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的關系

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59:02

❶ 如何理解法的階級性和法的社會性的關系

過去,人們認為法具有強烈的階級性。這似乎是一個勿庸置疑的觀點。自從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宣布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以後,法學界對法的階級性也提出不同的看法

❷ 國家階級性的表現有哪些

法律有沒有階級性,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新中國的法律有沒有階級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的法律有沒有階級性;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公開地揭示法律的階級性是否有利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認真地、科學地回答的。本文所研究的幾個問題,就試圖回答上述的提問。因為涉足法律知識領域時間不長,又才疏學淺,自覺回答這些大課題很吃力。但感興趣又不能放棄,只好明知難為而為之了。
一、法律階級性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法從本質上而言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階級性是法的本質屬性,我至今認為這一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法學觀還沒有過時。

我所說的法律階級性的普遍性,是指有階級的社會產生以來,不論是在哪個國度,其法律就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和反映;法律的階級性存在於有階級社會的整個發展過程中。

實事求是地審視當代的世界,不論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也不論是資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制定的法律,還是無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制定的法律,以及追溯歷史上的作為統治階級的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皇權統治者階級所制定的法律,無不是統治階級意志與利益的反映與體現,可以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階級和國家尚且存在的社會中,沒有超階級的法律。因此說,法的階級屬性,具有其普遍性的特性。

法和國家一樣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分裂,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也就是說,在沒有階級和國家的社會中,只要社會矛盾可以調和,就不會產生法律這一「強制調和的工具」。只要人類社會產生了階級,當代和未來的社會還存在階級,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的法律就不會消亡,就仍然是在生產關系中處於支配地位的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因為「消滅了階級」,因而其法律就不具有階級性,從而否認法律階級性的普遍性的觀點是難於站住腳的,也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否具有階級性這個問題,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迫於時代所限未有論述,因而向來頗有爭議。列寧在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曾說:「法律就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這表明列寧把他所爭取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仍看作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毛澤東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極為鮮明地指出:「『你們獨裁。』可愛的先生們,你們講對了,我們正是這樣。中國人民在幾十年中積累起來的一切經驗,都叫我們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或曰人民民主獨裁,總之是一樣,就是剝奪反動派的發言權,只讓人民有發言權。人民是什麼? 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選舉自己的政府,向著帝國主義的走狗即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凶們實行專政,實行獨裁,壓迫這些人,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如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對於人們內部,則實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論集會結社等項的自由權。選舉權,只給人民,不給反動派。這兩方面,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這幾乎是新中國法律階級性的一個宣言,再清楚不過地宣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法律是有鮮明地階級屬性的。

有人認為,在我國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已被消滅,因此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全體人民意志的體現,而人民的意志不能稱為統治階級的意志,因而也就不能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仍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進而否定法律階級性屬性的普遍性,這其實是法律階級屬性的形而上學論。

在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消滅的是舊的剝削階級,與舊的剝削階級的階級斗爭已不復存在,也不可能成為主要矛盾。但是,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當然包括中國)由於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國內還存在著除公有制外的多種所有制形式,還存在著除按勞分配外的多種分配形式;國際上還存在著資本帝國主義的世界體系,它們不甘心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這些都決定了在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還存在著產生新的剝削階級的階級基礎,存在著資產階級復辟的條件與可能。

而只要這些條件和可能存在,我們就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的統治地位,而我們的法律也必然仍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的表現。」只不過掌握法律這一工具的統治階級已不是剝削階級,而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勞動人民。而被統治階級則是與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相悖的非勞動階級和各種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犯罪分子。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必須把這些在一定條件下還存在的階級矛盾控制在秩序的范圍內,以保證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保證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那種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已不具有階級性的觀點不僅不正確,而且會使人們對新產生的剝削階級和資產主義復辟喪失警惕性,實踐證明,這不僅十分荒唐,而且是十分危險的。

我們說法的階級性具有其普遍性,不單是指自有階級存在並組成國家以來的所有社會形態的統治階級所制定的法律,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及其規范化,而且還包括在尚未消滅階級的將來的所有中、高級社會形態。只要階級還未消亡,國家依然存在,任何發展中國家和任何發達國家發展中的社會形態的法律,都無法消除階級屬性的烙印於痕跡,這是必然的,毫無疑義的。

但是,法律階級性的普遍性是寓於在法律階級性的特殊性之中的。也就是說各個社會形態和各個國家因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性質不同,因此其法律的階級屬性也是不同的。具體地說,一個國家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等,在這幾個社會形態中,統治階級作為剝削者階級也是有區別的,因此體現他們意志的法律一定也是不同的。但不管在形式上怎樣不同,有一點是沒有改變的,那就是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與體現永遠也不會變化。

法的階級屬性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其統治階級本身的發展進步與墮落反動的演變過程中。比如,處在革命、上升期間的統治階級制定的法律,有可能就比較民主、開明一些;而處於反動、沒落階段的統治階級所制定的法律,就有可能十分專制、暴虐,這在古今中外都十分常見,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法或法律的階級性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關於法的本質的基本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法學觀。

二、對否定法律階級屬性的新思潮的理性分析

隨著前蘇聯和東歐劇的劇變,世界社會主義事業步入低潮,隨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化,傳統的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學、法律階級性的基本觀點被西方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所沖淡。作為法的本質屬性的階級性逐漸被某些法學家有意無意的否定了。他們的論據各異,但總的來說有三點:一是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屬於資本主義初期發展階段,而資本主義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與馬克思生存時期的資本主義已有很大不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早已擺脫了初級階段的階級局限性,而具有了全民性和社會性的特點;二是中國已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早已被消滅,在一個不存在階級對立的社會談法的階級性是荒謬的。三是目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在這個時期過多地強調法的階級性,強調階級斗爭,不利於中國融入全球化經濟浪潮,不利於法律為經濟建設服務。

關於一,雖然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十分先進,但是還沒有先進到消滅階級的階段與程度。只要這些國家還沒有先進到消滅階級的階段與程度,他們就無法擺脫社會規律的樊籬。這些國家不是還是稱為國家嗎,不是還有軍隊嗎,不是還有警察、法庭嗎,不是還有法律嗎,一句話,不是還有國家機器嗎?花那麼多錢保存這些上層建築干什麼,還不是保護與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嗎?!

這些國家的法律擺脫了階級局限了嗎?為什麼還有種族歧視,為什麼還推行對外侵略?什麼『全民性』和『社會性』只不過是起法律的階級性的遮羞布而已。這還得請他們的精英們來解釋也許更清楚。

盡管不是法學家,但美國著名的政治學家托馬斯·戴伊卻通過對美國權勢集團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及大量的個案分析,揭開了隱藏在法治背後的美國最有權勢的大資本家進行階級統治的秘密。他在他那本舉世聞名的代表作《誰掌管美國》中論述:「在美國,有這樣一個權勢集團,他們僅佔美國人口的百萬分之二,卻擁有全國半數的工業資產,五分之四的銀行資產,一半以上的交通運輸業與公共事業和三分之二的保險業資產。由於這個集團的存在,美國國家的政治權力形成了雙層結構,即掌握最高權力的權勢集團和政府、國會、聯邦法院等『直接決策者』,而直接決策者的行動僅僅是制定國家政策這個遠為復雜的程序的最後階段。」

為了進一步分析現代資本主義政治權力的運行機制,托馬斯·戴伊提出了「寡頭論模式」。這一模式揭示了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中,作為大資產階級核心的權勢集團,怎樣以他們掌握的巨額財富為載體,將他們的意志和要求傳達給直接決策者政府、議會和法院,而掌握表層政治權力的直接決策者又是怎樣將逐步集中起來的權勢集團的利益要求,有序而周全的變成國家的政策、法律和法規

托馬斯·戴伊的「寡頭論模式」的立論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最初用於國家政策的調查、研究、規劃及制定的經費來自於大企業和私人財富。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戴伊指出:首先,來自私人財富的資金會以捐款、贈款和合同等形式分配給各個著名的基金會、著名大學。而同時企業的董事、高級經理和大股東也都擔任基金會和著名大學的理事會成員,以便監督、指導資金的使用。基金會是聯系財源與政策規劃、咨詢組織的主要紐帶。基金會決定廣泛的政策目標——國內的重大方針、經濟政策、社會政策、發展計劃、制度改革,對外的戰略及外交方針、政策等等。基金會在確定政策目標後,選擇適當的政策規劃、政策咨詢組織給予資助和政策研究課題,進行「播種」,使其將政策目標經過科學的研究、論證,形成具體的政策方案。政策規劃咨詢組織,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個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政治角色,它集中了全國知識界的精英,由各方面的一流專家、學者負責將來自權勢集團的利益要求、政策意向,進行科學論證評估,具體化為可操作的政策方案,使這些政策能夠真正反映權勢集團的根本利益。在政策方案完成之後,這些政策咨詢、規劃組織再通過新聞界和政府的各種委員會,把這些方案傳遞給直接決策者。政策制定的最後階段,是政府、議會等對於來自政策規劃、咨詢政策的有關政策方案進行篩選、修正,最終確定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政策。

托馬斯·戴伊的研究,也許是對鼓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法律所謂「全民化」、「社會化」的最好的回答。看似公正合理的資產階級法律仍沒能擺脫其是資產階級意志的表現這一本質屬性。現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仍然是處於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整體意志的體現。

關於二和三,最好的證明就是實踐了,因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沒有人懷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滅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產生的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及不法民族資產階級等剝削階級。但前面已經論述過,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行,並沒有消滅產生新階級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在前三十年的計劃經濟時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新階級大都不具有剝削階級的條件與內涵。但是,獨黨執政的幹部卻可以通過權錢交易,貪污腐敗,行賄受賄等手段完成轉變為「新資產階級」的原始經濟積累,逐步發展成為「權貴資產階級」,這就是毛澤東主席所警示的「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也是鄧小平同志講的「出問題還是在共產黨內」的政治經濟依據。兩位領袖的警示最起碼地可以證實,在社會主義制度中,也是會產生新的資產階級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三十多年間,我們黨和國家已經承認了新階層的產生、膨脹的現狀。比如弱勢群體,即新的無產階級;中產階級,即小資產階級;國家級、世界級富豪,即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還有富豪官僚,即權貴資產階級,等等。既然存在著階級,那麼,就得談法的階級性,就會存在法律的階級性,不談,或者不允許談那才是荒謬的,有害的。

對於我國出現的新的資產階級,可能大家不會持否定態度。盡管我們的媒體一般迴避這個問題,以先富階層、先富群體代之。但每個人都不敢忽視它的存在。國家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上,也證實了這個階層的存在:20%的富人佔有了居民存款的80%,1%的富人佔有了社會財富的80%……。我國大陸的頂級富豪,已經跨入世界富豪的行列,僅僅有二十年歷史的中國市場經濟肯定產生不了這樣的富豪,能產生這樣富豪速度的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我們再來看看《南方周末》的調查:接受調查的33名富豪「多達75%的內地富豪在體制內服務過,有的還擔任過一定的領導職務,其中中員16名,占總調研對象的48.5%」。這75%曾在「體制內」的富豪和國家權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國富豪產生的過程中,有幾人是通過「勤勞致富」形成的?有學者調查後說:中國的富豪幾乎都是問題富豪。一言道破:中國的富豪不過是權力富豪,中國的先富階層不過是官僚資產階級,或者叫權貴階級。

權貴資產階級和舊中國的官僚資產階級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嚴重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對抗國家,打擊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權貴資產階級不僅是全社會的掠奪者,還常常對抗國家政策,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社會經濟制度

這個問題上,表現得極為突出的是房地產商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國五條、國六條再到國十六條,對房地產商不起絲毫作用,各地房價每月按兩位數的速度瘋漲。這個過程中,不得不說中央的政策是失敗的,應為黨中央和中央政府低估了對手的力量:房地產商不再是一個個單個的商人,而是有巨大控制力的權貴資產階級。幾乎所有的官僚資本都涉及房地產行業,它們已經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集團,擁有了一股強大的勢力,有了可以和中央叫板的資本。

權貴資本的掠奪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貧窮和被剝奪感,他們為富不仁導致社會上出現廣泛的「仇富」情結,致使社會出現嚴重的階級對立,從根本上撼動了我國穩定壓倒一切的大局。權貴資本家的仗勢欺人、以錢壓法屢見不鮮,欺凌弱小激化產生的社會矛盾比比皆是,湖南的狗主人打農工事件、貴陽紅旗車撞人引發市中心上千群眾堵路圍觀事件,無不是典型,至於無時不在的群體上方,更是這種矛盾的集中體現。

權貴資產階級不受限制的擴張,必然帶來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控制力的大幅度提高。從一開始,權貴階級就是政治權力的孿生兄弟,在兩種經濟制度下,絕大多數權貴資本家一開始就扮演兩種角色,在計劃經濟下是官員,在市場經濟下就是權貴,在市場經濟越來越充分時,他們的權貴本質嘴臉體現就越充分。在權力人格化、對國有資產充分佔有之後,這個階段以權貴對社會財產的支配權,「隱性佔有權合法轉化為所有權,權力資本化為基本特徵」,公有制經濟轉化為寡頭經濟,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了存在的依據,權貴資產階級順理成章的成為國家的主人。

通過以上分析,權貴資產階級在我國的存在和繁衍已是不爭的事實。腐敗是權貴資產階級產生的前提,沒有腐敗就沒有權貴,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我黨的死敵、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死敵、是全中國人民的死敵,而且是我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致命傷,腐敗猶如癌症,權貴階級猶如愛滋,腐敗不除、權貴不鏟,我黨和社會主義就只能走向衰落。

三、法律階級性與社會性的關系

法律的階級性是說法是以國家政權意志形式出現的,而國家政權由執政階級掌握,因此法首先和主要體現執政階級意志。從來的執政階級,都注意使本階級的某些意志通過國家政權上升為法,用以建立、維護和發展有利於自己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維護對自己有利的經濟、政治和其他各項制度。在階級對抗的社會,執政階級是統治階級,法所體現的意志首先和主要是統治階級意志。

而所謂法律的社會性則主要是由維系社會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保障人民人身安全方面的規范和法律化的各種技術性規范這兩類法律規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的。這兩類法律規范並不以階級分野和矛盾的存在為前提,而是管理社會生產、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維系社會公共秩序和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自由和權利所必須得,其存在是與整個人類社會的存在共始終,他們體現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和意志。

在充分分析了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的本質內涵的基礎上,對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的辯證關系進行科學闡述,從中揭示二者統一於法的本質屬性這一主旨,並在論證的過程中認識法的階級性和法的社會性的最終歸屬,即法的社會性是法的階級性的必然歸宿,應該說是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

1、從法律的階級性的本質屬性來說,法律的階級性是法律的社會性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法律的社會性是由法律的階級性所決定的。道理很簡單,既然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反映與體現,那麼,不能反映和體現統治階級意志,或者違反統治階級意志的法律,即使再有利於「全社會成員」,那也就不會產生。這一「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在立法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2、法律所反映和體現的「意志階級」,即統治階級,在社會的「關系總和」中,雖然是一個「特殊的成員」,即「統治階級成員」但總歸也屬於構成「社會性」的一個成員。一旦反映和體現這一特殊成員意志的法律制定發布之後,這一特殊成員也就與其他成員一樣,受「反映和體現其意志」的法律的約束,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這種現象就是被有的蹩腳的法律精英們稱之為的法律的「全民性」和「社會性」。

3、不僅法律(立法)的本質屬性反映和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就是適應法律(執法)也毫不例外地反映和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與利益。從理論上來說,這體現了法律在立法與執法權過程中階級性的普遍性的規律。而在實踐中的反映與體現更是十分鮮明。最近媒體關於「以錢換刑」的討論,以及這一現象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事實存在,就是無法否認的鐵證。因此,即使將法律的社會性與立法、執法的公平、公正聯系一萬次,只要這個社會成員的階級地位存在著差異和不平等,也就是說還存在著階級、階層,那麼立法與執法的不公平就永遠無法消除。資本主義社會如此,社會主義社會也如此。

❸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經濟法的本質所包含的涵義( ) A、法的社會性 B、法的強制性 C、法的階級性 D、不同於

第一題:第四個選項是什麼啊?ABC都包含哎。
第二題:D

❹ 怎麼理解法學的特徵是階級性和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同一切剝削階級法的一個根本區別,在於社會主義法體現了回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 解析:答任何類型的法都有階級性,法本身就有規范性的特點,社會主義法的實施主要依靠人民群眾的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法體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但從題意看,要求講出二者的根本區別。階級性是法的最本質特徵,社會主義法同樣具有階級性,它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群眾意志和利益的體現,與剝削階級類型的法相比,社會主義法的階級性的內容和及其與人民性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是階級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❺ 請問法律有階級性嗎道德有階級性嗎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階級性。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2、在階級社會中,最基本的、大量的道德是階級的道德,是有鮮明的階級性的。階級社會不過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經濟關系必然制約影響整個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當然包括道德。各階級由於在生產中所處的階級地位不同,階級利益必然不同。

這種不同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了不同的人們的生活實踐的差別和對立,從而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各個階級從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出發,一方面需要把道德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另一方面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了為本階級所特有的道德體系。

因此,在階級社會中,各個階級都有各自不同的道德。對立的階級有相互對立的道德,不同的階級也有不同的道德原則,所以階級社會中一切道德理論體系都是有階級性的。

(5)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2、法只能屬於統治階級的。法只能在經濟上、政治上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3、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4、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的和社會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會關系。

5、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的決定,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❻ 簡述法的階級性與社會生活條件制約性的關系

嗯,簡述法的階級性與社會生活條件制約性的關系,嗯,這是歷史法學問題。

❼ 法的階級性與社會生活條件制約性的關系

法的階級性
與特定的社會性質有關
受到其制約

❽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經濟法的本質所包含的涵義( ) A、法的社會性 B、法的強制性 C、法的階級性

第一題選C ,第二題選D

❾ 法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是否正確

法與階級和國家有著必然的聯系;法的國家性、階級性、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等的本質屬性是內在統一、不可支解的;法的基本特徵是法的本質的外化;法的作用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影響社會生活的體現、是國家權力運行的體現、是社會生產方式自身回力的體現。
剝削階級的法律觀往往混淆法的本質與法的現象。前幾年有些受到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影響的人也把法的某些現象(如國家強制性、行為規范性、權威性等)冒充為法的本質,抹煞了法的本質,製造了種種混亂。「法的本質」與「法的現象」是一對范疇,分別從法的內部依據和法的外部表現兩個方面把握法律現象。「法的現象」不同於通常所說的「法律現象」。法律現象是法的本質和現象、靜態結構和動態結構的統一體,法的現象則僅指法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徵,是外露的,多變的,通過經驗的、感性的認識就能了解到的,而法的本質則深藏於法的現象背後,是法存在的基礎和變化的決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穩定的,不可能通過感官直接把握,需要通過思維抽象才能把握。剝削階級法學家或者看不到這一點,習慣於就法論法;或者是到虛無飄渺的「宇宙精神」、「自然命令」或者從抽象的人性中尋找法的本質,所以,他們從未真正發現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法學的主要貢獻在於依據唯物史觀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關於法的本質的原理有三個連貫統一、不可支解的基本思想。第一,法是國家意志的表現。在階級社會,「一切共同的規章都是以國家為中介的。」⑶「占統治地位的個人除了必須以國家的形式組織自己的力量外,他們還必須給予他們自己的由這些特定關系所決定的意志以國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現形式。」⑷任何一種意志只有上升為國家意志才能成為法。第二,國家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從而也在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所以,國家意志不過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⑸法不過是「由社會上一部分人積極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規定下來並由另一部分人消極地接受下來的秩序。」⑹這就是說,法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階級的國家、平等體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法。第三,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由其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把法的本質首先歸於統治階級的意志,開始觸及到法的本質。但如果認識停留於此,還不是徹底的馬克思主義,要真正認識法的本質,認識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還必須深入到那決定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中。馬克思深刻的指出:「法的關系正象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的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條件。」⑺物質生活條件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其中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決定性的內容。生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生產力代表人與自然界的關系,生產關系代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個偉大功績,是發現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生產方式因素的決定意義。生產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是因為一方面正是通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轉化成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使生物的人上升為社會成員,創造了社會;另一方面,生產過程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根本的社會關系,其他一切關系包括法律關系在內都是從這里派生出來的。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也唯有通過生產方式才能作用於法。當然,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這是從最終意義上說的,除了物質生活條件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歷史傳統、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對統治階級的意志和法律制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也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受同樣的或相似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律制度之間會有很多差別,也就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我國社會主義法會具有中國特色。
以上說明法的階級性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都屬於法的本質范疇,而且是內在地、有機地聯系著的。在關於法的本質的討論中,有的人有意無意地否認或歪曲法的階級性,在理論上引起了種種混亂。其主要作法是:(一)把法的階級性理論說成後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附加,好象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並不主張階級性是法的本質屬性。上面引述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法的本質的一系列論述已足以證明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二)把法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與法的階級性對立起來,用前者排斥後者。其實,階級性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制約性是統一的。因為第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都是由一定的階級即統治階級來代表的。第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只有通過統治階級及其國家的意識和意志這個必不可少的中介才能體現在法律中。第三,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學說正是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分析中得出的。(三)把法的社會性與階級對立起來,使它們成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極。其實,階級性與社會性也是統一的。在法律領域,根本不存在無社會性的階級性,也不存在無階級性的社會性。首先,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所謂統治階級就是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而國家政權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⑻其次,「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⑼再次,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是豐富的,而不能簡單地把統治階級意志歸結於階級斗爭意志,更不能把階級斗爭等同於鎮壓(殺、關、管)。只有那些把法的階級性歪曲為鎮壓性的人,才會認為法的階級性與社會性是不相容的。(四)宣揚一部分法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部分法反映全社會即各個階級的意志;或者一部分法有階級性,另一部分法無階級性。這種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統治階級意志由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整體利益所決定的,但其形成和調節也必然受到被統治階級的制約。統治階級在制定法律時,不能不考慮到被統治階級的承受能力、階級力量對比以及階級斗爭的形勢,正如馬克思在論及英國工廠法時所指出的:「它們的制定、被正式承認以及由國家予以公布,是長期階級斗爭的結果。」⑽統治階級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被奉為法律之後,在其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來自被統治階級的阻力。這種阻力會作為一種反饋信息,促使統治階級調節其立法政策和法律。過去受「左」的思想的影響,人們對此視而不見或諱莫如深,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能由此而走到另一個極端。應當清楚地看到,在任何情況下,被統治階級的意志都不能作為獨立的意志直接體現在法律裡面。被統治階級的要求只有在不會從根本上損害統治階級利益的情況下,才會被吸收到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之中,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所以,歸根到底,法只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其基本的作用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1949年2月《中共中央關於廢除國民黨的六法全書與確定解放區的司法原則的指示》指出:「任何反動法律——國民黨的六法全書也是一樣——不能不多少包括某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這正和國家本身一樣,恰是階級斗爭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即反動統治階級為保障其基本的階級利益(財產與政權)的安全起見,不能不在其法律的某些條文中,一方面,照顧一下它的同盟者的或它試圖爭取的同盟者的某些利益,企圖以此來鞏固其階級統治;另一方面,不能不敷衍一下它的根本敵人——勞動人民,企圖以此來緩和反對它的階級斗爭。因此,不能因國民黨六法全書有某些似是而非的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便把它看作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在基本上不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法律。而應把它看作是基本上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這段深刻的論述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的戰斗光輝,仍然是我們識別法的階級性,批判和抵制資產階級法律觀的銳利武器。

熱點內容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
簡說民法典 發布:2024-12-23 13:10:02 瀏覽:29
勞動法員工請假的時間規定 發布:2024-12-23 12:59:56 瀏覽:87
試商法試題 發布:2024-12-23 12:46:26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