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調整的客體
Ⅰ 什麼是合同法律關系
法律分析:合同法律關系指由合同法律規范調整的當事人在民事流轉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一、怎麼從合同法律關系來審查合同
從合同法律關系來審查合同首先應明確合同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的訂立、變更或消滅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它由主體、內容和客體三要素組成。而審查合同主體是審查合同的基礎。合同的主體即合同的當事人,他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一)自然人
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以及在中國從事民事活動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民法通則》將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夥作為公民特殊形態而納入到自然人中。但個體工商戶具有依法登記核準的字型大小,並以該字型大小對外交往,也可歸到其他組織中。
在審查合同時,自然人做為合同主體的,就要審查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否適當。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自己訂立合同,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訂立合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自己訂立合同;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能訂立與行為能力相適應的合同。《民法通則》第九至十三條對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合同法》第九條和第四十七條又近一步規定了自然人的行為能力的問題。
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夥,除了審查他們具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外,還要審查他或他們是否具備農村承包經營的能力和合夥人的資格。
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要根據其所屬國或居住國的具體法律規定和行為地國的法律規定,審查其行為能力的效力。
(二)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又可以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企業法人訂立合同的情況比較普遍。下面僅以企業法人為例來說明。
二、如何判斷是否是合同法律關系
需要從主體、客體和內容上來認定。
首先應明確合同法律關系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的訂立、變更或消滅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尺頌的主體即合同的當事人,它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合同法律關系客體包括行為,物,財產,智力成果。
同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是合同主要條款所規范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
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脊困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櫻唯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Ⅱ 合同法律關系有哪些
合同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同法律關系主體
合同的主體,即合同的當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他們是合同法律關系的核心,構成了合同的甲方和乙方。雙方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二、合同法律關系內容
合同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權利和義務是由法律規定或者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具體包括:給付義務、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履行方式等。這些都是合同法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
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這些對象可能是物、行為或者智力成果等。例如,在買賣合同中,客體可能是貨物;在勞務合同中,客體可能是勞務行為。
四、合同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合同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是指隨著合同的訂立、履行、修改或終止,合同法律關系也會隨之產生、變更或消滅。這是合同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環節,也是法律需要規范和保護的重要方面。
綜上所述,合同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主體、內容、客體以及合同的產生、變更與消滅等方面。這些方面共同構成了合同法律關系的基本框架,是理解和實施合同法的重要基礎。
Ⅲ 合同法主體、客體是指什麼
合同的主體是指具有締約能力的合同當事人,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非法人組織,都可以成為合同當事人。
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主體,又稱為合同當事人,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依據法律和合同的規定履行義務;而債務人則依據法律和合同負有實施一定的行為的義務。
合同的客體是指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合同當事人權利與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它體現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與關系。
簡單地說,主體就是指簽訂者的資格;客體指合同簽訂的具體對象(如購物合同中的「物」)。如果合同是房地產合同,客體就是房屋;如果是銷售合同,客體就是商品;如果是服務合同,客體就是服務事項。
(3)合同法調整的客體擴展閱讀:
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和客體:
建設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的客體是工程。這里的工程是指土木建築工程和建築業范圍內的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及大型的建築裝修裝飾活動,主要包括房屋、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礦井、水庫、電站、通訊線路等。
建設工程的主體是發包人和承包人。發包人,一般為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即投資建設該項工程的單位,通常也稱作「業主」。按照國家計委1996年4月發布的《關於實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暫行規定》,國有單位投資的經營性基本建設大中型建設項目,在建設階段必須組建項目法人。
項目法人可按公司法的規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項目法人對項目策劃、資金籌措、建設實施、生產經營、債務償還和資產保值增值實行全過程負責。據此規定,由國有單位投資建設的經營性的工程建設,由依法設立的項目法人作為發包人。
國有建設單位投資建設的非經營性的工程建設,應當由建設單位為發包人。此外建設工程實行總承包的,總承包單位經發包人同意,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部分工程項目進行分包的,工程總承包單位即成為分包工程的發包人。
建設工程的承包人,即實施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等業務的單位,包括對建設工程實行總承包的單位和承包分包工程的單位。
Ⅳ 什麼是合同法律關系的客體
1、合同法律關系來指由合同法律規自范調整的當事人在民事流轉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2、當事人未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合同,但從雙方從事的民事行為能夠推定雙方有訂立合同意願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訂立的合同。
3、與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相比較,合同有以下特徵: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合同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屬於民事法律行為的下位階概念,民法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如民事行為的生效、無效、可撤銷等規定,均適用於合同。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必須一致,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得以成立,如只有一方意思表示,或雖有雙方意思表示,但表示不一致,合同則不成立。
(3)合同以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即以發生、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Ⅳ 簡述合同法律關系三要素
它由主體、內容和客體三要素組成。
主體:參加合同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客體: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行為,物,財產,智力成果。
內容:合同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是合同主要條款所規范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拓展資料
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律關系指由合同法律規范調整的當事人在民事流轉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1、權利
權利,是指權利主體依據法律規定和約定,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某種行為,同時要求義務主體做出某種行為或者不得做出某種行為,以實現合法權益。當權利受到侵犯時,法律將予以保護。權利主體不能以實現自己的權利為目的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權利或侵犯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一方面,權利受到國家保護,如果一個人的權利因他人干涉而無法實現或受到了他人的侵害時,可以請求國家協助實現其權利或保護其權利;另一方面,權利是有行為界限的,超出法律規定,非分的或過分的要求就是不合法的或不被視為合法的權利。
2、義務
義務,是指義務主體依據法律規定和權利主體的合法要求,必須做出某種行為或不得做出某種行為,以保證權利主體實現其權益,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一方面,義務人履行義務是權利人享有權利的保障,所以,法律規范都針對保障權利人的權利規定了具體的法律義務。
尤其是強制性規范,更是側重了對義務的規定,而不是對權利的規定。另一方面,法律義務對義務人來說是必須履行的,如果不履行,國家就要依法強制執行,因不履行造成後果的,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