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德國法典國際婚姻法

德國法典國際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5-04-25 01:48:25

1. 法律規定妻子應盡的義務

(一)夫妻姓名權
夫妻姓名權是指夫妻締結婚姻關系後,妻子是否有獨立姓氏的權利,配偶各自有無獨立的姓名權是配偶有無獨立人格的標志。各國關於夫妻姓名權的立法,有5種基本類型:(1)堅持妻從夫姓原則。如《瑞士民法典》第161條就作此規定。(2)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3)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 如我國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5)保持各自姓氏原則。 如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我國法律的規定,完全貫徹了男女平等的原則。當然,法律作出這一規定,並不排除配偶之間可以就夫妻姓氏進行約定。
(二)住所決定權
住所決定權是指夫妻選定婚後共同生活住所的權利。現代各國關於住所決定權的立法,主要有4種:(1)丈夫權利主義。這種立法仍然規定住所決定權由丈夫單方行使,只不過行使權利的專制性質有所改變。例如《瑞士民法典》第160條第2款就作了如此規定。(2 )丈夫義務主義。這種立法規定丈夫有義務為妻子提供住所,而妻子則享有在該住所居住的權利。如英國法律便作此規定。(3)協商一致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婚姻住所由配偶雙方協商一致確定。如前羅馬尼亞、法國即作此規定。(4)自由主義。 這種立法規定夫妻各方都有選擇居住地點的自由,如前蘇聯即作此規定。我國婚姻法實行的也是自由主義原則,該法第8條規定:「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 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也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這表明在我國男女雙方都有平等決定夫妻住所的權利。
(三)同居義務
同居義務是指男女雙方基於配偶身份都負有同對方共同生活的義務,夫妻性生活是同居義務的重要內容。此外,還包括相互協力義務、共同寢食義務,這兩種義務要求夫妻相互支持對方的意願和活動,共同料理家事,相互扶養、扶助,當配偶一方遭遇危難,對方負有救助、救援義務。同居義務是法定義務,是夫妻雙方共同的、平等的義務,非有正當理由夫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履行同居義務。各國法律在規定夫妻同居義務的同時,也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夫妻可以暫時或部分中止同居義務,這些條件是:(1)因處理公私事務,需要在較長時間內合理離家;(2)一方因生理原因對同居義務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履行;(3 )一方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而無法履行同居義務。此外,有的國家還規定,配偶一方在其健康、名譽或者經濟狀況因夫妻共同生活而受到嚴重威脅時,在威脅存續期間有權停止共同生活;提起離婚訴訟後,配偶雙方在訴訟期間均有停止共同生活的權利。 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違反同居義務時,有的國家的法律規定了相應的法律後果,如《法國民法典》第214條第4款規定:如果夫妻一方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得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方式迫使其履行。就同居義務而言,主要是申請扣押收入或進行精神損害賠償。又如,英國法律規定,配偶一方違反同居義務,他方享有恢復同居的訴訟請求權;關於恢復同居的判決雖不得強制執行,但不服從這種判決可視為遺棄行為,是構成司法別居的法定理由之一。
(四)貞操忠實義務
貞操忠實義務又稱配偶性生活排他專屬義務,是指配偶專一性生活的義務,它要求配偶雙方互負貞操忠實義務,不為婚外性生活。廣義的貞操義務還包括不得惡意遺棄對方以及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損害配偶一方的利益。夫妻互負貞操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的最本質的要求,婚姻關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生活上的忠貞不二。如果性生活沒有排他性,它雖然不會喪失自身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消極作用。
(五)日常事務代理權
日常事務代理權亦稱家事代理權,是指配偶一方在與第三人就實施日常事務為一定法律行為時,享有代理對方配偶行使權利的權利。其法律後果是配偶一方代表家庭所為的行為,對方配偶必須承擔後果責任,配偶雙方對其行為承擔共同的連帶責任。 對配偶的家事代理權,我國婚姻法並未規定,世界上多數國家都作了規定。例如,瑞士民法第163條第2款規定,妻超越代理范圍的行為,在不能為第三人所認識時,夫應承擔責任;美國則規定妻以夫的信用與商人交易,只要夫未表示反對,法律則承認妻有代理權。

2. 婚姻家庭法【淺析中外婚姻家庭法的演進歷史】

淺析中外婚姻家庭法的演進歷史

——比較中外婚姻家庭法的發展軌跡

本篇文章將談及中外婚姻家庭立法的淵源、近代化、當代的發展以及完善與修改。主要側重於中國本土婚姻家庭立法的各個歷史階段,輔以外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進程作為對比。在表達中外婚姻家庭法立法不同演進過程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探究外國婚姻家庭法在中國婚姻家庭法的近現代化過程中的影響。

早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古代人類社會,我國就有了婚姻家庭的相關立法。只是在奴隸制時代,習慣、道德與法律並沒有明確地界限。特別是在禮制森嚴、道德倫理等教條主義奉行的古代社會,婚姻家庭關系主要由禮和習慣來調整。並且婚姻家庭法並沒有被單獨分立出來,歸屬於一個統一法典中。早期奴隸社會,為了維護宗法制度而受到重視的禮制實際上起著法制的作用。而搏嫌禮制又受宗法制影響頗深,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家長家屬各有其並銀備位,不得僭越。在當時,與婚嫁有關的禮制十分繁雜,有冠禮、婚禮、喪禮和家禮等。具體例如結婚的「六禮」離婚的「七出」、「三不去」等規定。婚姻家庭的立法開始初具規模是在秦漢時期也就是進入封建社會後,例如漢《九章律》設「戶律」是有關戶籍方面的規范。此後三國、兩晉、南北朝都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直至唐朝《唐律·戶婚》成為了封建前期各代戶婚立法的總結之作,而後宋元明清均一定程度上承襲了相關法律。在封建時代,婚姻家庭法除了以「律」為名,還有「戶令」和「例」等法律形式。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婚姻家庭立法禮律並用,律是指成文法中的相關規定。 而世界其他國家早期主要是習慣法,後期逐漸有了成文法典,但是習慣法仍然有其影響力。外國奴隸制早期典型法典有古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古羅馬早期《十二銅表法》後期《查士丁尼法典》,而《十二銅表法》中大多是已經約定熟成的習慣法只是以篆刻的方式加以確認。例如法蘭西王國《薩利克法典》和《里普里安法典》就是將習慣法搜集整理成成文法典。所以說在歐洲,家庭婚姻法最初是習慣法的形式,而後又被收集整理為成文法。而由羅馬人制定或適用於羅馬土地的成文法即為羅馬法,日耳曼人制定或適用於日耳曼人土地的法典即為日耳曼法。隨著羅馬人與日耳曼人長久的戰爭,羅馬法也與日耳曼法相互交融,有了更豐富的內容。這些成文法大多是教會或王室制定的,有些寺院法中關於婚

姻家庭的規范具有高於世俗立法的權威。這顯然與歐美各國悠久的宗教淵源與濃厚的宗教氛圍分不開。在古羅馬時期,教皇的權力一度凌駕於王權之上,教皇為王加冕是正式的加冕儀式必不可少的環節。歐洲的宗教起源相當的早,在原始人類社會就有類似的組織與活動。在羅馬法中,要求實行一妻一夫制。法律確認的婚姻只有正式婚姻與略試婚姻,而正式婚姻又稱「有夫權婚姻」,略試婚姻稱為「無夫權婚姻」。而有夫權婚姻的結婚方式有共食婚、買賣婚和時效婚三種。羅馬法中也存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問題,側重夫權與父權,女子出嫁前受父親管制,父親甚至有買賣子女的權力,婚後人身財產均受丈夫支配。

西方羅馬法的淵源從共和國時代到帝國時代,早期表現為習慣法、而後有議會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赦令、最高裁判官和法學家的解答等。羅馬法在歐洲法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擔當了母法的角色,德國、英國、法國甚至移民大國美國在發展法律體系的過程中都受到了它的影響。

我國近代婚姻家庭法的發展過程更為復雜,由於早期婚姻法制度在許多方面的不完善,近代化的開端較晚,於二十世紀初。當時中國正飽受外強侵略之苦,於是落後則挨打,挨打則思變。晚清時期,受戊戌變法的影響,開始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法制建設,於是引進了大陸法系的德國法模式。但清政府1910年頒布的《大清現行刑律》中對於婚姻家庭法的規范並沒有得到進步,絕毀內容上封建色彩極強。1930年公布的民法親屬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得到施行的親屬法,在法律形式上實現了中國婚姻家庭法從古代型到近現代型的轉變。

總體來說,由於我國近代歷史的曲折發展,一度屬於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性質,宗法封建觀念的殘留十分嚴重,我國的婚姻家庭法仍然無法得到徹底地改革。1930年頒布的親屬法只是相較以往有了較大改善,但夫妻人格獨立與平等則一直得不到體現。

而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真正的開端應該是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也是我國成立後頒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質的法律。當然此前也有相關的鋪墊,1931年頒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1943年修改頒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這兩部法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他們確定了實行婚姻自由,禁止包辦、強迫和買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等現代化婚姻家庭法所應當具備的基本內容。

現代西方分為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都深受羅馬法影響。特別是中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發展, 城市興起等因素共同使得羅馬法重新回到歐洲。羅馬法的復興運動使其從內容到形式都被廣泛地繼承與適用。大陸法以羅馬法為基礎,形成了以成文法為主的法系。英美法系則以日耳曼法的觀念為基礎,參照羅馬法,形成以判例法為主的法系。大陸法系的國家主要包括法國、德國、中國等,英美法系的國家則是英國,美國等。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婚姻家庭法在吸取借鑒大陸法系的婚姻家庭法時,肯定也形成了與法國、德國婚姻家庭法相類似、又不悖於有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如《法國民法典》中視婚姻為民事契約,把當事人的合意作為婚姻成立的首要要件,在中國婚姻家庭法中同樣適用,這部法典1979年基本定型,但90年代還有無數次的修訂,都是將法典對個人自主權的限制減少。《德國民法典》也歷經多次修改,1957年《男女平等權利法》提高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保障了妻子在婚姻中的經濟獨立,與中國婚姻家庭法中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原則符合。英國早期婚姻家庭法的立法改革較緩慢,二戰後加快腳步。而美國,由於本身的聯邦共和國制,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以州立法為主,同時不與聯邦憲法原則相悖。

1950年頒布《婚姻法》後,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困難重重,必須清除掉封建殘留思想與作風才能很好地推行現代化的婚姻家庭關系。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我國為此開展了多次推廣運動,如《婚姻法》運動月等。也確實使我國婚姻家庭制度順利實現從民主主義性質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過渡。1966年到1976年經歷十年的動亂,這期間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公民婚姻家庭權利得不到保障。這些現象在1978年之後,進入法制建設恢復和發展階段才得到了治理。緊接著,1980年結合1950年《婚姻法》的得與失,頒布了新的《婚姻法》。結合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國情,提出了計劃生育的新規定。而80年的《婚姻法》也不是最終法,由於市場經濟的推行等社會發展階段的影響,法律不斷地在進行調整。

正是因為社會發展的迅速與多樣才導致了法律體系的不斷進步與豐富。我國婚姻家庭法的雖然可追溯於古代宗法禮制但還是主要來自於對西方大陸法系中與婚姻家庭相關立法的借鑒與本土化。

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的演進是漫長而復雜的,經歷了古代禮大於法的時期,近

代不斷探索引進的時期,現當代不斷結合本國國情和本國社會狀況而做出改善的時期。

外國語學院

章淑嫻

[1**********]7

3. 德國婚姻法離婚的規定

德國離婚的理由
1、在德國離婚的構成條件可以因婚姻關系破裂為由提出離婚,其中包括"不愛"對方等主觀原因選擇不願意繼續的婚姻關系。
2、在中國,雙方協議離婚的執行速度可以很快。但在德國,即便雙方同意離婚,但其分居時間還不足一年的,法院不給予判決。雙方協議離婚且分居滿一年則可裁定為婚姻破裂。如想加快離婚的速度,向法院提供有力證據證明分居時間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如只有一方提出離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的,一般執行程序的時間較長,為三年。則只有一方提出離婚的,完成時間需三年,如想加快離婚速度的,提出方應提供強有力的證據,如,虐待,有新的伴侶等。
法院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等的規定,現將我國關於涉外離婚訴訟的管轄權原則歸納如下:
1、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的,應按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我國境外要求離婚的,當地法院是否受理,由該法院依其國內法決定。
3、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我國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我國民法院有權受理。如果雙方均為出國人員,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向出國前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4、在國內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我國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受理。
法律依據:《德國民事訴訟法典》第606條規定:"對夫妻一方是德國人或在結婚時曾是德國人;夫妻雙方在德國領土上有慣常居所;夫妻一方是無國籍人,在德國領土上有慣常住所;夫妻一方在德國領土有慣常居所。"德國法院就有管轄權。從這一規定中可以看出,德國的離婚規定是以當事人的國籍為依據為主,但仍以住所或居所作依據為輔的原則。但仍有以下例外:
(1)夫妻倆均系外國人,且夫之住所設在德國時,德國法院依夫之本國法律有管轄權者,例外承認德國之法院,即當事人之住所地國法院,亦有管轄權,此項目的是為了減少跛腳婚姻之發生。
(2)德國籍夫婦有住所或居所於外國,尚該外國法院承認德國法院判決時,則德國法院基於相互原則,也承認該國法院對德籍夫婦之離婚判決。此項規定其目的以節省勞費。

4. 全球各國法定結婚年齡 各國法定結婚年齡一覽表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法定婚齡,是男性不早於22周歲,女性不早於20周歲。而其他國家跟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全球各國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各國法定結婚年齡一覽表查詢一下吧。

一、全球各國法定結婚年齡

1、非洲

阿爾及利亞:男21歲,女18歲。如果有必要或有益,可在司法允許情況下降低。

埃及:18歲。

衣索比亞:18歲。

肯亞:16歲。

利比亞:20歲。如果有必要或有益,可在司法允許和家長同意情況下降低。

馬達加斯加:男18歲,女17歲。

馬里:18歲或15歲。

摩洛哥:18歲。在農村地區並不總是遵守,許多法官不遵循法律,讓18歲以下的女性結婚。

尼日:15歲。

奈及利亞:18歲。

塞內加爾:男20歲,女16歲。

索馬里:18歲。女性在監護人的同意下16歲,法院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對最低年齡要求給予豁免。

南非:18歲。男性在18歲以下、女性在15歲以下結婚還需民政事務部長的同意。

蘇丹:青春期。在雙方願意情況下。

南蘇丹:18歲。

坦尚尼亞:男18歲,女15歲。如果具體情況使該婚姻可取,在法庭許可下14歲。刑法規定,「非洲或亞洲血統」的人,或12歲以下的女性,可以按習俗或宗教結婚,如果女性在12歲之前不打算圓房的話。

突尼西亞:男20歲,女17歲。在夫妻雙方有明確的利益的基礎上如有緊急原因,在司法特別許可下可以降低。

辛巴威:根據婚姻法第5章第11條,男18歲,女16歲。

2、亞洲

阿富汗:男18歲,女16歲。但超過一半的婚姻中女性在16歲以下。

亞美尼亞:男18歲,女17歲。

亞塞拜然:男18歲,女17歲。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分別為17和16歲。

孟加拉國:男21歲,女18歲。雖然低齡婚姻並不被視為無效,但訂立此類婚姻契約會遭刑事制裁。

汶萊:沒有指定的最低結婚年齡。

中國大陸:男22歲,女20歲。

喬治亞:18歲。父母同意下可以16歲/14歲(此數據來自維基網路,前後2處矛盾)。

中國香港:21歲。父母同意下可以16歲。

印度:男21歲,女18歲。如果雙方任何一方在更低年齡結婚,他(她)可以要求此婚姻被宣布無效/廢止。法律委員會最近提出一項建議,欲將男女結婚年齡都定為18歲,且未滿16歲的婚姻可被自動宣告為「無效」,而16歲或17歲的婚姻則「可撤銷」。2012年,高等法院宣布穆斯林婦女可在15歲結婚。

印尼:男19歲,女16歲。父母同意可降低。

伊朗:男18歲,女16歲。

以色列:男18歲,女17歲。

日本:20歲。父母同意下可以男18歲,女18歲。

約旦:男16歲,女15歲。18歲以下女性與比她大20歲或以上的男子結婚需法庭許可。

哈薩克:18歲。特殊情況父母同意下可以16歲。

韓國:父母同意下18歲。未滿20歲者,要申請結婚時必須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離婚6個月內不能申請再婚,但有醫生的妊娠診斷證明可作例外處理。

科威特:雙方適齡(青春期)且心智健全,然而,沒有婚姻公證處或登記處允許女性在15歲以下、男性17歲以下結婚。

吉爾吉斯斯坦:18歲。

黎巴嫩:男18歲,女17歲。在生理成熟和「家長」(Wali)同意的基礎上,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范圍是男17歲,女9歲;在司法許可下,什葉派可以在達到真正的青春期或男15歲,女9歲結婚,德魯茲派可以在男18歲,女17歲或男16歲,女15歲結婚。

馬來西亞:21歲。父母同意下18歲。在伊斯蘭教當局的許可下,未滿16歲的穆斯林女孩可以結婚,已有一些14歲女孩獲准結婚。

馬爾地夫:根據習俗,結婚的最低年齡為15歲;兒童權利保護法不鼓勵16歲前結婚。

尼泊爾:男21歲,女18歲。父母許可下男18歲,女16歲。

巴基斯坦:男18歲,女16歲。

巴勒斯坦地區:男16歲,女15歲。

蒙古:18歲。

菲律賓:18歲。如果某一方在18~20歲且婚姻沒有得到「家長」權威同意,任何一方可以要求婚姻被阻止或廢止。另一方面,在菲律賓穆斯林結婚是根據伊斯蘭教法:男性15歲,女性則達到青春期的開始,或達到15歲,以二者中先到者為准。

沙烏地阿拉伯:18歲。

新加坡:21歲。父母同意下18歲,低於18歲需有特殊結婚證。

斯里蘭卡:18歲。穆斯林除外,女性達到12歲或有伊斯蘭教「法官」(Quazi)的允許可以訂立婚約。

敘利亞:男18歲,女17歲。男15歲,女13歲可以司法酌情處理。

中國台灣:多數20歲。父母同意下一般可以男18歲,女16歲。

泰國:17歲。

土耳其:18歲。父母同意下17歲,特殊情況在法院批准下16歲。

烏茲別克:男18歲,女17歲。特殊條件下男17歲,女16歲。

越南:男20歲,女18歲。

葉門:17或18歲。

3、歐洲

阿爾巴尼亞:男18歲,女16歲。

奧地利:18歲。家長同意下16歲,但其配偶必須在18歲或以上。

白俄羅斯:18歲。

比利時:18歲。父母和司法同意下16歲。

保加利亞: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克羅埃西亞: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塞普勒斯:18歲。

捷克:18歲。法庭許可下16歲,但其配偶必須在18歲或以上。

丹麥:18歲。

愛沙尼亞:18歲。父母或法院同意下15歲。

芬蘭:18歲。特殊情況下司法允許可在18歲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聽從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但並不需要父母的實際同意。

法國:18歲。

德國:18歲,。法庭許可下16歲,但其配偶必須在18歲或以上。

直布羅陀:18歲。

希臘:18歲。父母雙方同意和法院許可下16歲。

匈牙利: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冰島:18歲。內政部可能會允許低於此年齡者結婚,但同時需要父母同意。

愛爾蘭:18歲。法院批准下18歲以下的人可以結婚。

義大利:18歲。法院同意下16歲。

拉脫維亞:18歲。法院和/或父母的同意下16歲。

立陶宛:18歲。法庭許可下15歲,15歲以下的人只有在已懷孕且法庭許可情況下結婚。

荷蘭: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16歲以下需女王個人同意。

挪威:18歲。家長(監護人)和縣長批准下16歲。

波蘭:18歲。司法批准下女性16歲。

葡萄牙:18歲。家長同意下16歲。

羅馬尼亞:18歲,。區行政委員會批准下16歲。

俄羅斯:18歲。特殊情況下16歲;不同地區可能有所不同。

塞爾維亞:18歲。法院同意下16歲。

斯洛伐克:18歲。法院同意下16歲。

斯洛維尼亞:18歲。父母同意下15歲。

西班牙: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瑞典:18歲。更低年齡需縣級行政委員會(LST)許可,但LST的政策是不允許任何未滿15歲的人結婚。

瑞士:男18歲,女17歲。

烏克蘭:18歲。

英國:英格蘭和威爾士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蘇格蘭16歲。北愛爾蘭18歲,父母同意,或在有限的情況下法院同意16歲。

梵蒂岡城:多數18歲。少數情況下,父母或司法同意per教會法典,男16歲,女14歲。

二、各國法定結婚年齡一覽表

1、北美洲

加拿大: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司法同意下14歲。

墨西哥:18歲。

波多黎各:21歲。父母同意下18歲。

美國:大多18歲。內布拉斯加州19歲,密西西比州21歲。允許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父母和/或司法的同意下結婚。有的州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州等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

2、大洋洲

澳大利亞:18歲。法院和雙方父母同意下16歲。

紐西蘭: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3、南美洲

阿根廷:18歲。

巴西:18歲。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下16歲。

智利:18歲。父母同意下16歲。

哥倫比亞:18歲。父母同意下14歲。

巴拉圭:男16歲,女14歲。

秘魯:18歲。

委內瑞拉:18歲。父母同意下女14歲,男16歲。

厄瓜多:18歲。

結語:

本文匯總了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法定結婚年齡信息,需要的話,就在本篇匯總中查詢你想知道的結婚年齡信息吧。

熱點內容
珍稀植物保護條例 發布:2025-04-25 06:31:51 瀏覽:697
勞動法沒做滿一個月 發布:2025-04-25 06:29:30 瀏覽:271
爾雅通識商法課題庫 發布:2025-04-25 05:56:53 瀏覽:140
房屋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5 05:56:23 瀏覽:33
侯馬司法所 發布:2025-04-25 05:37:58 瀏覽:489
投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5 05:34:02 瀏覽:541
自融資金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5 05:33:28 瀏覽:241
體育教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04-25 05:28:20 瀏覽:927
規章制度怎麼編號 發布:2025-04-25 05:28:11 瀏覽:553
大學生公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5 05:11:22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