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2018全文醫療期
1. 勞動法對於病假的規定醫療期是多久
勞動法對於病假的規定中,明確醫療期和員工的工齡有關,最長是二十四個月,如果員工在單位工齡十年以下,醫療期在六個月以下。在單位工齡二十年以上的,才能享受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如果病假醫療期結束,員工依然不能工作,雙方解除合同。一、勞動法對於病假的規定醫療期是多久?
患病或非因工負傷職工的病假假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1、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2、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另外,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
二、長期病假結束後怎麼辦?
1、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後,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後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綜上所述,員工上班期間如果因病需要治療的,免不了請病假,在勞動法中,對病假有特別規定。病假期間是醫療期,勞動法中規定醫療期最長24個月,這個和員工在單位的工作年限有關。另外,勞動法還對病假工資最低標准作出規定,單位應當結合自己規章制度給病假員工工資。
2. 勞動法規定的醫療期怎麼算
根據《勞動法》和相關規定,醫療期的計算是基於員工的實際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如果員工因病或非工傷需要停工醫療,其醫療期范圍從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不等,具體如下:
1. 實際工作年限不滿十年的員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有三個月醫療期;五年以上則為六個月。
2. 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者,醫療期分別為:五年以下為六個月,五年至十年為九個月,十年至十五年為十二個月,十五年至二十年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則為二十四個月。
然而,當員工的醫療期滿後,如果仍無法從事原工作或調整後的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可以提前30天書面通知並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解除勞動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醫療期間疾病被鑒定為傷殘,將按照相應的傷殘等級享受退休、退職待遇或特定的賠償。
總的來說,勞動法規定的醫療期是保障員工權益的重要環節,它既考慮了員工的健康恢復,也規定了用人單位在特定情況下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