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真正產生於

社會保障法真正產生於

發布時間: 2025-04-04 22:57:11

① 誰建立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軍國主義的產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的產物,是伴隨著近代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的。它大體可分為成形、發展、成熟和改革四個時期。
(一)成形時期。德國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發源地,始於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時期。19世紀70年代,德國經濟不景氣,勞動人民生活每況愈下,工人勞動條件惡劣,為爭取改善這一狀況,工人運動愈演愈烈,嚴重威脅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統治利益。俾斯麥政府被迫採用安撫政策,提倡通過國家立法興辦社會保障,以緩和階級矛盾。俾斯麥曾公開宣稱,社會保險是消除革命的投資,一個期待養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統治的人。在「社會改革」的旗號下,德國先後於1883年、1884年、1889年制定了三項法案,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並很快被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仿效。俾斯麥的社會保障立法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標志。
(二)發展時期。20世紀3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遭受到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首次沖擊,失業、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成為這次危機矛盾的焦點。為解決危機、刺激經濟復甦1935年3月14日,美國正式通過了《社會保障法》,使「社會保障」一詞正式在法案中出現,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其後英國先後在1934年和1936年通過了《失業法》、《農業失業法》、《國民健康保險法》三部法律。在瑞典,也採用瑞典學派主張的通過國家調節經濟、消除失業的理論。而且,運用社會保障措施實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成為瑞典後來推行「福利國家」的理論基礎。
(三)成熟時期。二戰後,西方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統治,在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和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經濟理論影響下,走上了所謂「福利國家」的道路。60年代美國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英國首相艾德禮在1948年就公開宣稱,英國已進入了「從搖籃到墳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國家行列。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一些其他發達國家,也相繼宣布實施「普遍福利政策」。這時期的社會保障,保障范圍擴大,管理也逐步科學化。
(四)改革時期。為了消除「普遍福利政策」帶來的弊端,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政策上出現了保守主義1979年,英國政府率先對時候保障制度實施改革和調整,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進入改革時期。主要內容為:一是開源,開征社會保障稅,增加福利項目收費等;二是節流,主要是削減社會保障經費的支出,降低現行的社會保障待遇的標准等。

② 社會保障制度產生和發展分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1、社會保障的萌芽階段:以19世紀初英國新濟貧法的建立和德國工人互助組織的廣泛發展為標志。

2、社會保障的建立階段:以19世紀後期德國頒布《社會保險法》和20世紀30年代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為標志。

3、社會保障的全面發展階段: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福利國家和多種類型(模式)社會保障的形成為標志。

(2)社會保障法真正產生於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的四大作用:

1、保障權利公平。

公民享受教育、健康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權利,在西方被統稱為「福利權利」或「社會權利」,被視為對基本公民權的拓展,或社會公民權的一部分。

社會保障把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會保障,意味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證,從而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參與社會競爭。

2、保障機會公平。

機會公平是指,任何社會成員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都應被覆蓋在社會保障范圍內,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在中國,一些富人把窮人當作智力低下、不負責任甚至天生懶惰的人。

這是不對的,中國窮人絕大多數勤勞、本分、責任性強,他們之所以受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機會缺乏所致。社會保障制度可使他們中的悲觀者前行,他們中的無力者有力,增強他們的機會,從而為他們創造一個盡可能公平競爭的起點。

3、維護規則公平。

規則公平指一視同仁,既不能對弱勢群體歧視,又不能對特權階層傾斜。通過社會保障機制,重點保護社會的極端貧困人口(即在絕對生存需求線下的群體)。

因為和高收入群體相比,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從風險管理獲得的保護也是最不完善的。這就意味著,不實施社會保障,他們可能落入所謂「貧困陷阱」之中,形成惡性循環。

4、調節分配公平。

分配公平提高效率,分配不公損害效率。當前,一些國有單位之所以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與分配不公有關。那麼,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進行調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差別,緩解社會矛盾,有利於社會穩定。

③ 社會保障發展史上,有哪些標志性事件

 社會保障制度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是人類社會不斷協調發展、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簡史
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時期(1601—1882年)
 1、標志
 英國政府於1601年頒布了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伊麗莎白《濟貧法》(舊《濟貧法》)。於1834年頒布了新《濟貧法》。

 2、背景
 英國的圈地運動和工業化。
 3、保障特點
 舊《濟貧法》:就業保障(強迫勞動)+財政補貼(福利救濟)
 新《濟貧法》:國家為責任主體的政府救濟

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時期(1883—1934年)
 1、標志
 德國俾斯麥政府於1883年頒布了《疾病社會保險法》,1884年頒布了《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頒布了《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
 2、背景
 工業化和德國工人運動
 3、特點
 針對工人實行的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

 問題:為什麼會在德國首先建立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制度?
 1、經濟上:歐洲工業革命完成,德意志統一後超過英、法。
 2、政治上:
 a、德國的工人運動:一方面工人受資本家的壓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國盛產哲學家,無產階級思想影響工人運動。
 b、鐵血宰相開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內。
 3、理論上:新歷史主義的理論。

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時期(1935—1947年)
 1、標志
 1935年美國頒布 了《社會保障法》
 2、背景
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
 3、特點
 社會保障制度從社會保險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綜合性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



 為什麼美國出台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
 1、經濟上: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導致經濟衰退,失業增加,社會危機劇增。
 2、政治上:羅斯福新政。危機→政府幹預+擴張性財政政策+提高社會總需求。
 a、舉辦公共工程 b、擴大社會保障開支 c、拉動消費 d、促進就業
 3、理論上: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 (四)社會保障制度的繁榮時期(1948—1979年)
 1、標志
 1948年英國第一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 。
 2、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3、特點
 社會保障制度的全球化、保障范圍的全民化、保障項目的全面化、保障水平的攀升化。

 (五)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時期(1979年至今)
 1、標志
 實施福利政策的英國積極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革 。
 2、背景
 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兩次大幅度上升,國際金融體系瓦解 。
 3、特點
 西方福利國家紛紛提高工人和僱主的繳費比例,削減社會保障支出。
 二、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經濟條件
 (一)18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現了生產的社會化。
 (二)社會化大生產逐步打破了農業社會人身依附的主從關系,家庭的生產職能開始退化,要求社會保障代替家庭保障。
 (三)生產社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財富大量增加,從而為社會保障提供了物質基礎
 三、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思想理論基礎
 (一)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社會政治條件
 工人的堅決斗爭是把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的決定性因素。

 (二)社會保障制度產生和發展的思想理論基礎
 1、德國新歷史學派提出的福利國家理論,是社會保障制度賴以產生的直接理論基礎;
 2、英國經濟學家庇古的《福利經濟學》,為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公平化原則;
 3、凱恩斯經濟理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制定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
 4、《貝弗里奇報告》成為西方社會保障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 四、對社會保障制度產生與發展的基本評論
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它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與總體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 1、立法先行
 這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種社會政策和一種國家制度安排的特徵的具體體現。
 2、循序漸進
 大多數國家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方面,是採取循序漸進方式的。
 3、不斷完善
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進程一方面是在增長性地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斷調整。
 第四節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與變遷
 一、我國社會保障的傳統與淵源
 1、天命主義禳餌論:最原始的救災救荒思想。
 (商湯)巫術救荒「乞雨」,天子→「天帝」(萬物有靈),各種災禍皆由天帝決定,人類社會想要免除災難的侵襲,保障生存的權利,就必須向天地禳壽,以求寬恕。


 2、大同社會論:烏托邦思想(春秋戰國)
 a、孔子:大同社會《禮記•禮運》
 b、東晉《抱撲子》記載鮑敬言的話。
 另外:墨子「兼愛交利」,老子「小國寡民」,莊子「至德之世」,孟子「井四制度」。
 3、社會互助論:中國儒家思想的又一組成部分。
 4、倉儲後備論:是一種主張建立穀物繼續以備荒並救濟貧民的社會思想。
 (西周→唐→金)賈誼《論積貯疏》
 5、社會救濟論:貧困救濟→國家責任,災後救濟→皇恩。
 6、優待撫恤:

 二、新中國建立前的社會保障
 (一)國民黨:
 制度建構:1929年國民政府廣東建設廳勞動法起草委員會即起草過《勞動保險草案》,1944年國民政府社會部擬定過《社會保險方案草案》。
 (二)中共: 根據地(蘇區)1932年、1933年《勞動法》(照搬蘇聯)。
 東北解放區:1948 《東北公營企業戰士暫行勞動保險條例》。
 三、新中國建立後的社會保障
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保障建設時期(1949——1956年)
 這一時期的社會保障面對的主要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部分內容涉及到城鎮居民。
 1、社會保險
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保險,賦予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雙重二元結構的特徵。
 一重二元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
 另一重就是城市內部存在著企業單位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同。

 1951年政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至今未宣布失效)。
 1952年6月,政務院頒布了《關於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所屬事業單位的國家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的指示》,
 1955年4月,政務院頒發了《關於女工作人員生育假期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女工作人員的生育保險制度。
 1955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處理暫行辦法》,初步建立起了養老保險制度。

 2、社會救濟與社會福利
 1956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高級農業合作社示範章程》,確立了面向鄉村孤老殘幼的「五保」制度;
 這一時期中央政府或其職能部門就職工福利、社會福利事業、福利工廠、生活困難補助等社會保障問題發布了一系列的法規性文件。


 3、社會優撫
 自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政府就非常重視對於有特殊革命貢獻者的褒獎和撫恤,首先於1950年由內務部頒發了《革命工作人員傷亡褒恤暫行條例》。除此之外,內務部還頒布了4個有關軍人優撫的條例:《革命烈士優待暫行條例》、《革命殘疾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革命軍人犧牲、病故褒恤暫行條例》和《民兵民工傷亡撫恤暫行條例》。
 關於對於現役軍人的優待和退役安置,1955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以及國務院於同年5月發布的《關於安置復員建設軍人工作的決議》對其作了詳細規定。

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調整時期(1957——1966年)
 這一時期的重點是對勞保福利進行整頓。整頓的方針是簡化項目,加強管理,克服浪費,改進不合理的制度。
 195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則上批准了《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退休暫行規定》),它應該說是中國第一部統一養老保險制度的單獨立法。
 衛生部於1957年制定和頒發了《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犯法的規定》,首次將職業傷害列入了工傷保險的范疇,實現了工傷保險和職業病保險的融合。

 1965年9月,為了加強公費醫療的管理,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出了《關於改進公費醫療管理問題的通知》,對公費醫療制度作了適當改革,如第一次在醫療保險中引進了個人承擔掛號費的機制。
 國務院於1965年6月發布了《關於精簡退職的老職工生活困難救濟問題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退職老職工的生活困難問題。
 國務院於1958年3月頒布了《關於處理義務兵退伍的暫行規定》,建立了義務兵退伍復員制度。

 (三)社會保障的停滯期(1966——1978)
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的十年,國家並未制定過真正的社會保障法規。社會保障進入了停滯並遭到嚴重破壞的階段,有社會統籌功能的勞動保險由此變成了自我封閉的企業保險。

 對改革前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評價
 1、國家負責
 2、單位包辦
 3、板塊結構
 4、全面保障
 5、封閉運行
 6、缺乏效率


 (四)社會保障的改革和全面發展時期(1978年至今)
 1、恢復性改革階段 (1978~1991年)
 1978年以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徵是「企業保險」,而1978~1991年這一階段主要是維持、鞏固和完善這種制度模式,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恢復被"文化大革命"破壞的養老保障制度。

 2、探索性改革階段 (1991~2000年)
 1991~2000年這10年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階段,也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個重要法規文件構成:
 第一,1991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嘗試性的社會養老保險結構的改革實踐。
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正式決定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

 第三,1995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具體確定「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實施方案,確定「統賬結合」是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方向。
 第四,1997年7月國務院頒布《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解決養老保險制度多種方案並存的破碎局面。


 3、 「做實」試點階段 ( 2000~2006年)
 2000年,國務院決定選擇遼寧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頒布了《關於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決定從2001年7月開始在遼寧省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 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進行擴大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提出在總結遼寧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兩省的試點,為完善我國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積累經驗。
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從2006年起又將試點改革擴大到除東三省之外的八個省、區、市,包括天津、上海、山東、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和新疆。

 4、 「全覆蓋」改革階段 ( 2006年至今)
 2006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 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中國政府要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做到全民保障。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福音,也是對世界養老保障制度的一個重大貢獻。
 2007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確定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明確了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框架。

 對社會保障改革的基本評價
 1、成就巨大
 2、教訓深刻
 指導思想中忽略公平、建制理念中依然採取制度分割與身份差異的取向、推進策略中缺乏對制度規律的尊重或者將制度規律與現實國情因素對立起來。
 3、任重道遠
 社會保障理念不清、體系結構殘缺、立法滯後、責任模糊。
 4、前景光明
 我國將建立一個由政府主導、責任分擔、機制健全並且能夠滿足城鄉居民全面保障需求的社會保障體系。

④ 社會保障發展史上,有哪些標志性事件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時期(1601—1882年)
標志性事件:英國政府於1601年頒布了歷史上第一專部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屬伊麗莎白《濟貧法》(舊《濟貧法》)。於1834年頒布了新《濟貧法》。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時期(1883—1934年)
標志性事件:德國俾斯麥政府於1883年頒布了《疾病社會保險法》,1884年頒布了《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頒布了《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時期(1935—1947年)
標志性事件:1935年美國頒布 了《社會保障法》
四、社會保障制度的繁榮時期(1948—1979年)
標志性事件:1948年英國第一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
五、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時期(1979年至今)
標志性事件:實施福利政策的英國積極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革。

⑤ 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標志

社會保障制度起源於19世紀末的歐洲工業社會,1601年英國女王頒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濟貧法》,這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為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險,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德國頒布的《疾病社會保險法》、《工傷事故》、《老年和殘障》,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最完整的保險體系的建立,社保制度產生。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一詞由此產生,它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目前社會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徵是公平性、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濟性。

⑥ 世界上哪個國家最先為社保立法~

社會保障制度的雛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頒布施行的《濟貧法》。
一般專認為,社會養屬老保險制度產生於德國,以1889年德國首相俾斯麥頒布《養老、殘疾、死亡保險法》為標志。
從時間順序上看,現代社會保障監理的標志是1935年美國頒布的《社會保障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
1952年國際勞工組織制定並通過的《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為各國制定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據。

⑦ 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險法是( )

德國於1883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險 德國於1883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險法律回, 即《疾病社會答保險法》;1884年,頒 布了《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又頒布 《老年和殘疾社會保險法》。以此為標 志,世界上開始有了社會保險制度。
《社會保障法案》的誕生 美國於1935年頒布了 社會保障法案》 美國於1935年頒布了《 (Social Security Act),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具 Act),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綜合特點的社會保障法律, 有綜合特點的社會保障法律,而且也第一次使 用了「社會保障」這個詞。它的頒布,標志著 用了「社會保障」這個詞。它的頒布,標志著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正式產生。
故本題 選A.

熱點內容
車輛非法過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5 09:09:14 瀏覽:18
法律顧問企業案例 發布:2025-04-05 09:00:36 瀏覽:685
律師emba 發布:2025-04-05 08:58:23 瀏覽:962
行政法部門屬於 發布:2025-04-05 08:54:10 瀏覽:469
危化品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05 08:49:58 瀏覽:615
合同法關於還款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4-05 08:49:50 瀏覽:688
屏山縣律師 發布:2025-04-05 08:49:45 瀏覽:545
儋州法院胡楊 發布:2025-04-05 08:42:37 瀏覽:878
強占公租房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5 08:41:51 瀏覽:535
法學人物評論 發布:2025-04-05 08:39:40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