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問題分類法
1. 社會問題調研報告的精髓是什麼
一、 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
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2)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3)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 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狹義的調研報告指的是以研究為目的寫出的調查報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況、介紹工作經 驗、揭露特殊問題的專題報告,但它又包含這幾方面的內容。
說調查報告與一般的調研報告並不一樣,主要原因在於調查報告與調研 報告的側重點不同。調查報告側重調查過程,而調研報告側重於研究與結果,是以調查為前提,以研究為目的,研究始終處於主導的、能動的地位,它是調查與研究 的辯證統一,充分反映調查研究的結果。以前的應用寫作只講調查報告,調研報告成為應用寫作的專門體裁和熱門話題,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進入21世紀,我國各 項事業突飛猛進,不僅黨政機關需要大量的調研報告,企業集團為了適應激烈競爭的形勢,也需要更多的調研報告,因此,調研報告在應用寫作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 位。
調研報告的寫作要抓好三個主要環節:調查、研究、報告。這三個環節中,調查是基礎,研究是關鍵,調研報告的寫作是把調查獲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觀點,通過布局安排、語言 調遣組織成文章。這里,調查與研究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它們之間不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而且相互貫通。調查的目的,在於掌握大量、真實、全面的客觀事實和 具體數據,對基本情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對已經獲取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報告則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用書面形式 說明結果。
二、 分類
調查報告的范圍很廣,任何一種社會現象都可以作為我們研究性學習的內
容。然而,社會調查報告還是有著一定的程式。一般來說,社會調查報告應該包含以下一些內容:調查的目的、調查的方法、調查的時間、樣本的情況、調查的內容、調查表的分析、分析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調查報告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可以從調查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上分為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歷史進程的調查報告、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也可以從涉及的范圍層 次上分為宏觀問題的調查報告、中觀問題的調查報告和微觀問題的調查報告;也可以從調查研究的側重點上分為澄清事實型調查報告、思路啟發型調查報告、可行對策型調查報告;還可從調查研究的方式上分為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調查研究報告等。實際寫作中往往有些交叉,比如反映新生事物與總結典型經驗的兩種調查報告可能混為一體,有些問題中觀與宏觀也分不太清楚。因此,調查報告怎麼寫要從效果出發,怎麼有利於反映主題說明問題就怎麼寫。
使用的比較多的調查報告主要有以下幾種:
(1)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2)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3)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的一種調查報告。
從研究的廣度來說可以分成全面性調查報告和專題性調查報告。 全面性調查報告所反映的內容比較廣泛,可以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衛生等各方面的狀況,以及社會各階級、階層的狀況。如中央和有關省、市 共同調查寫出的《關於工人階級狀況的調查報告》,《XX市經濟形勢調查》等。這類調查報告的篇幅一般較長,內容比較詳盡,能夠較全面地反映某個地區、某一 條戰線、某一個階級或階層的全貌,對正確地制定黨和國家在某一時期或某一方面的方針政策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但一般基層單位使用較多,其作用往往被「統計材 料」所代替。
專題性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具體事物進行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找出它形成,發展 (或消失)的根本原因,科學地闡明其自身的運動規律,指出這種規律的價值,目的在於宣傳、推廣或回答人們普遍存在的疑問。根據內容所反映的對象,專題性調 查報告又可以分為新事物調查、典型調查、揭露問題調查、案例調查等等。其中典型調查使用最多,它又可以細分為典型人物調查、典型經驗調查、典型事件剖析 等,常見於報紙雜志和機關內部資料、文件。
三、調查報告的結構
調查報告結構沒有固定模式,常見的是實際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三大部分。新生事物的調查報告,一般是寫產生的背景、發展的經過、特點和意義。典型經驗的調查報 告,一般是先寫成績效果,而後把經驗做法歸納幾條,再從理性思考上提出帶規律性的認識。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除講清問題外,還要分析原因,提出看法和解決 問題的方法,以幫助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改進工作。
調查報告的格式包括標題、署名、正文。
1、標 題有兩種寫法:
① 標題是文章標題的寫法,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如:《西部企業生態立旗「一石三鳥」》,《某某市蔬菜的品種結構問題》,《興「母親水窖」工程 擺脫缺水窘境》)。正副標題寫法,一般是正題揭示主題,副題寫出調查的事件或范圍。(如:《 振興經濟要靠科學技術——包頭市依靠科技人員發展工業的調查》。)
② 標題是類似於公文標題的寫法,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如:《某鋼廠技術供應處實行經濟責任制調查》,《關於農村信用社業績的調查報告》,《對內蒙古生態移民面臨問題的調查》)。
2、署名
3、正文由三個部分構成,即前言、調查報告的主體、結尾。 (1) 前言或開頭
扼要說明 調查的目的、時間、地點;對象或范圍;做了哪些調查;本文所要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基本情況和提出問題,寫法可靈活多樣。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 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 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一般是對調查對象的簡單介紹,或對調查目的、時間、經過作簡單的說明,調查報告提綱掣領地點出所要反映的事物的輪廓,目的在於首先給讀者一個大致而 又清晰的印象,便於接受下文所表述的事實和道理,以提高閱讀效果。和一般論文開頭不同的是,調查報告格式比較固定,無論何種類型的調查報告,開頭都是圍繞 上述內容而展開,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詳略程度不同罷了。
(2)主體
調查報告的主體主要是對事實的敘述和議論。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作者佔有材料的多寡、觀點的正確與否,層次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足,等等,都在這部分體現出來。這部分內容如何,決定著調查報告的價值和命運,因而是寫作的重點所在。
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一般把調查的主要情況、經驗或問題歸納為幾個問題,分為幾個小部分來寫。每個小部分有一個中心,加上序碼來表明,或加上小標題來提示、概括這部分的內容,使之眉目清楚。
這部分內容在層次安排上,全面性調查報告的格式多按問題或問題的不同側面為順序。這種調查報告格式結構,習慣上稱為「橫式結構」。專題性調查報告則多按事物 發展的時間先後或事物發展的規律為順序。如調查報告範文一《承包成先進,競爭出活力》,其主體部分一開始就點明了時間:「一九八四年十一月」;隨著認識上 的變化,到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採取了新的改革措施後,「一個多月的實踐」,產生了五個方面「可喜的變化」。這種調查報告格式結構,習慣上稱為 「縱式結構」。這種調查報告格式的優點是脈絡清楚,符合人們的思維規律,易於掌握;缺點是容易寫成「流水帳」,失之於平淡。所以,在實踐中又產生了「以縱 為經,以橫為緯,縱橫交錯」的調查報告格式。
如果回答有不完善的地方,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問
希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