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案例

婚姻法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4-25 05:06:21

婚姻法案例分析

第一題馬某能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並且應該多分或全部得到該房產。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時,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該房產分割屬於物權,不是債權,不適用訴訟時效限制。
第二題1、程大偉的父親沒有義務支付他的撫養費,因為程大偉是成年人,並且不在高中階段。《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0條及第21條規定的"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2、因為在一起共同生活,支付陸艷扶養費的請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如果不給陸艷治病或護理,可以起訴告虐待或遺棄。
如果離婚,應該給幫助費。

② 同居7年,結婚13年,有3個孩子,最終婚姻被判無效,為什麼會這樣

表兄妹結婚13年,被判為無效婚姻,期間還生了三個孩子,被認定為非婚生子女。這是這幾天比較火的一個案例。婚姻法早有規定,三代以內不能結婚,現代社會竟然還有表兄妹結婚的,真是不可思議。

③ 婚姻家庭法學案例分析[職業高手進]

何某與高某的父母是親兄妹,因此何某與高某系我國婚姻法第七條【禁止結婚】規定的情形之一(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注釋:旁系親屬(父親的兄弟姐妹,父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父親的兄弟姐妹的孫子女,父親的兄弟姐妹的曾孫子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子女,兄弟姐妹的孫子女,母親的兄弟姐妹,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孫子女,母親的兄弟姐妹的曾孫子女)

因此,2人在隱瞞雙方近親關系的情況下,在民政部門登記結婚。該婚姻違反婚姻法的強制規定,屬於無效婚姻。

依據婚姻法解釋(一)第七條: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 (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因此何某之父有權請求法院判定婚姻無效。
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對婚姻效力的審理不適用調解,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有關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可以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另行製作調解書。對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的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
無效婚姻不因當事人的意願決定是否有效無效,但何某在婚姻宣告無效後,表示照顧高某,並沒有違反國家的法律,因此法律不會禁止。
本案中反映出一個突出的問題,近親結婚是否可以協商?如何能夠解決,我認為在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同姓不婚的古老禁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因此,為了社會穩定及自身的考慮,近親結婚應當禁止,而不是限制。
小莫論法
QQ:409187129

④ 婚姻法中奇葩經典案例

王某(男)與彭某(女)是小學同學,同村居住,1992年雙方18歲的時候,由父回母給他們訂了親答,遂以夫妻名義住在了一起,並生育一子。2000年,王某外出務工,結識了女工秦某,不久即租房同居,並於2002年2月起訴到法院要求與彭某離婚。彭某則以《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的規定為根據提出反訴,要求保護自己與王某的婚姻關系,排除秦某的妨害行為。請問人民法院應如何對待雙方的訴請?
解析:
(1)當事雙方1992年以夫妻名義同居時不到法定婚齡,王某起訴「離婚」時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人民法院應告知當事人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如果雙方補辦了結婚登記,按照離婚訴訟審理;如果雙方不補辦結婚登記,則按照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2)如果雙方不補辦結婚登記,不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即使雙方補辦了結婚登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彭某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
望採納

⑤ 婚姻法有關繼承的案例

1、陸某是其生父的法定繼承人,有權繼承其生父的遺產。但本案張氏一人繼承李某的遺產已有多年,陸某並未提出異議,因此陸某要求繼承其生父遺產的權利已過訴訟時效,陸某即使就此起訴,也喪失了勝訴權。

2、陸某是張氏的親生子女,且當年送人時並未辦理收養手續,所以陸某與張氏的母子關系依然存在,有權繼承張氏的遺產。

3、如果張氏已經立有遺囑,那麼遺囑繼承先於法定繼承,陸某將無法分得遺產。當然,為減少爭議和確保遺囑有效,最好將此份遺囑公證。

⑥ 婚姻法王平丁蘭案例

案例:王平,男,某大學教師。丁蘭,女,某公司出納員。王、丁於1994年結婚。婚前,丁蘭借款10萬元購房一套,並用個人積蓄3萬元購置了高檔傢具,王平則購置了全部家電可,並購摩托車一輛供丁使用。婚後,生有一子,一直由王平父母撫養。1994年丁父去世,丁繼承了一批字畫,估價20萬元。1996年王父去世,王繼承了1萬元遺產。婚後家庭日常開支基本由王平負擔,丁蘭則把自己的工資等存入銀行,擬用來償還購房時的借款。1997-1998年王平寫書獲稿酬6000元全部購買了專業書籍。1997年,丁與人通姦被發現,夫妻關系惡化。1998年底,丁因犯同樣錯誤被公司解聘。1999年1月,王平向法院訴請離婚。經法院調解,丁蘭同意離婚;雙方協議小孩由王平撫養,丁蘭每年支付撫養教育費3000元。但在財產處理上雙方發生爭執,調解不成。
問:有關財產(如:房屋、傢具家電、摩托車、繼承的遺產等)應如何處理,並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
(1)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王、丁二人無財產約定,故雙方各自在婚後繼承的遺產,丁在婚後的儲蓄,均屬於雙方共有,應依法分割。
(2)根據最高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本案中的住房、傢具和家電均應按共同財產分割。
(3)按上述司法解釋,對摩托車是否屬於贈與,丁蘭有舉證責任,如她提不出屬於贈與的證據,也視為共有財產。
(4)王寫書的收入是知識產權所取得的經濟利益,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其收入已購買了專業書籍,屬於個人專用物品,應歸其本人所有。
(5)一居室的房屋不宜分割,應照顧撫養子女和無過錯方,故可分給王平所有,王平應給丁蘭相當於該房屋一半價值的補償。
(6)因婚前一方借款購置的房屋已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為購房所負債務,視為夫妻共同債務,應以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償還債務後所余共同財產才能加以分割。

根據現行法律的規定,(1)婚前一方所負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的即借款購房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所負債務應視為共同債務,應以夫妻共同財產償還。償還債務後所余共同財產才能加以分割。(2)「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此表述已經不適用。一方的婚前財產應視為夫妻一方的財產。所以,家電應歸王某所有。傢具應歸丁某所有。(3)本案中丁某與人通姦不屬於法定過錯情節,但王某可以向法院要求在分割財產等方面適當傾斜。

⑦ 有關婚姻繼承法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
案例分析

一、年逾70歲的張某,一紙訴狀將自己的四個有贍養能力的子女告上法院,請求法官判決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承擔自己的贍養費。經查:張某生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即大兒子)。小女兒在其3歲時,被張某和前妻共同送給鄰居王某夫婦收養;小兒子是張某與李某再婚時,李某帶來的孩子(當時3歲),隨母親李某與張某共同生活在一起。

法庭審理時,大兒子拿出5年前自己與張某達成的協議:自己放棄繼承張某的房屋,同時,不承擔贍養張某的義務。因此,大兒子表示不願意贍養父親。小兒子認為自己是繼子,與張某沒有血緣關系,況且自己的生母早已去世,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繼父。大女兒認為:自己已出嫁外村,也沒有義務贍養父親。小女兒更認為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生父張某。

問:針對四個子女的辯解,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如何判決?理由及依據是什麼?

二、原告:孫某,男,55歲,原住台灣省高雄市。現住廣東佛山市。

被告:金某,女,31歲,廣東佛山市個體戶,現住佛山市某區。

原告孫某於1998年1月,從台灣回到廣東探親,3月15日在佛山經人介紹認識了被告金某,雙方於3月31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原告於登記結婚當天從銀行取出自己的1.1萬元美金交給被告,表示讓她去購置一套住房用於新婚居住。不久,金某購得「富達花園」內一套兩居室住房,房屋價值98098元。1998年9月,發放的產權證登記在孫某名下。另外,原告送給被告金項鏈一條,金耳環一副,金戒指3枚。婚後雙方還共同購置了25寸彩電一台,組合櫃一套。婚後夫妻感情尚好。在孫某生病期間,金某陪孫某去醫院看病,照料孫某。孫某於同年5月底返回台灣。1998年11月中旬,孫某從台灣來佛山。幾年共同生活期間,孫某發現金某由於做生意,常早出晚歸,對自己冷淡,後發現金某已另有新歡,且與第三者多次通姦。2001年5月,金某與第三者通姦導致懷孕,且自行到醫院做了人工流產。孫某得知,遂於2001年6月向佛山市某區法院起訴離婚,並且私下換了防盜門,不允許金某回家,要求金某對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並且主張將兩居室商品房、全部金首飾判歸自己所有。

被告金某不同意離婚,認為原告起訴離婚,沒有理由,自己在原告生病期間,曾對原告盡過做妻子的義務。而且表示,如果法院判決離婚,我主張「富達花園」商品房一套是孫某贈送給我的結婚紀念品,應當歸我所有;金首飾是孫某婚前送給我的見面禮,也應當歸我所有。同時,認為是由於孫某婚後勸自己辭去國家機關的工作,使自己沒有住房,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要求孫某對我進行經濟補償。

經法院查明,登記結婚後,孫某的確出資1.1萬美金購買商品房,購房的目的用於婚後共同居住。於1998年6月,孫某勸金某辭去正式工作去做生意,8月中旬金某辭職去商場租櫃台做成衣買賣。1999年12月,商場收回出租的鋪面,金某失去了生活來源,住房也有困難,現住在其兄家中。有證據證明金某確有通姦行為。金首飾是孫某於婚前贈送給金某的。

問:

1、 法院是否應當受理孫某提出的離婚訴訟請求?

2、 如果法院立案,是否應准予雙方離婚?

3、 兩居室的商品房應屬於什麼性質的財產?如果你是法官,對房屋將如何判決?

4、 金首飾應判歸哪一方所有?

5、 被告是否應承擔對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6.原告是否應支付被告的生活幫助費用?

三、王天寧(男)與孔筱菊(女)婚後育有五個孩子,1998年房改時,他們以1萬元買下所居住的H市G區兩居室房子。2001年1月孔筱菊去世。大兒子王學軍不幸身患重病,於2001年4月病故。2001年5月,王天寧與江莎相識,同年10月登記結婚。居住於王天寧在H市G區的房子內。

對於父親王天寧再婚之事,子女們非常不滿。2001年底,王天寧的二兒子和女兒們以「王學軍的12歲兒子沒有父親無人照顧、上學近」等理由將其送至祖父王天寧處生活。2002年春節,兒女們與父親王天寧的矛盾激化。兒女們揚言要繼承母親的房產,雙方時有口角。2002年5月,已經患癌症的王天寧,將王學軍的兒子送至其外祖父母處,瞞著兒女與江莎賣了H市G區的房子(12萬元),並另買J區住房居住(10萬元)。2002年8月,4個兒女找到了父親與繼母的新住所。2002年9月,兒女們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母親的遺產。

庭審中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1、兒女們提出母親的遺產就是房產,繼承意味著可以進來居住。你認為上述說法是否正確?

2、母親去世兒女是否可以馬上要求繼承?對分割遺產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3、現在原房子已經被賣,如何確定母親的遺產?

4、雙方都認可王天寧除了J區房產外,沒有其他財產的事實,兒女們如何得到遺產?

四、韓某無子女,但有相當豐厚的家業。1982年韓某收養了一個兒子,取名韓冬。1993年2月,韓冬到外地謀生,並成家立業,沒有再返鄉念頭,也無接韓某同住之志,於是韓某在日覺體衰多病之時多次函請韓冬歸家探父,但韓冬音信不回。韓某感到這養子難以依靠,與其指望他養老送終,還不如和鄰人簽個遺贈扶養協議有保證。1994年3月,在村委會有關領導的見證下,韓某與村民李大勇簽定了合法有效的遺贈扶養協議,協議規定,李大勇負責韓某的生養死葬,在其離世後,其全部財產歸李大勇所有。l995年7月,韓某病危,覺得自己那麼歲財產都歸了李大勇有點太虧,忽然想起昔日知己牛傳山現在生活潦倒,極需幫助,臨死之前,倒不如給他留些財產。韓某使自書遺囑一份,將其所有財產的一半贈給牛傳山。同年8月1日,韓某謝世,李大勇依約處理了韓某的喪事。時過半月,牛傳山手持遺囑找到李大勇,要求接受遺贈,此時,韓冬也聞訊火速趕來要求繼承遺產。

問:該案應如何處理?

五、1995年,王懷安夫婦與鄰村的陳禮達夫婦達成書面收養協議,將兒子王小明(4歲)送給陳禮達夫婦收養。王小明被收養後,改名陳小明,受到養父母一家的寵愛,並與生父母時有來往。2003年,陳小明因為逃學,受到養父母責備,他不服氣,與養父母爭吵起來,陳禮達一氣之下打了他一個耳光,陳小明賭氣回到生父母家中。陳禮達幾次到王家找陳小明,要他回家,陳小明堅決不回家,並提出要斷絕與養父母的關系。兩個月後,王懷安夫婦提出解除收養關系,遭到陳禮達夫婦反對。經鄰居調解,陳禮達夫婦同意解除收養關系,但要求王懷安夫婦補償他們8年間支付的撫育費共15000元。王懷安夫婦卻認為解除收養是因為陳家有虐待陳小明的行為,因而不能付給他們撫育費。雙方爭持不下,訴至法院。

問: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王懷安夫婦是否應補償陳禮達夫婦撫育費?(回答問題時請簡述理由)

六、胡衛與劉英於1997年結婚,婚後生育一子,現年6歲。胡衛夫妻性格愛好差距較大,加之胡衛在外邊做生意,很少顧家,雙方經常鬧矛盾。胡衛在外麵包了「二奶」,並向劉英施加壓力,逼其同意離婚。劉英堅決不同意離婚。2004年1月胡衛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劉英離婚,一審法院判決准予離婚,劉英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法院審理期間,劉英提出要求胡衛給予自己離婚損害賠償。法院最終判決雙方離婚,並將兒子判歸劉英直接撫養,胡衛可以定期探望兒子。劉英為報復胡衛,拒絕胡衛探望兒子,並幾次將兒子轉移到朋友家裡躲避胡衛探望。胡衛非常氣憤。離婚後,劉英又發現,胡衛在離婚前將一部分夫妻共同存款轉移到了「二奶」名下,劉英打算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上述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1)如果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對劉英要求胡衛給予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2)劉英拒不履行胡衛探望兒子的判決,胡衛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應當怎樣強制執行?(3)劉英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七、寧健與李菲系表兄妹,二人從小關系密切。長大後,更是情投意合。他們不顧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堅決要求結婚。2001年7月,宋健大學畢業後去南方某地工作,同年10月,李菲也去該地。他們向婚姻登記機關隱瞞了真實的親屬關系。領取了結婚證。2002年春節,二人向親友宣布他們已登記結婚。雙方父母認為後果嚴重,非常著急,遂找律師咨詢。律師告訴他們可以依法申請宣告二人的婚姻無效。另外,宋健與李菲結婚後有存款2萬元。

根據本案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律師的說法是否正確?雙方的父母可否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2)二萬元存款如何分割?

八、小雅(女)的母親於2001年12月病逝,留有遺產20萬元。小雅因與其他繼承人存在分歧,故遺產一直未分割。2002年8月小雅與趙偉登記結婚。趙偉在結婚登記前購買背投電視一台夫妻共同使用,2003年6月,小雅取得母親遺產應繼份額8萬元。

2003年8月,小雅生育一女兒,趙偉十分不滿,夫妻關系開始緊張,經常爭吵。同年10月,趙偉與本單位女同事李華同居,夫妻關系進一步惡化,難以共同生活。2004年3月,小雅向法院起訴請離婚。趙偉同意離婚,但在財產分割上發生爭執。

根據有關法律、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法院應否判決兩人離婚?

(2)如果雙方離婚,女兒應由何方撫養?

(3)小雅繼承的遺產8萬元應如何分割?

(4)背投電視應如何分割?

九、崔曉生、劉蓮夫婦為個體工商戶,經常外出作買賣。1993年3月,崔曉生夫婦到廣州進貨,一去不回。無奈之下,崔的父母於1997年8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崔曉生、劉蓮死亡。法院於1998年8月宣告二人死亡。崔曉生、劉蓮的兒子崔京(7歲)隨其祖父母生活。2000年崔京的祖父母年老無力撫養崔京,決定送養崔京。2000年底,崔京的祖父母於王玉山夫婦簽訂了收養協議,並辦理了收養登記。2001年初,崔曉生夫婦突然出現,隨後崔曉生以送養人不合格,崔京不符合收養條件為由,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萬玉山夫婦與崔京的收養關系無效。

根據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崔京是否符合被收養人條件

(2)崔京祖父母是否符合送養人條件

(3)該收養關系是否有效

(4)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

十、李樹綱以打漁為生,有兩層樓房一幢,共12間房。其女李玲出嫁多年,常有來往。長子李全喜,用自己經商收入建房4間,自成家庭;李全喜前妻早喪,遺子李山;後妻任平,生子李林。李山是復員軍人,為成立小家庭也用復員費購置新房2間,其妻何慧,生女李潔。李樹綱的次子李全興已病故,妻子王氏帶兒子李明星另嫁。李樹綱有一友宋建曾幫助過李樹綱,李樹綱想贈宋建一筆錢,但其未接受。李樹綱即寫下字據將自己房屋2間待自己死後贈給宋建的兒子宋明。今年初,李樹綱、李全喜、李山三人出海打漁,遇台風船毀人亡,但各人死亡時間不能確定。喪事完畢,死者親屬們為房產分割發生糾紛。李玲認為,其兄已死,她是李樹綱唯一子女,要求繼承李樹綱的房屋12間;任平認為李玲是出嫁的女,不能回娘家分房子,她系李樹綱的喪偶兒媳,因此房屋應由她和李林繼承;另外她還認為李山也系其子,她亦有權繼承李山的房產。何慧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她及李潔均請求分割遺產,李明星也要求繼承。宋明得知受遺贈後3個月來一直未表示態度。但在發生糾紛時也提出分割遺產要求。

問:(1)請指出本案的被繼承人和遺產,並說明被繼承人死亡的先後順序及認定理由。

(2)本案當事人李玲、任平、李林、何慧、李潔、李明星、宋明星能否分割遺產,分別說明理由。

十一、被繼承人劉惠良於1996年5月病故。其有三子一女,長子劉伯瀟、次子劉仲湘、三子劉叔湖、幼女劉季南。劉伯瀟在其父病故後因悲痛過度,於同年6月去世,有妻夏桂蘭,子劉明川和劉明秀。劉仲湘與前妻有一子劉明月,與趙秀蘭有一子劉明山;劉叔湖有妻任好君;劉季南於1994年8月去世,有丈夫馬行空、女兒馬玉花。

劉惠良於1993年10月立有一份書面遺囑,言明:劉叔湖一向拒絕贍養自己,不能繼承遺產;鄰居張陽與自己很有感情,可分得遺產房屋1間,現金1萬元;劉季南生活困難,可分得遺產房屋3間,現金3萬元;另外,多年好友趙玉山一直在困難時候對自己多有照顧,現其家境不好,可分得遺產3萬元。

另查明,劉惠良生前有房屋17間,現金11萬;趙玉山於1996年初病故,有妻張桂花、子趙大海。劉惠良在得知趙玉山的死訊時,曾多次對周圍的人表示,趙家對我有恩,我遺囑中為其指定的財產就給趙玉山的妻兒。

問:1、本案當事人中哪些是繼承人、受遺贈人?哪些當事人不是繼承人?

2、本案各當事人應如何分割遺產?並請簡要說明理由。

十二、劉季南與趙玉芬於1968年結婚,生有一子劉裕和一女劉蘭蘭。1980年5月劉季南因與趙玉芬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一直未有音訊。1988年趙玉芬向當地法院申請宣告劉季南死亡,法院於1988年8月作出劉季南死亡的宣告。趙玉芬及其子女對劉季南的遺產進行了繼承。1989年趙玉芬再婚。劉裕和於1987年7月結婚後生有一子劉明江。1989年6月劉裕和外出車禍死亡。1996年12趙玉芬接到某市公安局的通知,告知劉季南於1996年11因心臟病死於該市。經查,劉季南1980年離家出走後,一直給人打工,生活非常困難。1989年開始經商並獲得成功,積聚了財產200萬元。在經商期間,劉季南與胡柔相識,並於1991年元旦舉辦了婚禮(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1992年4月倆人生有一女劉冬冬。劉季南於1995年親筆寫了一份遺囑,指明自己的財產在其死後由胡柔、劉冬冬、趙玉芬和劉裕和四人均分。

問:1.劉季南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為什麼?

2.劉季南被宣告死亡後趙玉芬等對劉季南遺產的繼承是否有效?為什麼?

3.設劉季南1995年(即被宣告死亡後)所立的遺囑在內容及形式上均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該遺囑是否有效?為什麼?

4.劉季南1995年所立的遺囑應如何執行?

熱點內容
產檢假的國家規章 發布:2025-04-25 08:17:33 瀏覽:336
貴州法院志 發布:2025-04-25 08:11:38 瀏覽:640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電子送達 發布:2025-04-25 08:04:01 瀏覽:886
法院還清白 發布:2025-04-25 07:59:39 瀏覽:169
法治校園資料 發布:2025-04-25 07:51:01 瀏覽:570
民法典網暴 發布:2025-04-25 07:50:11 瀏覽:107
書法報道德經書法大賽 發布:2025-04-25 07:39:18 瀏覽:520
簡述經濟法要約成立須具備的條件 發布:2025-04-25 07:35:41 瀏覽:965
勞動法支援事宜 發布:2025-04-25 07:27:01 瀏覽:181
婚姻法關於監護權 發布:2025-04-25 06:46:45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