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總則與合同法沖突

民法總則與合同法沖突

發布時間: 2024-12-27 16:05:48

❶ 同一份合同一式六分,甲乙方各三份,各自用各自封面,合同正文無區別在法律上有沒有問題

我個人認為:
第一、關於您提出的問題,適用《民法總則》、《合同法》等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二、就您的提問而言,關鍵在於認定:封面是否屬於合同的內容?
第三、根據我的理解,一是合同的內容如何確定是建立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的;二是《合同法》中對合同文本是否應包括封面並無規定,根據民事法律關系「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雙方當事人在簽訂了合同正文之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另行製作封面,以對合同正式文本進行必要的裝飾和保護,就像我們買了一本新書,然後製作了書皮把書包裝起來一樣。因而,只要封面的內容不與合同正文沖突,也是可以的。
第四、盡管可以認定合同的封面,不屬於合同的必備要件,雙方當事人可以在「封面內容與合同正式文本不沖突」的前提下製作合同封面。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合同是一項法律文書,應該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和嚴肅性,雙方當事人另行製作合同封面還是或多或少給當事人帶來困擾的,這是沒有必要的。因而,我認為,最好能保持雙方當事人的合同封面的一致性;當然,如果合同封面不能一致,也是可以的。
第五、綜上,我的答復是:一是在合同正文無區別、封面內容和合同正文內容不沖突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各自用各自封面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二是雙方當事人各自用各自封面是沒有必要的,應當盡量避免此類情形。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❷ 民法通則大於合同法

《民法通則》是我國民法立法過程中的里程碑,同時也是妥協之作。因內為,當時的社會經濟容政治條件不適合進行大的民法典的立法,於是先出來一個通則性質的民事立法,以為救急。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按照傳統的民法體系,都是民法典的組成部分。《民法通則》類似於民法典的總則和各編的總則,是原則性很強的規定,《合同法》相當於民法典債編的合同部分,是很具體的規定,從這個意義上講,合同法是合同領域的主要調整法律,現行法條件下,相對於《民法通則》屬於特別法,依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的原則,只要是合同領域的案件都優先適用合同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才上溯至民法通則。
至於兩法的效力位階,都是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效力上沒有區別。

❸ 民法典和民法總則區別

民法典和民法總則的區別是: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現已代替民法總則。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現已失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民法總則對民法通則進行適當的修改,並增加了相關規定。如訴訟時效由之前的「二年」變為「三年」。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十周歲降為八周歲。增加了胎兒具有繼承權及接受贈與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已經被廢止,2021年民法典生效之後,民法總則、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都被廢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作用:1、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為了更好的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3、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經濟秩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的第一步已經順利完成。
《民法總則》的制定不僅實質性地開啟了民法典的制定步伐,並成為民法典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也有力地助推了法律體系的完善。
頒行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都要與《民法總則》進行協調,並以其所確立的立法目的、原則、理念為基本的指導,從而形成一部價值融貫、規則統一、體系完備的民法典。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駛入快車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❹ 民法典涉及哪些內容

《民法典》涉及的內容包括《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和《民法總則》這些的部分內容。
一、民法典基本原則有什麼?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民法典的特點有什麼?
(1)它是一部典型的早期的民法典。民法典明確表述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改革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民法典保持了改革的精神,特別是在保證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
(3)注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范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餘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三、民法典的五大基本特徵
1、民法與憲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必須旗幟鮮明地「根據憲法」,體現憲法精神。
2、民法學基本范疇與法學基本范疇的關系,特別是在法律主體、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法律權利、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等法學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核心概念上應當科學、精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統一性,避免同一概念在民法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學之間互相沖突。
3、民法思維與法治思維的關系,要將民法思維嵌入法治思維之內,把制定民法典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依託,作為實現保障人權、維護公平、促進和諧、推進發展、引領風尚等法治核心價值的內在要求。
4、民法典與民訴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應盡量避免民事實體法與民事程序法的重復,為《民事訴訟法》實現其程序價值留有足夠的空間。
5、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來源於社會生活,回應社會生活需要,並引領社會生活方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❺ 在法律上,保險合同適用《保險法》《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的問題上應優先適用什麼

這涉及法律適用的問題,原則是: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相對而言,保險法是特別法,應該優先適用,保險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民法通則(現在是民法總則)

熱點內容
電大法學本科實踐報告 發布:2025-02-24 06:55:54 瀏覽:559
刑法中的錯誤 發布:2025-02-24 06:18:17 瀏覽:666
媒體監督與司法公正 發布:2025-02-24 05:45:54 瀏覽:10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24 05:26:34 瀏覽:304
法院訴調對接中心 發布:2025-02-24 05:11:38 瀏覽:340
道德准則需 發布:2025-02-24 04:48:08 瀏覽:360
合同法蓋章復印件 發布:2025-02-24 04:45:24 瀏覽:355
三種法律責任形式是 發布:2025-02-24 03:58:41 瀏覽:19
法治問答 發布:2025-02-24 03:24:28 瀏覽:214
古羅馬的司法 發布:2025-02-24 03:18: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