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合夥人不能適用合同法
⑴ 公司和個人合作協議書合法嗎
法律主觀:
一、個人合作協議有法律效應嗎私人雙方簽訂的協議如果滿足下列四個條件,那就是有效力的:1、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2、當事人應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3、合同的標準的和內容必須合法;4、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具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如下: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二、個人簽訂的協議書具備法律效力嗎個人簽訂的協議書若沒有違背法律原則,由個人主觀意願簽約,則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協議書是社會生活中,協作的雙方或數方,為保障各自的合法權益,經雙方或數方共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簽定的書面材料。協議書是契約文書的一種,是當事人雙方(或多方)為了解決或預防糾紛,或確立某種法律關系,實現一定的共同利益、願望,經過協商而達成一致後,簽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記錄性應用文。訂立協議書,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彼此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約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與合同基本相同。三、協議書內容合夥開公司協議書內容包括:1、雙方合夥宗旨;2、合夥經營項目和范圍是哪些;3、雙方合作期限;4、雙方出資金額、方式、期限(註明:合夥終止後,各合夥人的出資仍為個人所有,屆時予以返還);5、因盈餘分配與債務承擔;6、入伙、退貨,出資的轉讓;7、合夥負責人及其他合夥人的權力;8、禁止行為有哪些;9、合夥的終止及終止後的事項;10、糾紛的解決方式;11、如有未盡事宜,應由合夥人集體討論補充或修改。補充和修改的內容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12、本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13、協議書正本一般四分,合夥雙方各執一份,在檔案處各備份一份。無論是個人合作協議還是協議書,只要雙方的意思表達真實且具備上述所說條件都是有效的。在簽訂協議等時,雙方都應該秉持著意思自治的原則,同時也應該明確權利義務等內容以及相關格式。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⑵ 合夥協議適用合同法嗎
合夥協議 不能適用《 合同法 》,因為《合同法》已經廢止了,現在是《 民法典 》。 合夥協議是全體 合夥人沖野梁 依照法律規定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的 合夥企業 的契約。訂立合夥協議,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合夥協議經全體合夥人簽名、蓋章後生效。全體合夥人按照合夥協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脊碧七條 合夥合同 是兩個以上合夥人為了共同的事業目的,訂立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協議散運。
⑶ 合夥糾紛適用法律規定
法律主觀:
根據《 民法典 》的規定,合夥有個人合夥和企、事業單位的合夥。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企業間、企業與事業單位間的合夥,《民法典》將其規定在聯營一節中,各方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 民事責任 。個人合夥與企、事業單位的合夥相比,在經營管理以及責任的承擔等方面都有不同之處。 合夥關系的認定 當事人間的法律關系是否屬於合夥是合夥糾紛的基本問題之一。有的案件當事人的爭議焦點之一就是是否為合夥關系,有的案件當事人雖然對合夥關系沒有爭議,但實際雙方並非為合夥關系。對合夥關系的正確認定是審理合夥糾紛的前提和基礎。 在我國民事法律體系中,個人合夥既不同於自然人個人,也不同於法人,有其獨有特點。法官判斷當事人間的法律關系是否為合夥,應從合夥的特定入手,即看當事人間是否有 合夥協議 ,是否有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夥成員,是否共同出資、經營、勞動,有共同的經營利益。具體而言: 合夥協議是合夥成立與存續的必要條件 合夥協議一般應反映出合夥的實質內容,明確合夥人的權利義務,規定合夥的經營方式等。當事人間是否有合夥協議,法官應從以下三方面加以判斷: (1)當事人間有無書面合夥協議。書面合夥協議是當事人間合夥關系的直接證據,書面合夥協議應對合夥人的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作出規定,合夥人在協議上簽字合夥即告成立,不以合夥人是否已出資為成立條件。如果當事人在書面協議中約定立刻出資多少錢,合夥作什麼生意,但又約定一方負責日常經營,在合夥期滿後負責經營的一方返還另一方的出資並支付利息。顯然,這種書面協議僅具有合夥之名,實質為一種 借貸 關系。 (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無該合夥組織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登記的,反映出為合夥組織實體和合夥人、出資數額等情況的,應認定當事人間有合夥協議,因工商登記頌擾能夠反映合夥成立時的野旦旦初始情況以及變更等情況。 (3)是否有口頭協議。沒有前兩項情況的,但具備合夥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協議。因為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 連帶責任 ,這種責任在法律上是一種加重責任,所以合夥當事人應簽訂書面合夥協議,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法律允許有口頭協議。口頭協議必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法官對口頭合夥協議的認定應持慎重態度,對當事人有關合夥的陳述、 證人 證言的真實性及證明內容等情況應嚴格審查,對存在矛盾不能合理解釋的,不宜認定為有口頭協議。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十八條 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遲讓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⑷ 名為個體工商戶,實為合夥在法律上如何認定
如果協議是合夥人各方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的,且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那麼合夥協議是有效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一條:「起字型大小的工商戶,在民事訴訟中,應以營業執照登記的戶主 (業主)為訴訟當事人」。
(4)個人合夥人不能適用合同法擴展閱讀:
個人合夥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五節個人合夥
第三十條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四、關於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夥問題
41、起字型大小的個體工商戶,在民事訴訟中,應以營業執照登記的戶主(業主)為訴訟當事人,在訴訟文書中註明系某字型大小的戶主。
42、以公民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承包的農村承包經營戶,用家庭共有財產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享用的,其債務應以家庭共有財產清償。
43、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從事個體經營或者承包經營的,其收入為夫妻共有財產,債務亦應以夫妻共有財產清償。
44、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如以其家庭共有財產承擔責任時,應當保留家庭成員的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生產工具。
45、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在民事訴訟中,應當以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並由合夥負責人為訴訟代表人。合夥負責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合夥人發生法律效力。
未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合夥人在民事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合夥人人數眾多的,可以推舉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合夥人發生法律效力。推舉訴訟代表人,應當辦理書面委託手續。
46、公民按照協議提供資金或者實物,並約定參與合夥盈餘分配,但不參與合夥經營、勞動的,或者提供技術性勞務而不提供資金、實物,但約定參與盈餘分配的,視為合夥人。
47、全體合夥人對合夥經營的虧損額,對外應當負連帶責任;對內則應按照協議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分擔;協議未規定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的,可以按照約定的或者實際的盈餘分配比例承擔。但是對造成合夥經營虧損有過錯的合夥人,應當根據其過錯程度相應的多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