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主體通俗解釋
A. 會計主體和法律主體怎麼樣區別
1、定義不同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一般來說,凡擁有獨立的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收支、盈虧並編制報表的企業或單位就構成了一個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某個單位或企業中的一個特定部分;可以是單一的一個企業,也可以是幾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
法律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包含主體不同
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比如企業內部的某個單獨核算的部門
法律主體:一般都是會計主體
3、是否具有獨立性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法律主體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
(1)經濟法主體通俗解釋擴展閱讀:
法律主體
一、會計主體
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會計主體為日常的會計處理提供了依據。
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
二、法律主體
一般來講,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例如,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干個子公司,企業集團在母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經營活動。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母子公司分別也是會計主體),但為了全面的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有必要將這個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此處的企業集團不是一個法律主體)。
又如,獨立核算的生產車間、銷售部門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會計主體來反映其財務狀況,但它們都不是法律主體。
。
B. 誰來幫我通俗的解釋一下:什麼是經濟主體和法律主體
經濟主體是有獨立經濟能力並承擔獨立經濟責任的主體。通俗講,就是你有錢,又正在賺錢,那麼你是經濟主體。法律主體是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就是說,你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正式約束,如果違法,那是你一個人的事,跟別人無關。謝謝。至於會計主體,就是按照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獨立承擔責任的主體。就是說,你有資格從事會計業務,並且如果違法,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跟別人無關。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就是獨立的會計主體
C. 你覺得經濟法對會計專業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的社會,時時刻刻都離不開
法,學習法律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意義,那就更不用說進一
步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了。我們所讀的專業——會計學,在我國是
一門新興的學科,而且發展明顯落後於西方國家,到目前為止仍
然處在「摸著石頭
」過河的階段,作為中國學習會計專業領頭軍的
我們,在學習這個新興專業的過程中更應該摸索出一種新的學習
方法,更好地進行研究學習,推動我國會計專業的發展。而實現
這一目標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掌握更多與本專業有關的知識。
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會計學專業,就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
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
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經濟法是調整經濟管理和經濟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經濟關系
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是我國社
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概念就可以看出經濟法與會計是有著共通點的,都是通過
管理手段來保障良好的經濟秩序。因此,為了更好地學習會計知
識,我們務必要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
仔細分析發現兩者有著很多的聯系,但是最突出的共同點還
是其管理性和約束性。會計專業具有管理性,這不僅表現在其經
濟目標上,還表現在管理的手段和過程中,表現為會計人員對企
業管理決策過程的影響,通過法律法規對會計管理行為的約束,
以及通過各種渠道對會計管理進行監督。
而管理性和約束性更是經濟法的根本特徵,主要表現在經濟
法的價值、主體、權力(利)、屬性上,更表現在經濟法的義務上。
經濟法義務具有社會性。生活在市場體制下的人們是一種「經濟
人」,在通常情況下,他們自己為自己服務或者為了為自己服務才
為他人服務,而往往不能或不願提供社會服務,但許多社會服務
如維護秩序、舉辦學校、基礎建設、公共衛生、保護環境等等又是
一個社會正常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
了解了兩者之間的聯系之後,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進一步
分析經濟法對會計專業學習的幫助無疑是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
的平台。明顯地,學習經濟法能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社會經濟秩
序的重要性,時時提醒我們不能忘了會計專業的「經濟管理監督
」
責任。而對於我們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要想
行使好自己的會計監督管理職能,就要對經濟方面的相關法律有
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
D. 請問《憲法、刑法、民法、訴訟法、經濟法、勞動法、婚姻法》之間的關系。及各種法律的通俗解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它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同時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制訂刑法、民法、訴訟法、經濟法、勞動法、婚姻法等法律都不能違反憲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與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民法(Civil law),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訴訟法部門指規范訴訟活動的法律。主要包括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另外,訴訟法部門還包括《仲裁法》、《監獄法》以及《律師法》等等。
訴訟法指的是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的總稱,是打官司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在法治比較發達的國家,除了以上三大訴訟法外,一般還有憲法訴訟。(中國目前還沒有憲法訴訟,因此沒有規范違憲案件審理的程序法)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的概念是經濟法學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經濟法立法,司法等活動的基礎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經濟法現象在世界各國大量出現,經濟法概念問題也成為經濟法學界爭執最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為8章,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後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後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
E. 民商法和經濟法哪個就業前景更好,請好心人回答下
民商法和經濟法哪個就業前景更好,這需要從本人的價值取向、發展志向來與就業機會來確定。要想實用性與運用的廣泛度還應選向於民商法;要想從業社會宏觀管理、進入國家經濟管理、調控體系的研究(須有社會選擇於你的機會)則要選修經濟法。法學(律)屬於社會學范疇,與自然科學和趨向科學有本質的不同,社會科學的就業前景本身就是」霧蒙蒙「的自不透,沒有自然科學那樣硬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學政治、外語、馬列理論、中文、傳媒、甚至文秘(屬小兒科)等都會有好的就業前景,但現在這些專門恐怕就業門路中狹又狹了,學法律的今後也有可能重蹈覆轍的。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的總稱,民法與商法共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人身權利關系與財產利益關系。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以外獨立存在商法。
兩者的區別: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經濟關系,它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杠桿之一,屬於以國家為本位的公法。而民商法雖然有公法化的現象,但其基本屬性還是私法,體現私法原則。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基於經濟法的本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顯示了與傳統法律大不相同的機制功能。「概括說:全面、系統、綜合;具體說:經濟法由外及里全面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自始至終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運用多種手段綜合地調整經濟關系。」
4、內容不同
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經濟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拍賣法、招投標法、金融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財稅法(稅收征管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會計法、審計法、預演算法)、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環境保護法。
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民法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法包括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
民法以人身關系法與財產關系法為其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在財產關系法中,又可進一步分為物權法和債權法。物權法保護的是物權、知識產權等靜態的絕對財產權,物權法具體包括債權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債權法保護的是動態的債權關系,債權法具體包括合同法和擔保法。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
F.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包括
法律關系客體不包括D 身份。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相互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而言,經濟法律關系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和非物質財富三種基本形式。
(1)物
指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對考試比較有意義的物的分類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特定物和種類物、主物和從物、原物和孳息(分為自然孳息、法定孳息)等。
(2)行為
經濟行為,是進行經濟活動,能發生一定經濟後果的行為。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經濟行為,是引起經濟權利、義務的發生、變更和終止的經濟活動。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經濟行為,是經濟權利(權力)和經濟義務所共同指向的作為或不作為。相互對應的經濟權利(權力)和義務,通過這種行為的實施而同時得以實現。
由於國家經濟職能的變化和民事關系的異化,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經濟活動,形成了民事關系以外的新型的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經濟行為,它既包括經濟組織等主體的經濟行為,也包括國家和國家機關的經濟行為。
(3)智力成果
是指人們創造的能夠帶來經濟價值的腦力勞動成果。此外,經濟權利亦可能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當某種經濟權利成為另一經濟權利的對象時,該經濟權利就成為客體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