姻法的新解倡導了女性獨立,不靠男人靠自己;壞的方面說,女人們都不嫁了,光棍就多了,同時因為對房子的需求變大了,房價也會更加高漲。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釋的初衷是平復社會矛盾,平衡社會利益沖突。但有人認為,該解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可避免地把「物質利益」的陰影投射到婚姻關繫上。
而且,此次解釋三中的部分條款仍有些美中不足,是不完善的。婚前一方按揭購房多認作一方的個人財產,而對方只能分得婚內所還貸款的一半。此次解釋三是採取的折中的做法,讓配偶方離婚時能夠享受增值部分,這實際上是保障了『弱勢方』的利益。但是,如何公平合理地計算配偶應分享的增值,最高法並未給出具體的公式,只是給出這樣的寥寥數語:「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該條款的真正用意是要考量婚後還貸部分對於房屋增值所做出的貢獻,離婚時再根據貢獻大小給予配偶補償。同時在決定將此房屋判歸非婚前按揭貸款購房一方當事人所有時,首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判決由取得房屋所有權一方將夫妻共同還貸支付款項及其所對應財產的增值部分的一半向另一方支付補償;二是妥善處理尚未歸還的銀行貸款,一般應當判決取得房屋權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繼續還貸的義務。但是,在中國,結婚時,一般是男方負責買房,女方負責裝修或是傢具家電。而到了離婚時,男方的房屋早已是天價,而女方的裝修或是傢具家電卻變得一錢不值。因此,在司法解釋三的語境下,女性應轉變自己陳舊的思想觀念,參與到買房這件大事中來。
結婚不易,離婚更難。當婚姻更加物化,它也就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貫徹落實《物權法》之後,確實會有與《婚姻法》產生交叉和銜接的問題,客觀上也使女性產生了一定的危機意識。據了解,我國現行的《婚姻法》中,其實已經有對婦女進行保障的條款,如家務勞動補償制度(婚姻法第四十條: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但實際操作中,此條卻形同虛設,因為該條有個前提條件是,雙方財產實行分別所有制。在中國幾乎沒有家庭是夫妻財產分別所有的,而且一般實行AA制的家庭,財產都是比較多,生活較好的,家裡都有傭人,也就談不上做家務了。
此外,《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該條被稱為婚姻法中的「經濟幫助制度」。我國現行《婚姻法》所確立的離婚救濟制度主要由家務勞動補償、經濟幫助和離婚損害賠償三個部分組成。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在社會生活中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離婚糾紛中受損害及弱勢配偶一方的合法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這次《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公布後,社會反響強烈,婚姻中對弱勢群體的救濟及利益平衡問題日益突出,但最高人民法院不能承受之重,應由上位法來加以解決,現行離婚救濟制度應該被更為完善的夫妻離婚後扶養制度所取代,從而保護婚姻當事人人格平等和離婚自由的精神。
我們一直批判的充滿銅臭味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離婚時的財產分割有兩種制度。美國有10個州在實行共有財產制,一個州在實行公平分配財產制。共有財產制強調夫妻的任何財產、收入、增值或債務基本5/5分配。從法律文本來看,這些共有財產包括婚前財產,除非有婚前協議。而公平分配財產制則強調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收入、增值或債務都進入分配;當事人要盡可能地創建一個合理的戰略來爭取權益。在涉及到離婚財產分割時,法院會酌情考慮夫妻婚姻關系持續的時間、夫妻的生活水平、子女實際需要等因素,在分割雙方婚前及婚後財產時,一般不拘泥於個人或共同財產的范圍,以保障弱勢方離婚後能繼續原水準生活的前提,並且在分割財產時強調需求而非簡單的財務貢獻,通常這種規定的實現以贍養費為依託。
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在分割家庭財產時採用和分割公司財產完全不同的邏輯,就在於大家都明白:家務勞動、養育孩子、家庭照顧等人類重要的勞動沒有被納入到報酬體系中,因此,法律有義務保護承擔這些勞動的人的權利,而這部分人主要是女性。因此,在全世界都很難找到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分割家庭財產以財產來源作為最重要的分割依據。
所以,我反對新解的理由是:它是一種性別隱性歧視:即對所有的人都施以相同劃一的要求和標准,而這個劃一實際上是把男人看作是客觀和標准,沒有看到性別在具體語境中不同的地位。
首先,從各種數據來看,無論是家務勞動還是養兒育女,女性在家庭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比男性大,並因此不得不付出職業發展的代價。而這代價不僅要在婚姻存續期間付出,在婚姻結束後,由於耽擱或滯緩了職業發展的腳步,在婚姻解體後,女性依然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離婚法都要保障女性的重要理由。如果家庭最具價值的財產在離婚時不考慮女性的這部分付出,那麼實際上就抹煞了女性的這部分勞動,這是一種嚴重的歧視。
其次,長期以來,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流行男方准備房子,女方負責裝修或者家電等嫁妝的任務。房子一直是保值或增值的,而裝修和家電等卻在貶值,因此,即使在結婚的時候,男女雙方的父母付出了等值的貨幣,在離婚時,男方付出的得到了保障,而女方付出的完全被抹煞了。因此,該司法解釋完全不顧及原來的習俗做法,僅從物權角度來處理財產,損害了女性的利益。
再次,該司法解釋不考慮現實已經存在的婚姻中的不平等狀況。暫且不論男性的婚外情幾率更高,但從婚姻市場上來說,離婚後的男性和女性的處境是很不相同的,女性更容易因為離婚和年齡增長而貶值,男性卻可以通過金錢來彌補。如果財產分割不考慮已有的不平等,反而雪上加霜的話,那麼女性的處境會更艱難。
市場的邏輯是弱肉強食,而法律和政策不能以同樣的邏輯來進行,必須要考慮到保護弱者的利益,才能獲得事實上的公平。此司法解釋完全沒有保護弱勢群體的意識,反而站在強勢一方的立場上,無視家庭財產的特點,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僅用財產來源來處理復雜的家庭財產,這是需要強烈抵制的。它不僅會損害女性的利益,從長遠來看,也必將損害男性的利益。因為這一司法解釋將會調動個體人性中的「惡」。
第一「惡」:家庭必須要有妥協和分工才能維持和發展,而該司法解釋逼迫人們不能為家庭作任何的犧牲,不能承擔家務勞動,不能為了養育孩子耽擱自己的發展,否則,在離婚時,你將什麼都得不到。
第二「惡」:家庭成為了算計的場所,只有在婚姻存續期間明確財產的歸屬才能放心,否則,你不爭取自己的權益,沒有法律會為你證明你的付出。(比如今天出台的房產證加名字不交契稅,就是因為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證明的重要性。)
第三「惡」:強勢者在剝削弱勢者時更加理直氣壯,因為有了法律依據,就可以更加肆無忌憚,而弱勢群體會更加無處伸冤。結婚多年的外來媳,無論為家庭做出過什麼樣的貢獻,離婚的時候將「活該」一無所有,家庭的倫理道德進一步崩潰。
該司法解釋,就像幾年前做好事被訛的法庭判決一樣,將會不斷地調動起人們人性中惡的一面,因為人們發現,傳統的好妻子好母親在司法判決中一定是吃虧的。隱性的性別歧視最終導致的不僅是女性利益受損,還會導致家庭分工的沖突。
公共政策作為指導社會發展,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和依據。它的利益傾向應該要服務於政策主體的利益,應該要照顧夫妻雙方的利益,但現在的婚姻法新解,卻在婦女利益方面存在欠缺。而且,它缺少一種預見性,可能會導致很多不好的影響,AA制夫妻,婚姻物質化等等。
婚姻法執行至今已經判決出很多錯案,很多婦女被丈夫凈身出戶,得不到應得的補償。其中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一對夫妻婚前購買100萬元的房產,男方首付30萬元,餘下70萬元,20年中每月還款5000元。女方產後在家操持家務,男方一人還貸。婚後10年雙方離異,房產增值到300萬元,產權歸男方,男方償還女方4萬元貸款,並酌情補償10萬元。40歲人老珠黃的女方帶著14萬元現金默默離場,40歲一枝花的男人坐擁豪宅滿面春風。在日常生活中,女方可能在家庭中承擔家務、撫養子女、照顧老人等等,這些是不可計算而真實存在的隱性付出,離婚時,妻子付出的消耗品加上隱性付出,將使離婚婦女遭受心靈和財產的雙重損失。
我認為婚姻是不應僅靠法律來約束,更應通過精神建設來正化,通過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道德觀來教育、發展和弘揚。首先,婚姻中原本重視的互相扶持、互相敬愛等等核心思想,是法律無法通過條文來約束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婚姻,對家庭這個社會基本單元進行有效的思想引導,通過樹立典型、弘揚傳統等等方式,倡導婚姻本質的回歸。其次,新婚姻法在操作性上,還可能面臨著種種問題。比如「房產加名稅」、「第三方贈予收回」等等,在實際判決案件上,仍有一個摸索、探究的長期過程。而法律究竟能否在道德滑坡的時候止住向下的加速度,還有待後期的實踐結果。最後,我們應該看到,當前唱紅歌、重孔儒等等一系列活動,是對精神文化的重新重視。在法律之前,我們也確實更應該重視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建設,有機地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市場經濟精神文明、先進文化思想等等加以融合,建立完整的社會倫理道德體系。
法律不是萬能的,好的法律環境還要有道德基礎才能支撐。我們完善法律,更要完善道德,最後,通過道德的完善,努力讓婚姻回歸愛情本質,不要讓婚姻物質化。

4. 上位法的適用規則

一、《立法法》確立劃分法律位階的標准或規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央立法優於地方立法。當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發生沖突時,中央立法處於優位、上位,地方立法無效。在法律效力等級問題上,中央立法構成上位法,地方立法構成下位法。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以及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高於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及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二、同級權力機關的立法高於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當同級的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立法發生沖突時,權力機關的立法處於上位、優位,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無效。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高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屬於上位法,行政法規則屬於下位法。同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三、同類型的立法根據其立法主體的地位確立法律位階關系。在權力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在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國務院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法律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四、權力機關(這里僅指人民代表大會)及其組成的常設機構(人大常委會)之間,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效力等級高於其常設機構即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但是《立法法》並不是對所有的法律淵源都作出了法律位階的規定。如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均是立法法未明確規定位階的特殊關系。雖然《立法法》第86條規定了當以上類型的立法發生法律沖突時法律適用規則,但這種規定不屬於法律位階的規定。因此,並非所有的法律淵源均可以納入法律位階的序列。 二、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的情形
針對同一事項或適用對象,不同位階的法規性文件都對其作出規定且是在下位法的規定與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時,才能適用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適用規則,否則這個規則不能予以適用。
什麼情況下下位法與上位法規定的「不一致」或「相抵觸」呢?
在《立法法》中,對相同位階(或者准相同位階)的法律規范,其使用的法律用語是『不一致』,對不同位階的法律規范之間,使用的是『相抵觸』。[11] 「不一致」與「相抵觸」是什麼關系?
「不一致」表示法律規范規定的區別,這種區別有兩種:一種是法律法規允許的區別,是法律規范合法性的判斷,例如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對法律、法規的變通規定,這種變通規定就是法律法規允許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能夠被司法適用,其依據《立法法》第81條的規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再如根據授權制定的經濟法規,也可以對上位法作出變通規定,並且這種變通規定能被司法機關優先適用,「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可以看出,這種不一致是有國家授權法的許可,也只有在此前提下下位法才能優先適用。
另外一種「不一致」是指法律法規不允許的區別,這是法律規范不合法的判斷依據,是無效的,不能被司法機關適用。這種「不一致」也就是不同位階法律規范之間的「相抵觸」,這可以從《立法法》第7條、第63條、第64條、第78條、第88條、第90條、第91條規定中看出。司法實踐中適用「上位法優於下位法」規則時,它所指的「不一致」強調的是「相抵觸」。《立法法》中的「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指的就是「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的情形」。因此准確地講,適用於不同法律位階的規定不一致時,就是指不同法律位階法律規范的相抵觸、相沖突。
三、什麼是「相抵觸」
怎樣判斷不同位階法律規范的「相抵觸」問題,我國有學者從相反的角度總結也了幾種「不相抵觸」的情形[12]:1、所謂不相抵觸,就是制定某一地方性法規必須以憲法、法律或行政法規對某一事項已有相關規定為前提,以這種相關規定為根據,否則就是相抵觸。2、所謂不相抵觸,就是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與憲法、法律或行政法規已有的明文規定相沖突、相矛盾、不一致甚或相反的規定;3、所謂不相抵觸,就是地方性法規除了不得作出與憲法、法律或行政法規已有的明文規定相抵觸的規定外,還不得作出與憲法、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基本精神、規則相抵觸的規定
實際上,如果能夠總結出不同位階法律規范「相抵觸」的判斷標准,司法實踐就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就不必拘泥於「相抵觸」概念理解的差異性。基於此,有學者對這些標准進行了列舉,即在有上位法的情形下,下位法如有以下情形之一即構成與上位法的「相抵觸」:
1、擴大或縮小制裁許可權,減少、變更或增加制裁條件或手段、幅度;
2、擴大或縮小承擔義務者的范圍、性質和數量,增加、減少、變更特定對象的義務或改變義務承擔的條件;
3、擴大、縮小或改變權利的范圍、性質和數量,增加、減少、變更相對人權利或改變享受權利的條件;
4、擴大或縮小特定術語的內涵、外延,以至引起不同的法律後果。
2004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法[2004]96號)具體確定了行政審判中,認定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情形,並執行「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司法適用規則。該通知規定:「從審判實踐看,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常見情形有:下位法縮小上位法規定的權利主體范圍,或者違反上位法立法目的擴大上位法規定的權利主體范圍;下位法限制或者剝奪上位法規定的權利,或者違反上位法立法目的擴大上位法規定的權利范圍;下位法擴大行政主體或其職權范圍;下位法延長上位法規定的履行法定職責期限;下位法以參照、准用等方式擴大或者限縮上位法規定的義務或者義務主體的范圍、性質或者條件;下位法增設或者限縮違反上位法規定的適用條件;下位法擴大或者限縮上位法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下位法改變上位法已規定的違法行為的性質;下位法超出上位法規定的強制措施的適用范圍、種類和方式,以及增設或者限縮其適用條件;法規、規章或者其他規範文件設定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行政許可,或者增設違反上位法的行政許可條件;其他相抵觸的情形。」 四、「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適用規則的例外:下位法的優先適用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的司法適用是有一定條件的,即當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且下位法無效。但是,如果下位法的制定根據上位法的授權或下位法是對上位法的實施性規定並且沒有違反上位法的規定,則會出現「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適用規則的例外:下位法的優先適用。
(一) 變通規定的「下位法」的優先適用
為了保證上位法的實施,在考慮一些地方的特殊情況,上位法給予下位法主體一定程度的立法變通權,允許下位法主體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上位法作一些變通規定,這種變通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優先適用。
變通一詞,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依據不同情況,作非規則性的變動」。所謂法律的變通規定,是指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授予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法律、行政法規授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立法權的情況下,允許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適用的並且與法律或行政法規有不相一致內容的法律規定。
《憲法》第115條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機關行使《憲法》第三章第五節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憲法》第11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立法法》第81條規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作變通規定的,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的規定。」
根據憲法與《立法法》的規定,一些法律法規在條文中明確規定了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的變通權。比如:民法通則第151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規定的規則,結合當地民族的特點,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單行條例或者規定。……」;婚姻法第36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可以依據本法的規則,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某些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繼承法第35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規則,結合當地民族財產的繼承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
然而下位法的變通規定需要遵守一些法律的限制:1、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不得對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規則作出變通規定;2、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作出變通規定;經濟特區法規不得對憲法作出變通規定;3、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不得對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經濟特區的法規不得對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經濟特區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二) 實施性規定的「下位法」優先適用
下位法的立法主體一般可以有兩種立法職權,其中之一就是為貫徹實施上位法的規定而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而作的實施性規定。憲法第89條、《立法法》第56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執行法律的規定而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做出規定;《立法法》第64條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就「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作出規定;憲法第90條第2款、國務院組織法第10條、《立法法》第71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部門規章可以就「應當屬於執行法規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作出規定;《立法法》第73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就「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作出規定。以上是《立法法》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作為下位法時,它的許可權或內容之一就是對上位法內容的具體化。「就其內容而言,實施性規定針對上位法的相應規定而作出,但較之上位法其內容更為詳盡和更有操作性。」[14]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下位法對上位法作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實施性規定不僅必要而且重要,尤其是地方性法規更是如此。有學者談到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性規定」必要性時,提到:「法律、行政法規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最高國家行政機關進行的中央立法,其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各地方都應當一體遵循。但也要看到,由於我國是一個大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差異很大,東南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城市和農村,情況很不相同,因此,法律、行政法規的有些規定往往只能比較概括,以適用各地方的不同情況,這就為地方性法規留下了很大的空間。」[15]下位法「實施性規定」這種特殊地位決定了妥善處理其與上位法的適用關系的重要性。 五、結論
將下位法實施性規定與上位法的關系,概括為「效力優先與適用優先」,「前者是指上位法在位階或者法律效力上高於或優於實施性規定,在實施性規定與其發生抵觸時,適用上位法的規定,體現的是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者是指在實施性規定與上位法不抵觸時,下位法可以優先適用與援引。適用優引是以效力優先為前提的。」[16]其實這揭示了下位法「實施性規定」的優先適用是有條件的,即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
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還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上位法已作修改或廢止,但作為實施性規定的下位法仍然存在,如何認定這樣的實施性規定的法律效力以及適用問題時,往往在執法中發生爭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中指出:「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修改後,其實施性規定未被明文廢止的,人民法院在適用時應當區分下列情形:實施性規定與修改後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不予適用;因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的修改,相應的實施性規定喪失依據而不能單獨施行的,不予適用;實施性規定與修改後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地方性法規不相抵觸的,可以適用。 」這實際上揭示了這樣的法理,即下位法「實施性規定」應該有上位法的根據,如果在已修改的上位法找到根據或者不違背新的上位法,可以優先適用,如果失去了上位法的根據甚至與新的上位法的規定相抵觸,則不加適用,仍然適用「上位法優於下位法」。

5. 民法典實行了,合同法和民法通則還有效嗎

《民法典》是實行之後,裡麵包含的相關法律,都會被廢止。比如說《婚姻法》、《合同法》、《民法通則》、《收養法》等,這些全部包含在《民法典》之內,從新法實行的那一刻開始,這些法律全部不管用了。

當然,這里也要考慮到一件事,比如說我們合同上簽訂的“依據XXX法律”。這個東西本身是有效的,因為合同看的是本身條件,而不是依據的法律條款。哪怕最後寫上“依據《婚姻法》”,只要合同本身內容不違規,那麼它就是具有法律效益的。

3、司法解釋

因為法律在升級之後,相關的內容可能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司法解釋是否有效。一般情況下,法律的廢止不代表著司法解釋的廢止。只要不和《民法典》沖突,原來的解釋仍然具有法律價值。

另外,法律中還有一些規律,需要我們牢記:新法優先於舊法、特殊法優先於普通法、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情況而定,包含特殊情況的,就不能再以普通的角度去解釋。

熱點內容
道德經談 發布:2024-12-05 08:46:39 瀏覽:778
廣東省民辦教育法規 發布:2024-12-05 08:01:36 瀏覽:693
企業法律顧問鄉村年度工作總結 發布:2024-12-05 07:41:49 瀏覽:219
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考研怎麼 發布:2024-12-05 07:41:02 瀏覽:719
騎士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05 07:40:19 瀏覽:786
國際商法司考選擇題 發布:2024-12-05 07:25:09 瀏覽:554
法官庭審死亡 發布:2024-12-05 06:58:48 瀏覽:209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 發布:2024-12-05 06:58:01 瀏覽:220
民法典不滿八周歲 發布:2024-12-05 06:46:52 瀏覽:409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2015 發布:2024-12-05 06:42:34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