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402條規定
㈠ 如何理解我國合同法第402條和第403條,並舉出案例進行分析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
前者合同約束第三人和委託人.....
後者合同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如果受託人把委託人拉出來的話,第三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張權利,但不得改變相對人.....
㈡ 隱名代理的適用范圍
隱名代理
《合同法》第402條將其適用范圍限於「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訂立合同的行為。僅從文義解釋,僅在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行為時,方有隱名代理適用的可能。但從比較法上的做法來看,筆者認為,這一規定未盡妥當。
比較法上隱名代理
隱名代理為大陸法與英美法普遍承認。大陸法上,隱名代理規則為歐洲各國法律普遍接受。[1](p.428)以德國法為例,其為保護意思表示相對人的利益,使其能夠知悉自己的交易對手,故奉行代理中的公開原則。[2](S.236)據此,代理人代理行為時,應當以一定的方式使相對人知悉其所做的意思表示的法律後果不是由他自己,而是由被代理人承擔。
㈢ 合同法第402條規定是什麼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規定,【委託人的介入權】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㈣ 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具體詳細的解釋下。謝謝。
這條是關於顯名代復理的規定,這里制有兩層意思:
第一,是顯名代理的效力。舉個例子吧,如果你是受朋友委託,在網路懸賞20分,找這個法條的解釋,我也是知道你們這層委託關系的,你選中我是最佳答案後,我可以直接問你朋友要這20分。
第二,顯名代理的例外情況,就是後半段的例外陳述,這句話的意思是(仍舊以上面例子為例),雖然你朋友委託了你問402條是什麼意思,但是大家都知道你最近在學合同法,准備考試,而你朋友沒有這個准備並且你朋友那20分已經被提前消費了,那麼,我就可以問你要這20分。這個是保護第三人作為債權人,防止委託和受託兩人串通損害第三人的保護條款
㈤ 《合同法》第402條
你好。
這個屬於代理。代理的定義中關於「名義」的問題是這么定義的:「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比如隱名代理(本案就是隱名代理)
本案中,代理是指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和名義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委託人可以要求受託人以受託人的名義行使行為,這個也屬於代理。而受託人只要向第三方披露委託人的存在,並且第三方有理由相信這個行為是由委託人委託的,則可以要求委託人受合同的約束。
附上代理的特徵: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附上代理的分類,注意最後的隱名代理:
分類依產生的根據不同,分為:
一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③指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有關機關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如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而沒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或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有利害沖突的,由法院另行指定代理人的代理。代理人享有的代理權是指定的,與被代理人的意志無關,無須委託授權。
二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三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㈥ 未顯名代理與隱名代理得區別
隱名代理與再代理一樣,也不是什麼新名詞,民法中規定了顯名代理(《民法通則63條》),《合同法》中則規定了隱名代理(委託合同一章中第402條與403條),當然,要全面了解代理法律制度,還需要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合同法第414條)(行紀是一種特殊的間接代理)相關章節聯系起來把握。--李志勇學長
在英美法系中,代理則分為:顯名代理、隱名代理
顯名代理:
明示為本人利益,又明示以本人(即「被代理人」)名義從事代理活動的代理,這種代理與大陸法系中的直接代理相同;
隱名代理:
明示為本人利益,但不明示以本人名義從事代理活動的代理,這種代理相當於大陸法系中的間接代理;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402條的規定,隱名代理須具備下列條件:
1、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
2、 受託人應當在授權范圍內訂立合同
3、 第三人須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和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存在
4、 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如果合同中約定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或在任何情形下只能由受託人履行或接受等,都足以表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
隱名代理簽訂合同的效力:
依據合同法第403條規定,主要涉及披露義務、介入權、選擇權、選擇權、抗辯權等問題:
1、未被披露的本人享有介入權;
2、第三人享有選擇權;
3、第三人享有選抵消權。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負有披露第三人或委託人的義務。受託人的披露義務是委託人行使介入權和第三人行使選擇權的前提。只有受託人披露了第三人,委託人才能介入受託人與第三人所訂的合同,同樣,也只有受託人披露了委託人,第三人才能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
附:相關法律條文
民法通則第63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以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合同法第402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合同法第403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合同法第22章-行紀合同。
附:隱名代理與行紀合同的區別:
(1)、介入權和選擇權的主體和性質不同:
隱名代理行使介入權的主體是委託人(合同法403條),選擇權行使的主體是第三人(合同法第403條第二款)
而行紀合同介入權的主體是行紀人,《合同法》第419條規定:「行紀人賣出或買入具有市場訂價的商品,除委託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之外,行經人自已可以作為買受人或出賣人。」
(2)、對於合同不能履行所導致的權利義務主體不同;
《合同法》421條規定:「行紀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行紀人對該合同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因此,行紀合同是由行紀人獨立對委託人和第三人承擔責任。
而隱名代理它仍然是一種代理關系,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所導致的法律後果依法應由被代理人承擔。
(3)、物權流轉關系反映的所有權主體不一樣;
由於隱名代理仍是一種代理,在代理過程中不發生物的所有權因物的流轉而發生轉移至代理人的情形。
而行紀合同中當物流轉至行紀人手中時,物的所有權因物的轉移而轉移。當物流轉至受託時受託人正值破產,此時委託人與受託人是行紀合同關系還是隱名代理合同關系對物是否納入破產財產的處理有決定性的意義,此時對委託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有重大影響。
(4)、行紀合同都是有償合同而代理合同不一定都是有償的。
( 5)、隱名代理存在委託人只對代理人單方授權的情形而行紀合同必須是雙方成立了委託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