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對未經驗收使用
❶ 建築管理法哪條規定業主未驗收提前使用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民事責任。」
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不能擅自使用,否則將導致不利法律後果。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4號)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民事責任。
由於房屋建築質量問題錯綜復雜,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工程必須經過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是指建築工程全部建成後為檢查工程質量而進行的一項工作程序,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設工作,檢查是否合乎設計要求和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房屋從建設生產轉入使用的一個重要必經環節。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及技術改造項目一律要經過工程驗收後,方可交付使用。為了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工程竣工驗收程序等有嚴格的規定。《建築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人應當根據施工圖紙及說明書、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及時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發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價款,並接收該建設工程。建設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沒有經過竣工驗收或者驗收未通過的,發包人不得提前使用,對發包人擅自或強行使用的,根據本條司法解釋由此發生的質量問題及其他問題,由發包人自行承擔責任。該規定實際上是對建設工程風險轉移的一個「規則」:未盡驗收但是發包人提前使用的,建設工程的質量責任風險發生轉移。
本來根據《建築法》規定,施工單位應對建築工程質量承擔責任。但根據本條規定,在建設工程未經過竣工驗收或者驗收未通過的情況下,如果發包人擅自或強行使用,即視為建築工程質量合格,或者雖然工程質量不合格但是發包人自願承擔質量責任。發包人應當預見工程質量可能會存在質量問題,其提前擅自使用未經驗收的工程,工程質量責任風險也由施工單位隨之轉移給發包人,而且工程交付的時間,亦可認定為發包人提前使用的時間。
要特別注意發包人僅對其擅自使用部分承擔工程質量風險責任,而不是對整個建設工程的工程質量承擔風險責任。也就是說,對未使用部分,其質量責任仍然有施工單位承擔。
關於工程未經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其質量問題自行承擔的問題,在本司法解釋作出規定以前,《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項有類似的規定。在本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對發包人擅自使用未經驗收工程的,其應對使用部分還是全部工程承擔質量責任問題,在討論中存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發包人只要擅自使用未經過竣工驗收或者驗收未通過的工程的,無論使用部分的面積多少,均應承擔全部工程的質量責任。其理由是,發包人一旦使用其中一部分,施工單位對其他部分將無法進行施工或管理。另一種意見認為,發包人僅應對使用部分承擔工程質量責任。理由是:建築工程質量責任依法應由施工單位負責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對發包人應承擔的質量責任不宜作擴大性解釋。如果不限制在使用部分,那麼一幢樓僅使用其中一層,或者一個小區多幢樓僅使用了其中一幢,其發包人就承擔全部建設工程質量責任,而施工單位就此免除了責任,顯然不合理。後來司法解釋採納了後一種意見,發包人僅對使用部分承擔質量責任。
在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是不是承包人徹底免除責任呢?並非如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即便發包人未經竣工驗收擅自使用的,如果建築工程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出現問題,承包人仍然要承擔責任。根據《建築法》第六十條規定,建築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是承包人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的工程質量保證義務。該規定是法律強制性規定,其要求承包人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在建築物合理使用壽命內不能出現問題,這是承包人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的工程質量保證義務,如果出現問題承包人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最高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和運用
總的說來,解釋對發包人從招投標的管理、中標合同的履行、工程款的支付、工程量的計算以及關於工程質量問題的解決等方面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對杜絕黑白合同、促進開發商誠信履約有了嚴格的要求。具體對開發商有以下九大規定:
一是規定中標備案合同的計價標准為結算依據。目前司法實踐中一個突出的矛盾是承發包雙方當事人就一個工程在中標前後簽訂兩份或兩份以上合同,而數份合同的計價方式各不相同,在施工過程中往往實際履行的是未經中標備案的黑合同,對此類情況不少辦案法官無所適從,判案思路也各不相同。解釋第21條規定:「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訂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經過備案的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不一致的,應當以備案的中標合同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根據。」值得說明的是,我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規定:「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30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招標人和中標人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訂立書面合同後7日內,中標人應當將合同送縣級以上工程所在地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本解釋對於建設部的部門規章進行了確認,必將杜絕開發商與承包人簽訂黑白合同這種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當然,如果當事人雙方在簽訂中標合同後,又出現了變更合同的法定事由,雙方協商一致後可以變更合同。合同變更的內容,應當及時到有關部門備案;如果未備案,就不能成為依據。
二是質量合格,發包人必須支付工程款。關於工程款的支付,本解釋較之過去的有關規定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解釋第二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解釋第10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解除後,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發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相應的工程價款。也就是說,只要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發包人就有必須支付工程價款。這對以前無效合同返還財產的法律規定是一個新的突破。
三是建築驗收不合格但可修復的仍可討款。過去司法實踐中,只要建築物驗收不合格,關於工程款的訴訟請求就不會受到法院的支持,而民工的工資也就成了泡影。而新的司法解釋則有了改變。第3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應予支持;(二)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因建設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損失,發包人有過錯的,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只要工程質量可以修復或發包人有過錯,那麼,工程款要在扣除損失的那部分之後,進行支付。
四是規定拖欠工程款應計利息,起算時間按不同情況計取。在審理拖欠工程款案件中的另一個具體問題,是被拖欠的工程款應如何計算利息。由於承包人的履約管理存在的缺陷,在司法實踐中往往難以確定拖欠工程款從何時開始,利息計算的起始時間成為審判中的一個難題。解釋第17條規定,當事人對欠付工程價款利息計付標准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第18條規定,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當事人對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下列時間視為應付款時間:建設工程已實際交付的,為交付之日;建設工程沒有交付的,為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建設工程未交付,工程價款也未結算的,為當事人起訴之日。
五是規定墊資將作有效處理。施工中承包人墊資帶資施工已在實踐中很普遍,有的已經全額墊資。只要帶、墊資合同充分反映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是雙方當事人共同自願實施的行為,就應當予以充分的尊重。現實中工程帶資、墊資是發包人、承包人雙方的合意,已通過合法方式實施,或者是以先建後付的付款方式或約定的延期付款協議形成墊資,或者是通過履約保證金的方式實現。問題是,司法審判中法官對此有的判墊資無效,也有判有效;有的判墊資款有利息,有的判沒有利息,墊資的效力問題成為當前司法實踐一個熱點的爭議問題。司法解釋第6條規定,當事人對墊資和墊資利息有約定,承包人請求按照約定返還墊資及其利息的,應予支持,但是約定的利息計算標准高於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部分除外。當事人對墊資沒有約定的,按照工程欠款處理。當事人對墊資利息沒有約定,承包人請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
六是規定發包人逾期不答復承包人提交的結算報告將視為已經確認。拖欠工程款越演越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發包人故意拖延工程結算,有的一拖數年,遲遲不確認承包人提交的工程結算價款。解釋第20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後,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的,按照約定處理。承包人請求按照竣工結算文件結算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這貼良方僅適用承發包合同對工程價款結算的期限有明確約定的情況。
七是規定發包方也要對質量負責。工程質量有問題,施工者自然要負責任。而按照解釋,有過錯的發包人也難逃其責。比如,發包人提供的設計有缺陷;提供或指定購買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直接指定分包人分包專業工程。對以上三種情形造成建設工程質量缺陷的,發包人應當承擔責任。
八是規定發包人未按約定支付工程價款、提供的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或者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協助義務的,致使承包人無法施工,且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應義務,承包人可以請求解除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九是關於竣工日期的確定,解釋規定,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的,以竣工驗收合格之日為竣工日期;承包人已經提交竣工驗收報告,發包人拖延驗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驗收報告之日為竣工日期;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轉移佔有建設工程之日為竣工日期。並且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民事責任。
本解釋就一些目前司法實踐中的疑點難點問題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這對今後建築市場各方都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其中對訴訟主體、管轄地、合同的合並審理等等有了一些新的規定。
一是新司法解釋很好地解決了困擾司法界多年的建築合同無效制度的法律問題。如果工程存在非法轉包和違法分包等情由,則施工合同在法律上無效,工程款的訴求就不會得到支持。這樣,作為工程款一部分的民工工資肯定也就要不回來了。解釋規定只要工程質量合格,無效合同也能請求支付工程款,應該說這是符合民法的原則和精神的。
二是就順延工期做了規定。《合同法》規定承包人可順延工期的法條共有三條,卻沒有規定在工程質量發生爭議的時候如何計算鑒定期間的工期計算問題。本解釋就此做了明確的規定:建設工程竣工前,當事人對工程質量發生爭議,工程質量經鑒定合格的,鑒定期間為順延工期期間。這對現行的法規是一個突破。
三是對帶資承包原則上按有效處理。1996年6月4日建設部、國家計委、財政部下發的《關於嚴格禁止在工程建設中帶資承包的通知》明確禁止了帶資承包,但《民法通則》、《合同法》乃至《建築法》等有關建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都沒有作出禁止「帶資承包」的規定,所以「帶資承包」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本解釋規定,合同對墊資和支付墊資款利息有約定,承包人主張發包人按照約定支付墊資款本息的,應予支持。合同對墊資利息沒有約定,承包人主張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合同沒有約定墊資,發包人未支付的款項按照工程款處理。以上條款明確規定了墊資有效,表明帶資承包的合同效力問題的爭論將有明確結論。
四是規定了擅自使用未經驗收工程的責任豁免。建築法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均規定,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 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但是發包人擅自使用未經竣工驗收工程,即表明發包人已接受工程並放棄了要求承包人承擔物的瑕疵擔保責任,又因發包人擅自使用未經竣工驗收工程,違反了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安全注意義務,故其應承擔工程修復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因此本司法解釋規定,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主張承包人就已經使用部分承擔修復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的,不予支持,但承包人應當承擔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保修責任。
對以上爭議較大的問題,本解釋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此舉將有利於建築業市場化的進程。但對建築企業來講,如何具體有效地應用這些規定,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比如在招投標和合同管理中如何有效控制帶資承包風險等問題就擺在了建築企業面前。建議建築企業盡快研究有關對策,以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❸ 建築管理法哪條規定業主未驗收提前使用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這意味著發包人需承擔提前使用帶來的風險,包括工程質量風險。
建築項目必須經過竣工驗收才能交付使用,這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要求。竣工驗收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從建設生產到使用的過渡。無論是新建、擴建還是改建項目,均需通過工程驗收後方可交付使用。
《建築法》第六十一條明確規定,建築工程竣工後必須經驗收合格後才能交付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九條進一步規定,發包人需依據施工圖紙及說明書、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支付工程款項並接收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如果發包人未經竣工驗收擅自使用建設工程,將自行承擔由此引發的質量問題及其他風險。這實際上意味著建設工程的質量風險從施工單位轉移至發包人。發包人需對其擅自使用部分的質量承擔風險,而非整個建設工程。
在《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中也有類似規定。對於發包人擅自使用未經驗收工程,應承擔使用部分還是全部工程的質量責任,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存在不同意見。最終,司法解釋採納了發包人僅對其使用部分承擔質量責任的意見。
即便發包人未經竣工驗收擅自使用建設工程,在合理使用壽命內,承包人仍需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負責。根據《建築法》第六十條規定,建築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承包人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
❹ 工程未經驗收業主已經投產使用、是否已經默認該工程合格、有無法律依據。
我不知道樓上說的有沒有依據?
據我所知,工程竣工驗收就是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回項目驗收委員答會,以項目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和設計文件,以及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為依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續,在項目建成並試生產合格後,對工程項目的總體進行檢查和認證的活動。
竣工驗收要按照法律要求進行建築工程質量備案。
同時,根據建築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標准和規范。」因此,購房人在辦理商品房交接入住手續時,應要求出賣人出示該商品房的《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查驗該工程是否經驗收合格。如果出賣人不能出示該商品房的《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說明該工程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購房人有權拒絕收房,由此引起的延期交房責任由出賣人承擔。如果出賣人超過約定的期限房屋仍然未能驗收合格,購房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
竣工決算是建設工程經濟效益的全面反映,是項目法人核定各類新增資產價值,辦理其交付使用的依據。
❺ 國家合同法竣工後有規定幾天內要驗收嗎
如果合同沒有約定的話,對方可以耍賴一直不驗收。