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價格上漲
㈠ 合同法主材漲過百分之十價格可以重新調整嗎
合同法沒有對「主材漲過百分之十價格可以重新調整」這一事項作出約束
合同雙方可以對此條款協商,並在合同中進行約定。如果合同當時沒約定,事後可以根據原材料價格是否在預期范圍內嘗試與對方溝通。
在建築安裝施工中,允許調整材料價差和人工價差,所以不涉及「主材漲過百分之十價格可以重新調整」的事情
㈡ 《合同法》第六十三條的價格執行問題
《合同法》第六十三條 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回價格調答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此條是對於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合同的規定。我國統一合同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同法,是自由經濟的產物。但是,由於我國畢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還存在著國家計劃。本條規定可以認為是對於此種需要的回應。
按照本條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可見,對於這種特殊的合同,當事人並沒有約定價格的權利。
另外,根據本條規定,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這應當看做是在遲延履行和遲延受領情況下,對於過錯一方當事人的懲罰。
㈢ 合同法中,合同的主要條款有哪些
1、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或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2、合同的主要條款是:(一)姓名、(二)標的、(三)數量三個條款。只要這三個條款達成了一致合同就成立了。
3、(四)(五)(六)(七)項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是可以事後協商解決的,或者是協商不成的,可以按合同法的規定來解決的。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
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法第61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法第62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合同法第63條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逾期交付標的物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原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新價格執行。逾期提取標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價格上漲時,按照新價格執行;價格下降時,按照原價格執行。
㈣ 已經簽訂的合同發現合同金額遠遠超過市場價格怎麼辦
可以先和對方協商,對方不同意就需要自己考慮。簽訂後的合同一般不能反悔,雙方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來履行,不履行合同的一方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但存在某些法定變更或合同無效時可以反悔。因此,在反悔之前仔細閱讀合同相關條款,尤其是與違約相關的條款,還有就是合同的生效條件,都可以幫助當事人了解和預測合同反悔後果。
法律分析
在簽訂後反悔時,首先可與對方友好協商解除合同,在對方不同意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可尋找對方有無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以便行使約定解除權,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可看是否符合合同法法定解除權的條件,最後確實不想繼續履行合同的,可通知或起訴解除合同,承擔違約責任,以消滅雙方合同權利義務。但特別注意的是,雙方在簽訂合同前一定要充分考慮,簽訂後一旦反悔的,可能涉及沉重的違約責任。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反悔是需要按照合同的約定進行相關的違約賠償,因為對方不可能輕易反悔還不需要賠償,合同自雙方簽訂之時起成立生效,對雙方具有拘束的作為,雙方應當切實履行,不得無故違反合同約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