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簡述法與原始社會習慣的區別

簡述法與原始社會習慣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4-12-09 02:24:59

① 法與原始社會的習慣主要有何區別

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原始社會的習慣和法所反映的社會關系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反映原始社會的平等、沒有階級的社會關系,因此,原始習慣不帶有階級性;法是社會發展到階級社會以後產生的社會規范,它恰恰反映了階級社會的社會關系,法是具有階級性的。(2)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反映著氏族部落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則反映在政治、經濟上佔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意志。(3)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體成員利益的自治組織,整個氏族社會以輿論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則是由國家這個統治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組織知道或認可的。(4)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是靠傳統、習慣的力量和整個社會的影響來保證實施的;而法的實施則必須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5)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生效的范圍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限於在有血猿關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內生效,而無論他們在哪個地區;而法則是在國家主權所及的領域內生效。這一點也反映出法與國家的內在聯系,因為國家正是按照地域來劃分居民的。

② 法的起源的產生背景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恆存在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出現的社會現象。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隨著 ① 生產力的發展、② 社會經濟的發展、③ 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④ 國家出現而產生的,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
(一)根源·法產生的根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所代替。法的產生有著經濟的、階級的、社會的根源,同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以及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具體而言:
1.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產生的經濟根源。從法的最初起源看,正是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導致了法的產生。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在原始社會後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發生了三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了產品的交換,逐漸促進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形成和發展,進而使得財富向少數人的積累,公有制因此逐漸地解體了。
後來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隨著公有制的解體,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在這些所有制的背後,存在著各種不同利益的集團,其中在對抗性的所有制經濟關系中,還存在著兩個對抗性的社會利益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各個不同利益的社會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著保護一種所有制和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斗爭,這就使社會的經濟秩序陷入混亂之中。如何才能調整這些經濟關系呢?如何才能迫使廣大勞動者——奴隸服從當時奴隸主所有制的勞動條件進行生產呢?靠原來的習慣顯然是不行了。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經濟條件,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社會各集團在毫無限制的沖突和爭奪中同歸於盡,於是就根據本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一些特殊的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來維持社會秩序,以保護奴隸制經濟的發展,限制甚至消滅那些不利於奴隸制發展的經濟,這種特殊的社會規范就是法。可見,法是為了維護某種所有制、調整一定經濟關系和秩序的需要而產生的。
2.階級的產生是法產生的階級根源。法是為了維護和調整一定階級關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以前,人們的關系是平等、互助的關系,那時的習慣也是符合氏族公社全體成員利益的,人們能自覺遵守。後來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隨著公社制度的解體,私有制和階級開始產生。私有制的發展促使私有者吸收更多的勞動者為其創造剩餘產品,戰俘不再被殺死而是作為奴隸保留下來,奴隸制開始萌芽了,隨著個體勞動發展成為普遍現象,產生了個體家庭私有制和子女繼承製,社會逐漸向兩極分化:一些氏族部落首領通過剝削和掠奪而成為貴族和奴隸主,而廣大自由民由於貨幣、高利貸以及土地所有權和抵押的開始出現而淪為債務人,進而淪為奴隸,社會逐漸分裂為奴隸主與奴隸、貴族與平民、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他們由於根本利益沖突而進行著不可調和的斗爭。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習慣已不能調整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關系了,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它的統治地位,除了組織國家鎮壓被剝削階級的反抗外,還把它的階級意志制定為法,把被統治階級的活動約束在一定范圍內,並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以及統治者與同盟者的關系。顯然,這種維護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特殊社會規范,沒有國家強制力作後盾是不行的。私有制和階級的形成需要有表現為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力量來調整新的社會關系,需要一種特殊公共權力來確定和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於是法就應運而生了。
3.社會的發展是法產生的社會根源。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分配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秩序。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二)標志·法產生的主要標志
① 特殊公共權力系統即國家的產生、② 權利和義務觀念的形成與③ 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是法產生的三個主要標志。
1.特殊公共權力系統即國家的產生。國家的產生徹底改變了社會規范的特徵。在原始社會,社會規范即習慣是人們在共同生產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憑借氏族成員內心的信念、自幼養成的行為慣性以及氏族首領的威信來保證實施的,其作用的范圍限於本氏族,而現在社會規范中的法則是國家這種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殊公共權力系統認可、制定、實行並用強制力保證實現的,法的適用范圍則依國家權力所及的地域來界定。
2.權利和義務觀念的形成。原始社會的習慣是從維護氏族生存的共同需要中形成的、世代沿襲並變成人們內在需要的行為模式。依習慣行事,是無所謂權利和義務的。
現在,社會成員之間卻形成了權利和義務觀念,出現了權利和義務的分離。這種分離,
首先表現為在財產歸屬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類的區別;其次,在利益(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分配上出現了不平等,即出現了特權;再次,在享有權利履行義務上出現了明顯的差別,有的人(貴族和富人)僅享受權利,而大多數人僅承擔義務。
3.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在原始社會,氏族內部圍繞著生產、分配、婚姻的糾紛或爭執,一般情況下由氏族成員即當事人自己自行解決,氏族之問的爭端和沖突如邊界爭執、人身傷害、財產搶奪,則往往通過戰爭來解決。
在法產生之後,一切當事人不能自行解決的嚴重沖突而要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由此出現了司法活動和不斷專門化的司法機關。法律訴訟和司法的出現,標志著公力救濟代替了私力救濟,文明的訴訟程序取代了野蠻的暴力復仇,使得人們之間發生的爭端可以通過非暴力方式解決,從而避免或極大地減少了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惡性循環的暴力復仇現象,社會的發展建立在理性基礎上。
(三)區別·法與原始社會規范的區別
法與原始社會規范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兩者有著許多共同點:
① 兩者都屬於社會規范,是調整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
② 都要求人們普遍遵守,並且有一定約束力;
③ 都根源於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由各自的經濟基礎所決定;
但兩者又有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產生方式、反映利益、保證措施、適用范圍】
1.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2.兩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會規范反映原始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和意志。
3.兩者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原始社會規范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傳統力量和氏族部落領袖的威信保證實施的。
4.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法適用於國家主權所及的地域內的所有居民;原始社會規范只適用於同血緣的本氏族部落成員。

③ 法與原始社會的習慣主要有何區別

答:階級社會的法與原始社會的習慣的主要區別是:第一,階級對立社會的法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原始社會的習慣代表全體氏族成員的利益。第二,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原始社會習慣一般是自發形成的。它雖然有強制力,但在性質和形式上與法律的強制性不同。第三,法的內容,一般來說是原始社會的習慣中不可能有的。當然,最初出現的法的內容中包含了與原始社會習慣類似的內容(如同態復仇等)。

④ 法律與原始社會習慣的區別

一、法律與習慣二抄者的含襲義不同,

1、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並得到國家強制力保證的行為規則,

2、習慣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得到社會輿論支持並一般為人們所自覺遵守的行為規則。

二、法律與習慣二者的本質不同,

1、法律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習慣的本質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發展出來的被人們所共同認可的規則。

三、法律與習慣二者產生的時間不同,

1、法律反映的是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即法律是隨著國家的產生而出現的。

2、習慣則是在原始社會中,國家沒有形成之前,就已經出現的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習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和習慣

⑤ 氏族習慣與法律的區別

法與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的根本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二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二、二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反映原始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和意志;
三、二者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原始社會的氏族習慣是依靠依靠輿論、傳統和領袖威信等力量來保證實施的;
四、二者適用的范圍不同。法適用於國家主權領域內的所有居民,原始社會的找族習慣只適用於本氏族的成員

一,產生機構不同,原始社會是主體自治性群體,尚未進行社會分工,所以無法高度分化出立法機關。從而無法制定和認可。
二,階級原因不同。原始社會的尚未分化出不同階級,也就無所謂統治階級,更無所謂統治階級的意志,
三,因為原始社會結構單一,所以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沒有專門的司法機關,便沒有保障執行的力量。
四,因為原始社會沒有國家,所以便沒有規范的所適用的較固定的不特定主體。

熱點內容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
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16:37:57 瀏覽:737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哪裡舉辦 發布:2024-12-22 14:26:48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