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上的預期利益的理解

合同法上的預期利益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5-04-13 01:18:03

『壹』 合同法上的預期利益損失怎麼理解

違約責任承擔以賠償實際的直接和間接損失為原則。但若違約方在違約時不可專預見交易相對方將遭受屬到的損失,則不必賠償。
源於英國法,有青年讓工匠打馬掌,結果傷了馬,青年人騎馬去公爵處選婿,結果誤了期限,喪失了繼承公爵爵位的機會,青年要求工匠賠償巨額損失,被法院駁回。理由是非預期利益損失不賠。

『貳』 如何理解合同糾紛中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損失 合同中約定違約方應賠償守

您好,實際損失:實際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損失。直接損失: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後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毀壞財產的價值。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預期利益損失,指締約時可以預見到的履行利益所產生的損失,又稱可得利益或間接損失。違約責任中補償性法定賠償金由實際損失和預期利益的損失構成。預期利益損失是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合理預見的利益所發生的損失,但並不必須是必定發生的利益損失。

《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含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該條文明確規定了預期利益損失包含在違約損失當中,違約方應當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主要規范違約金過高的調整原則以及認定標准。違約金的法定性質為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即違約金數額應當與違約經濟損失的數額大體相當。

如果守約方能夠充分舉證違約行為導致預期利益損失的證據,法院應當判決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的預期利益損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酒店前台衛生規章 發布:2025-04-13 08:51:55 瀏覽:882
物業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3 08:46:41 瀏覽:911
魔法學院葯劑 發布:2025-04-13 08:36:54 瀏覽:185
合同法必考考點 發布:2025-04-13 08:36:53 瀏覽:419
新華社受權播發民法典 發布:2025-04-13 08:29:48 瀏覽:880
勞動法離職補償一年 發布:2025-04-13 08:29:46 瀏覽:840
新修訂婚姻法內容 發布:2025-04-13 08:28:23 瀏覽:92
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3 08:21:32 瀏覽:62
原州區法院 發布:2025-04-13 08:13:09 瀏覽:534
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 發布:2025-04-13 08:05:52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