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開始實施的社會保障法
『壹』 2011年7月1號前後的社保政策
2011年7月1號前後的社保政策:在2011年7月1日之前初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社會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女50,男60),若繳費未達到15年,可按月繳費5年後,一次性繳納剩下的費用。在2011年7月1日之後初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社會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女50,男60),若繳費未達到15年,應繼續按月繳費至滿15年後,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中國,社會保險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對參加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時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保險不以盈利為目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貳』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人社部令第13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發布並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即《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這一法規是經過部務會第67次會議的審議後確定的,旨在對《社會保險法》的具體實施進行細化和規范。
自2011年7月1日起,這部規定正式生效,對於社會保險領域的各項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部長尹蔚民簽署並宣布了這一決定,以確保社會保險制度的順利運行和公平執行。
『叄』 社保2011年7月1號買的與2011年6月30號之前買的有什麼不同
社保一般地區社會平均繳費基數是7月份進行調整,所以,6月份交保險費少交點,7月份交保險費多繳點而已。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在勞動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失業時,為參與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社會保險不是為了盈利。
一、2011年7月1日前後社保政策
7月1日,將實施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社會保險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撐作用的重要法律,該法明確規定了社會保險的原則、各類保險的覆蓋范圍、社會保險待遇項目和享受條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各類社會保險的繳納和征繳等。《社會保險法》有很多「亮點」:突出被保險人的合法權利,在保險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中,我們始終注重保障被保險人的權利,提供政府服務。
二、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障費或罰款3倍。
針對這個曾經最令勞動者困惑的問題,《社會保險法》賦予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必要的強制徵收手段,包括查詢用人單位的存款賬戶,直接從用人單位的存款賬戶中劃撥社會保險費,以及申請人民法院查封、查封、拍賣價值相當於社會保險費的財產。對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提醒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仍未預計繳納的處以欠繳金額一倍至三倍的罰款。累計繳費滿15年是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領取養老金的必要條件之一。「長期以來,退休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只能選擇一次性領取個人賬戶存款,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換句話說,最低繳費15年是被保險人每月領取養老金的必要條件。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張瑞書,表示,最低繳費年限15年主要有三點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