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說婚姻法
A. 婚姻法三代近親怎麼算三代不能結婚是哪三代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無效婚姻自始無效,且不受婚姻法保護。其中,近親結婚是婚姻無效的情形之一。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婚姻法中關於三代近親的計算方法,以及禁止結婚的近親范圍。
1. 婚姻法中三代近親的計算方法:
- 從有共同祖先的那一代開始計算,為第一代。
- 依此類推,同胞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包括姑表和姨表)以及叔侄、伯侄、姑侄、舅甥、姨甥等均為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2. 禁止近親結婚的范圍:
- 父母與子女之間、爺爺奶奶與孫子孫女之間、姥姥、姥爺與外孫子、外孫女之間不能結婚。
- 自己的伯伯、叔叔、舅舅、姑姑、姨母不能結婚。
- 親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之間不能結婚。
- 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姊妹(包括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之間不能結婚。
- 不同輩分的叔、伯、姑、舅、姨與侄(女)、甥(女)之間不能結婚。
- 具體來說,叔叔(伯伯)不能與兄弟的女兒結婚;姑姑不能與兄弟的兒子結婚;舅舅不能與姊妹的女兒結婚;姨媽不能與姊妹的兒子結婚。
3. 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近親結婚可能會影響後代的健康,因此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這樣的規定旨在保護後代體質,維護民族健康。
綜上所述,婚姻法中禁止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以保障後代健康和社會福祉。希望以上內容能為您提供幫助。
B. 學習筆記|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第29條的理解與適用
深入解讀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第29條:婚前與婚後出資的法律歸屬
在婚姻法的框架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釋一》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婚前父母出資購房,除非有明確的贈與聲明,否則視為個人贈予;而對於婚後父母出資,若無明確贈予一方,則默認為夫妻共同財產。當然,具體歸屬還得看雙方是否有特殊約定。
讓我們通過案例來具體分析:在李某案中,北京高院判定父母出資購房被視為借貸,子女有償還義務,這就強調了贈與的明確性。在褚某案中,考慮了《婚姻法解釋二》和《婚姻法解釋三》的差異,以公平原則和增值權益為依據,對父母出資購房的歸屬做出了精細劃分。
當夫妻共同貸款購房,父母出資部分被視為臨時性借款,產權登記在出資子女名下的貸款部分則屬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需公平分割。如黃某和余某的借貸糾紛案,一、二審判決正確處理了父母出資的性質,確認為借貸而非贈與。
在林某翔與林某某的案例中,由於缺乏明確贈與表示,法院判定為借貸關系,父母出資視為借款。上訴人林某某承認借款事實,強調款項用於共同生活,最終判定共同償還本金和利息。其他案例如鄭某某、鄧某某、陳某等人購房款爭議,均被認定為借款關系。
父母出資購房的法律性質判斷,關鍵在於雙方的意願和證據。父母明確表示贈予則為贈與,反之則可能被視為借貸。如孫某某案,孫某需舉證父母出資的借貸性質,而蔣某某案則傾向於父母出資為贈予,需父母提供證據來證明借貸關系。在張某案中,由於缺乏贈與證據,法院判定為借貸。
總結來說,婚姻法解釋(二)第22.2款的核心原則是父母婚後為子女購房出資,一般視為贈予夫妻,但贈與的明確性至關重要。在實際操作中,每個案例都需根據具體證據和法律規定進行精細分析。
C. 婚姻法婚假是幾天
根據《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符合法定結婚年齡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最新國家法定婚假規定。
國家關於婚假的規定
1、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結婚時男女雙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視路程遠近,另給予路程假。
4、在探親假(探父母)期間結婚的,不另給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婚假和路程假期間的工資待遇
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間,工資照發,也就是說,帶薪休假。如果是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除了享受規定的最多3天的婚假外,晚婚會額外得到7天假期的獎勵。如果晚婚者在城鎮里居住但是沒有工作的,或者是私營企業的老闆,一般由居委會或者鎮政府給予相應的晚婚獎勵。如果晚婚者是私營企業的雇員,老闆也應當給他們婚假,假期時間和在國有企業一樣。
咨詢律師公司是否違反婚假待遇規定
二婚婚假規定
二婚婚假,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再婚者與初婚者一樣,均應享受婚假待遇。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職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對於再婚者的婚假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曾有明確答復,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國家有關職工婚假的規定精神,再婚者與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單位對再婚職工應當參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同初婚職工一樣的婚假待遇」。
再婚者不享受晚婚假的規定。晚婚是男年滿25周歲、女年滿23周歲初次依法登記結婚的為晚婚。
晚婚晚育獎勵
(一)晚婚獎勵政策
1、符合晚婚年齡的初婚夫妻,增加婚假一周;雙方達到雙方享受,一方達到一方享受;晚婚假應當在婚假後連續使用。
2、增加假期期間的工資、獎金照發,其獎金額由享受者所在單位自行規定。但單位在自行規定時,其獎金額不得少於同時期同類人員的平均獎,並且不影響到其他獎金,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
(二)晚育獎勵政策
1、符合晚育年齡的夫妻,女方增加產假15天,男方給予假期3天;享受3天假期的男方必須是初婚者或未生育過孩子的再婚者,必須有女方所在單位出具晚育的證明。
2、女方15天假期應當在規定的產假後連續使用。男方3天假期應當在女方產假期間使用。
3、增加假期期間的工資、獎金照發,其獎金額由享受者所在單位自行規定。但單位在自行規定時,其獎金額不得少於同時期同類人員的平均獎,並且不影響到其他獎金,如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等。
婚假工資如何計算
不少單位對婚假的時間和婚假的工資支付有自己的「土政策」,因此不少網民詢問,國家和上海市對此是否有統一的規定?
根據法律規定,用人但可以制定本單位的規章制度,但是各個單位的規章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果單位的「土政策」違反現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這個規章制度就是違法的無效的,對職工並沒有約束作用。如果單位硬要按「土政策」辦事,由此侵犯了職工的合法權益,職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舉報,並要求單位賠償損失。
在婚假的問題上,雖然國家對職工的休息、休假有規定,《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確定了:職工本人結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本單位行政領導批准,酌情給予一至三天的婚喪假。假期在三個工作日以內的,工資照發。……在批準的婚喪假和路程假期間職工的工資照發。途中的車船費等,全部由職工自理。……但並未明確規定工資計發的標准。因此在婚假的工資發放標准上,目前還沒有適用於全國的統一規定。但是上海市從去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 》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規定。
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的規定,婚假期間的工資應當按這樣的原則確定:
「(一)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確定的標准高於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標准確定。
(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代表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協商結果應簽訂工資集體協議。
(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統一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資的70%確定。
按以上原則計算的假期工資基數均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D. 2017年新婚姻法結婚年齡規定 多少歲是法定結婚年齡
結婚年齡是男女雙方可以結婚的最基本條件。我國《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那 2017年新婚姻法結婚年齡規定 有沒有改變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2017年新婚姻法結婚年齡規定是什麼:
新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沒有改變,仍維持198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即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結婚的最低年齡。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到這個年齡就不能結婚,只有達到或高於這個年齡才能結婚,至於結婚的最高年齡,則無限制。婚姻關系的性質和特點,要求男女當事人必須達到適婚年齡,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具備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條件,才能在處理婚事時做出判斷,才能在婚後承擔對家庭、子女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婚姻法確定的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既考慮了男女青年的身心發育,又考慮了國家控制人口,城鄉群眾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有人建議新婚姻法法定結婚年齡應提高: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婚姻法修訂過程中,有的同志主張將法定結婚年齡再提高,例如提高到男二十五周歲、女二十三周歲;有的主張男女法定結婚年齡都提高到二十五周歲甚至二十八周歲。這種觀點難為更多的人接受。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無論在我國歷史上還是較世界各國,都已是最高的了。還有的部門提出,現實生活中,某些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執行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不準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人結婚,對此群眾意見很大。一些單位、組織和政府部門為了貫徹計劃生育國策,完成晚婚指標,除了宣傳、動員、說服群眾晚婚外,還強行阻止一部分未達到晚婚年齡,但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人結婚,致使法定結婚年齡形同虛設,在群眾中造成政府有法不依的印象。
修改新婚姻法法定結婚年齡中存在不同的意見:
在婚姻法修改過程中,還有一種意見認為,1980年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太高了,屬世界之最,不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不符合優生優育的要求。我國歷史上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大抵是男十六歲、女十四歲左右。例如,唐開元令規定,男十五,女十三,聽婚嫁。宋嘉定令規定,男十六,女十四為嫁娶之期。明洪武元年令和清通典均規定,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國民政府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十八歲、女十六歲。我國195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外國的法定婚齡也不高,如日本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一條規定,男不滿十八歲,女不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法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五歲,不得結婚。還有的人主張將男子的結婚年齡降低二歲,使男女的結婚年齡都為二十周歲,或將女子的結婚年齡提高二歲,以示男女平等。
國外也有這樣規定的,如瑞士民法典第九十六條規定,男滿十八周歲,女滿十八周歲,始得結婚。婚姻法關於男女結婚年齡差的規定,導致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找結婚的伴侶總是習慣於男的比女的大,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其後果是造成同年齡段的男女比例失調。過去規定男女法定結婚年齡有個年齡差,主要考慮的是,女子比男子成熟早。依照現行婚姻法的規定,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青年男女都已發育成熟,不存在先成熟後成熟的問題。從目前實際情況看,不需要有這個年齡差的規定。立法機構對上述兩種1980年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意見未予採納。
因為,是經過反復論證和研究後確定的,既考慮了計劃生育國策,防止人口過快增長的因素,又考慮了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習等實際狀況,不僅有充分的科學根據,而且能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切實可行的。1980年婚姻法規定男子的法定結婚年齡比女子的法定結婚年齡大二歲,並不是說要結婚的男女的歲數差必須是差二歲。男女之間差多少歲是當事人自己選擇結婚對象的結果。這一規定也不是說要求結婚的男子的歲數必須比女子的歲數大。實踐中女子的歲數也可以比男子的歲數大。婚姻法規定的基本意思是,男子的結婚年齡必須在二十二周歲以上,女子的結婚年齡必須在二十周歲以上,在符合法律規定的這一條件的基礎上,男子可以比女子大,女子也可以比男子大,一方比另一方大多少歲由當事人自己選擇確定。
E. 婚姻法47條規定是什麼
離婚時財產分割向來都是爭議的焦點,婚姻法四十七天規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以下小編與你分享婚姻法47條規定內容,我們來具體解析一下吧。
一、婚姻法47條規定是什麼?
婚姻法四十七條 隱藏、轉移共同財產等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二、婚姻法四十七條解析
【婚姻法47條規定釋義】 本條是對離婚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他方財產的一方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該條是此次修改新增加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對離婚時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一方應少分或不分夫妻共同財產以及離婚後發現上述行為如何解決的規定。
這一款規定的違法行為侵犯的對象是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主要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即從男女登記結婚之日起,到夫妻離婚或配偶一方死亡時為止,這一特定期間內夫妻所得的財產。
依據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包括: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另外,本法第十九條還規定了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共同財產從性質上說,屬於共同共有。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屬於雙方或一方的收入,無論各自收入的數量多少,也無論其中一方有無收入,夫妻作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所有權。對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均有依法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如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規定,婦女對依照法律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享有與其配偶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不受雙方收入狀況的影響。在共有關系消滅之前,財產權利是一個整體,只有在婚姻關系消滅或雙方有特別約定時,才能對共同財產進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