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118條規定
⑴ 新合同法118條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通知與證明的規定,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關於不可抗力的通知與證明條款為《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⑵ 如何約定不可抗力條款
在合同中,雙方通常會商定不可抗力條款。該條款旨在免除因不可抗力事件導致違約方的責任。在制定不可抗力條款時,一般應包含以下內容:
1. 明確不可抗力事件發生後通知對方的合理期限。根據《合同法》第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時,應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具體期限可以根據雙方實際情況在合同中進行約定。
2. 規定需要提供的證明文件及證明機構。
3. 確定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後果。根據《合同法》第117條第1款,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則不能免除責任。
⑶ 發生不可抗力後合同當事人的權力與義務關系如何處理
《合同法》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11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