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① 法治與經濟有什麼關系
法制是指社會的制度和環境。我們講法制社會,依法治國。這是社會的大制度專和環境,在這個制度和屬環境下我們可以發展經濟、文化、醫療等事業。大力發展經濟是目前我們國家的發展主體,和主要任務。所以,針對經濟發展,法制有相應的經濟法、金融法等與經濟相關的,用於約束和規范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
通俗的比喻法治是路,經濟是車。車無論往哪跑,怎麼跑,跑多快一方面是根據道路條件(法制的完善、健全程度),另一方面跑在路外面(不能違法)。
② 如何理解經濟法是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用來調整回市場主答體組織管理關系、調整市場管理關系、調整宏觀調控關系、調整社會保障關系。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是多層次經濟法部門組成的統一體系,包括市場主體法、市場秩序法、宏觀調控法和社會保障法。
③ 國家經濟法的主體只能是國家
經濟法的實施主體是國家,但法律主體並不限於國家。
經濟法主體按其法律地位、職能性質和活動范圍,可分為五類:(1)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和管理機關。(2)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是指具有獨立地位,實行獨立核算或獨立預算,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組織,亦即企業單位、事業單位、農村經濟組織、社會團體等組織,是經濟法主體體系中最廣泛最基本的一類。(3)內部組織。內容組織,是指企業、公司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內部組織、利益的和獨立職能的內部組織。(4)個體工商戶、專業戶、承包戶和公民。此類均屬公民個人,其在參加經營管理性質的經濟法律關系時,或有經濟法律、法規明文規定時,才可以成為經濟法的主體。(5)國家。國家主要通過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對全民所有制財產分別實行管理和經營。國家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以主體資格參加經濟法律關系。
④ 經濟法的重要性
法律分析: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一條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