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5-02-07 04:47:57

婚姻法的概念及特徵

婚姻家庭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專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屬表現。婚姻法的特徵:
(1)普遍性。婚姻家庭法的適用百范圍特別廣,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通法,而不是只適用部分人的特別法。
(2)倫理性。婚姻家庭法是道德化的法律或法律化的道德。
(3)強制性。婚姻家庭法的規定大部分是強制性規范。

⑵ 婚姻法列舉的作為感情破裂的特徵有

感情確已破裂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准予或不準予 離婚 的法定條件,同時也是判決離婚的實質要件;因此,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成為法院判決是否准予離婚的唯一的、根本的法定標准。那麼哪些情形 屬於感情破裂 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哪些情形屬於感情破裂 我國現行的《 婚姻法 》第32條列舉了下列五種具體情形: (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 同居 的。 重婚指有謹寬鍵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 結婚 或者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巧亂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生活。這兩種行為都是違反《婚祥巧姻法》一夫一妻原則、破壞婚姻秩序地嚴重過錯行為。夫妻一方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的,經調解無效,應當認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 (2)實施 家庭暴力 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一方以其配偶有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提出離婚,經查證屬實,調解無效的,應當予以支持。如配偶一方長期地對子女或者老人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子女、老人等,並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導致 夫妻感情破裂 的,另一方可以向 法院起訴離婚 ,法院經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這里所指的並非一般的賭博、吸毒行為,而必須是達到已成惡習且屢教不改的地步。本款為例示性規范,除了明確列舉的賭博、吸毒惡習之外,還應包括其他會嚴重危害夫妻感情的惡習,諸如酗酒、 嫖娼 、賣淫、淫亂等。一方當事人以其配偶有該法定過錯而提出離婚請求,只要調解無效,就應依法予以支持。

⑶ 婚姻的法律定義

問題一:法律婚姻的定義是什麼? 正是對婚姻概念的種種闡釋,包括古代宗法的世俗婚姻觀和教會法中的神學婚姻觀,以及近代以來的「契約說」、「倫理共同體說」、「制度說」等等,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反應了不同時期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不同認識;它的變化折射了人類社會制度的激烈變革。 由於婚姻的形態、內容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而不斷變化,以及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時代的不同人群對婚姻的解釋存在著明顯差異,所以,企圖給婚姻下一個公認的通用定義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國的通說認為,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組成的配偶關系。 婚姻法也未對此作出明確定義。 參考《婚姻家庭法》教材,陶毅主編,第4~5頁,有改動。 xiaonei/wed77

問題二:婚姻的法律定義定義?? 婚姻是指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

問題三:配偶在法律上的定義是什麼? 配偶權的概念,乃是由英美法系國家率先提出並使其日臻完善的。在英美法國家看來,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 就目前國內法學家爭議見解分呈的情況,法學界對配偶權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身份說,「配偶權是夫對妻及妻對夫的身份權」;
二是陪伴說,「配偶權是指配偶之間要求對方陪伴、鍾愛和幫助的權利;
三是利益說,「配偶權是指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基本身份權,表明夫妻之間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權利人專屬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四是法定說,「配偶權是法律賦予的合法婚姻關系中的夫妻享有的配偶身份權利,其他人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
五是性權利說,「配偶權是項民事權利,夫妻互為配偶,就有配偶權,配偶權的核心特色是性權利」。配偶權具有以下特徵:
(1)主體的對偶性。夫妻互為配偶,共同享有配偶權,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這是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
(2)客體的利益性。配偶權的客體是夫妻互為配偶的身份利益,不包括財產利益,且這種利益具有獨占性,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共享,這是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所決定的。
(3)內容的雙重性,即權利義務的不可分割性。配偶權的核心是性權利。一是這種權利義務的實現需要雙方同時履行和協調配合;二是配偶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缺一不可。
(4)權利的排他性,權利的獨占性必須就具有排他性,從某種意義上說配偶權也是對世權,即夫妻以外的人都是義務主體,都具有不作為的義務,不得實施干擾、妨害、侵犯配偶權的行為。配偶權是基本身份權,是基於法律規定的夫妻身份地位而產生的,但配偶權作為基本身份權還包括諸多派生的身份權。究竟配偶權包括哪些派生的身份權利,學者們的主張頗不相同配偶權「不獨為權利人之利益,同時為受其行使之相對人之利益而存在。」 這決定了配偶權從本質上講是權利,但卻以義務為中心, 權利人在道德和倫理觀的驅使下自願或非自願地受制於相對人的利益,因而權利之中包含義務。基於此,有的學者稱配偶權為「合權利義務為一體的新型權利」。配偶權作為一項基本身份權,應當派生出下列權利和義務:
(一)夫妻姓名權
夫妻姓名權是指夫妻締結婚姻關系後,妻子是否有獨立姓氏的權利,配偶各自有無獨立的姓名權是配偶有無獨立人格的標志。各國關於夫妻姓名權的立法,有5種基本類型:(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如《瑞士民法典》第161條就作此規定。(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 如我國 *** 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 如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我國法律的規定,完全貫徹了男女平等的原則。當然,法律作出這一規定,並不排除配偶之間可以就夫妻姓氏進行約定。
(二)住所決定權
住所決定權是指夫妻選定婚後共同生活住所的權利。現代各國關於住所決定權的立法,主要有4種:(1)丈夫權利主義。這種立法仍然規定住所決定權由丈夫單方行使,只不過行使權利的專制性質有所改變。例如《瑞士民法典》第160條第2款就作了如此規定。(2 )丈夫義務主義。這種立法規定丈夫有義務為妻子提供住所,而妻子則享有在該住所居住的權利。如英國法律便作此規定。(3)協商一致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婚姻住所由配偶雙方協商一致確定。如前羅馬尼亞、法國即作此規定。(4)自......>>

問題四: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和法律概念 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婚姻是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所確診的男女兩性互為配偶的結合,家庭是以婚姻血緣和共同經濟為紐帶組成的親屬團體生活單位。
婚姻家庭的法律概念: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權利的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其成員間互享法定權利,互定法定義務的親屬團體。

問題五:法律上的婚姻是怎麼定義的? 問題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也就是說現在法律上面已經沒有事實婚姻這個詞語,所以不屬於事實婚姻
問題2:雖然不屬於民法中的事實婚姻但是在刑法中b仍然構成重婚罪。
問題3:a當然有權利要求b給付撫養費
問題4:由b給付
5:如果不是以暴力進行干涉那麼就沒有刑事責任。
6:首先返還c彩禮雙方家庭協調

問題六:如何從法律意義上界定婚姻 家庭 以婚姻登記機關結婚登記為分界

問題七:法律上怎樣界定同居? 關於非法同居, 有2種說法:
1. 已婚但與他人同居.
2. 未婚與他人同居.
婚姻法中, 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中,有關於同居的陳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在2001年12月24日通過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如此適用解釋:
第二條 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從法律的精神上看,非法應當是指有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 對於法律明文禁止的同居行為,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而不是僅僅指代與他人同居, 在婚姻法中有明確界定, 且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也有相關陳述.
所以, 關於非法同居, 應當是婚姻法中出現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而不是未婚與他人同居. 未婚與他人同居應當成為未婚同居.
關於未婚與他人同居,在婚姻法中是不受法律保護,但也不被法律禁止. 法律上沒有禁止的權利,並且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應當有個人保留. 所以不屬於非法同居.

問題八:法律是怎樣定義什麼是合法有效的婚姻? 婚姻――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以夫妻雙方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合法結合。登記結婚後婚姻關系受到法律保護。

問題九:請論述你對婚姻和戀愛法律的相關理解 對婚姻和戀愛法律的相關理解
事業的成功,往往與美滿的婚姻家庭密切相連.從戀愛到締結婚姻、建立家庭,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大學階段,妙齡韶華,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觀,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一、愛情與人生
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話題.許多人不惜用最美麗的語言來描繪愛情的永恆和不朽,認為愛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激勵、情緒上的歡愉、生活上的充實,沒有愛情的人生是蒼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也有人由於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經歷過不幸,對愛情持悲觀的態度,認為美好的愛情只是戲劇中的演繹,而生活中的愛情帶給人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歡愉.
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認識愛情的本質,處理好戀愛關系,愛情就會給人生帶來幸福,不然的話,就可能成為人生不幸的誘因.
(一) 愛情的本質
所謂愛情,是指男女之間基於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 *** 、理想和責任是構成真正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
*** 把愛情與人世間的其他情感,如親人之愛、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誼明顯的區別開來,使愛情成為特殊的「情愛」.
理想賦予愛情更深刻的社會內涵,是愛情生長的內在依據.愛情是兩個人感情的交融,是愛她(他)和自愛的統一.對方的人品就是我對人品的追求,對方的行為就是我認同的行為標準的體現;對方的言談就是我心聲的表露.這種人格上的相互映襯,志趣上的相互認同,就形成了雙方對生活的共同理想.從而使真正的愛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能夠振奮人的精神,激發人的智慧,升華人的品德.
責任是對 *** 和理想的升華,責任也因此成為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是堅貞愛情的「試金石」.古今中外,人們所贊美的愛情無不體現著戀人間為對方「忘我」的付出.這種自願擔當的責任,豐富了愛情的內涵,提升了愛情的境界.
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了愛情有機的統一整體,它們的完美結合也就成就了人世間美好的愛情. *** 的吸引,使得愛情打上了情愛的烙印,並把異性間的愛情與異性間的友誼根本區別開來.理想的契合,使得愛情表現著戀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使熱戀中的人們煥發出極大的熱情來克服生活中的消極和頹廢.責任的擔當,則使得愛情不是自私得佔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願地為所摯愛的人付出感情.
真正的愛情是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體現著人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雙重需要,並通過生活而獲得充實的意義.
愛情是人生一道亮麗風景.人生在具體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展開,理解和把握愛情真諦或本質,要考慮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考慮到一定的文化傳統、社會心態和風俗習慣的影響.
(二)戀愛中的道德
男女雙方培養愛情的過程或在愛情基礎上進行的相互交往活動,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戀愛.戀愛不是「亂愛」,戀愛必然會受到道德的激勵或約束.戀愛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因而戀愛中的道德又不同於一般的人際交往的道德.一般的人際交往著重於利益關系的調整,而戀人之間關系的協調更著重於人格的尊重和情感上的協調.戀愛中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尊重平等人格.戀人間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現,主要是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視雙方的平等.戀愛的雙方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如果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對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對愛情實質的曲解.戀愛的雙方在相互關繫上是平等的,都有給予愛、接受愛和拒絕愛的自由,放縱自己的情感或者對對方予以約束和強迫,都不符合戀愛的道德要求.
自覺承擔責任.自願地為對方承擔責任,是愛情本質的體現.無論對方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是富裕還是貧窮,是健康還是傷病,愛一個人或接受一個人的愛,就意味著始......>>

問題十:婚姻的定義是什麼? 我 國1980年《婚姻法》、1994年《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以及其他涉及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規,均無明確的規定。目前通行的幾種教材給婚姻下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卻為各家所採納,即都認為:婚姻是男女兩性的合法結合,強調婚姻須合法,換言之,即只有合法才能成其為婚姻。比如: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婚姻法學教程》認為:「婚姻,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兩性關系,婚姻是男女兩性在愛情基礎上合法的自然結合。」[1]這一概念強調婚姻是「合法」的結合。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婚姻家庭法教程》給婚姻下的定義是:「婚姻是男女雙方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依法自願締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兩性結合。」[2]這一定義也強調婚姻是「依法締結」的。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婚姻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婚姻法學》、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中國婚姻法》在給婚姻下定義時均認為婚姻是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所確認的」[3]男女兩性的結合,在定義中沒有直接限定「合法」為其內涵,但是,在下文中解釋「當時的社會制度」時,都認為:當時的社會制度,「在原始社會」為「當時的習慣」,「階級社會產生後」則為「當時社會的法律制度」。[4]經這樣一解釋,事實上「婚姻」也必須是「合法」結合

⑷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徵有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徵有調整范圍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調整對象具有身份隆和倫理性。

婚姻家庭法價值定位:

婚姻家庭的屬性內涵決定了個人與社會的不可偏廢。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是人類的兩性關系和血緣關系,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其特殊性就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人的個體需要與人類社會需要的矛盾兼容一體。

可以說,婚姻家庭是前好人類的原始動物性與社會性、個體需要與社會存在和發展需求之間的一種不可調和而又必須調和的產物。調和的結果,是社會為兩性關系和血緣關系確立一種範式,引導和強制人們在這個範式中滿足其自然性能和社會需求;超越範式,則應承擔不利後果。

⑸ 婚姻法建國後的立法有哪些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
建國後的1950年頒布第一部婚姻法。主要特徵: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家庭制度。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詳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第一千零四十九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⑹ 求2011年9月電大(法學專科)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司法學、婚姻家庭法學形成性考核冊的答案!

我打醬油,這個不懂!

熱點內容
2017法律碩士10月聯考 發布:2025-02-07 06:42:54 瀏覽:967
騰訊控制立法 發布:2025-02-07 06:31:03 瀏覽:894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