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時間: 2025-01-22 06:07:23

1. 公司法相關論文範文3000字(2)

公司法相關論文篇3
淺談中小企業公司法的運用

一、發起人在公司成立中的單方行為

公司法並沒有對成立中小企業中發起人單方行為進行規定,例如慈善捐贈、政府捐贈等。實際上,發起人通過單方行為實施捐贈或者獲得捐贈時,可能是用自己名義,也可能是用成立中中小企業名義,如果有關立法不進行約束管制,發起人處於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做出不良行為,造成成立中中小企業、債權人等有關主體利益受損。

在本人看來,公司法應增加以下規定內容,來彌補立法缺陷:發起人在中小企業成立過程中用自己名義實施捐贈等行為從而讓中小企業受益的,有關所有法律責任由成立後中小企業承擔,反之,發起人承擔一切後果;而發起人出現接受捐贈等有關行為時,成立後中小企業承擔一切法律後果。

對於在中小企業無法成立情況下,因為發起人過錯造成交易方利益受損問題處理辦法,公司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在中小企業成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 廣告 宣傳錯誤造成交易方利益受損,抑或對交易方商業機密造成侵犯的情況。本人認為,公司法應進行以下規定來彌補立法缺陷:出現該情形的,按照侵權法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由發起人承擔賠償損失責任,不同發起人根據過錯嚴重性承擔具體賠償份額。

二、《公司法》對成立中中小企業的責任規定不足與完善

成立中中小企業責任規定有利於保障其行為制度和人格制度有效落實。但是,對於成立中中小企業責任發起和清算內容,公司法規定不夠具體全面。

(一)公司成立發起責任制度

責任發起主要針對發起人,根據公司法第28條第2款內容規定,“股份持有者不按之前規定額度出資的,應向已按規定額度按時出資的股份持有者承擔違約責任”;而第31條內容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後,如果作為公司成立資本的非貨幣資產實際價值額度明顯少於公司規定的價值額度,該資產出資方應當不足剩餘差額;成立中公司其他股份持有者也要承擔責任。”公司法的這兩條發起責任規定存在一定缺陷,具體包括:首先,規定沒有明確提到貨幣資產出資問題。對於這點,立法機關看來可能是因為貨幣出資必然要經過驗資程序,所以認為發起人出資一定是足額的。但實際上,發起人可以利用虛假出資等 方法 來混過驗資環節,抑或和驗資機構合夥騙取成功驗資資格,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在本人看來,有關條款中應加入規定“發起人貨幣出資必須足額”。其次,針對發起人出資行為,我國法律是按中小企業成立前後進行分類的。中小企業成立前,發起人如果不按規定出資就屬於違約行為,所以並不直接向中小企業承擔出資責任;中小企業成立後,按照合同法第28條規定,如果發起人出資不足,應當負責補足額度,其他有關發起人也要承擔責任。本人認為後一種責任規定太過簡單。

(二)公司成立清算責任制度

不管公司無法成立,還是成立公司無效,中小企業在成立過程中或者成立後都失去了法人資格而要進行責任清算。但是關於怎樣清算以及怎樣承擔責任問題,公司法並未進行具體規定。在本人看來,立法內容應加入以下規定,從而完善公司成立清算責任制度:第一,中小企業在成立過程中不具備法人主體人格,相當於是一種合夥狀態,所以可以按照合夥中小企業法來進行清算;第二,如果成立中中小企業有相應的清算規定,可以按照中小企業規定進行;

第三,清算成立中中小企業時,應把股資返還給非發起人股東,按照普通債權人進行處理。這不僅可以保護非發起人股東利益,也滿足公司法中第95條對於發起人責任規定的處理要求。如果成立中中小企業資產無法清償所有債務,由於發起人承擔成立中中小企業債務連帶責任,所以由發起人償還。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公司法應盡早彌補以上立法缺失,基於現有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發展,這樣才能豐富理論內涵,並科學指導實踐活動。只有成立中中小企業民事地位得到法律形式確立,對其性質進行合理解釋,重新構建公司成立責任機制,才能協調處理好不同法律關系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司法相關論文篇4
淺談公司法所面臨的轉變

1、現行公司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不斷發生變革,而公司法1993年在制定實行之初至今的變動並不大,面對當前市場經濟狀況難免會力有不逮。公司法的制定是秉持“法律內容應當較為完整,且具備大致的基本規范,擁有合理的法律框架”的基本理念。為了使公司法更加完善,更加適應當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狀況,下面我們就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 以填補當前公司法中的部分空白。

第一,注重法律框架設計,缺乏具體的操作設計。於1993年頒布的公司法對框架設計較為注重,就以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來說,不能說是面面俱到,但也算是較為全面了。“堅持公司法內容較為完整,具備大體的法律基本規范,框架合理”它既是人們的意見,同時也是公司法草案的起草原則。公司法的制定順應了當時經濟發展的狀況,具備公司設立及運營的基本架構規則,注意框架設計 然而在操作層面設計上,略顯不足,表現為以下幾點:

存在法律空白。例如在公司法中沒有制定出明確的規定,並將決定權交由其他法律法規或授權國務院,據統計,公司法約有8處法律規定由國務院制定,法律和法規中有8處另行規定,由國家做具有股東大會臨時召開的股東大會,它是公司法賦予少數股東的權利。

但在公司法中卻未明確該項權利的具體內容,股份持有多久具備該項權利、哪種請求方式屬於正當請求、請求不被採納時應如何救濟等等問題在公司法中並未有明確的規定。 一旦遇到股東大會困難,就會產生解決困難;某些“不作為”規定,沒有相應的法律後果規定;部分制度存在設計實施障礙和疑點。

第二,重視過程設計,忽略了“行為人”設計。過程是指公司法對辦事程序及行為過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對於行為實施者的具體的義務和責任並未設計。

第三,注重組織設計,輕視了機制與機理的條件設計。公司開展有效經營應當以完善的組織機構為前提,現行的公司法比較注重組織機構設計。在公司法中對公司業務執行、經營決策機關、權利機關以及監督機關的職權和組成均有明確規定。但對於組織機構的機制和機理方面就顯得有些薄弱。

2、公司法修改應遵循的指導思想

修改公司法時應當從公司法性質與公司性質兩方面出發。公司法與公司具有怎樣的性質?首先公司法是商法的~部分,它主要對公司內外關系加以調整,在一定程度具有法律強制性,但調整主體是平等的,因此,將公司法界定為私法領域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是企業法人的一種,它是一個擴大的個人,並不是一個縮小的社會。

民法通則中的第42條可以看出,公司法人是一種經營性組織,可將其看做商事主體。從公司與公司法性質對現行公司法進行修改,就是要增加其任意性規則,減少強行性的規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投資都具有風險,責任自負和風險自擔是公司的根本原則。因此,修改後的公司法應對規則的充分性與相關當事人公正性加以強調。我們對修改公司法的指導思想歸納如下:

2.1適應世貿組織要求,借鑒成功的法律 經驗 在我國公司法案起草時,公司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普遍的企業形式,因而世界各國在公司法案方面均有所涉獵,為了填補我國公司法的空白,我們應當借鑒過程成功的經驗如股東共有限責任原則、股東平等原則等。我們可以從降低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實行股份有限公司資本授權制、設立公司准則主義和揭開公司神秘面紗的原則對我國現行公司草案進行修改,增強其實用性和全面性。

實施有限責任公司簡化規則,突出股份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二者之間的區別。我國公司法中將公司規定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其用意無非是將公司形式的決定權交到了投資者手裡。而現行的公司法對這兩種形式的差別明確的區分,雖然有部分規定了歐諾公司組織結構進行區分,但是仍較為復雜。為了使有限責任公司具有的簡便易行特點更為突出,公司法是否可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現行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制度。我國自1979年的7月以來,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實行董事會為公司權力機關的制度,並未在董事會之上設立上位機關股東會。這種體制有別於現行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機構制度,由於其已運行了2O年,我們可進行該方面的相關經驗總結,吸收對公司法修改有益之處。比方說全體股東以書面形式對應作出的決議表示同意,就無需再召開股東會會議;或經全體股東同意,可以不經過召集程序而召開股東會會議。注意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少這一的特點,注意一些召集股東會與股東議決方式的設計。將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會和董事會適用范圍縮小,對其進行限制。適當對現行公司法中只設執行董事及一兩個監事的做法加以改動。

2.2分別實行國有企業改革立法和公司立法公司法制定之季,恰逢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階段。

因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公司製作為國有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又成為人們的~種共識。因此,公司法容納了不少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容。在當時的背景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到。由於公司立法與國有企業改革立法的混同進行,使公司法中出現了不少僅為國有企業改革或國有投資主體規定的規則,導致規則之間的不協調,不利於公司法的實施。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自身特點很突出的問題,將其與其他立法一起進行,不利於解決這些問題。

相反,單獨立法則有利於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特殊問題。依此思路,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特殊問題,諸如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財產保護、國有職工的安置、土地使用權處置、國有資產的運營體制、國有股股權的行使,等等,可以單獨制定為一個立法文件,譬如命名為“國有企業改製法”。而公司法修改則不必再與國有企業改革扭在一起,而只需完善公司應遵循的共同規則,包括國有企業改建為公司後遵循的規則。至於國有企業如何為成為公司創造條件,公司法則不必過問了。

2.3應當充分體現我國公司法精神利用法律形式來塑造公司法律人格是我國公司法主要體現的精神,並以公司所有同公司經營分離為前提,通過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來實現對公司法律人格的完善。

3、結束語:

公司法的健全和完善是對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行使權利的保證,同時也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表現。本文僅對公司法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行了淺要的描述,以為我國公司法的不斷完善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歡:

1. 公司法論文範文免費下載

2. 公司法論文範文

3. 公司法論文參考題目

4. 公司法論文題目

5. 有關公司法論文範文

2. 公司社會責任方面論文例文

履行公司社會責任作為實現公司好公民形象的條件,需要將公司社會責任作為一個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有明確的計劃、有專門負責部門、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有可操作的規范化的管理程序。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公司社會責任方面論文例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公司社會責任方面論文例文篇1

試論公司對勞動者的社會責任

摘要:公司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經濟組織體,而勞動者則作為非股東利益相關者,在現代公司中的居於重要地位。公司與勞動者的關系不僅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利益和長足 發展,也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寧。因此,現代公司法在強調盈利性的同時,也注重對於公司社會責任的研究。那麼公司對勞動者應當承擔哪些社會責任?立法對該問題的規制又該進行怎樣的制度構建?本文將嘗試對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勞動者;公司社會責任;勞動權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確立及其對勞動者的責任

傳統的公司法理論認為,公司的唯一目的是謀求利潤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進而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公司僅對股東負責,至於社會責任則純屬國家和政府的職責。其隱含的邏輯是,公司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就能極大地增進社會利益。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的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越來越加劇。公司社會責任問題被屢屢提及並引起極大關注。

然而,究竟什麼是公司社會責任?對此尚無統一學說。一般而言,公司社會責任,是指公司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的義務。它是對傳統公司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惟一目標的修正與補充,但並不否認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而是強調在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過程中,對公司的“非股東利益相關者”(包括公司的職工、消費者、債權人、公司所在的社區等)承擔適當的社會義務。其中雇員利益是 企業社會責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

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傳統企業法尤其是傳統公司法中,勞動者並非是公司的成員。但勞動者的利益和命運與公司的運營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勞動者是公司的一種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為了促使公司切實保障和充分考慮勞動者的利益,當代各國無一例外地將公司對勞動者的責任列為公司社會責任的一項主要內容。

二、公司社會責任的性質

(一)公司的營利性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公司作為經濟實體,營利是公司存在和發展的動因。正是基於此公司社會責任是要公私兼顧(在 法律范圍內兼顧所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非從根本上否認其營利性。若公司無法營利就無法生存,那麼如何來履行社會責任呢?因此,公司的營利性和社會責任並非必定存在不可調和的沖突,兩者可以辯證統一於公司利益基礎之上,是相互促進的。例如公司給勞動者以較好的福利,提高勞動條件等,從而使勞動者更加積極地工作,為公司提高效益。

(二)公司的社會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

公司的社會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事實上公司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法律的規制狀態,而任何的法律規制,無不體現出一種社會利益和個體利益之間的價值平衡,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不存在著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的公司。實踐中,我國已經將公司的社會責任化為法律規制,例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對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法律的最低限度的要求等等。這些規定帶有很強的社會性,若不承擔會受到相應的制裁,是剛性的義務。

三、強化公司對勞動者的社會責任之意義

(一)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是公司社會責任的首要內容

公司社會責任是公司對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義務。非股東利益相關者是指在股東以外,受公司決策與行為現實的和潛在的、直接的和間接的影響的一切人。由於勞動者是公司最直接、最重要的非股東利益相關者,是公司須臾不可或缺的利益相關者,因此,在確立公司社會責任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地將公司對勞動者的責任列入其中。

1、現代公司的競爭最終都歸結為人力資源的競爭,勞動者所擁有的高素質的勞動是比物質資本更為稀缺的資源,擁有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是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制勝法寶。

2、勞動者作為一種人力資本,具有一定的專用性。這種專用性將勞動者與公司緊緊地聯結在一起,只有保護好勞動者工作的積極性,才能使公司充滿活力。

3、在勞工問題嚴峻和民主潮流高漲的條件下,為緩和勞資矛盾的需要必須重視勞動者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為了保障公司勞動者的利益,而且也為了促進公司的良性發展,確立公司社會責任的各國無一例外地將公司對勞動者的責任列為公司社會責任的一項主要內容。

(二)公司社會責任是勞動者勞動權實現的保障和推動力量

公司與勞動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二者的利益追求雖有諸多不同,但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公司的行為不僅影響到勞動者,還會通過勞動者的行為影響到顧客及其所接觸到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公司與顧客、供應商及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進行的合作起始於公司的勞動者,勞動者在促進公司的長期成功和良好運營中擔當重要角色,直接關繫到公司的效率,而勞動者能夠真正為公司利益貢獻自己的才智的根本基點是勞動權得到切實的保障。公司社會責任的強化有利於推動勞動權的實現,而公司社會責任的踐行反過來會為公司的根本長遠利益、乃至公司制度的存在提供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基礎。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可能會影響其短期利益,但如果公司注意改善勞動者的勞動條件,關注勞動者的健康並使其得到切實保障, 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安全感能促使他們為公司的進一步 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有利於提升公司自身的社會形象。對社會來說,公司在勞動權保障方面承擔社會責任,有利於推動整個社會福利的增加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公司承擔社會責促進勞動者的勞動權保障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因日益受到“賺取工人血汗錢”的指責,公司社會責任問題開始在各國被提起,逐步形成了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目前,國際公司社會責任運動在勞動權保障領域主要以社會責任標准作為其實施和驗證的工具和手段。當今國際上有關社會責任的標准形形色色、數量繁多,歸納起來主要分為三大類:政府及政府間組織的標准,包括國際勞工組織的有關公約、聯合國人權宣言等;非政府組織制定的民間標准,包括聯合國全球契約(GC)、道德貿易行動(ETI)准則、SA8000等;各跨國公司自身制定的供應鏈行為准則,如迪斯尼、沃爾瑪、耐克、宜家等。

四、我國現行公司法的規定以及完善建議

目前,我國《公司法》在制定時不見得有意識地以公司社會責任理念為依據,但現行《公司法》的某些條款卻體現了公司社會責任的精神。例如,《公司法》第14條第1款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 法律,遵守職業道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該法第15條第1款規定:“公司必須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該法第16條還規定:“公司應當為本公司工會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的國有 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此外,《公司法》第52條第2款、第56條、第68條第2款、第122條、第124條第2款也規定了有關公司勞動者參與公司治理的規定。

這些規定突破了傳統公司法以公司的營利性為其唯一價值取向的做法,要求公司在追求公司及股東利益的同時,也要採取措施維護公司非股東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特別是公司勞動者的利益。2002年由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則》(以下簡稱《准則》)則在借鑒國外公司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首次明確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的概念,並要求上市公司必須重視公司的社會責任。《准則》第81條規定:“上市公司應尊重銀行及其它債權人、職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准則》還對職工在公司中利益的維護等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准則》也要求上市公司重視其社會責任不能偏離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盡管如此,我國《公司法》還是應該對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包括公司對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的義務。雖然這一義務可以是非強制性的,且已在《勞動法》中有相關的規定,但在公司法這一組織法中作出這一規定,對於公司管理者而言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這意味著公司管理者不僅承擔著對股東的義務,還對勞動者負責的義務。它授權公司管理者可以動用公司資源履行這一原本為道德上的義務,其行為的正當性可得到法律的認可,而不會受到股東的追究。加之當今社會環境的變化,公司受到外部有時是很強烈的要求其承擔社會責任的壓力,這一授權就更有可能被公司社會責任的權利主體實際受益。

總結

勞動是財富之源,勞動者是源源不斷的財富的締造者,在勞資關系中,勞動者往往處於弱勢的地位。公司應積極主動的踐行對勞動者的社會責任,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強自己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勞資關系的和諧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意。

公司社會責任方面論文例文篇2

論公司社會責任的強化及制度完善

摘要:從 經濟 法角度講,公司 社會 責任體現為經濟法對公司行為的規制,達到社會可持續 發展 ,滿足社會公共利益需要的經濟法價值目標。公司社會責任有助於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公司信譽的建立和長期的發展,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公司社會責任理念的引進和探討必將對《公司法》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為我國 現代 企業 制度的發展提供寶貴借鑒,公司制度的健全又將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 法律

公司的社會責任與營利責任相對而言,指在公司追求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和股東利益的同時,還應當承擔起不斷增進不特定社會利益的責任。公司不僅是營利法人也是社會組織體,不僅是股東獲取利潤的工具還必須對其獲利行為承擔社會責任。

一、公司社會責任的 理論 界定

公司社會責任被稱為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最早於1924年由美國的謝爾頓提出,幾十年來國外學者對公司社會責任進行了廣泛 研究 ,取得了大量成果,並被立法和司法實踐確定下來[1]。近年來,隨著 中國 企業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世界第一個社會道德責任標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進入中國,使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國內學者研究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公司社會責任的具體含義、要旨大都包括:公司社會責任,指在公司制度以及社會環境的演進中產生的,社會期望公司經營者除了對股東利益負責外,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制度設計、角色定位、運營與管理應當充分體現有關企業利害關系人或相關利益者(包括股東、雇員、顧客、廣大公眾)的利益和意志[2]。

從公司社會責任的性質和特徵來看,其一,公司社會責任是對傳統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補充和擴展,明確公司利潤合理化與社會責任並重的二元價值目標,要求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兼顧社會責任,更好地保護勞動者、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其二,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綜合性義務,包含企業對社會負有的必須強制履行的法律義務與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3]。一方面,公司社會責任實質是社會使命,認為公司社會責任應表現為公司的經營與管理為社會必須承擔的法定性責任;另一方面,公司社會責任的核心是通過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社會期望或者公司自願履行的道德性承諾。

二、我國現階段強化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公司在社會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 影響 到與公司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利益群體,而且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司以贏利為唯一目標已成為社會不和諧因素的製造者,強化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顯得必要和迫切。

首先,有助於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在市場經濟中,公司的發展是各項資源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在不同類型的公司中,各種資源在成本、信息、風險、耗損、價值、利潤、貢獻、回報等方面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利益關系的參與[4]。否則,由於公司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其與相關利益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在自身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權衡時,往往會犧牲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將造成不平等競爭,破壞正常的經濟秩序。

其次,有利於公司信譽的建立和長期的發展。強化公司的社會責任與提升公司軟競爭力相結合,使公司內部股東、管理層、職工的關系得到協調,符合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體現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目標,從以短期速成為基準的觀點轉變為著眼長期利益的追求,避免政府不必要的法律規制,有助於公司自身形象的樹立和信用體系的建立,保證公司持續長遠的發展。

再次,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公司社會責任理論強烈反對資源濫用和環境破壞,保障了生活品質改善和社會公益實現,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公司社會責任理念的引進和探討必將對《公司法》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為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提供寶貴借鑒,公司制度的健全又將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

三、新《公司法》對公司社會責任的規定與完善

我國第一次在《公司法》里以法律形式,明確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 科學 發展觀,在公司追求利潤目標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作出平衡,從只強調股東責任到強調包括股東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在內的公司責任體系。這使得我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得到法律的正式規范和支持,是我國社會主義公司法的一大特色。

第一,一般條款的規定。

法律維護正義的過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利益平衡過程,面對市場實際操作中出現的一些 問題 和日益暴露的弊端,《公司法》第5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5條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公司的社會責任主體地位,意味著對傳統公司的角色或目標定位的突破。

第二,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公司對債權人的責任至關重要的是切實履行依法訂立的合同,確保交易安全。《公司法》第1條將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規定為公司立法宗旨之一,第20條第3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可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引入,體現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第三,董事與監事制度的完善。

《公司法》不僅將強化公司 社會 責任理念列入總則條款,而且在分則中設計了充分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具體制度。就職工董事制度而言,《公司法》第45條第2款和第68條要求兩個以上的國有 企業 或者兩個以上的其他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有公司職工代表;第45條第2款和第109條第2款允許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職工代表董事制度;第52條第2款、第71條和第108條要求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從而有助於扭轉一些公司中職工監事比例過低的現象。

第四,職工勞動保護與民主參與。

《公司法》第17條:“公司必須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 合同,參加社會 保險,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同時規定,公司應當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公司職工的 職業 教育 和崗位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公司法》第18條:“公司職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組織工會,開展工會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公司應當為本公司工會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公司工會代表職工就職工的勞動報酬、 工作時間、福利、保險和勞動安全衛生等事項依法與公司簽訂集體合同。”另外,公司 研究 決定改制以及經營方面的重大 問題 、制定重要的規章制度時,應當聽取公司工會的意見,並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第五,信息查詢與披露條款。

《公司法》第6條第3款:“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 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明確了社會公眾監督的途徑;第34條:“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

四、公司社會責任的 法律 規制

以中國的國情,公司承擔社會責任需要階梯式發展 ,如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其內容和標准都需要全方位考量,在學術研究上仍應請求如何將之具體落實的 方法 ,否則將淪為純粹道德化的訴求[5]。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公司社會責任的履行環境。

公司社會責任的落實首先表現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完善的規制。通過強化董事的職能,以保證公司在決策時,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6],以及強化監事會職能等措施,保障公司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並對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第二,整合法律資源,構建公司社會責任法律框架。

一種社會關系的調整往往需要多部法律的協調配合才能實現,我國與公司社會責任有關的內容分散在除公司法之外的諸多法律法規之中,而這些法律法規之間缺少制度設計所必需的統一性和關聯性。因此,應以社會利益為本位,充分利用現有法律資源並加以整合,從不同的主旨和范圍全方位建構公司社會責任的法律框架,明確社會責任承擔主體和對象范圍,使公司社會責任的精神具體化、內容明確化、實施操作化。

第三,進行道德立法,形成公司社會責任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公司社會責任的內容中有一些高於法律的道德義務,如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方面由公司自願為之,但國家應設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意識。又如,公司對外財務性和社會性信息的公開與披露,對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稅費減免或政策優惠,以及公益訴訟制度與訴權保護機制的建立等措施。

第四,與國際接軌,建立符合國情的中國公司社會責任標准。

目前 全球范圍內的公司社會責任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公司自訂責任准則,二是國際統一的社會責任標准,即SA8000標准。我國應建立自己的公司社會責任標准,要從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培訓到建立制度化評價體系,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推進戰略,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全面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 實踐[7]。同時,還應建立社會責任指數資料庫,把這些對於社會責任或者是環境保護的因素當作一個具體的指標。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體系結構可以借鑒國外標準的通行做法,還需突出中國轉型發展階段的國情並符合中國企業的實際狀況,將其落實到具體而有效的履踐對策中。

參考 文獻 :

[1] 盧代富.企業社會責任 經濟 學與 法學 分析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0.

[3] 黃寅.企業倫理: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7.

[4] 廖斌,徐景和.公司多邊治理研究[J]. 政治 論壇,2003(1).

[5] 劉連煜.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2.

[6] 劉俊海.強化公司社會責任.商事結論集(第2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7] 趙瓊.廣東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報告[J].大經貿,2004,5:(37).

3. 商法相關的論文

商法相關的論文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在此背景下,商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我國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商法相關的論文,歡迎閱讀。

前言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營利性主體日益增多,彼此間的商事關系不僅日益復雜,而且在不斷拓展,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主流的社會關系[1]。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基於法律角度對這些關系進行約束和規范,這一類法律便是所謂的商法。總之,在社會生活中,商法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地位日益凸顯。

1 商法概述

1.1概念

商法是指基於調整商事關系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的總稱。

1.2性質

商法是市場經濟的法律表現,是對在構成市民社會基礎的市場經濟中基於營利而建立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具有兩大特性,一個是具體性,另外一個是實用性。商法由種類繁多的市場組織規范以及五花八門的交易規范組成,因此,基於市場經濟調整角度分析,商法的存在為市場經濟法律規范的適用提供了詳細而具體的法律指導。如果將民法視作一般私法,那麼商法則屬於特殊私法[2]。

1.3發展現狀

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我國商事立法也隨之取得了明顯進步。我國前後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商事單行法,如《海商法》、《公司法》、《證券法》以及《合同法》等。由這些商事法律的相繼實施可以看出,商法體系日漸完善,已經成為我國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確定商法基礎性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商法的基礎性法律地位是新時期我國社會實際的客觀要求,具體表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以及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客觀要求;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3 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3.1從商法的重要性看我國商法的地位

商事活動源遠流長,原始社會時期的以物易物便是最初的一種商事活動。商法歷史要追溯到中世紀,當時從商人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質的階層,商會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商事習慣法的形成和發展。到了近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空前發展和繁榮造成商事習慣法越來越無法滿足實際需要,一系列成文法應運而生,各國陸續開始商事法典的編撰工作。從確立市場經濟發展道路開始,我國才慢慢認識、接受和關注商法,可見起步較晚,但我國商法的完善速度以及其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卻非同一般[3]。

民法和商法存在密切的內在聯系。選擇民商分立,還是選擇民商合一,影響深遠,關繫到商法是否有繼續存在的必要,關繫到商法通過何種形式運作,還關繫到商法和民法之間的關系協調。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分立,又或者是合一,均不允許對商法規范的存在以及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民商合一並不代表否定了商法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商法的存在並不代表要百分百制訂一部完全獨立於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4]。基於全球范圍的民商立法情形來看,無論是民法的商事化,又或者是商法的民事化,均屬於一種再普遍不過的現象。民法的商事化指的`是,在民事關系和商事關系深入交融的背景下,民法法規在不停地吸收和融入一系列與商事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慣例,並對自身調整范圍予以進一步拓展,從而在商事領域發揮作用;商法的民事化指的是,在經濟生活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用於規范企業的商法日益重要,並逐漸在民法系統中發揮主導作用,進而造成對民法原理進行必要調整和修正的現象。隨著一系列商事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民法已經無法完全覆蓋商法,由此可見,民法和商法在客觀事實上已經發生分化,商法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3.2從商法相鄰法律部門的關系看商法的法律地位

3.2.1商法與民法

支持民商分立的專家和學者認為,商法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其原因在於商法有著本身專屬的調整對象,即商事關系,同時商事關系也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發生在具有平等地位的商事主體之間;出於營利目的而得以建立;發生在具有持續性質的營業之中。但是,對商事關系的特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便會發現,其與「民事關系」的界限存在的一定的模糊區域。首先,對於民事主體而言,一方麵包括法律直接規定的普通主體,另一方麵包括經由特殊登記途徑獲得主體資格的那些特殊主體,即商事主體(如合作企業等);其次,無論是民事關系,又或者是商事關系,均將主體之間的平等性關系作為自身的一大基本特徵,基於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相關調整;再次,民事活動的實際范圍不僅涉及營利性的活動(如生產領域等),同時也涉及非營利性的活動(如消費領域的等)[5],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營利性活動是民事活動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第四,對於民事活動而言,其營利性活動可能具有持續性,也可能具有非持續性。上述提到的諸多相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法商法化」的未來發展方向,使得二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包容和被包容關系。

3.2.2商法與經濟法

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存在何種關系,不同專家和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兩者均將企業當作最為核心的對象,因而兩者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另一種觀點認為,兩者無論在理念上,還是在機能上,均存在明顯差異,因而它們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法。第二種觀點又可被細化為以下兩種:商法和經濟法是相互分立的,但商法和民法是合二為一的;商法和經濟法是相互分立的,同時商法和民法也是相互分立的,即商法是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

基於商法和經濟法各自性質分析,它們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商法是一種私法,其實施理念在於有效維護主體私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積極調整;經濟法雖然在原則上被納入公法的范疇,但仍舊能夠從中發現某些私法特點。對於經濟法而言,其公法性主要表現在其將社會作為基礎本位,立足於整體利益的綜合調整,即以國家經濟管理關系為目標對象,進行積極調整,從而在國內營造並維護一種良好的公平競爭關系;經濟法具有一定的私法特點還表現在,其在調整過程中將會體現國家意志的組織管理性的流轉以及協作關系[6]。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於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進行分析時,不管是從國際商法的整體發展趨勢分析,又或者是從國內立法體例所處的具體國情分析,均能夠看出:在我國,商法若想成為具有獨立性質的法律部門,在內外部條件上均存在一定的不成熟。商法應當屬於民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法中的特別法;商法和經濟法之間在本質屬性上便存在很大差異;無論是商法,還是經濟法,均和企業法存在直接而密切的關系,然而均無法分別涵蓋企業法涉及的所有內容,由此可見,商法和經濟法基於不同視角以及側面以實現對企業關系的有效調整。

參考文獻:

[1]劉道遠. 再論商法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商法地位之思考[J]. 政法論叢,2011,04:13-22.

[2]王作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商法立法分析――兼論商法的存在價值[J]. 青海社會科學,2011,05:77-81.

[3]趙萬一,趙吟. 論商法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現代法學,2012,04:60-73.

[4]楊芳. 探討民商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發展歷程[J]. 法制與社會,2012,36:268+271.

[5]孫峰. 社會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社會作用[J]. 法制與社會,2014,02:12-15.

[6]呂海寧,王彥斌. 我國海上保險合同法律和諧體系之構建――以《海商法》和新《保險法》為視角[J]. 中國商法年刊,2010,00:433-441.


;

4. 公司法和合同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法律主觀:

從分類上說, 公司法 是商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部關於公司這種最重要的商事主體組織,運行的主體法律規范,是一部組織法。商法體系包括公司法和其他商法的組成法律規范。民法則主要規范非商事的民事主體行為組織原則和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既是組織法也是行為法,內容要廣泛得多。民法和商法共同組成民商法律體系,是規范社會平等主體之間的主要法律規范,區別於行政法體系。 。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
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5. 如何寫法律方面的論文

如何寫法律方面的論文???學術堂來告訴你:

一、法學畢業論文的目的與要求

認真撰寫法學畢業論文並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是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法學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各環節的初步、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教學質量的全面檢驗.詳言之,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法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司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獨立的分析研究,並能明確、恰當、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開始學習、初步掌握分析和解決某一專門學術問題的方法,鍛煉撰寫論文以解決某一學術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寫法學畢業論文,就是要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將來寫什麼都可以.

撰寫法學畢業論文的要求有三個方面:

(1)從理論探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確定法學畢業論文題目,論文觀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清楚,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法學畢業論文要能反映出學生的理論水平與業務水平和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見解,材料要充實,堅決反對大段摘抄、整篇抄襲、請人代寫等不良現象.

(3)論文要能系統地闡明法學畢業論文題目所包括的主要問題,並力求做到概念明確、文理通順、邏輯嚴謹、結論合理,符合學術規范,體現學術思想.

二、法學畢業論文題目和論證角度

首先,確定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如法律專業有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婚姻家庭法、國際私法等多門課程.這就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體會和知識背景確定了大的方向後,還要確定具體的方向.雖然法學畢業論文論述的只是某一基本問題的一點,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學術水平,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其次,選擇具體的法學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是本學科中帶有基本性質的某個重要問題的某一重要側面或某一當前疑難的焦點,解決了這一點,有推動全局的重要意義.大題目容易寫得很膚淺,沒有價值,小題目能做出大文章,容易從各個方面把它說深說透,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三、法學畢業論文的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提煉材料,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二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三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四是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五是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法學畢業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四、法學畢業論文的初稿

(一)運用邏輯思維寫學術論文,邏輯上有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所謂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個別);所謂歸納,就是從特殊(個別)到一般.依靠邏輯思維所產生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已的新觀點,寫出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就不會只是停留於抄錄他人現成的觀點和材料.

(二)主題突出,論點鮮明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確、簡練流暢

五、法學畢業論文格式和規范要求

(一)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列印使用B5紙,便於存檔,裝訂線在左面.法學畢業論文列印一般用宋體.文章題目用3號黑體,題名應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內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一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小3黑體.

二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4號黑體.

三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和小4黑體.

四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不用黑體.

正文用小4號宋體.這樣,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條.

當然,這種分題也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實際,該怎樣分,就怎樣分,但要遵循分題的規則.此外,分成幾級題目也是可以變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用什麼,都要層次清楚.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為:封面;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封面的作用在於使別人知道這是一篇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是指摘錄下來的要點,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觀點,一般為100-200字.摘要的寫作方法,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是用一兩句話簡要概括論題的意義,二是將法學畢業論文幾部分內容表述為闡述論文觀點的一段話.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應選3-8個.

(二)法學畢業論文注釋

現代學術視注釋為學術規范與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論著和文章中,注釋不是裝飾品,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引用他人成說,注示出處,既表示相關論說非作者獨造,並對他人成果給予應有之尊重,又可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文獻信息,以便利後來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觀點與其他學者觀點的聯系與區別,或者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進一步說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補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的確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積累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的,不是憑空捏造的.

注釋要寫得規范.最規范的,就是《法學研究》的注釋方法:分為著作類、論文類、文集類、譯作類、報紙類、古籍類、辭書類、港台著作、外文類等九個類別,並有注釋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者,註明"轉引自";等等.詳細的內容請看《法學研究》上的注釋體例和文章的注釋方法.

為提高刊物質量和文獻信息計量、評價與研究的水平,促進學術成果在網路化、數字化條件下的交流與傳播,教育部200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其中注釋主要用於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參考文獻置於文本,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列舉了其格式,詳情請看《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學術期刊.

寫法學畢業論文,上述兩種注釋方法,可選擇一種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六、法學畢業論文的修改定稿、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初稿完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論據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表述是否簡潔准確,通順流暢,符號使用是否恰當,等等.自己修改後,再交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為了使法學畢業論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論文答辯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答辯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畢業論文的全面檢查.

答辯首先由學生本人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觀點,然後由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讓作者略作準備做出回答,從而進一步考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的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答辯提出的問題,不管作者當場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對於作者一次很好的幫助和指導.

6. 公司法和合同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二者有一定的區別。合同法以及公司法沒有權利大小的比較,效力平等,任何人都要遵守,不能違法其規定。只是兩法律適用的方面不同,合同法規定只是調整合同事由的規定,公司法只是規定公司事由的規定,兩者適用面或調整對象不相同,立法宗旨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酒店大廳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2 11:21:37 瀏覽:936
盱眙法院庭長 發布:2025-01-22 11:06:23 瀏覽:950
吳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嗎 發布:2025-01-22 10:43:29 瀏覽:728
駐馬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2 10:24:45 瀏覽:970
法院立案管轄 發布:2025-01-22 09:57:12 瀏覽:392
催收死人承擔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1-22 08:45:33 瀏覽:591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