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法律主觀: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第一條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第十一條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第十五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第十七條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第十九條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法律客觀:
《婚姻法》解釋(三)》出台後爭論最多的是夫妻單方個人房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如何認定與分配以及如何確定結婚之後父母為子女出資買的房產和婚前夫妻一方貸款所購房產的處理問題。夫妻房產分割問題成為《婚姻法》解釋(三)》中的熱點問題。一、房產確權遵循法定登記與視為贈與《婚姻法解釋(三)》對婚姻財產中不動產的確權、歸屬及處置效力作出了規定。在這些規定中除第十一、十二條將調整標的明確指向「房屋」外,其他均以「不動產」表述。《婚姻法》解釋(三)中所稱的「不動產」應該指的是房屋房產或住房,將房產從婚姻財產中單列出來並作出規定是《婚姻法解釋(三)》的一個亮點。《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中所指的不動產一般是「父母出資」、「為已結婚的子女購買」、「登記在子女名下的房產」。現實生活中,父母出資給子女購房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父母直接付款購買,登記在子女名下的;有子女拿著父母給的錢購買,登記在自己名下的;也有父母將自己購買的房屋更名為子女名下的。至於該房屋是不是為子女購買的,一旦發生糾紛,很難界定。目前,我國採取的是不動產法定登記制度,無論基於何種原因發生的權屬變動均需經登記才產生效力。依照《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的產權以登記為准。登記在誰的名下,產權就歸誰。至於是誰出的資,為誰而買,都不是對抗不動產登記人所有權的法定理由。由此派生的債務關系,則應另行處理。《婚姻法解釋(三)》明確將「產權登記」作為確權依據,實現了《婚姻法》與《物權法》的有效銜接和相應一致。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中「視為」的運用。「視為」即為看做或看成的意思,是將原本不符合某種規定的行為也按照該規定處理的法律擬制方法,是一種假定,是把虛偽看做真實或將虛無當成實在的判斷,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性。依據「視為」這一法律擬制方法審理案件,易於出現「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的情形,因此一定要慎重。必須搞清楚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房屋的初衷或動意,是父母根據子女的需要而為其提供物質或金錢上幫助的家庭成員之間的資助,還是父母不管子女是否需要,而無償地將房屋送給子女的贈與。資助行為與贈與行為雖然都是財產的轉讓形式,但二者有本質的不同。贈與是把自己的財產無條件地轉移給他人;資助是將自己財產提供給需要的人。贈與不考慮受贈者是否需要;資助則是根據被資助者有需求。「對於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行為,稅務機關對受贈人將全額徵收契稅,並在納稅人的契稅和印花稅完稅憑證上加蓋『個人無償贈與』印章」。由此看來,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房屋並將該房屋登記在子女名下,並非都是贈與行為。二、一方父母出資贈房歸個人所有不同於此前的婚姻法解釋,《婚姻法解釋(三)》將結婚後買房的情況與結婚前買房的情況等同了起來。也就是說,即使兩人先領了結婚證書,夫妻一方的父母再給孩子買婚房的,這套房產也不再屬於婚姻存續間取得的共同財產。而如果是婚後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買房的話,則按照雙方出資比例分配房屋產權,這顯然有利於保護實際出資購房以及出資多的一方的利益。此外,在實踐當中,父母出資給子女購房,一定要有法律意識。如果是慷慨大度地贈給雙方的,就寫贈給雙方。如果是明確贈給自己的子女,就寫一個聲明證明是給自己子女一方,避免婚姻破裂時引起不必要的糾紛。三、婚前一方購房,婚後一起按揭怎麼算關於婚前按揭房產,徵求意見稿將其認定為婚前個人財產。社會公眾認為徵求意見稿是在保護男方的利益,對女方不公平。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規定,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假設男方婚前貸款買了價值100萬的房子,當時首付3成即30萬,貸款70萬,婚後夫妻雙方共同還貸30萬,還剩40萬銀行貸款沒有還清。此時若雙方離婚的話,按照新規,首付30萬是男方個人財產,40萬未償還貸款則為男方個人債務,只有已共同還貸的30萬才屬於共同財產,因此最後男方將能分到房子,40萬債務將由他個人繼續償還,女方則只能分到已償還部分的一半(15萬),以及男方視房子市場價格上漲而協商給予的一定補貼。從審判實踐的做法不難看出,最高院的立法初衷是在比較極端的觀點中進行平衡。在婚姻關系中,我國既強調保護婦女的權益,也明確男女平等原則。不能片面強調一方的利益,而忽視損害對方的利益,法律是採取折中的辦法。此外,我國《婚姻法》也規定了一些離婚時的經濟幫助制度。現行法律對夫妻共同財產、夫或妻一方個人財產的界定,在無約定的情況下,以婚姻登記時間為分水嶺。這種簡單的劃分方法不僅給審判帶來困惑,也會造成當事人的不公平。特別是當前產權證發放時間與購房時間間隔較長的實際情況下,一旦夫或妻一方婚前投入多而婚齡較短,就將不動產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不符合權利義務相對等的民法精神。因此《婚姻法》解釋(三)》以不動產產權登記作為歸屬依據,比較合理。
B.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還有效嗎是否有效
該條內容有效,轉化為以下條文,引用時可以按照下列引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七十八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不動產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不動產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