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婚姻法共同財產
① 我國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財產是哪一年頒布的
我國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財產是1950年是第一部,1981年是第二部,2001年是現在最新的法律還有與之相配合三個司法解釋都規定夫妻財產是共同財產。
② 舊婚姻法關於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
法律分析: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③ 婚姻法是否規定七年之內離婚女方是拿不到一分錢的
那是舊《婚姻法》的規定,比如買的房子,8年以後才算夫妻共同財產。但是現在改了,如果是男方婚前買的房子,但是結婚後把女方名字加上的,女方可以分得部分房產。
④ 結婚幾年後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在2011年的時候,最新出台的《婚姻法》中對結婚之後一方個人財產會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條文作出了廢止。所以,就目前的規定來看,夫妻不管結婚時間有多久,屬於一方個人財產的部分,在結婚之後也是不能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
一、結婚幾年後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很多人認為無論是夫妻婚前的個人財產還是婚後雙方創造的財產,只要夫妻在一起居住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為共同財產。的確,這種說法是有來源的,在1993年時,最高法曾有過相關法律規定,「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不少人仍有著這種舊觀念。
但要注意的是,如今這條規定早已經作廢了,在2011年時,婚姻法就出台了新的法律規定,「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婚姻關系中,一方婚前的個人財產將不會再因結婚的時間而變化。因此,夫妻不管結婚多長時間,對屬於一方的個人財產,其實都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怎麼處理離婚夫妻的共同財產?
(一)如果夫妻雙方選擇的是協議離婚的方式,那麼在對其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處理問題上,應該由雙方共同協商處理。夫妻的共同財產是夫妻共同所有的,雙方都對其有平等的享用、佔有、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此協議離婚的夫妻,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雙方應在共同協商一致的原則下進行,而不能由一方擅自決定共同財產的具體分割。
(二)如果夫妻雙方就共同財產的分割協商不成的,應該由人民法院根據夫妻共同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三)無論夫妻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在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上,還應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則,公平、公正地分割男女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不能因一方掙得少就少分甚至不分。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無論掙多掙少,都應當尊重、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平等地分割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7條規定,婦女對依照法律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享有與其配偶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不受雙方收入狀況的影響。
(四)在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的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補償是從分割後的財產中支付,分割的財產不足支付的,從其個人財產中補足。
以前的時候確實存在這樣的規定,就是夫妻結婚後時間有8年之久了,那麼一方的婚前財產就可要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貴重財產的話只需要4年就能轉化為共同財產。但是現在的規定已經廢除了這樣的規定,所以當前無論夫妻結婚的時間有多久,其實都不存在一方婚前財產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
⑤ 我國夫妻財產共有制 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1950年《婚姻法》是我國第一部《婚姻法》,該法確定的是夫妻財產為一般共同共有制,即不論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後財產也不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一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1980年《婚姻法》確定的是婚後所得共同制與約定財產制並行的夫妻財產制度。
2001年4月28日通過的《婚姻法》修正案,對夫妻財產制度再次作出了重大修發與完善,建立起共同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個人財產制三種配套的夫妻財產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