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簡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則論文

簡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時間: 2024-12-18 13:13:19

❶ 用婚姻法寫一篇2000字論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我國《婚姻法》中損害賠償制度的幾點看法

內容摘要:《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確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使法律對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進一步,使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據,使我國婚姻家庭立法有了進一步的完善。但是該制度在實踐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對婚姻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顯得不足。本文就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基礎,確立的意義,損害賠償的要件,適用條件,賠償義務主體的范圍,以及實際操作中的歸責原則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和探討,並提出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及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 婚姻的契約本質 損害賠償 婚內損害賠償 舉證責任
(一)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基礎
有學者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源於民法上的侵權損害賠償。對破壞婚姻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害名譽權責任,依照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處理。也有觀點認為應將破壞婚姻關系認定為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責任,實行精神損害賠償。
本文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在於婚姻的契約本質。
長期以來,我國並沒有採用婚姻契約理論,傳統認為「婚姻是男女雙方精神上的結合」,「愛情是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的」,更有反對確立婚姻損害賠償的人士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了婚姻的倫理本質,並使婚姻關系商業化,法律解決道德的問題是不妥當的等等。總之,這是因為對婚姻的本質存在不同看法而導致的不同結論。婚姻是男女雙方為共同生活的目的而依法結成的以人身和財產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種民事契約。就是說,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契約,而契約不僅強調權利,更強調自由。因此,我們可以說,婚姻意味著自由。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據就是契約自由,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我國採取結婚登記主義,這說明,婚姻契約的締結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進行。它的內容就是夫妻雙方各自所享有的婚姻權利和各自所應履行的婚姻義務。這種權利義務包含了人身和財產兩個方面;而且婚姻當事人可以選擇離婚來解除這種權利義務,即婚姻契約的解除。以上內容均可反映出婚姻的契約本質。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就是從婚姻救助措施的角度來反映婚姻的「契約」本質的。我國修改前的婚姻法並無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而國外立法卻早在幾百年前就確立了這項制度。如1791年法國《憲法》、法國民法典、墨西哥民法典均確立了這項制度。
婚姻的「契約」本質在我國長期受到禁錮,在封建社會,夫妻雙方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極不平等,婦女的地位極其低下。長期以來,人們似乎承認婚姻是一種契約,彷彿就是把婚姻看成了一種可恥的交易。所以應當說,這種理念迴避了婚姻關系的本來面目,也限制了婚姻自由原則的貫徹和實現。所以婦女在婚姻關系中基本沒有什麼合法權益,當婚姻關系破裂時,更談不上合法權益的保障。近年來,隨著民眾「契約」理念的漸趨深入,有關婚姻本質的認識也越來越明晰。並且,這種認識已經反映到婚姻立法上來。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正是基於婚姻的契約本質而確立了損害賠償制度。尤其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過錯方已經嚴重違反了婚姻契約之義務,理應承擔損害賠償之責任。
(二) 《婚姻法》確立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
2001年,我國《婚姻法》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1)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目前社會形勢下保護婚姻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有利於警示、懲罰重婚,姘居,通姦,婚外戀,家庭暴力等過錯當事人的行為。
(2)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公序良俗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在人們對包二奶,通姦,姘居等行為日漸麻木漠然 ,社會風氣日漸淪下的今日,用法律的手段,來提高道德的認識是必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樹立崇尚法治婚姻,道德家庭的理念。
(3)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完善婚姻家庭法,加強民事法律制度的需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4)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司法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需要,也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從以往的司法實踐看,由於我國原婚姻法沒有規定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只能按照分割共同財產時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來操作。但是在財產很少甚至沒有財產的情況下,該照顧原則根本無法適用,無法給予無過錯的受害方以公平合理的保護;同時使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和制裁。因此,讓司法有法必依,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確至關重要。
有反對該項制度建立者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婚姻的倫理本質,而懲罰第三者是用法律干涉私人的感情世界,道德問題不能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並且容易造成侵犯他人隱私,捉姦成風的不良風氣,司法介入婚姻過錯的調查,取證困難,訴訟成本高,操作難等等。筆者認為,婚姻關系是建立在夫妻雙方感情的基礎上的,但婚姻關系的維護除了需要感情的積極因素,也需要法律制度的介入。婚姻法有倫理道德方面,但更多的確實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國採用結婚登記主義,婚姻這項契約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締結。它不僅關繫到當事人的巨大利益,更涉及社會利益,理應受法律的嚴格保護。調查難,訴訟成本高不能成為反對立法的理由。三峽大壩水利工程難、成本高,為什麼國家還要建設?因為它建成後的社會效益可觀。那麼建立婚姻法上的損害賠償,其社會效益,也具有長遠的精神效益!
(三) 損害賠償的要件
根據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主觀方面要件,即要求一方主觀有過錯。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無過錯,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行為具有違法性。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行為要件,即過錯方的行為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或婚姻契約對婚姻義務的要求。
請求權人有受損害的事實。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後果要件,即享有請求權的一方當事人必須具有損害事實,包括財產損害與精神損害。事實上,也只有當無過錯一方有損害事實時,才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需要強調和補充的是:通說精神損害賠償要有精神損害的事實。因為精神本身是抽象的,又要求它用法律所要求下的事實狀態表現出來更難。在學理上為了解決精神損害存在的客觀性,有學者和實務者將精神損害分為「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和「證實的精神損害」。所謂「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又稱「形式上的精神損害」,只要受害人有舉證侵害人的侵權行為明確存在的表現形式,依一般的認識水平,相信受害人確實存在遭受精神損害的事實,法律則推定這個損害的真實性。所謂「證實的精神損害」也稱「實證的精神損害」,法律不能推定受害人是否存在精神損害的真實性,受害人必須舉出證據加以證明是否存在心理上,身體上,精神上受到損害。筆者認為:通說要件所述的精神損害的事實應理解為是「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只要有侵害婚姻家庭的危害行為的存在,即推定受害方存在有精神損害而無須再輔以證據加以證明。
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損害賠償的因果關系要件,即違法行為與無過錯一方的損害事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四) 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
文中在闡述中一直強調婚姻的損害賠償,而非離婚的損害賠償。這正是本文的重要觀點之一——確立獨立的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支持婚內損害賠償。
《婚姻法》第46條適用的條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這應該理解為對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提起確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吧?
那麼,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不要求離婚就不能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么?難道說無過錯方要想得到賠償就必須以離婚為代價么?筆者認為,這種規定,無疑使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形成了一種「強行配售關系」,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想主張損害賠償,那麼離婚便成為了一種「強制搭配品」,否則損害賠償就無從提起。然而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兩種本質截然不同的權利。離婚請求權是基於婚姻關系的破裂而主張夫妻關系的解除,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於違背婚姻法所規定的義務的違法行為而主張受損權益的法律保護。因此,應將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作為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取消以離婚為前提的限制,支持婚內損害賠償的請求。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賠償沒有什麼意義?判來判去都是一家人的財產。但筆者認為,這樣界定是有意義的。它可以整體提高人們對家庭、對婚姻義務的重視,起到警示的作用,而對有過錯一方進行懲罰和教育,即體現了法律的威力所在,又有利於過錯方悔悟,使其「回頭是岸」,促進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如果一定要以離婚為代價,對無過錯一方也是不公平的。並且對於這種因婚內賠償無過錯方所取得的財產或財產權利亦應認定為其個人財產。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其穩定與否,在一定因素上關繫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果確立這種獨立的賠償請求權,從長遠的角度看,其社會效益,精神效益都是可觀的。
(五) 損害賠償義務主體范圍的界定
《婚姻法》第46條,在責任主體上界定模糊。從條文分析,損害賠償義務人限制在夫妻雙方的范圍之內,這使得受害人在權利保護上受到影響。實際上,是免除了有過錯的第三方的連帶責任。無過錯方可否向「第三者」主張賠償呢?筆者認為可以。第三者介入他人的婚姻,是對現行法律保護的婚姻制度的破壞,同其他的違法行為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法律必須做出否定的評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制止,制裁。因為配偶一方與婚外第三人重婚、姘居、通姦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過錯方有錯的同時,第三者也大都有過錯,理應承擔賠償責任。不過,無過錯方不應在離婚訴訟中向第三者主張權利而應另行提起侵權之訴;如果像本文第四點所述的,允許婚內賠償的話,無過錯方則可以以有過錯的配偶和第三人為共同侵權人提起侵權之訴。有的專家、學者稱「懲罰第三者有可能導致捉姦成風,司法上難以操作。」筆者認為:只要第三人插足於他人家庭並有重大過錯,如重婚、姘居、長期通姦,及導致他人離婚的就應受到民事制裁,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亦不免除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追究第三人責任體現了一種立法價值取向,維護公序良俗。當由道德約束的問題超越了社會文明的底線,則需要法律來維持它的正義和標准。如果法律對第三者的重大過錯視而不管,僅對離婚過錯方進行懲罰,將達不到法律所預期的預防,警示及教育,懲戒作用。而且設立向婚姻損害第三方主張損害賠償的制度也是多數國家法律的通例。
(六)婚姻損害賠償制度在舉證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有權主張損害賠償的是「無過錯方」。其意味著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以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這樣舉證的責任就落在了無過錯的受害一方。在單純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下,對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者要求其承擔舉證責任,對這一證據的採集要求在婚姻家庭領域存有相當的難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為若干解釋)第二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權利主張者如何來證明配偶與婚外異性該種關系的持續性、穩定性呢?有些權利主張者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僱傭私家偵探或乾脆自己充當起私家偵探的角色,期望藉助這些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權利請求。但往往會由於收集證據材料及運用證據不當而引發權益之間的沖突。譬如,將捉姦照公布於眾,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將同居的事實大肆渲染,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名譽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等等。當然,有相當一部分權利主張者根本無法提供此方面的證據材料。在種種狀況下,一味地實行誰主張誰舉證,便可能導致該種局面:由於證據的不足或缺乏證據,權利主張方的請求權實現不了,應承擔責任的一方則可逃脫法律的懲處。法院的法官明知存有侵權的事實卻苦於證據的缺乏而無法對被侵犯的民事權益給予相應的民事救濟。在該種局面下,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立法價值,其所透析的立法精神便盪然無存。
筆者認為:適當適時適地地採用過錯推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會加大受害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如果可以這樣操作,那麼有相當一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我們主張,無過錯責任或者特殊侵權場合,我國民法應借鑒法國的經驗,侵權人侵害自然人物質性人格權,無論侵權人有無過錯,均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換言之,在受害人之物質性人格權遭受侵害,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場合,可以適用過錯責任,也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正由於過錯推定是從保護受害人利益考慮而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對受害人提供救濟,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也應該將過錯推定原則引入到婚姻家庭領域中的損害賠償制度中。例如在重婚、與婚外異性同居等情況下,無過錯方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應採用過錯推定的原則,由過錯方對其對精神損害的後果沒有過錯進行舉證。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 確立婚姻法的損害賠償制度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更何況婚姻家庭關系是感情色彩非常濃厚的民事法律關系,它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性,復雜性,會使婚姻家庭領域隨時可能出現法律所預料未及的新情況、新問題。過錯推定原則也會有助於對此類婚姻家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也加大了對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綜合前六方面的論述,筆者在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方面存在了以下的看法及建議: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確立這項制度是我國目前婚姻家庭觀念「世風日下」,恢復道德倫理的公序良俗的需要;對於婚姻法中的精神損害應理解為「名義的精神損害」為宜;損害賠償不應局限在離婚條件之下,亦應及於婚姻持續的過程中;損害賠償的義務人應包括有過錯的配偶一方和第三人(權利主張者以何名義訴之在所不問);適當適時適地的採用過錯推定原則來加大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王利明 主編 《民法侵權行為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王利明 主編 《民商法研究》
(3)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李銀河 馬憶男 主編《婚姻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
(5)關今華 主編 《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與評算》
(6)楊遂全《新婚姻家庭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7)楊大文主編:《親屬法》,法律出版社
(8)李紹章:《點評新婚姻法》

❷ 畢業論文,無效婚姻制度,國內外研究現狀怎麼寫,老師書是代表人物的代表觀點,求高人幫忙!急!!

2.1國外婚姻無效制度現狀

從當前世界各國關於親屬法的法律制度來看,對違法婚姻的規制大體上可分為兩種立法模式,即單純規定無效婚姻或可撤銷婚姻一種的單軌制和既規定無效婚姻又規定可撤銷婚姻的雙軌制。採取不同的立法模式,既反映了各國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反映了地區間法律文化的差異。

2.1.1單軌制

單軌制立法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只規定無效婚姻的方式和只規定可撤銷婚姻的方式。有些國家規定,只要缺乏法律規定的某一個結婚要件的,都屬無效婚姻,絕對無效,無效婚姻從一開始就不發生婚姻的效力。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人可以是婚姻當事人,也可以是其他相關特定人或特定的國家機關。屬於這一類親屬法的有義大利,俄羅斯等國家。如義大利民法典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中規定,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人、與殺害自己配偶而被判刑的人不得結婚,對違反上述規定的違法婚姻,可以由新婚夫婦和他們的最近尊親屬、檢察機關和其他所有因提起訴訟而得到合法利益和現實利益的人提起撤銷婚姻之訴;另外,未成年人不得結婚,當事人不滿法定結婚年齡,可以由新婚夫婦、他們的最近尊親屬、檢察機關提起訴訟;對於非自願婚,即結婚時一方沒有辨認能力或意思表示能力,或者在脅迫之下、恐嚇之下表達結婚意思的,或者對配偶的人身辨認錯誤或個人基本情況產生重大誤解而表達結婚意思的,可以由配偶提起撤銷婚姻之訴。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在義大利婚姻法中,除了婚姻關系當事人之外,只要確認婚姻無效能夠維護自己一定合法權益的人都可以對違法婚姻提起無效之訴。
規定欠缺法定結婚要件的婚姻全部為可撤銷婚姻。在這種立法模式下,沒有無效婚姻的情形,只要不符合法定結婚條件,相關當事人皆可以申請撤銷。如德國《民法典家庭法》第1313條規定:「婚姻只可以在法院的判決基礎上予以撤銷,婚姻隨在發生法律效力後而解除。在德國家庭法中規定,可以撤銷的婚姻有以下幾種情形:(1)重婚,一人在結婚前已有合法婚姻;(2)無行為能力的人結婚;(3)未到法定結婚年齡:(4)一方性無能;(5)直系親屬和兄弟姐妹之間的結婚;(6)雙方無意共同生活:(7)一方不知其行為是結婚;(8)因受欺詐而結婚;(9)因受脅迫而結婚等等。雖同為可撤銷婚姻,但申請主體有所不同:在(1)一(6)情形中,申請撤銷的權利人為婚姻關系中的任何一方、主管行政機關以及重婚涉及的第三人;而在後三項中申請人則只能是婚姻關系的當事人,撤銷婚姻的後果依照關於離婚的規定予以確定」。

2.1.2雙軌制

雙軌制是指既規定無效婚姻,又規定可撤銷婚姻的立法模式。其中的可撤銷婚姻只能由婚姻當事人或者特定的人在一定期限內提請法院予以撤銷。婚姻的效力從宣告撤銷時起消失,沒有溯及力,又稱相對無效的婚姻。若有撤銷請求權的人未在期限內起訴,則婚姻一直有效。雙軌制根據親屬法中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不同側重,又可分為幾種具體情況。
規定無效婚姻佔主體地位,可撤銷婚姻相對較少。我國就屬於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國對絕對無效的婚姻規定了四種情形,即重婚、早婚、近親婚和疾病婚,而對可撤銷婚姻只規定了當事人受脅迫而結婚的一種情形。另外,法國也有類似規定。但各國在申請無效或撤銷的主體方面則也有不同的立法要求,如《法國民法典》僅規定未經夫妻雙方或一方自由同意而結婚的只能由婚姻當事人起訴;如人的根本資格發生錯誤,則只能由另一方配偶申請婚姻無效:對須經父母、直系尊血親或親屬會議同意才能結婚的,只能由有同意權的人或須經同意的人起訴。「該法第184條則規定,除上述之外的都是絕對無效婚姻,並可由夫妻雙方、有利益的人、檢察院提起訴訟」 。
規定可撤銷婚姻佔主體地位,無效婚姻相對較少的立法模式。規定無效的條件較少而可撤銷的條件較多的,有瑞士、我國台灣地區、日本、美國等親屬法。如《瑞士民法典》親屬編規定的無效婚姻有:結婚時配偶一方己有婚姻關系,結婚時配偶一方患有精神病或因繼續存在的原因無判斷能力,配偶雙方因血親或姻親關系而被禁止結婚;而其可撤銷婚姻則有:配偶一方在舉行結婚儀式時因暫時的原因無判斷能力的,因誤解而結婚的,因受欺騙而結婚的,因受脅迫而結婚的,無婚姻能力人、未成年人或禁治產人未經其父母或監護人贊同而結婚的等,可撤銷婚姻的條件明顯多於無效婚姻的條件

2.2我國婚姻無效制度的現狀

在我國,長期以來人們將無效婚姻稱之為違法婚姻,我國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都沒有對婚姻的無效作出明確規定,據此有人認為我國沒有婚姻無效制度,其實,我國婚姻法雖然沒有以立法的形式對婚姻無效制度作出明文規定,但我國1980的頒布的婚姻登記辦法和1994年頒布施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中都有婚姻無效的規定,如1994年頒布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者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結婚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復婚的當事人宣布其婚姻無效並收回結婚證。由此看來,「以上辦法和條例雖然規定了婚姻無效的原因及處理等問題,僅僅是籠統規定」 ,但仍未建立一套系統完備的婚姻無效制度。2001年4月修改後的《婚姻法》對無效婚姻作出了明確規定。這說明,我國的無效婚姻制度已正式成立。婚姻無效是違法婚姻的法律後果,從理論上講,違法婚姻由於其違法性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應等同於婚姻無效。但在現實條件中,並不是所有的違法婚姻,都是婚姻無效。這是因為,婚姻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身關系,其後果不僅及於當事人雙方還直接影響到子女和家庭其他成員;同時,婚姻關系又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它的穩定與否直接關繫到家庭和社會的穩定,所以,各國對違法婚姻的立法都極為慎重,並不將所有的違法婚姻都簡單地歸於無效。比如,有些國家認為結婚條件的規定有輕重程度之分,只將那些違反較重要結婚條件的違法婚姻規定為無效婚姻。再比如,我國在1994年2月1日以前,有條件地承認事實婚姻的效力的作法,都說明違法婚姻的范圍較無效婚姻為廣,也就是說婚姻無效肯定是違法婚姻,而違法婚姻不一定引起無效的後果。
所以,婚姻無效是對不符合結婚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而成立的婚姻關系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認定,是違法婚姻的一種法律後果。通過對婚姻無效的原因、認定程序、訴訟請求權、訴訟時效及法律後果等規定,構成婚姻無效法律制度。婚姻無效制度作為婚姻法律體系中結婚制度的保障,是婚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婚姻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完善與否,直接影響違法婚姻的治理,因此,建立全面系統的婚姻無效制度乃是完善我國婚姻立法的當務之急。

2.2.1婚姻無效的原因

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重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未達法定婚齡的。」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我國婚姻法的規定,無效婚姻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重婚,所謂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結婚,即某個人同時有兩個以上的配偶。重婚是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原則的破壞,因此為各國法律所禁止,並且對於重婚,其後果歸於無效。如果其重婚行為違反了刑法規定的,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近親婚,從我國婚姻法的規定范圍上看,凡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的,都是無效婚姻。疾病婚,禁止特定的疾病患者結婚,如患麻瘋病、性病、重型精神病未經治癒,以及患其他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或暫緩結婚的疾病的婚姻,屬於無效婚姻。早婚,早婚是指男女雙方或一方未達到法定婚姻而結婚,即指在未達到法定婚齡之前所形成的非法兩性關系。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歲,女不得早於20歲。只有男女雙方分別達到法定年齡,才允許結婚。未達到這個年齡而結婚者,謂之早婚。未登記婚,未登記婚是指男女雙方沒有履行結婚登記程序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兩性關系。未登記婚違反的是婚姻成立的法定形式要件。從婚姻成立應當具備的法定條件角度來看,未登記婚同樣是無效婚姻,其婚姻關系不受法律保護。

2.2.2婚姻無效的法律後果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引起以下法律後果:婚姻關系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我國現行婚姻法第12條規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可見,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從當事人結婚之時,婚姻就沒有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騙取婚姻登記,該婚姻也是自始無效,不受法律保護。當事人之間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婚姻法有關夫妻權利義務的規定,前提是合法婚姻,是有效婚姻。由於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是違法婚姻。因此,婚姻法有關夫妻權利義務的規定以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的當事人都不適用。當事人所生子女適用婚姻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雖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這種婚姻所生育的子女卻受法律保護。我國婚姻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婚姻法中規定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當事人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時,堅持並貫徹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則,規定其當事人所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樣的權利義務,任何人不得歧視。「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 。

❸ 誰能幫我找一篇關於婚姻法的小論文```(2000字兒左右)謝謝```

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婚姻自由及其婚姻自主與婚姻自由的區別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婚姻法基本原則的幾個問題,即婚姻自由、婚姻自主與婚姻自由的區別及距離,婚姻自由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基石,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婚姻法最基本的原則。從現代文明發展的歷史演變看,婚姻自由是各國婚姻法律制度的一個核心立足點。作者認為,有了婚姻自主並不意味著就婚姻自由。 [關鍵詞]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則婚姻自由婚姻自主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婚姻法的立法指導思想,也是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婚姻法操作、運行的基本原則。它貫穿婚姻家庭法的始終,集中體現了以婚姻家庭為主要內容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質和特徵。婚姻從表現上看,是男女兩性的生理結合;從本質上看,是男女的一種特點的社會結合。① 我國婚姻法規定了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第一,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實行計劃生育。 第二,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三,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婚姻家庭是一種社會歷史的現象。它並不是自始存在、永恆不變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體現兩性和血緣關系的社會形式。婚姻,是指男女兩性的結合,並為社會制度所確認的夫妻關系。家庭,是由一定范圍的親屬所構成的生活單位,這種親屬關系是其於婚姻關系、血緣關系及至收養關系而發生的。兩者是密切聯系的,婚姻是產生家庭之前提,家庭是婚姻締結之結果。 婚姻家庭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不同,有其本身的自然屬性。男女性別的差異和人類所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成立的生理基礎。種的繁衍及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之間血緣上的聯系是家庭的生物學上的功能。所以,婚姻家庭這種社會關系是以兩性結合和血緣聯系為其自然條件的,如果沒有這種自然條件,也就無所謂婚姻和家庭。正因為如此,不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和婚姻家庭立法,都不能無視這種自然屬性。 婚姻家庭制度,是基於一定經濟結構的上層建築,是由有關婚姻家庭的各種行為規范構成的制度,它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的范疇,正體現了一定經濟基礎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要求。婚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建立什麼樣的婚姻家庭制度,對於社會性的安定、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重要因素,它直接關繫到國家統治秩序的維護及其政權的鞏固。所以,在人類發展史上曾出現過的各種婚姻家庭制度,都是與當時當地的社會經濟基礎相適應,並受它的倫理觀念、道德習慣所約束的;而且,統治者也總是運用法律手段來建立和調整有利於其統治秩序的婚姻家庭制度,並運用法律的強制力來保障其實現。那些破壞統治階級制定的婚姻家庭制度的行為,就會被視為違法,嚴重的則構成妨害婚姻家庭的犯罪。 婚姻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自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男女兩的結合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合法性成為婚姻的本質屬性。②婚姻家庭法,又稱「婚姻法學」。研究婚姻家庭法和與此相關的法律現象的部門法學。婚姻家庭法是規定婚姻家庭關系的發生和終止,以及基地這些關系而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總稱。它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在我國習慣上稱為「婚姻法」。③ 婚姻法(marriagelaw),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體現。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④ 我國的《婚姻法》是調整人們婚姻、家庭關系的法規,是人們正確處理婚姻家庭關系的行動指南。它確定婚姻的原則、結婚的條件、夫妻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親屬之間的關系,以及離婚及離婚後子女撫養等規則。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的社會主

❹ 我們學校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對婚姻法的看法的論文 2000字左右,自此小弟懇求各位大俠幫忙,謝謝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我國《婚姻法》中損害賠償制度的幾點看法

內容摘要:《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確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使法律對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進一步,使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據,使我國婚姻家庭立法有了進一步的完善。但是該制度在實踐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對婚姻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顯得不足。本文就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構建基礎,確立的意義,損害賠償的要件,適用條件,賠償義務主體的范圍,以及實際操作中的歸責原則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和探討,並提出了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及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 婚姻的契約本質 損害賠償 婚內損害賠償 舉證責任
(一)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基礎
有學者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源於民法上的侵權損害賠償。對破壞婚姻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害名譽權責任,依照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處理。也有觀點認為應將破壞婚姻關系認定為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責任,實行精神損害賠償。
本文認為:確立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依據在於婚姻的契約本質。
長期以來,我國並沒有採用婚姻契約理論,傳統認為「婚姻是男女雙方精神上的結合」,「愛情是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的」,更有反對確立婚姻損害賠償的人士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了婚姻的倫理本質,並使婚姻關系商業化,法律解決道德的問題是不妥當的等等。總之,這是因為對婚姻的本質存在不同看法而導致的不同結論。婚姻是男女雙方為共同生活的目的而依法結成的以人身和財產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種民事契約。就是說,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契約,而契約不僅強調權利,更強調自由。因此,我們可以說,婚姻意味著自由。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據就是契約自由,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我國採取結婚登記主義,這說明,婚姻契約的締結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進行。它的內容就是夫妻雙方各自所享有的婚姻權利和各自所應履行的婚姻義務。這種權利義務包含了人身和財產兩個方面;而且婚姻當事人可以選擇離婚來解除這種權利義務,即婚姻契約的解除。以上內容均可反映出婚姻的契約本質。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就是從婚姻救助措施的角度來反映婚姻的「契約」本質的。我國修改前的婚姻法並無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而國外立法卻早在幾百年前就確立了這項制度。如1791年法國《憲法》、法國民法典、墨西哥民法典均確立了這項制度。
婚姻的「契約」本質在我國長期受到禁錮,在封建社會,夫妻雙方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極不平等,婦女的地位極其低下。長期以來,人們似乎承認婚姻是一種契約,彷彿就是把婚姻看成了一種可恥的交易。所以應當說,這種理念迴避了婚姻關系的本來面目,也限制了婚姻自由原則的貫徹和實現。所以婦女在婚姻關系中基本沒有什麼合法權益,當婚姻關系破裂時,更談不上合法權益的保障。近年來,隨著民眾「契約」理念的漸趨深入,有關婚姻本質的認識也越來越明晰。並且,這種認識已經反映到婚姻立法上來。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正是基於婚姻的契約本質而確立了損害賠償制度。尤其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過錯方已經嚴重違反了婚姻契約之義務,理應承擔損害賠償之責任。
(二) 《婚姻法》確立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
2001年,我國《婚姻法》確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1)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目前社會形勢下保護婚姻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有利於警示、懲罰重婚,姘居,通姦,婚外戀,家庭暴力等過錯當事人的行為。
(2)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公序良俗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在人們對包二奶,通姦,姘居等行為日漸麻木漠然 ,社會風氣日漸淪下的今日,用法律的手段,來提高道德的認識是必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樹立崇尚法治婚姻,道德家庭的理念。
(3)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完善婚姻家庭法,加強民事法律制度的需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4)建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是司法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需要,也是實現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從以往的司法實踐看,由於我國原婚姻法沒有規定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只能按照分割共同財產時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來操作。但是在財產很少甚至沒有財產的情況下,該照顧原則根本無法適用,無法給予無過錯的受害方以公平合理的保護;同時使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和制裁。因此,讓司法有法必依,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確至關重要。
有反對該項制度建立者認為:損害賠償制度違反婚姻的倫理本質,而懲罰第三者是用法律干涉私人的感情世界,道德問題不能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並且容易造成侵犯他人隱私,捉姦成風的不良風氣,司法介入婚姻過錯的調查,取證困難,訴訟成本高,操作難等等。筆者認為,婚姻關系是建立在夫妻雙方感情的基礎上的,但婚姻關系的維護除了需要感情的積極因素,也需要法律制度的介入。婚姻法有倫理道德方面,但更多的確實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國採用結婚登記主義,婚姻這項契約必須嚴格依照婚姻法締結。它不僅關繫到當事人的巨大利益,更涉及社會利益,理應受法律的嚴格保護。調查難,訴訟成本高不能成為反對立法的理由。三峽大壩水利工程難、成本高,為什麼國家還要建設?因為它建成後的社會效益可觀。那麼建立婚姻法上的損害賠償,其社會效益,也具有長遠的精神效益!
(三) 損害賠償的要件
根據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幾點:
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主觀方面要件,即要求一方主觀有過錯。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無過錯,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行為具有違法性。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行為要件,即過錯方的行為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或婚姻契約對婚姻義務的要求。
請求權人有受損害的事實。這是損害賠償的客觀後果要件,即享有請求權的一方當事人必須具有損害事實,包括財產損害與精神損害。事實上,也只有當無過錯一方有損害事實時,才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需要強調和補充的是:通說精神損害賠償要有精神損害的事實。因為精神本身是抽象的,又要求它用法律所要求下的事實狀態表現出來更難。在學理上為了解決精神損害存在的客觀性,有學者和實務者將精神損害分為「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和「證實的精神損害」。所謂「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又稱「形式上的精神損害」,只要受害人有舉證侵害人的侵權行為明確存在的表現形式,依一般的認識水平,相信受害人確實存在遭受精神損害的事實,法律則推定這個損害的真實性。所謂「證實的精神損害」也稱「實證的精神損害」,法律不能推定受害人是否存在精神損害的真實性,受害人必須舉出證據加以證明是否存在心理上,身體上,精神上受到損害。筆者認為:通說要件所述的精神損害的事實應理解為是「名義上的精神損害」。只要有侵害婚姻家庭的危害行為的存在,即推定受害方存在有精神損害而無須再輔以證據加以證明。
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損害賠償的因果關系要件,即違法行為與無過錯一方的損害事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四) 損害賠償的適用條件
文中在闡述中一直強調婚姻的損害賠償,而非離婚的損害賠償。這正是本文的重要觀點之一——確立獨立的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支持婚內損害賠償。
《婚姻法》第46條適用的條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這應該理解為對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提起確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吧?
那麼,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不要求離婚就不能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么?難道說無過錯方要想得到賠償就必須以離婚為代價么?筆者認為,這種規定,無疑使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形成了一種「強行配售關系」,如果婚姻一方當事人想主張損害賠償,那麼離婚便成為了一種「強制搭配品」,否則損害賠償就無從提起。然而離婚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兩種本質截然不同的權利。離婚請求權是基於婚姻關系的破裂而主張夫妻關系的解除,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於違背婚姻法所規定的義務的違法行為而主張受損權益的法律保護。因此,應將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作為一項獨立的請求權,取消以離婚為前提的限制,支持婚內損害賠償的請求。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賠償沒有什麼意義?判來判去都是一家人的財產。但筆者認為,這樣界定是有意義的。它可以整體提高人們對家庭、對婚姻義務的重視,起到警示的作用,而對有過錯一方進行懲罰和教育,即體現了法律的威力所在,又有利於過錯方悔悟,使其「回頭是岸」,促進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如果一定要以離婚為代價,對無過錯一方也是不公平的。並且對於這種因婚內賠償無過錯方所取得的財產或財產權利亦應認定為其個人財產。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其穩定與否,在一定因素上關繫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果確立這種獨立的賠償請求權,從長遠的角度看,其社會效益,精神效益都是可觀的。
(五) 損害賠償義務主體范圍的界定
《婚姻法》第46條,在責任主體上界定模糊。從條文分析,損害賠償義務人限制在夫妻雙方的范圍之內,這使得受害人在權利保護上受到影響。實際上,是免除了有過錯的第三方的連帶責任。無過錯方可否向「第三者」主張賠償呢?筆者認為可以。第三者介入他人的婚姻,是對現行法律保護的婚姻制度的破壞,同其他的違法行為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法律必須做出否定的評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制止,制裁。因為配偶一方與婚外第三人重婚、姘居、通姦是嚴重的違法行為,過錯方有錯的同時,第三者也大都有過錯,理應承擔賠償責任。不過,無過錯方不應在離婚訴訟中向第三者主張權利而應另行提起侵權之訴;如果像本文第四點所述的,允許婚內賠償的話,無過錯方則可以以有過錯的配偶和第三人為共同侵權人提起侵權之訴。有的專家、學者稱「懲罰第三者有可能導致捉姦成風,司法上難以操作。」筆者認為:只要第三人插足於他人家庭並有重大過錯,如重婚、姘居、長期通姦,及導致他人離婚的就應受到民事制裁,即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亦不免除其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追究第三人責任體現了一種立法價值取向,維護公序良俗。當由道德約束的問題超越了社會文明的底線,則需要法律來維持它的正義和標准。如果法律對第三者的重大過錯視而不管,僅對離婚過錯方進行懲罰,將達不到法律所預期的預防,警示及教育,懲戒作用。而且設立向婚姻損害第三方主張損害賠償的制度也是多數國家法律的通例。
(六)婚姻損害賠償制度在舉證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有權主張損害賠償的是「無過錯方」。其意味著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制度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以過錯為歸責的最終要件。這樣舉證的責任就落在了無過錯的受害一方。在單純的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下,對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者要求其承擔舉證責任,對這一證據的採集要求在婚姻家庭領域存有相當的難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為若干解釋)第二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權利主張者如何來證明配偶與婚外異性該種關系的持續性、穩定性呢?有些權利主張者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僱傭私家偵探或乾脆自己充當起私家偵探的角色,期望藉助這些手段來實現自己的權利請求。但往往會由於收集證據材料及運用證據不當而引發權益之間的沖突。譬如,將捉姦照公布於眾,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將同居的事實大肆渲染,可能引發配偶一方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保護與第三者名譽權的法律保護的沖突等等。當然,有相當一部分權利主張者根本無法提供此方面的證據材料。在種種狀況下,一味地實行誰主張誰舉證,便可能導致該種局面:由於證據的不足或缺乏證據,權利主張方的請求權實現不了,應承擔責任的一方則可逃脫法律的懲處。法院的法官明知存有侵權的事實卻苦於證據的缺乏而無法對被侵犯的民事權益給予相應的民事救濟。在該種局面下,損害賠償制度確立的立法價值,其所透析的立法精神便盪然無存。
筆者認為:適當適時適地地採用過錯推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會加大受害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如果可以這樣操作,那麼有相當一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我們主張,無過錯責任或者特殊侵權場合,我國民法應借鑒法國的經驗,侵權人侵害自然人物質性人格權,無論侵權人有無過錯,均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換言之,在受害人之物質性人格權遭受侵害,受害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場合,可以適用過錯責任,也可以適用無過錯責任。正由於過錯推定是從保護受害人利益考慮而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對受害人提供救濟, 因此筆者認為可以也應該將過錯推定原則引入到婚姻家庭領域中的損害賠償制度中。例如在重婚、與婚外異性同居等情況下,無過錯方要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應採用過錯推定的原則,由過錯方對其對精神損害的後果沒有過錯進行舉證。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 確立婚姻法的損害賠償制度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更何況婚姻家庭關系是感情色彩非常濃厚的民事法律關系,它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性,復雜性,會使婚姻家庭領域隨時可能出現法律所預料未及的新情況、新問題。過錯推定原則也會有助於對此類婚姻家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也加大了對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綜合前六方面的論述,筆者在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方面存在了以下的看法及建議: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源於婚姻的「契約」本質;確立這項制度是我國目前婚姻家庭觀念「世風日下」,恢復道德倫理的公序良俗的需要;對於婚姻法中的精神損害應理解為「名義的精神損害」為宜;損害賠償不應局限在離婚條件之下,亦應及於婚姻持續的過程中;損害賠償的義務人應包括有過錯的配偶一方和第三人(權利主張者以何名義訴之在所不問);適當適時適地的採用過錯推定原則來加大無過錯受害方的保護力度。
參考文獻:
(1)王利明 主編 《民法侵權行為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王利明 主編 《民商法研究》
(3)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李銀河 馬憶男 主編《婚姻法修改論爭》光明日報出版社
(5)關今華 主編 《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與評算》
(6)楊遂全《新婚姻家庭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7)楊大文主編:《親屬法》,法律出版社
(8)李紹章:《點評新婚姻法》

❺ 誰寫過有關夫妻約定財產的論文啊。。。或者有相關資料,文章。。用於畢業論文材料參考。。

在我國《婚姻法》中,夫妻間的財產關系是婚姻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婚姻作為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依法自願締結的兩性關系,在法律上必將產生一定的身份關系和以此為基礎的財產關系。法律必然會設定關於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後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即夫妻財產制。所以修正後的《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並且明確規定了夫妻約定財產制的方式。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促進夫妻平等,維護共同生活之圓滿,保護第三人的利益及交易安全,已成為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原則和目的,在夫妻財產關系以及與第三人的財產歸屬和債務問題,也應在法律中明確規定劃分出來。所以就有必要將夫妻約定財產制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即在私法領域給予當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許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主處分其財產權利。我認為《婚姻法》中所規定的夫妻約定財產制體現了平等,自願的契約自由原則,同時夫妻之間對財產的約定在本質上又是合同,在契約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私有財產增多的同時出現的經濟糾紛的增多,實行夫妻之間財產約定漸成趨勢,立法上確立夫妻約定財產制是可取的。所以我在此按自己的理解對夫妻約定財產的概念、種類、內容、以及成立要件,作出總結概括與分析。

❻ 如何理解婚姻自由論文

婚姻自由是婚姻的基本原則之一,《民法典》第1041條第2項沿用《婚姻法》的規定,明確實行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是指男女雙方都有權依據法律的規定,自主自願地決定自己的婚姻問題,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強制和干涉,這項原則包含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共同構成了婚姻自由的完整內容,缺一不可。

結婚自由是建立婚姻關系的自由,是實現婚姻自由的先決條件。
離婚自由是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是結婚自由的必要補充。
對此,《民法典》第1046條規定,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第1069條也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

國家雖然明文規定保障公民享有婚姻自由的權利,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婚姻自由也是這樣,在現實生活中,不可以想結就結,相離就離,不可以濫用婚姻自由,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和限度內行使婚姻自由的權利,絕不允許濫用婚姻自由的權利去損害家庭、子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

❼ 婚姻法的熱點論文題目

1、中國婚姻法文化考論

2、婚姻契約觀念的限度與嬗變

3、秦漢家族法研究回

4、我國民答法典親屬法編立法構建研究

5、中美婚內侵權行為之比較法研究

6、當代中國婚姻法與婚姻家庭研究

7、中國維吾爾族婚姻習慣法研究

8、建國初期山東省宣傳貫徹婚姻法研究

9、建國初期山西省貫徹婚姻法運動研究

10、論我國離婚訴訟中房產分割的若干問題

11、離婚訴訟中無房女性利益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

12、《婚姻法解釋(三)》中不動產登記效力研究

13、《婚姻法解釋(三)》中夫妻財產制度的研究

14、民國時期婚姻法的文學省思

15、土地革命時期婚姻立法問題研究

(學術堂提供更多論文知識)

❽ 論婚姻自由原則

一婚姻自由的概念

婚姻自由指婚姻當事人依法自主決定其婚姻問題,不受其他任何人強迫或干涉的權利。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

結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依法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其主要的內容有兩點,一是必須是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且意識表示真實,不容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包辦及非法干涉;二是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這里的條件主要是指當時人雙方的年齡要符合婚姻法的規定,當事人雙方沒有婚姻法規定的不能結婚的情形,必須依據婚姻法及婚姻登記條例的規定履行登記手續等。結婚自由還包括再婚自由和不結婚的自由。

離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也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夫妻雙方有共同做出離婚決定,達成離婚協議的權利;或者夫妻感情破裂,夫妻關系再也無法維系,其中任何一方均有提出離婚的權利。二是離婚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履行法定的程序,並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婚姻法》第二條規定「實行婚姻自由」;第五條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三十條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第三十一條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以上的這些規定確立婚姻法上的婚姻自由原則。

二、違反婚姻自由的原則及處理

1、包辦、買賣婚姻的行為。

《婚姻法》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包辦婚姻是指包括父母在內的第三者,包辦強迫他人婚姻的行為。主要表現為父母為子女選擇對象,在一方不同意的情況下,採用強制手段,強迫結婚,還有換親、轉親等。買賣婚姻則指,包括父母在內的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財物為目的,包辦強迫他人婚姻的行為。

對包辦或買賣婚姻的行為,因違反婚姻法中婚姻自由的原則,婚姻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請求離婚,對包辦或買賣過程中,第三人的獲益由國家機關依法沒收。當事人可以婚姻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如果包辦或買賣婚姻的一方,採用暴力干涉婚姻的,受害人可以依據《刑法》第257條的規定,向法院提起自訴,請求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進行處罰。對在買賣婚姻的過程中,存在拐賣婦女的行為,則依據《刑法》第240條的規定,以拐賣婦女罪給與處罰。對收買婦女並強迫結婚的行為,則依據《刑法》241條給與刑事處罰。對收買婦女者強行與被收買的婦女發生性關系,則依可依據強奸罪進行處罰。若果在包辦、或買賣婚姻的過程中,存在傷害、虐待、侮辱、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則可依據刑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追究刑事責任,構成數罪,的應數罪並罰。

2、非法阻撓他人結婚或阻撓他人離婚的行為,也是嚴重違反婚姻自由的行為。在這裡面主要表現為子女阻撓父母再婚。

3、脅迫他人結婚的行為

脅迫結婚,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願結婚的情況。依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對脅迫結婚的,婚姻當事人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4、借婚姻索取財物。

借婚姻索取財物,民間俗稱彩禮,是指婚姻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索取一定的財物作為同意結婚條件的行為,這類行為是婚姻法明確所禁止的。對這類行為,在夫妻雙方離婚時相關的財物,可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予以處理。具體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當事人一方請求返還彩禮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應把彩禮和贈與行為區別開來,贈與是一種自願行為,且其目的並不是以結婚為條件,而是為了促進雙方的感情。

5、單身條款

現在有些單位在女性簽定勞動合同時,規定一旦結婚,勞動合同自動解除或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同一單位中兩個人不準結婚,否則勞動合同自動解除,以上的這些規定都違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則,是屬於無效行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6、忠實協議中的禁止離婚或禁止和他人結婚的條款,由於這類行為違反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故也是無效的。

三、慎重對待婚姻自由

婚姻法中明確規定了婚姻自由,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保證該條款的執行,但當事人在對待自己的婚姻問題時,也應當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要輕率結婚。

❾ 尋 《論一夫一妻制度原則》 論文資料。

對我國目前違反一夫一妻制現象的淺析�

近幾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婚姻家庭領域出現了新氣象

、新風貌,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普通提高,家庭的

職能進一步擴大。本文僅就目前違反一夫一妻制現象的表現、危害性以及存在的原因、治理

的對策進行粗淺的分析,以就教於方家。�
一、目前違反一夫一妻制現象的表現及社會危害�
現行婚姻法對於調整我社會主義婚姻家庭關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確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於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的貫徹和執行,婚姻家庭領域里

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其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重婚、納妾惡習抬頭�
一夫一妻制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了貫徹一夫一妻制,《婚姻法》第3條規

定「禁止重婚」。重婚是破壞一夫一妻制的犯罪行為,應依據刑法258條的規定追窟刑事責

任。除了重婚之外,納妾也應禁止,納妾是指有配偶的男子又娶另外女子為偏室。�
2.第三者插足、婚外情的現象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婚姻法》保護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系,第三者插足、婚外情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我國婚

姻法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觀念,更敗壞了社會風氣,是一種違法行為。


3.非法姘居現象增多�
姘居既是不道德的,也是破壞婚姻關系的不法行為,應受道德上的譴責和法律上的禁止。目

前,非法姘居現象有所增加。特別是一些富裕起來的暴發戶,利用金錢玩弄女性。如廣東某

些長期在外從事商業活動的老闆,與僱傭的女職工長期姘居、通姦。�
4.一些人包養暗娼�
娼妓是舊社會的產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堅決以締了舊社會遺留的娼妓業,賣淫的丑

現象早已絕跡。但近幾年,在我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娼妓業又死灰復燃,且有發展的趨

勢。�
總之,上述違反一夫一妻制的現象,破壞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妨害了合法的婚姻關系

,社會危害性極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違反一夫一妻制現象,破壞了婚姻家庭關系,影響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穩定和鞏固,造成家

庭悲劇。�
在現實生活中,重婚納妾表現為:一方面,一些人喜新厭舊而發生感情外移,接受第三者的

感情,導致通姦繼而發展到以夫妻名義共同生螞春活的事實上的重婚。另一方面 ,夫妻雙方感

情和睦,雖然枯乎有新歡,但又捨不得拋棄原配,只得兩處輪流同居。其結果,這種行為不僅破

壞了原來的夫妻感情,使得夫妻反目,也造成了家庭的悲劇。�
2.違反一夫一妻制的現象,直接影響了社會生活秩序和社會道德准則。�
合法、文明、健康的婚姻是以夫妻雙方愛情專一、相互忠誠為基礎的。它既是婚姻法對人們

的要求,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表現。目前,重婚、納妾、婚外情而引起的婚姻家庭糾紛,

直接影響了社會生活的秩序。其表現可歸納為三點:�
首先,一方因躲債、外出打工等原因離家出走,通過接觸社會,大開眼界,思想遂發生變化

,在外重婚長期不歸。另一方外出尋找,找到後就易發生人身糾紛。�
其次,因一方重婚、納妾,受害的一方索要生活費、孩子的撫養費等問題而發生財產糾結婚

。�
3.違反一夫一妻制的現象,妨害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沒物悉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兩個文明的建設,為真正實現一夫一妻制提供了物質方面的精神方面的保

證。但是,由於受各種腐朽因素的影響,在中國早已絕跡的重婚納妾等現象又重新回潮。這

種惡習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而且也妨害了兩個文明的建設。�
二、違反一夫一妻制現象存在的原因�
近年來,出現的違反一夫一妻制的現象,都有其產生的原因,筆者擬從主觀、客觀方面人手

進行分析,以達到治理的目的。�
1.主觀原因�
目前,一些人受金錢成能思想的影響,不是通過正當的方式獲取物質利益,而是採取犧牲人

格、名譽的辦法去傍大款,做情人、做小妾來滿足物質上的要求。而一貫道德敗壞的一些人

,視婚姻為兒戲,用財物的誘惑和離婚的謊言來欺騙對方,以達到長期玩弄異性的目的。�
2.客觀原因�
隨著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婚姻家庭領域:其一,外出工作、經商、打工等見過世面的一些人,

熱點內容
勞動法里有取暖費嗎 發布:2024-12-18 16:12:39 瀏覽:783
2019年中級經濟法資料 發布:2024-12-18 15:57:46 瀏覽:936
法官對司法改革的看法 發布:2024-12-18 15:07:29 瀏覽:224
統計法治短劇 發布:2024-12-18 15:02:32 瀏覽:761
喝酒的法規 發布:2024-12-18 15:00:58 瀏覽:685
法院關於利息 發布:2024-12-18 14:50:31 瀏覽:426
拘留屬於什麼性質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18 14:26:48 瀏覽:446
工程款催收律師函 發布:2024-12-18 13:31:22 瀏覽:18
股權證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18 13:15:24 瀏覽:556
簡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4-12-18 13:13:1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