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① 火車晚點多久可以賠償
客觀、公正、准確地評價鐵路客運服務質量是鐵路旅客運輸質量提高的前提。那麼,火車晚點多久可以賠償那就讓裕祥安全網的小編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火車晚點可以賠償的情形:
1、火車晚點,乘客是否可以要求賠償,需要看火車晚點的原因是否是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的,或者運輸企業對火車的晚點是否負有過錯,如果火車的晚點是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或運輸企業對此並非負有過錯,則乘客的賠償主張應缺乏事實依據,依法不會得到支持的。
2、合同法11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根據不可抗力影響的大小,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後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預見、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觀情況。
3、合同法298條規定,承運人依法應當及時告知乘客不能正常運輸的重要事由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4、合同法299條規定,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所載明的時間班次運輸旅客,遲延運輸的,應當按照旅客的要求退票或安排其它班次運輸旅客。
5、由此可見,如果火車的晚點,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的,承運人依法會向車站候車室進行廣播,及時通知旅客,旅客有權要求退票,亦有權要求換乘其它班次列車。
如果,在火車晚點的原因並非承運人過錯造成的,且承運人盡到了及時告知的義務,並依法按照旅客的要求退票或安排其它班次運輸旅客,旅客再提出賠償要求,應缺乏事實依據,依法不會得到支持的。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提供了關於火車晚點多久可以賠償的解答,真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您要了解更多關於交通出行維權,火車服務糾紛及處理方法及出行維權小知識等相關內容請您多多關注裕祥安全網吧!
② 火車晚點,誰該負責
火車晚點,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遲延發車,二是遲延到達。 鐵路法第12條規定:「鐵路運輸企業應當保證旅客按車票載明的日期、車次乘車,並到達目的站。因鐵路運輸企業的責任造成旅客不能按車票載明的日期、車次乘車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按照旅客的要求,退還全部票款或者安排改乘到達相同目的站的其他列車。」 合同法在「運輸合同」一章中也有明確規定:「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上述規定表明,旅客因火車晚點所能獲得的救濟方法有兩種:退票或改乘其他班次。但這兩種方式只適用於遲延發車行為,對於遲延到達行為,則無相應的救濟性措施。 立法上的這種規定,是否意味著立法者認為遲延發車行為比遲延到達行為對旅客的危害更大,故只規定了前者的民事責任,而對後者卻不予追究呢?這種認識顯然不合常理,也有悖於立法精神。 實際上,遲延發車與遲延到達系同一法律性質,都屬於承運人的遲延履行行為。承運人因履行遲延而使火車未按約定的時間正點到達目的地,無疑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否則,將會影響到旅客正常的生活秩序,不利於其安排現在,規劃將來,也不利於鐵路部門改進服務,提高正點率。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火車票上只載明了正點發車時間,並沒有標明正點到達時間,因此鐵路部門不承擔遲延到達的違約責任。但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火車票是證明承運人與旅客之間運輸合同關系的惟一憑證,它屬於一種格式合同。火車票上的確沒有列車正點到達目的站的時間條款,但這並不表明鐵路部門每年印發的列車時刻表或火車站公布的列車正點到達時間對承運人無法律約束力。 其實,從旅客購得火車票之時起,客運合同就成立了,承運人負有及時、安全地將旅客運抵目的地之義務。盡管火車票上沒有載明列車正點到達目的站的時間,但列車時刻表或火車站公布的到站時間已作為一項「默示條款」訂入格式合同(火車票)中,成為承運人和旅客信賴和遵守的條款——這正如列車中途停站地雖未在車票中標明但仍為公眾所信賴和遵守一樣。 因此,作為運輸行業的一項慣例,列車正點到達時間系火車票中公認的、無可爭議的一項默示條款。承運人未按該默示條款行事,即構成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是必然的(在出現了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這種法定免責事由時除外)。 當然,遲延到達與遲延發車的違約責任在責任形式上有所不同,旅客不能請求適用退票、改乘其他班次等救濟手段,但可以考慮適用損害賠償。 不過,在司法實踐中,法官頗感困惑的問題是:如何認定旅客因火車晚點請求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 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特別規定優於普通規定,立法優於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和規章。因此,盡管最高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和鐵道部《鐵路運輸損害賠償規定》僅對旅客人身傷亡及其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作了規定,而有關列車晚點損失的賠償,法律法規尚無規定,但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不能以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中沒有規定火車晚點的損害賠償為由,否定旅客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因為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在司法推理方式上不同,後者奉行「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原則,即法律未明確規定某種行為未構成犯罪的,應宣告其無罪;但前者卻迥然有異。法官在處理民事案件時,不能以法律無明文規定而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而應根據民事法律的效力層次,從高處著眼,分別適用不同層次的法律規定。 就火車晚點索賠案件而言,法院可引以支持旅客賠償請求的法律依據很多,現擇其要者列舉如下: (1)民法通則第88條、第111條:「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2)承運人為旅客提供的是運送服務,旅客是接受該服務的消費者。因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適用於運輸合同。該法第47條:「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3)合同法第290條、第107條:「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