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離婚孩子撫養權
『壹』 新婚姻法離婚孩子歸誰
新婚姻法下,離婚孩子的歸屬以孩子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
一、明確答案
在新婚姻法中,離婚時孩子的歸屬主要依據孩子的最大利益來判斷。這意味著法院在裁決孩子的撫養權時,會考慮雙方父母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教育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二、詳細解釋
1. 法律原則: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不再單一地偏向於母親。法院將綜合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和雙方的實際情況,做出最合理的判決。
2. 考慮因素:在考慮孩子的歸屬時,法院會關注雙方的經濟能力、教育背景、生活環境、健康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是為了確保孩子能在離婚後得到良好的撫養和教育。
3. 共同撫養的可能性:如果雙方都有能力撫養孩子,法院也可能會判決共同撫養,即父母輪流照顧孩子,確保孩子與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相處。
4. 孩子的意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意願也會成為考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到了一定年齡的孩子,如果其意願與某些父母的實際情況相符,法院可能會傾向於尊重孩子的選擇。
三、總結
新婚姻法下離婚孩子的歸屬問題,是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在決定孩子的撫養權時,法院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父母的經濟能力、生活環境、教育背景等,以確保孩子能在離婚後得到良好的成長環境。同時,共同撫養和尊重孩子意願的做法也逐漸被接受和認可。
『貳』 小孩共同撫養有何規定
雙方共同撫養孩子的相關法律規定如下:夫妻雙方協商一致並在有利於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撫養孩子,是被允許的。
法院判決撫養權歸屬權是歸夫妻雙方的某一方擁有,不會判撫養權共同擁有。
根據婚姻法規定,在有利於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准許。所以,離婚後孩子共同撫養是可以的。
對於孩子撫養問題,法院判決都是從能否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仔細確認雙方的情況後判決如果有兩個孩子,不一定會判決一人一個,如果能舉證證明兩個小孩跟隨母親或者父親更有利的話,法院會判決更有利於小孩成長的一方撫養小孩。
但哺乳期間的孩子一般判給女方撫養。
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適合小孩成長並徵求小孩本人的意見。這種情況要在小孩子滿了10歲以後,才能征詢小孩子的意見。
不撫養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歲以前應當每月支付撫養費,撫養費的標准一般是年收入的20—30%之間。如果在今後的撫養期內,一方不適合撫養小孩,另一方可以到法院重新起訴,要求變更小孩撫養權。
因此即便是剛開始沒有得到小孩的撫養權,以後還是有機會再提起訴訟要求變更小孩撫養權的。
爭取小孩撫養權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1、孩子的意見相當重要:如涉及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應提交子女本人願跟隨父親或母親生活的相關證據。一般,法院在處理撫養問題上,會認真聽取十周歲以上孩子的意見,並做筆錄入卷。在離婚前或離婚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願意隨自己生活是尤為重要的。十周歲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們這一代人更為成熟,對於離婚的含義及後果都基本了解,雖然這樣會對其造成傷害,但這種傷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對其成長最為有利一方撫養,算是對其的補救吧。如果離婚的雙方爭取孩子撫養權的爭議比較大,那麼我建議最好是委託律師辦理的,避免雙方碰面會起糾紛對孩子引起不好的影響,父母離婚已是一種傷害,再因為撫養權的爭奪而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
2、收入狀況:證明自己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與對方有差異。
3、工作環境:看誰的工作環境更好,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4、居住條件更好:提交有關居住情況的證據,比如離學校較近,小區配套成熟,對孩子入學、生活最為有利,那麼得到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5、雙方的工作性質:如果一方是擺攤賣早點的,一方是承包房屋工程的包工頭,顯而易見誰的工作更有利於撫養小孩。
6、性格修養:一方的性格修養、思想品質,就在爭取孩子撫養權方面尤為重要,因為直接撫養方的性格修養、思想品質,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7、文化程度:受過高等教育更利於對孩子的教育。
8、其它家庭成員狀況:比如雙方父母基本條件。城市生活節奏較快,很多時候,真正帶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帶。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環境,以及長期帶孩子的父母的意見及身體情況,往往也是影響孩子撫養權的一個重要方面。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