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6

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6

發布時間: 2025-04-08 14:50:49

『壹』 新婚姻法 再婚後有房產的一方死亡,財產如何分配

再婚有結婚證的話,就受法律保護,婚後的共同財產,再婚者及子女可參加分'配這部分遺產。死者子女分配原房產及死者再婚後共同財產,按人頭均分。

『貳』 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

很多人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我並不覺得哦,我更是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升華,好的愛情並不是每個人一次就遇到,有時候可能是二婚也沒有遇到,關於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想了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
一、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
二婚是結婚離婚或喪偶以後,再一次結婚。二婚再離婚和第一次離婚時一樣,個人財產不能分割,共同財產可以分割。再婚個人財產,通常是指再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經取得的財產。對於一方所有的財產,即夫或妻一方的婚前財產,也可稱為法定的夫妻個人財產,在原則上是不需要分割的。再婚共同財產,也可以是夫妻共同財產,通常有:1、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等。《婚姻法》第39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根據這一法律規定,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但在司法實踐中,在財產分割時,如一方對夫妻感情上破裂有過錯,負有主要責任,即出現一方有婚外戀或重婚的行為;一方對他方有虐待遺棄的行為;一方好逸惡勞,有封建思想等等。則在分割財產時,適當照顧無過錯的一方,相對多分割一些財產,以體現對無過錯一方的保護和對過錯一方的懲罰。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二、新婚姻法離婚條件中不許離婚的情形包括哪些
1、不許離婚的情形一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考慮到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及中止妊娠後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從保護女性及子女利益的角度考慮,法律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但是在此期間,如果女方提出離婚的,不在此限。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也不在此限。
2、不許離婚的情形二
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
有些通過訴訟方式離婚的,第一次起訴時,如果法院認為雙方感情未破裂,往往會判決不準離婚或動員原告撤訴,此後,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在六個月之內是不能再提起離婚訴訟的,但此期間雙方可通過協議的方式到民政局辦理離婚。
3、不許離婚的情形三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我國歷來都對軍婚實施特殊保護,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軍隊穩定,消除軍人的後顧之憂,增強部隊戰鬥力。有的人可能認為,這種規定是不是違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則呢?婚姻自由的確是我國婚姻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但是考慮到軍隊擔負的特殊任務和軍人職業特點,國家對軍人婚姻,又做了一些特殊的法律保護。
對於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的,必須得經過軍人同意,否則法院一般判決不準離婚,對此,相關司法解釋也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
4、不許離婚的情形四
對精神病人、植物人等特殊群體的婚姻保護。
對於精神病人、植物人等離婚問題,我國法律也規定了一些特殊保護。因一方患精神病對方要求離婚的,處理時既要保障婚姻自由,又有利於對患者的治療和生活上的安置。婚前隱瞞了病情,婚後經治不愈,應做好工作,准予離婚。
以上就是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的相關內容哦!婚姻和車都需要磨合。新車表面光鮮,但內部的機械都不光滑,需要用磨合期來將其磨平;剛開始的婚姻需要兩個人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磨合。

『叄』 新婚姻法二婚遺產分配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二婚遺產繼承有遺囑的按照遺囑執行,沒有的按照法定繼承,夫妻共同財產的,需要另一方獲得一半後剩下的一半進行法定繼承。

法律依據: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肆』 二婚新婚姻法遺產繼承

二婚新婚姻法下,遺產繼承的規定主要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條款。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二婚與初婚在遺產繼承方面的法律規定是相同的。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的順序繼承。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因此,在二婚情況下,如果一方去世,其遺產將由其配偶、子女和父母繼承。
其次,關於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區分,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為共同財產,但一方的婚前財產、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補償、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等屬於個人財產。在遺產繼承時,個人財產將直接歸屬於遺產人個人所有,而共同財產則需要先進行分割,再按照繼承順序進行繼承。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婚情況下,如果一方去世前沒有立遺囑或遺贈協議,其遺產將按照法定繼承順序進行繼承。如果存在遺囑或遺贈協議,則需要按照遺囑或遺贈協議的內容進行執行。
總之,二婚新婚姻法下,遺產繼承的規定與初婚相同,遵循《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在遺產繼承時,需要明確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區分,並按照法定繼承順序或遺囑、遺贈協議的內容進行執行。

二婚遺產繼承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1、遺產分配糾紛:在二婚家庭中,如果一方去世,其遺產分配可能會引發糾紛。這主要是因為涉及到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如配偶、子女、父母等。
2、遺囑爭議:如果去世的一方在生前立有遺囑,但遺囑內容不明確或存在爭議,可能會引發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紛爭。例如,遺囑中未明確指定繼承人或遺產分配比例等。
3、婚前財產與共同財產的區分:在二婚情況下,需要明確區分夫妻雙方的婚前財產和共同財產。如果未能明確區分,可能會導致遺產分配時的爭議和糾紛。
4、繼承權順序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遺產按照配偶、子女、父母的順序繼承。但在二婚情況下,如果存在多個配偶或多個子女的情況,可能會引發繼承權順序的爭議。

二婚和初婚在遺產繼承方面,實際上遵循的是相同的法律規定,因此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點。不過,在具體的家庭結構和財產狀況上,二婚家庭可能會呈現出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例如,如果二婚雙方都有自己的子女,那麼在遺產繼承時就需要考慮如何平衡雙方子女的利益。此外,如果二婚雙方在婚前都有自己的個人財產,那麼在遺產繼承時也需要明確這些個人財產的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