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第一章試卷
1. cpa經濟法中: 第一章法律關系中,有一段: 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的社會關系。
法律規范就是大家都用的,文本上規定的。是抽象的,沒法構建具體的權利義務。
法律關系是具體的生活中你跟我的關系,或是其他的關系,是有真實的法律權利義務存在的。
這是最簡單的理解。
2.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第一章知識點:法的形式和分類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法的形式和分類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是由何種國家機關,依照什麼方式或程序創制出來,並表現為何種形式、具有何種效力等級的法律文件。
我國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憲法。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是國家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另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還有權就有關問題作出規范性決議或決定,它們與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即地方性法規。
(5)自治區法規。
(6)特別行政區的法。
(7)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也稱部委規章)和政府規章(也稱地方規章)兩種。
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行政規章在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僅起參照作用。
(8)國際條約。
(二)法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作不同的分類。
1.根據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習慣法)
2.根據法的內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憲法)和普通法
3.根據法的內容:實體法和程序法
4.根據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或者對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別法
5.根據法的主體、調整對象和淵源:國際法和國內法
6.公法和私法
3.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第一章知識點:法的形式和分類
知識點三、法的形式和分類
1.法的形式
序號 形式 制定機關 舉例 備注
1 憲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2 法律
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在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務委粗搜跡員會也有權對其進岩並行部分補充和修改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3 法規 行政法規 國務院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其地位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
4 地方性法規 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4、某些經濟特區市的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1、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
2、上海市促進就業若干規定 是地方司法依據之一
5 自治法規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 1、西藏自治區立法條例
2、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自治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作為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據
6 特別行政區的法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特別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7 行政規章 部門(部委)規章 國務院所屬部委 1、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行政規章在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僅起參照作用
政府規章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3、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漏返的人民政府
4、某些經濟特區市的人民政府 1、上海市旅館業管理辦法
2、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辦法
8 國際條約 國家之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於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1、國際條約不屬於國內法的范疇;
2、我國簽訂和加入的國際條約與國內法具有同樣的拘束力;
3、國際條約也是我國法的形式之一。
2.法的分類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習慣法、判例法)——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
(2)根本法和普通法——法的內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根本法就是憲法,普通法泛指憲法以外的所有法律
(3)實體法和程序法——法的內容
(4)一般法和特別法——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或對人的效力所作的分類
(5)國際法和國內法——法的主體、調整對象和淵源
(6)公法和私法——法律運用的目的(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
【例題·單選題】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級。下列各項中,效力低於地方性法規的是( )。
A.憲法
B.同級政府規章
C.法律
D.行政法規
4. 經濟法基礎知識圖書目錄
經濟法基礎知識圖書目錄,以下是各章節內容概覽:
第一章 經濟法概論
第1節 - 經濟法及其調整對象(1頁)
探討經濟法的基本概念及其適用范圍,深入理解其調整的對象。
第2節 - 經濟法律關系(6頁)
詳細解析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以及它們在實際操作中的作用。
同步練習(11頁)
通過實踐題檢驗對本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 個人獨資與合夥企業法律制度
第1節 - 企業與企業法(13頁)
講解企業分類及其在法律框架下的角色。
第2節 - 個人獨資企業法(15頁)
深入研究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經營和法律義務。
第3節 - 合夥企業法(21頁)
剖析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與法律規則。
同步練習(33頁)
提升對個人獨資和合夥企業法律規定的實踐理解。
實訓活動方案(一)(35頁)
提供實際操作的案例分析,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三章 公司法
第1節 - 公司及公司法概述(37頁)
介紹公司的基本概念和公司法的總體框架。
第2節 - 有限責任公司(40頁)
詳解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權益分配等關鍵內容。
...
繼續深入探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運作等議題。
同步練習(63頁)
通過練習檢驗對公司法的深入理解。
第四章 合同法
第1節 - 合同與合同法概述(67頁)
合同法的基石,理解合同的定義及其法律地位。
...
逐一解析合同訂立、效力、履行、擔保等重要環節。
同步練習(93頁)
通過練習強化合同法的實踐應用。
實訓活動方案(二)(95頁)
提供合同法案例分析,加強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
5. 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一章思維導圖,初級會計法律基礎思維導圖
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 確定主題和范圍
首先確定你要製作思維導圖的主題和范圍,例如「會計核算基本概念」或者「財務報表分析技巧」。
2.收集資料
收集有關該主題的相關課程材料、教科書、學術論文等資料,幫助你了解該主題的核心概念和重點內容。
3.列出關鍵要素和關系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列出該主題的關鍵要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定義、規則、流程、法律條文等。
4.設計思維導圖結構
在思維導圖中以中心主題為起點,將上一步中列出的關鍵要素和關系逐層展開為分支和子主題,並使用符號和圖標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5.添加詳細信息
在每個分支和子主題下方添加具體信息,例如相關法律法規、實例案例、概念定義等,以便更好地解釋和理解主題內容。
6.進行排版和美化
根據實際需要,對思維導圖進行排版和美化,以達到更好的可視化效果。
總之,製作會計經濟法和初級會計法律基礎的思維導圖需要針對具體內容進行設計和製作,以上是一般的思維導圖製作步驟,請根據實際灶猛歷需要加以調整。
繪制思維導圖,可以藉助極簡式專業思維導圖軟體-『MindNow思維導圖』。
1、簡約易用,多端互通,小白一秒上手
簡約的界面風格,非常適合新手小白使用,操作簡單,具有在線版本隱搜與客戶端,電腦不在身邊的,還可以使用手機微信小程序版本,文件實時同步;
6. 求經濟法概論(財)第一章企業法課後的案例分析參考答案。
解析:
(1)甲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退夥人對其退夥前已發生的債務與其他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故甲對其退夥前發生的銀行貸款應付連帶清償責任。 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合夥人之間對債務承擔分額的約定對債權人沒有約束力,故乙提出應按約定比例清償債務的主張不能成立,其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丙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以勞務出資成為合夥人,也應承擔合夥人的法律責任,故丙也應對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丁的主張不能成立。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入伙的新合夥人對入伙前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故丁對其入伙前發生的銀行貸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2)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的規定,合夥企業所欠銀行貸款首先應用合夥企業的財產清償,在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時,由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乙、丙、丁在合夥企業解散時,未清償債務便分配財產,是違法無效的,應全部退還以分得的財產;退還的財產應首先用於清償銀行貸款,不足清償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
(3)在銀行貸款清償後,甲乙丙丁之間按內部約定承擔責任。
7. 第一章 經濟法基礎知識
第 一 章經濟法基礎知識
一、經濟法的形式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3.行政法規(僅次於憲法、法律):國務院4.地方性法規:地方國家機關5.部門規章: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構6.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7.國際條約或協定
【解釋】考生應掌握經濟法不同形式的制定機關。
二、經濟法律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主體資格
(1)只有具備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未取得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但是,依法成立的主體也只能在法律規定或者認可的范圍內參加經濟法律關系,超越法律規定或者認可范圍的,則不具有參加「相應」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
(2)獨立性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參加經濟法律關系,即使是國家機關代表國家參加經濟管理、經濟協調法律關系,也不是以「寬泛地」國家的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進行經濟法律行為(2005年調整)。
(3)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1997年多選題)
①由國家各級「權力機關」批准成立;②由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批准成立;③經濟組織「自身」批准成立;
④由主體自己向國家機關「申請並經核准」登記成立;⑤由法律、法規「直接賦予一定身份」而成立。
(4)主體的范圍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的主體兩大類。
①經濟組織的內部機構,雖不具有獨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②國家機關作為經濟管理的主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例如國家對內對外發行政府債券、政府部門出讓土地使用權)。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1.物:可以為人們控制和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以段和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物體。
2.行為:包括經濟管理行為、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
3.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
【解釋】某些經濟權利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成為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土地使用權作為經濟權利,在土地出讓和轉讓的經濟法律關系中,就構成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一)實質有效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肯定」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能力「相適應」的法律行為,因此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
2.意思表示真實
(1)如果行為人故意作出不真實的意派燃老思表示,則該行為人無權主張行為無效,而「善意」相對人可根據情況主張行為無效。
(2)如果行為人基於某種錯誤認識而導致意思表示與內在意志不一致,則只有在存在「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才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二)形式有效要件
書面形式優於口頭形式,特殊書面形塵升式(公證形式、審核批准形式、登記、公告形式)優於一般書面形式。
四、無效民事行為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