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設備賣方賠償

合同法設備賣方賠償

發布時間: 2025-04-23 03:16:56

⑴ 什麼是合同可得利益損失賠償,怎麼計算

可得利益損失是指一抄方未全面履行襲合同等違約行為導致守約方所喪失的財產性損失,即在合同履行前並不為當事人所擁有的,而為當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後可以實現和取得的財產權利。通常情況下只要構成違約行為即可能導致對方可得利益的損失。常見的可得利益損失有以下幾種:1.生產利潤損失。這類損失多與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買賣合同有關。在這類合同中,買方所買的設備或原材料是用於生產的,如果賣方不交貨、所交付的設備或原材料不合格或遲延交付,必然會耽擱買方的生產,給買方造成生產利潤損失。2.經營利潤損失。這類損失多與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合同以及提供服務或勞務的合同有關。3.轉售利潤損失。在買賣合同中,賣方違約不交貨,導致買方無法將該批貨物轉售於其已簽約的下家買主,則其轉售利潤損失一般來說就是轉售合同價款與原合同價款的差額,再扣除必要的轉售成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⑵ 求大神幫分析下!甲出賣給乙100台電腦,但其中10台存在質量問題。

問題1:乙應當承擔100台電腦毀損的風險,因為動產交付為所有權轉移的標志。
問題2: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約定解除是指: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合同法》第148條規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個人認為100台電腦中有10台存在質量問題不能構成根本違約,所以不能構成法定解除合同的條件。但畢竟10台存在問題,可以主張違約責任,要求賠償。然而目前的問題是山洪暴發沖毀乙存放電腦的倉庫,100台電腦全部毀損。無論主張違約責任還是解除合同都存在一個障礙,那就是如何證明其中賣方交付的100台電腦中10台存在質量問題,如果無法證明那麼很難主張賣方的違約責任。

熱點內容
北海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5-04-23 06:05:19 瀏覽:724
勞動法一人一崗 發布:2025-04-23 05:56:03 瀏覽:750
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發布:2025-04-23 05:55:19 瀏覽:160
建築法規感受 發布:2025-04-23 05:53:05 瀏覽:413
承業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3 05:48:10 瀏覽:743
珠海法院傳票 發布:2025-04-23 05:42:33 瀏覽:807
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 發布:2025-04-23 05:40:58 瀏覽:508
法官五進 發布:2025-04-23 05:40:23 瀏覽:619
大學生打工勞動法 發布:2025-04-23 05:40:20 瀏覽:728
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 發布:2025-04-23 05:32:17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