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招投標法課件

經濟法招投標法課件

發布時間: 2025-04-03 04:19:30

『壹』 涓嬪垪娉曞緥閮ㄩ棬涓錛屽睘浜庣粡嫻庢硶鐨勬槸錛 錛夈侫.瀹¤℃硶B.鑺傜害鑳芥簮娉旵.鎷涙爣鎶曟爣娉

銆愮瓟妗堛戱細ABD
閫夐」涓灞炰簬緇忔祹娉曠殑鏈夈婂¤℃硶銆嬨併婅妭綰﹁兘婧愭硶銆嬪拰銆婃爣鍑嗗寲娉曘嬶紝銆婃嫑鏍囨姇鏍囨硶銆嬪睘浜庢皯娉曞晢娉曪紝鑰屻婂緩絳戞硶銆嬪睘浜庤屾斂娉曘傛晠閫夐」A銆丅銆丏姝g『銆傚弬瑙佽冭瘯鐢ㄤ功2Z201011銆

『貳』 經濟法中的競爭法包括

法律分析:司法考試中的經濟法包括: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環境保護法。

經濟法中競爭法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競爭法立法目的是為保障社會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一條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國務院建立反不正當競爭工作協調機制,研究決定反不正當競爭重大政策,協調處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重大問題。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查處;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其他部門查處的,依照其規定。

第五條 國家鼓勵、支持和保護一切組織和個人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支持、包庇不正當競爭行為。

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規范會員依法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叄』 《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的》聯系和區別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規定:政府采購包括貨物、工程和服務;同時第四條又規定:政府采購工程進行招標投標的,適用招標投標法。表明兩個法既密切聯系,又有較大的區別,兩法並行但不矛盾。
首先從條文上理解:
1、政府采購工程適用《招標投標法》,僅僅是招標投標活動(或程序)上的適用,但在招標投標程序之外的其他活動及管理,還應當《政府采購法》,否則與政府采購范圍相沖突。
2、本法所指的工程,僅指建設工程,不應包括信息、環保、水電工程等。
其次從立法的過程看:
工程是否列政府采購的對象,在立法過程中有過較大爭論。最後支持將工程列入采購法調整范圍原因在於:
第一,政府采購法屬於實體法、招標投標法屬於程序法。我國採取兩法並立的立法模式,並不能導致兩法內容的互相排斥;
第二,是否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關鍵要看采購主體及資金來源,而不是采購的對象;
第三,在實踐中,政府投資工程是政府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資源,工程支出占政府采購支出支出比重相當高,如果將工程排除在外,不僅調整范圍不完整,入世談判缺少一個重要的籌碼,也將使政府采購制度的意義大為降低。
因此我們認為,兩法並行但不矛盾。
從兩法的關系看,《招標投標法》和《合同法》一樣,可以說是《政府采購法》的配套法律,這也符合國際通行作法和各國的立法經驗的。
同時,在處理兩法關系時,應按「後法優於前法」和「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法律適用原則,當政府采購法的規定與招標投標法不一致,或政府采購法另有特別規定時,應遵行政府采購法。
所以說,招投標與政府采購制度有聯系,但兩者不能劃等號;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有交叉,但不矛盾,而是相互協調、彼此補充。

兩法的主要區別有:
(一)規范的主體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主體則無限制,凡是在我國境內的任何主體進行招標投標活動(強制或自願),包括私人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並且,《招標投標法》不但規范招標(采購)主體,也規范投標(銷售)主體,這與《政府采購法》規范的主體很大不同。
實踐中,招標投標法許多條文是針對強制招標(工程建設項目及相關的貨物、服務)而言,不適合當事人自願招標的情況。
(二)規范的行為性質不同
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是政府采購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包括招標采購,還包括詢價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單一來源采購行為。
學術界常被視是一種行政行為,認為政府可以利用采購政策干預采購市場。
招標投標法,規范的是招標投標行為。是指招標人以招標公告或投標邀請書的方式,公開選擇賣方一種交易方式。
僅指「標買」,不包括「標賣」。是一種民事行為
同時從行為的過程看,政府采購行為要比招標投標行為來得長而復雜。
(三)強調的法律責任不同
雖然《政府采購法》與《招標投標法》都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由於《政府采購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規范的是政府機關單位如何管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因而它強調的是行政責任;
《招標投標法》屬於民法、經濟法的范疇,招標投標行為是一種民事行為,因而強調的是民事責任。
(四)管理體制與操作模式的不同
1、管理體制。
政府采購是實行財政統一管理,監察、審計和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財政部。
招標投標是實行發改協調指導,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監督的體制。最高領導機關是發改委。
2、執行模式。
政府采購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採取強制委託和自願委託的形式。
招標投標實行分散采購(包括分散委託和自行組織)的模式,由招標人自願委託。
3、采購目錄和限額標准(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
政府采購按預算隸屬關系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或授權部門制定並頒布。
招標投標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4、采購方式審批
非公開招標的政府采購方式由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批。
邀請招標方式由國家發改委或省政府批准。
5、供應商(投標人)資格要求
政府采購對供應商資格除了技術要求和能力要求外,還有政策性要求,如納稅、環保、社保、就業等要求。
政府采購除了邀請招標方式允許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公開招標卻不可以;而招標投標中卻均允許,而且比較普遍。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的,政府采購對一般供應商資格條件,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特定資格條件,只需其中一方具備;招標投標要求聯合體各方均應具備,並按資質最低的一方確定資質等級。
6、救濟程序(供質疑、投訴)不同
政府采購中供應商質疑、投訴是特指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及采購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進行申訴和監督的行為。
對政府采購供應商質疑、投訴按規定進行受理、答復是采購組織單位和財政部門的應盡職責和法定義務,否則供應商可以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招標投標法的異議、投訴是指投標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只要認為招投標活動不符合本法規定的,均有權向招標人提出異議或向有關行政監管部門投訴。
投訴人和投訴事項寬泛,不必提供確切證據,不會引起訴訟風險。

熱點內容
個體工商戶可以從事法律服務 發布:2025-04-04 00:36:25 瀏覽:156
石河子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內容 發布:2025-04-04 00:29:42 瀏覽:364
宋本老子道德經 發布:2025-04-03 23:56:58 瀏覽:399
的法治自覺 發布:2025-04-03 23:56:09 瀏覽:110
公司法律顧問舉報 發布:2025-04-03 23:46:09 瀏覽:871
公司與員工培訓協議的法律效應 發布:2025-04-03 23:44:48 瀏覽:721
司法快板書 發布:2025-04-03 23:32:51 瀏覽:403
日本財務經濟法 發布:2025-04-03 23:32:51 瀏覽:882
關於行政法的社會調研 發布:2025-04-03 23:30:52 瀏覽:330
社區道德評議 發布:2025-04-03 23:18:47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